鄄城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60.17 KB
- 文档页数:2
鄄城发展新规划方案作者:佚名来源:本站会员点击数:316 更新时间:2010-09-30【字体:小大】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公示公告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鄄城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推行城乡统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鄄城县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背景(1)2004版城市规划确定的规划期末的城市规模已接近突破,城市功能布局亟需调整。
(2)近年来城市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快,需要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予以整合。
(3)德商高速的修建,使鄄城县的对外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县域城镇体系呈现出由北向南梯度发展的态势,使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趋势有待进一步论证。
(4)200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出新的要求,上版总归已不适应。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
(2)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3)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中心集聚: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重点向中心城区集聚。
(2)对接菏泽:引导休闲旅游服务等相关功能向菏泽方向集聚形成功能区。
(3)农村转型:推进土地整理,发展现代农业,减少农村数量和农村人口,传统农村归并复垦或转型为农业作业点,环境条件较好或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农村向休闲养老型、旅游渡假型村庄转型。
(4)多业并举:工业、服务业(含休闲旅游业)共同发展。
1.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1. 人口与城镇化规划2030年县域总人口为10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思考和建议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在空间上,时间上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文本通过分析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指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提出五条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与实施, 思考和建议Abstract: the land use planning is a certain area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space,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for time and layout, tex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heel on the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oints out that a new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hould grasp fiv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for a new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posed five specific Suggestions.Keywords: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一,引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对土地实行用途管制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摘要】土地利用的规划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统筹城乡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政府的职责,同时也需要以相关的制度作为参考和保障的依据。
笔者将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相关建议。
标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功能建设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基础数据难统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涉及到的数据和资料很多,数据在审核时,也需要通过多个部门,再由低一级部门向上级部门递交数据,以此类推,由最高级部门来进行最终数据的统计和审核。
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虚假的数据编排。
如在过去,农民需要交纳一定的农业税,使得账户上记载的耕地面积小于实际耕地面积。
此外,土地在编制过程中,程序较为复杂,需要多个部门的审批,经历的周期也比较长,导致一些数据的统计错过了时点,数据的有效性缺失也是造成基础数据难以统一的一大问题。
1.2不确定因素难以把握为了更好地实施制度,人们会事先确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计划。
但是,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会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如在土地规划过程中,气候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土地的年产值进行评估时,尤其是农业用地。
它的主要经济产值是农作物的产量,而作物的产量在绝大多数条件下都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估前,气候因素是较难把握的。
此外,任何一个计划的实施在预测范围内的情况少之又少。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编制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1.3产业建设用地指标被截留随着社会的发展,统筹城乡规划,促进城乡共同发展被提上新的议程。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总是较多地将目标放在中心城市的发展轨道上,一幢幢豪华办公楼的兴起就是代表性特征之一。
所以说,在土地的利用上,优先满足城镇建设用地,对于产业用地的指标,则有所截留。
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特色甚至是一种经济上的支柱,离开了产业,区域性的经济发展就受到了限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因素及修编建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
第一、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加强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日照市为例,就出现了控制指标偏紧、规划落实不到位、规划适用性不足等诸多问题。
综合分析,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
自1998年以来,日照市经济投资规模逐年递增,建设用地数量明显增加。
建设用地规模与耕地保护等主要规划指标受经济建设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预期,规划的落实受到了严重影响。
技术因素。
由于受数据约束与理论研究限制,规划方法实用性不强,导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难以兼顾政策目标与土地利用现实。
同时,规划的灵活度也严重不足,无法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体系。
政策因素。
土地产权边界不清与产权主体模糊是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使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主体-地方政府行为发生偏离,同时也使规划缺乏民众监督的支持,违反规划用地的行为时有发生。
针对此,特提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建议:修正当前规划管理方式。
地方对规划发展空间的期望与上级的规划控制要求有很大的现实差距,必须对目前的规划修改管理方式进行修正,以求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目的是要为2005-20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找出发展的空间。
在土地各类规划空间不能改变和突破的情况下,要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将规划修编与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达到拓展用地空间的目的,同时又能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保有量的任务。
日照市在此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2008年研究制定了《日照市建设用地置换暂行办法》,并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市、县(区)两级《农村建设用地挖潜利用规划(2006-2020)》,规划拆旧项目1939个,拆旧面积1426.96公顷,实施后扣除安置需要,可复垦整理出耕地面积10409.3公顷,增加的建设用地面积相当可观。
鄄城县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杜志军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8(24)6
【摘要】近年来,鄄城县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开发项目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鄄城县共实施国家、省投资开发整理项目5个,面积1673hm2,总投资3642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开发项目1个,面积565hm2,投资1359万元,新增耕地344hm2;省投资重点土地整理项目1个,面积
508hm2,
【总页数】2页(P9,11)
【作者】杜志军
【作者单位】鄄城县国土资源局,山东,鄄城,274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新增耕地面积的测算方法分析 [J], 赵明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测算现状与问题 [J], 梁进一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测算方法研究 [J], 陈朝晖
4.着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富阳市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做法 [J], 杨宏道
5.农村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面积的有效途径 [J], 路世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鄄城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初探鄄城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初探摘要: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对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开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具有客观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克服开展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中遇到的土地调整困难,这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策本文就鄄城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处理好农村土地流转中各种利益关系,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1.鄄城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1.1鄄城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82万人,98万亩耕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
近期,对鄄城县闫什镇、旧城镇、临濮镇3个乡镇54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上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鄄城县农村土地流转一直呈现规模小、数量少、范围窄的特点,并且多是一种零星、分散式的流转。
调查的54个行政村,共有1.5万户,承包其中发生流转行为的有320户,占3.2%,耕地流转面积2.2%。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1.1无偿转包。
农户在承包期内,自找对象,自行协商权利义务,自定转包期限,将种不了或不愿种的土地转包给愿意种又种得好的农户,接包方承当农业税〔费〕等。
这种流转形式多发生在父子、兄弟及亲朋好友之间,一般为无偿转包,期限较短,流转面积较小,往往不经过集体办理任何转包手续,集体与原承包关系不变。
这种不放弃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形式约占整个流转形式的50%以上。
如所调查的旧城镇10个村,这种流转形式占流转户的53%。
1.1.2低偿转让。
即农户在承包期内,自找对象、自定转让期限,自议转让条件,将局部或全部土地转让给愿意种地的农户,耕种户除承当土地的税费外,付给原承包户一定的转让费。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建议发布时间:2021-06-28T08:28:09.22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5期作者:孙超[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得到新的发展,同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鄄城 274600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逐渐提高。
为了满足人们对更好生活环境的要求,需要进行合理的城乡规划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能够很好地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
本文对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系列基于城乡规划建设的土地资源管理策略,以期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与利用土地资源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节约;措施引言新时代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得到新的发展,同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为合理利用我国丰富土地资源,解决一些不太合理的资源管理问题,我们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充分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国家土地资源利用程度。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发现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及土地利用方面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与弊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去改进这一问题,相信能够填补一部分土地资源管理漏洞,持续推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工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1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1.1缺少科学化管理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管理工作不到位、不科学的问题。
在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住宅和工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多,农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一些地区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缺少科学认识,未能落实农民耕地补偿和配套政策,导致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出现了未经审批就大肆开发的情况,加剧了城镇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此外,很多地方在土地资源使用规划方面存在“只顾当下,不顾未来”的情况,未能切实做好长远规划,导致土地资源滥用、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浅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李丽娟
【期刊名称】《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27)5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俗话说"三分编制,七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本质上就是确定目标并围绕目标制定措施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李丽娟
【作者单位】鄄城县国土资源局,山东,鄄城,274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11
【相关文献】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 [J], 孟梅;蒲春玲;白蕾;杨艳静
2.浅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应掌握的基本要点 [J], 赖振发
3.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保障措施——以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 [J], 师秀峰;苏日娅
4.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难度评价 [J], 程迎轩;史京文;沈明;罗宏明;梁宇哲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以六安市裕安区为例 [J], 胡晓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特点和建议蔡玉梅1张明2(1.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规划所,北京,100035;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
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也需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体现和实施。
因此,不断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
从2002年开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到2008年国务院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9年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已历经7年。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各区域用地,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如何总结经验,结合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开展,有效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逐步建立具有大陆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对加强土地管理,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背景1.1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基本用完以“耕地保护”作为核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确定了2010年的大陆耕地总面积、基本农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土地整理开发增加耕地面积指标。
从1997-2005的九年时间里,国家实施小城镇健康发展(中发[2000]11号)、西部大开发(国发[2000]33号)、落实科学发展观(2003)、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办发[2004]39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等一系列新的政策,土地利用发生了相应变化。
截止到2005年底,有22个省(区、市)的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指标已经用完,31个省(区、市)的耕地保有量已经突破,12个省(区、市)的新增建设占耕地面积指标已经用完。
为加强土地管理,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促进土地合理利用,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鄄城发展新规划方案作者:佚名来源:本站会员点击数:316 更新时间:2010-09-30【字体:小大】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公示公告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鄄城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推行城乡统筹,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鄄城县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背景(1)2004版城市规划确定的规划期末的城市规模已接近突破,城市功能布局亟需调整。
(2)近年来城市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快,需要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予以整合。
(3)德商高速的修建,使鄄城县的对外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县域城镇体系呈现出由北向南梯度发展的态势,使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趋势有待进一步论证。
(4)200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出新的要求,上版总归已不适应。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
(2)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3)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中心集聚: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重点向中心城区集聚。
(2)对接:引导休闲旅游服务等相关功能向方向集聚形成功能区。
(3)农村转型:推进土地整理,发展现代农业,减少农村数量和农村人口,传统农村归并复垦或转型为农业作业点,环境条件较好或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农村向休闲养老型、旅游渡假型村庄转型。
(4)多业并举:工业、服务业(含休闲旅游业)共同发展。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1.人口与城镇化规划2030年县域总人口为10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及对策建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县级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环境影响预测及对策建议是在制定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根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对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是十分必要的。
这涉及到对土地利用变化及相关活动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大气等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具体预测方法可以使用环境模型、监测数据等,以获得科学、准确的预测结果。
还要对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潜在风险、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预测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方面,要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各类用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利用制度,合理规范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减少土地利用的浪费和破坏。
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修复和恢复力度,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3. 促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转型。
鼓励发展低碳经济,提倡清洁能源利用,减少碳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实施环境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环境管理能力。
5. 提高公众参与和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推动社会共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的格局。
鄄城发展新规划方案作者:佚名来源:本站会员点击数:316 更新时间:2010-09-30【字体:小大】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公示公告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鄄城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推行城乡统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鄄城县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背景(1)2004版城市规划确定的规划期末的城市规模已接近突破,城市功能布局亟需调整。
(2)近年来城市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快,需要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予以整合。
(3)德商高速的修建,使鄄城县的对外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县域城镇体系呈现出由北向南梯度发展的态势,使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趋势有待进一步论证。
(4)200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出新的要求,上版总归已不适应。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
(2)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3)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中心集聚: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重点向中心城区集聚。
(2)对接菏泽:引导休闲旅游服务等相关功能向菏泽方向集聚形成功能区。
(3)农村转型:推进土地整理,发展现代农业,减少农村数量和农村人口,传统农村归并复垦或转型为农业作业点,环境条件较好或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农村向休闲养老型、旅游渡假型村庄转型。
(4)多业并举:工业、服务业(含休闲旅游业)共同发展。
1.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1. 人口与城镇化规划2030年县域总人口为10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鄄城县实施土地管理法的成效与问题研究3100字摘要:近年来,鄄城县认真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不断加强耕地保护,规范建设用地审批,全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断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群众权益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采取措施,进一步加以解决。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土地执法1、基本情况鄄城县辖15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83万人,101万亩耕地。
近年来鄄城县认真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牢固树立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群众权益观念,以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依法行政,开拓创新,保持了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明显增强,社会用地秩序明显好转。
2、实施《土地管理法》的成效2.1 依法用地和耕地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为做好土地管理法的贯彻落实,鄄城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了多样式、多层面的学习宣传活动。
一是把土地管理法的宣传作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广泛深入宣传;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在县电视台、政府网和鄄城国土资源网,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2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不断健全一是为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县政府成立了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
对全县基本农田地块设立保护标志,提高自觉保护基本农田的意识;二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做好土地开发复垦工作。
2012年重点实施了旧城镇等4个土地开发复垦项目,新增耕地288公顷。
今年重点实施了临濮镇等五乡镇八村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建设规模为115.80公顷,新增耕地111.45公顷。
2013年底鄄城县耕地面积101.01万亩,基本农田面积85.76万亩,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高于市政府下达的责任指标。
2.3 建设用地审批进一步规范一是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审查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对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项目,一律不予预审;二是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高新项目;三是严格出让程序,严厉打击囤地、炒地、闲置土地行为,对未达到《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土地条件、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的,依法追究土地使用者的违约责任。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10期鄄城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王 军(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鄄城 274600)摘要: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空间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往往是衡量一个区域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指标。
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高低也直接决定着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走向,在项目用地决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学处理“建设”与“吃饭”关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资源配置;优化机制0 引言加强土地用途管制[1],促进节约集约利用作为鄄城县“优方式、转职能、提效能”的一条重要路径。
这些年来,鄄城县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上做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可持续发展更有保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凸显。
1 鄄城县用地状况鄄城县地处黄河下游黄泛平原区,土地总面积约 1 032 km2,人口93.39万人,而耕地面积仅有65 333.33 hm2, 人均耕地不足0.07 hm2;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和项目建设迅猛发展,睿鹰生物医药产业园、烟台万华无醛板材项目、益客产业园、丝路东方田园综合体、舜耕历山乡村家园等项目相继落地建设,蓄积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同时,引起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和创新服务三重任务更加艰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2]呼声成为社会最强音。
历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2022年鄄城县共供应建设用地 1 143.3531 hm2,其中新增建设用地815.8968 hm2,占比71.36%。
随着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纵深推进,特别是“3+4+3”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以及产业突破、创新驱动、扩大内需、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化繁荣、改革攻坚、基础提升、民生改善、治理创新等19类重大工程项目的逐步落实实施,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还会持续增长。
2 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是土地生产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