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新政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85
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一、本文概述《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是一篇深入探讨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发展历程的学术论文。
本文旨在通过对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揭示这一时期出版业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章首先概述了晚清新政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新政改革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接着,文章从出版业的法律法规、机构设置、出版物种类和数量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出版业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分析了出版物在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关注了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特点,如官办与民办出版并存、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等,并对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文章总结了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历史意义,指出了其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独特贡献和局限性。
通过对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研究,本文旨在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当今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二、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发展历程晚清新政时期,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出版业,不仅承载了传播新知、开启民智的重任,更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政治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政伊始,清政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改革措施。
其中,出版业作为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政府开始放宽对出版业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使得出版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新政的深入推进,出版业也逐渐走向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官办出版机构外,民办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迅速占领了市场。
这些民办出版机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技术的推动下,晚清新政时期的出版业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石印技术、活字印刷等先进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出版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更多的书籍得以问世。
- 48 -2020.2印刷质量技术专栏若能充分发挥金属3D 打印技术低成本、短周期、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势,或将对未来重大装备的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制备技术、高性能大型复杂整体关键金属构件制造技术、结构设计技术,甚至对装备生产模式产生变革性影响。
二、还需在多方面实现突破记者:正如您所说,金属3D 打印技术确实具有很多传统制造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从现实生活来看,这些优势似乎还未发挥出来,在重大装备研制和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还不多,为推动广泛应用,我国还应在哪些方面着力?王华明:金属3D 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在重大装备中的作用,取决于对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关键科学与合金技术等基础问题的研究水平。
目前金属3D 打印技术主要有“粉床选区熔化”技术和送粉/送丝“熔化沉积”技术两类。
“粉床选区熔化”技术适合小型、复杂构件的制造,但如果想在装备制造中获得大量应用,就必须在工艺、设备、材料、质量性能控制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彻底解决打印零件尺寸受限、打印效率低、零件质量性能差、零件价格超高等瓶颈问题,否则该技术只能局限在很有限的特殊装备制造中。
而“熔化沉积”技术虽然适合重大装备大型关键承力构件的制造,但其技术难度更大。
因此,深入研究熔化沉积打印过程中的熔池冶金、凝固、热物理、固态相变等超常材料制备与成形基础问题,发展高效、高精度、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基于增材微区冶金的新一代高性能金属结构新材料,是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刊辑)售必经的重要环节,印制管理部门在出版社内起着承上启下,沟通连接编辑、印制企业和营销发行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印制业务安排的分类管理中,由于教材教辅的出版季节性非常强,对教材教辅的印制生产周期、质量、成本的有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出版社印制管理部门必须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好印前、印中、印后的各项工作,快速、优质、环保地完成教材教辅的印刷装订送货任务,确保“课前到书”,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
评议教辅审定政策对市场话文教书的影响中小学教辅是指与中小学教科书配套、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类材料,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近年来,教辅材料在出版、发行、使用、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社会反响很大。
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对教辅材料乱象进行综合整治。
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辅材料市场,同时也对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行业中人,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政策动向和市场变化,从而推动教辅材料发行工作向更健康、更有序方向开展。
一、教辅出版发行现状(一)品种泛滥,内容和品质良莠不齐2011年图书零售市场中,教辅动销品种数达到近20万种,同质化现象严重,不仅导致出版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使学生在瀚如烟海的教辅产品中更加茫然,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
同时,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使下,-些唯利是图的供应商炮制出一大批粗制滥造的教辅材料,使教辅市场的整体质量难以保证。
既损害了教辅出版的整体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高定价、高回扣滋生教育腐败在“限价令”颁布前教辅材料定价普遍存在虚高的情况。
教辅高定价不仅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且由于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部分供应商为了达到教辅进校的目的,往往采用高回扣、返现、旅游等方式腐蚀教育部门]或学校老师,为滋生教育腐败提供了条件。
二、教辅新政策出台对出版发行的影响(一)对出版主体的影响在教辅出台的新政策中,对出版主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辅出版资质、教材原创出版社授权、限价三个方面,这些]槛的设定将使教辅的出版主体重新洗牌。
首先,对国有出版单位的影响。
相当-批大学社没有教辅出版资质,但却是靠教辅业务的带动获得生存和发展,而这道门槛将把他们拦在教辅门]外,动摇了这些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对于那些有了教辅出版资质但并非教材原创的出版社,则需要获得教材原创社授权,才有资格进入各省评议推荐目录,否则就只能转向出版市场化教辅产品。
出版总署新政策为印刷业带来新趋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进展,对各类印刷品需求的急剧增长,从2022年到2022年增长速度为13%,印刷产品用纸达到3686万吨。
2022年进口印刷设备及器材达到10多亿美元。
根据国民经济年增长速度来看,尽管各地区增长多少有所不同,但从印刷工业整体来看大家预期增长幅度不会低于10%~15%,对此,业界人士均布满信念。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必将促进商品的沟通(包括国内外),因此给宣扬品、票据、磁卡、包装装潢……等印刷带来巨大市场。
经济的进展必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居民家庭日常消费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人数飞速增长,人们对书、报、刊的需求大大增加,这都为印刷业带来很大市场。
其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两年来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也给国内印刷行业带来了机遇。
(1)新闻出版总署制订了“十五”进展规划,提出:图书印刷将从326.21亿印张增加到442亿印张,期刊从100.04亿印张增加到110亿印张,报纸由763亿印张增加到1077亿印张,总共要增长389.39亿印张的印刷量。
从近两年状况看,上述数字显得较为保守,如此大的印刷量,势必增加对印刷设备的需求。
(2)新闻出版总署最近两年对全国印刷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对重新登记和新申请新建印刷厂的准入提高了门槛(如资产额度和设备的配置等),促进了印刷企业的技术装备升级,设备更新。
(3)为了促进印刷业生产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升级换代,新闻出版总署报国家经贸委批准先后公布了两批《淘汰落后生产力量、工艺和产品名目》,也促进了印刷设备的升级换代。
(4)新闻出版署制订了逐步推行880mm×1230mm开本(通常讲大开本)的规定,虽然临时允许小开本(787mm×1092mm)与大开本书刊同时存在,但总的趋势是787mm×1092mm开本的机器将逐步淘汰,大开本的机器最终将取代小开本的机器。
论宋代的出版管制宋代出版业兴盛,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的出版管制措施,主要表现在被管制书籍的类型与出版管制的方式两个方面。
其一,被管制书籍的类型主要有:禁止刻印、销售议论时政、军事边机的书籍;禁止刻印、销售宗教异端等书籍;禁止刻印、销售违背儒家经义的书籍;在派别斗争中禁止刻印、流传反对派的书籍;国家垄断《历日》的印刷权。
其二,出版管制的方式是:采取书稿审查制度;普遍实行违禁刻书告赏法;对违禁雕印、销售、传播图书者予以惩罚。
[关键词]宋代;出版管制;书稿审查方宝璋(1951-),男,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史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财经监督史;高月梅(1985-),女,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变迁与历史经验。
(江西南昌330013)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宋代政府治理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70971057)的阶段性成果。
一、宋代出版管制的历史背景(一)宋代造纸技术和印刷业的进步宋代造纸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有较大的改进:一是能把各种造纸原料,如楮皮、麻、竹、桑皮、藤、苔、麦茎、稻秆等捣碎,沤成纸浆;二是纸浆沤成之后,以纸模(抄纸器)抄纸浆,并把纸浆从抄到墙壁上晾干改到在熏笼中焙干。
这种技术上的改进,使宋代所生产的纸韧性强,厚薄均匀,纸幅比前代增加了很多,而且产量也很大,为书籍的印刷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纸张。
与此同时,宋代的印刷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庆历年间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广泛使用木版雕刻的同时,还出现了铜版雕刻。
宋代印刷的书,刻印精致,墨香纸润,校勘严谨,为后世藏书家、版本学家所重。
(二)宋代右文重儒政策宋代历朝皇帝都实行右文重儒的政策。
如:宋太宗以“锐意文史”而见著于史册,面对“丧乱以来,经籍散失,周孔之教将坠于地”,“即位之后,多方收拾,抄写购募,今方及数万卷,千古治乱之道,并在其中矣”。
宋真宗即位后,“道遵先志,肇振斯文”,继续把右文重儒作为宋朝的基本国策。
浅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梁寒光1929--1933年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1932年以“新政”为口号赢得了竞选胜利,开始实施新政。
新政于凯恩斯主义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而这促成了国家干预经济这一新的形式的出现。
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政策,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带来的灾难,凯恩斯主义在二战之后被更多的国家采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罗斯福新政,曾被媒体认为违背了资本主义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做法,这也与当时苏联经济的成功有关。
所以在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措施中,尽量避免国家垄断经济的出现。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是历史上的不谋而合,罗斯福新政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凯恩斯主义,那么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现凯恩斯主义的呢?一、凯恩斯主义要明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现凯恩斯主义的,首先要明白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正是罗斯福新政中所运用的。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主要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最终形成。
在这本书中,他将他的那套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凯恩斯主义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逐步形成的。
1919年凯恩斯发表《凡尔赛合约的经济后果》,1923年发表《货币改革论》,1926年发表《放任主义的终结》,1930年发表《货币论》, 1930年发表《1930年的严重萧条》,1933年发表《繁荣之道》,1934年会见罗斯福,强调了政府支出的作用,1935年发表《一个自我调节的经济制度?》。
直至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全面地论述他的理论。
凯恩斯的这些著作和活动,构成了他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
在罗斯福新政中实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主要表现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危机的表现是生产过剩和失业,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指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总需求或总的购买力,它是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的总需求。
学术观点:“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史学界对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启发而提出的,或者说凯恩斯主义是“新政”的理论根源。
但八十年代后有学者认为,“新政”出台是在罗斯福上任的1933年,甚至在其担任州长的1930年左右就开始提出并实施了,而标志凯恩斯主义形成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1936年才出版的。
虽然凯恩斯在1933年就曾出版《走向繁荣》一书,书中提到把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解决失业投资效果联系起来考虑的想法,但其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在此书中并未成形,因此许多人不承认“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凯恩斯主义是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产物,《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就是为了找出危机的根源和应付危机的对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罗斯福的“新政”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都是时事造就,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ISOIEC标准版权保护政策及其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不断发布其标准版权保护的新政策,以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ISO和IEC就开始联手,共同制定了《ISO/IEC共同版权、文本使用权和销售政策》,之后,两个组织又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版权保护政策,目前ISO的标准版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ISO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ISO 关于出版物版权、版权使用权和销售的政策和程序》(简称ISO POCOSA),IEC关于版权保护政策主要是《IEC销售政策》。
这些标准版权保护政策明确界定了各成员国所具有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其保护ISO/IEC标准版权的责任。
ISO/IEC标准版权保护政策的出台,给我国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标准版权保护政策进行分析研究。
一、ISO标准版权保护政策ISO最早于1951年制定和出版其第一个“建议”时,就已声明其版权归ISO所有,之后不断重申这一权利要求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加强其标准版权保护。
1993年ISO与IEC共同制定了用于两大组织的《ISO/IEC 共同版权、文本使用权和销售政策》(ISO/IEC POCOSA),这是ISO/IEC共同制定的商业政策。
随后,ISO对其进行了四次修订:在1999年的修订中,IEC未参加,因此该商业政策改为《ISO关于ISO出版物版权、版权使用权和销售的政策和程序》(ISO POCOSA);2000年的修订主要涉及了版税问题;2005年,针对信息技术(IT)在标准制定、修订和传递中的应用,ISO再次对2000版的ISO POCOSA进行重大修订,并通过核心文件与附件结合的方式使其固定性和灵活性并重;2007年的修改则主要针对附件7和附件9,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
1996年ISO发布了《ISO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和政策》,为ISO纸质和电子版标准版权保护提供了指南;1997年发布了《关于通过Internet和其它计算机网络分发ISO文件的建议》,为成员国提供标准服务提出建议。
浅谈“教辅新政”教育出版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
有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教育出版的产值约占出版业的50%;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达到70%。
据我国多家上市出版集团年报显示,教材教辅约占其总收入的70%。
其中,中小学教辅产值和利润要大于教材。
那么中小学教辅市场到底有多大?据行业资深人士估计,小学阶段大约每人每年教辅消费100元,初中阶段大约200元,高中阶段大约300元(据了解,许多地方不止300元)。
据教育部2012年的统计,小学约1亿人,初中约5000万人,高中近4600万人,如此计算,教辅年销售约有340亿元实洋。
教辅的购销有两种形式,统一征订和市场零售。
统一征订是学校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采购,市场零售则是读者的自由选购。
根据采购量的大小,我们将学校一级小批量的统一采购称为小征订,各县、市、省教育主管部门大批量的统一采购称为大征订。
据估计,真正通过市场零售读者自由购买的教辅只有约20%,约80%的教辅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统一征订实现的(其中大征订约40%、小征订约40%)。
2012年以来,中小学教辅成为多部委重点治理的对象,具体来说,新政措施如下:原新闻出版总署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教辅出版资质,强调一书一号。
这些措施抬高了教辅出版的门槛,对于治理教辅散滥较有成效。
以教育部为首的四部委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教辅评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教辅评议委员会,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各地市从中选择1套推荐给本地区学生选用。
发改委等三部委的措施,则是对进入评议推荐的教辅进行限价。
目前操作中,四部委《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行业影响最大。
其本意是为学生推荐优秀教辅,但在一些地方的操作中出现了很大偏差。
教辅评议被操作成七部委屡次禁止的教辅推荐目录,甚至比目录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一,推荐产品不够优秀。
《通知》要求“择优”推荐,而各省评议中,市场上优秀的教辅品牌很难见到。
所推荐的除了教材原创出版社的产品,就是各省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