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5垄断厂商与自然垄断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41
关于垄断的知识点总结概念垄断是指市场上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控制的商品或服务,这些供应者拥有在市场上操纵价格和供给量的能力。
垄断市场通常是由于供应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而导致的,比如专利、技术壁垒、资本规模壁垒等。
垄断市场和竞争市场相比,往往在价格和供给量上具有更多的支配力。
根据垄断市场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两种形式。
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一个供应者能够通过具备技术、经济或规模优势,使得其他供应者无法与之竞争,从而在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
自然垄断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是在某些特定行业,比如电力、水务、交通等领域。
这些行业通常需要大规模的固定成本投入,以及技术和资本的深度积累,因此很难有多个供应者同时进入市场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供应者能够垄断市场的情况,这就是自然垄断。
人为垄断人为垄断是指一个供应者通过非正当手段,比如非法垄断、垄断定价、独家经营等手段,而使得其他供应者无法进入市场竞争,从而在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
人为垄断通常是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反反垄断法等方式而实现的。
人为垄断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非法行为,对消费者权益和公平竞争都具有破坏性。
垄断的影响垄断市场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垄断市场能够促进创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由于垄断者拥有市场定价能力,他们往往会将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和提高质量,以此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另一方面,垄断市场也可能破坏公平竞争、导致价格操纵和影响消费者权益。
垄断者往往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提高价格和限制供给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负担。
垄断的监管针对垄断市场的影响,各国政府都会采取一系列的反垄断政策和措施,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公平竞争。
这些政策和措施一般包括: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最为重要的反垄断政策之一,它规定了垄断者在市场上行为的限制和监管措施。
通过反垄断法,政府能够限制垄断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压价格操纵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1、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一)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82年,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
假设在某个行业中有X种不同产品,Y个生产厂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者多种产品。
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行业的成本就是部分可加的。
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
换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
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新定义扩大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即强自然垄断,还包括了所谓的弱自然垄断。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二)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1、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
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
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
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须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自然垄断是指什么?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说到自然垄断的问题,很多人对于自然垄断的特征和判断方式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自然垄断是指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
但其实,自然垄断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而且,我们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来进行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存在自然垄断的,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判断标准吧。
一、自然垄断是指什么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二、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1、效率主导性从自然垄断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来看,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或者是成本的次可加性,自然垄断主导取决于经济效率而不是其它因素。
规模经济意味着生产更多产品时固定成本被逐渐摊薄越来越小,范围经济意味着在追加生产相关新产品和服务时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成本次可加性则意味着独家垄断经营的总成本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
自然垄断主导建立在效率目的基础上并且保障效率的实现。
2、呈现网络经济特征综观世界各国的自然垄断存在的行业和产业,如供水、电力、煤气、热力供应、电信、铁路、航空等。
我们不难发现采取自然垄断经营的产业一般具有网络经济的特征即依赖一定的产业网络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
如果离开这些产业网络,企业所生产或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无法流转到社会消费领域。
衡量这些产业网络作用的最佳指标是网络上的流量(交通、电力、通讯信号等),而网络上的流量将随网络节点的几何级数增加。
自然垄断知识点总结图表一、自然垄断的定义自然垄断是指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中,因规模经济的存在,只有一家企业能在市场上生产并销售这种产品或服务,形成一种垄断现象。
这种垄断并非通过垄断行为形成,而是由于生产和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规模足够大,可以使一家企业以较低的平均成本生产这种产品或服务,并具有足够的市场能力以自然垄断的形式存在。
二、自然垄断的成因1. 规模经济效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这种规模经济效应使得在生产一些产品或提供一些服务时,只有一个生产者能够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并销售这种产品或服务。
2.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间的差异在自然垄断行业中,产品的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的比重较小。
这意味着一旦企业能够覆盖固定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量,就会使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使得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并形成自然垄断。
3. 技术和专利壁垒在某些产业中,部分技术或专利的壁垒使得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自然垄断。
4. 市场需求规模一些市场上的需求规模非常大,使得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规模,从而形成自然垄断。
三、自然垄断与政府政策1. 竞争政策在自然垄断行业中,政府需要通过竞争政策来确保垄断企业的市场行为不会对消费者和其他企业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这包括对垄断企业的价格进行监管,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通过法律手段对垄断企业进行限制。
2. 价格管制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手段来防止自然垄断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对消费者进行不当收费。
价格管制可以包括对垄断企业的价格进行限制,以及对其利润水平进行监管。
3. 公共监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监管机构来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监管,以确保垄断企业的市场行为符合公共利益。
这包括监督垄断企业的价格、服务质量、投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行为。
四、自然垄断的利与弊1. 利(1)降低生产成本:自然垄断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从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
自然垄断是指什么?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说到自然垄断的问题,很多人对于自然垄断的特征和判断方式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自然垄断是指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
但其实,自然垄断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而且,我们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来进行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存在自然垄断的,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判断标准吧。
▲一、自然垄断是指什么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二、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1、效率主导性从自然垄断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来看,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或者是成本的次可加性,自然垄断主导取决于经济效率而不是其它因素。
规模经济意味着生产更多产品时固定成本被逐渐摊薄越来越小,范围经济意味着在追加生产相关新产品和服务时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成本次可加性则意味着独家垄断经营的总成本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
自然垄断主导建立在效率目的基础上并且保障效率的实现。
▲2、呈现网络经济特征综观世界各国的自然垄断存在的行业和产业,如供水、电力、煤气、热力供应、电信、铁路、航空等。
我们不难发现采取自然垄断经营的产业一般具有网络经济的特征即依赖一定的产业网络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
如果离开这些产业网络,企业所生产或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无法流转到社会消费领域。
衡量这些产业网络作用的最佳指标是网络上的流量(交通、电力、通讯信号等),而网络上的流量将随网络节点的几何级数增加。
《管理经济学》论文1、题目:论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直属)专业:工商管理姓名:邓显舜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南开大学1论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摘要:一个时期以来不少行业同行政垄断相配合,搞高价格高收费,为本行业及其职工谋利益,使其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服务质量又不高,老百姓意见很大。
虽然近年来一些垄断行业开始改革,如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业务分拆、开展竞争等,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垄断行业的改革仍然步履缓慢。
关键词:反垄断法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反垄断法在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它被称为“自由企业大宪章”、“经济宪法”、“经济法的基石”。
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建设正日益深入,而体现市场经济本能要求的反垄断立法也必须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这已在广大学者当中形成共识。
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垄断形式——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法律应如何有效地对其加以规制呢?反垄断如何向纵深推进?一、区分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不能浊淆狭义的垄断在法律上是指特定的主体在特定市场上的特定经济活动中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者的状态或行为。
也就是说在特定市场内的市场主体追求最大的垄断利益,或滥用政府赋予的权力或利用特许经营权,或者与其他经营者合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排斥其他经营者进入同业市场,从而损伤消费者权益,违反公共利益的行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把垄断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自然垄断,即对关系公众利益有限资源的独占和国有独资经营导致的垄断。
例如一个地区设置一个供电系统、一个自来水管道供应系统,运营商自然形成对供电供水的垄断。
这可能比建立几个并行的供电、供水系统更经济更有效。
二是市场垄断或经济垄断,在竞争性领域中,少数市场主体通过合谋行为或市场兼并控制行为形成的垄断。
例如有几个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以合同、协议等方式,确定、维持或变更商品的价格,搞价格同盟,限制商品的市场供应量,共同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或排挤其他竞争对手。
1、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一)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82年,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
假设在某个行业中有X种不同产品,Y个生产厂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者多种产品。
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行业的成本就是部分可加的。
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
换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
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新定义扩大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即强自然垄断,还包括了所谓的弱自然垄断。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二)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1、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
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
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
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须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题目:怎样看待市场垄断?形成完全垄断市场的原因有哪些?正文:根据市场竞争或垄断程度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少数垄断(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其中,企业最希望的就是自己成为市场的完全垄断者。
完全垄断的市场的形成,需要满足四个条件:1.一种商品只有一个生产者,它能完全控制市场上的价格以及出售的产量,是价格的定制者;2.没有替代品,垄断者的商品和其他商品有着极高的差异性,不受竞争威胁,不担心会有竞争者来争夺市场份额;3.存在着巨大的进入障碍,潜在的竞争者没有可能进入该市场;4.市场上的信息也不透明。
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1.规模经济非常显著的自然垄断。
Natural Monopoly2.政府特许。
由政策法规等形成的排他性经营权。
例如烟草专卖、例如广电局专管专控的广播电视领域。
3.原料垄断。
4.关键技术垄断。
上述都比较容易理解。
另外,消费者的锁定、网络外延也是容易形成垄断的原因。
5.消费者偏好、惯性就形成了一定消费者锁定从而把企业推向垄断地位,例如长期以来习惯使用QQ而不用MSN的网民,特别朋友圈也同在QQ的网民,QQ工具就成为该网民唯一的垄断性企业。
6.网络外延也会形成垄断。
由于“先入为准”所形成的一种行业标准、或者拥有一定的用户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所决定的。
例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由于先入为准,而同类的Linux系统用的人就很少,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卖九百元一个,Linux系统就不能。
怎样看待市场垄断?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是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少数垄断(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现实中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很少的,最有可能出现完全垄断的就是政策性带来的完全垄断。
例如中石化,全国只此一家。
特别随着我国汽车数量增加,对油品的需求更是离不开石化行业,所以司机们抱怨,国际油价上升,中石化价格马上“国际接轨”上调,但国际油价下跌,我们的油品价格却迟迟未见下调。
1、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一)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82年,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
假设在某个行业中有X种不同产品,Y个生产厂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者多种产品。
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行业的成本就是部分可加的。
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
换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
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新定义扩大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即强自然垄断,还包括了所谓的弱自然垄断。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二)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1、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
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
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
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须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自然垄断基础理论概述和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研究1垄断理论概述(1)垄断的含义垄断一般“指排他性的控制”和“独占”。
经济意义上的垄断,通常是指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直接或通过某种形式排他性地控制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或者特定经济主体为了特定目的通过构筑市场壁垒从而对目标市场所作的一种排他性控制状态。
垄断既包括垄断结构,又包括垄断行为。
垄断结构是指在目标市场上,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主体数目有限。
垄断结构又可分为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是指,单一企业完全控制某一产业或产品市场。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企业控制某一产业或产品市场。
垄断行为通常是指具有垄断地位的市场主体通过不正当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定垄断价格等方式降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效率、质量以及阻碍创新等活动。
(2)垄断的成因与分类产生垄断的原因主要有资源特性产生的垄断、成本特征产生的垄断、创新导致的垄断、发明专利权垄断、法律行政导致的垄断等。
按照垄断的不同成因,垄断总体可分为人为垄断和自然垄断两大类。
人为垄断指在目标市场内,一定主体利用某种权利排除和限制竞争,形成垄断的市场结构。
人为垄断又可分为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
经济垄断是指企业依靠经济实力、专利以及市场经营策略等取得的经济垄断地位。
行政垄断是指企业采用或借助于非市场手段(主要是行政力量)实现的经济垄断,包括地区封锁、地方保护、设立行政性垄断公司、政府限定交易、国家指定专营等。
自然垄断指由于非人为的或历史、地理等原因限制进入,而是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资源稀缺性、沉淀成本等“自然”技术条件和经济环境的限制,而形成的垄断属性。
对具有网络性经营特点的行业,如电网、电信、航空、自来水、煤气管道等,由一个厂商生产全行业产品的总成本比由多个厂商生产的总成本低,独家生产比多家竞争更有效率,能够向消费者提供廉价的商品或服务供给,具有较为明显的自然垄断属性。
在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市场上,在不使用任何权利等人为影响的情况下,将自然形成由单个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结构。
自然垄断理论自然垄断理论自然垄断理论概念自然垄断理论是现代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理论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演进导致了2 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Dereg ulation),许多过去被认为必须加以规制的产业部门都取消或放松了规制。
在这一规制改革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自然垄断理论的革新与进步。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一、规模经济与传统自然垄断理论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例子就是古诺矿泉水垄断的例子。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
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
自然垄断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判断标准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公司就能满足。
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 & Miller,1982)认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
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
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
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
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
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然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特征与法律规制文章摘要: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关键字:自然垄断法律规制一、自然垄断行业的含义与一般特征自然垄断行业,原指规模经济明显,单独一个企业能够比多个企业更有效地提供某种产品全部产出的行业。
目前,有经济学家用部分可加性重新诠释了自然垄断行业: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企业的成本方程就是部分可加的;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某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
即使规模经济不存在,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就仍然最小,该行业就仍然是自然垄断行业。
电信、电力、邮政、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煤气等,都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
自然垄断行业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垄断性。
自然垄断行业一般都是规模经济较明显的行业,即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
譬如,煤气公司要输送煤气,就必须铺设管道,而铺设管道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一旦铺设完毕,向管道泵注入更多的煤气则不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以至于边际成本趋向于零。
同时,自然垄断行业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即资金一旦投入就难以在短时期内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
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势必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
第二,公益性。
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它所提供的私人边际效用(M PB)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用(MSB)。
如电力产业所提供的效用,就不仅仅为电力消费者所享有,而且还对整个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不可选择性。
由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是唯一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这些服务具有不可选择性。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是什么意思
自然垄断:这种一般都是有特殊情况,要想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要付出大量的capitalinvestment(比如输电业,架设电线需要的投资很大。
)所以会有非常高的fixedcost。
既然成本这么高,自然会出现很严重的barrierstoentry,阻止其他企业参与竞争。
另外,对于自然垄断而言,单一企业生产时成本更低。
总而言之,自然垄断之所以存在,是行业特性所致——”自然而然发生的垄断格局“。
行政垄断:这似乎是一个只有中国学者使用的term,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
在我们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中国实施的都是计划经济,也就是由 ... 调控大家的经济行为。
市场改革之后矛盾就出现了:究竟是实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呢,还是遵照旧规制行事?在某些特定行业,计划经济时代的 ... 干预依然存在,并且还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