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2.47 KB
- 文档页数:8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
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
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
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
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
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
4、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1、与古希腊艺术相比,古代罗马艺术有哪些特点?(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
名词解释:1、彩陶: 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画像石: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 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美术专业名词汇总美术专业名词汇总:1. 壁画壁画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主要是指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通过描绘、雕塑或其他造型方法制作的画,也包括在陵墓的墓壁上绘制的。
壁画作为建筑物的重要附属部分,它的修饰和美化功能使之成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迄今为止发现的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
2. 正面律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中坚持的一个共同程式: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其目的在于使人物能够最具完整性地显现。
正面律是古埃及绘画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与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生死观念相一致的。
3. 风格风格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也就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显著性标志。
一般都包含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思想和个性化的艺术特色。
在漫长的绘画史上,曾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4. 古希腊瓶画古希腊瓶画是指古希腊时期,绘制在陶制器皿上的图画,是实用物品与装饰性绘画相结合的产物。
曾出现过东方风格、黑绘制风格和红绘制风格等。
东方风格主要是受到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艺术风格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多纹样装饰的绘画样式。
黑绘制、红绘制则主要是从绘制的色彩来区分的绘画样式。
5. 湿壁画湿壁画是根据在壁面上绘制时,壁面的干湿不同而划分出来的壁画类型。
方法是,在半干的墙壁上,用清石灰水混合颜料绘制而成。
由于壁面不干,颜色会渗透到湿壁中,不能预先打草稿,重复再来,所以必须一次性完成,难度较大。
不过,也因为如此,可以产生浓重的色彩,形成特别的表现效果。
6. 干壁画干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主要指在已经干透的壁面上用混合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
一般是先要把墙面磨得很平,然后刷上一层石灰浆,干燥后再在上面作画。
因为壁面是干的,一般画面不变形,相对比较简单。
7. 蛋彩壁画蛋彩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以蛋黄或蛋清作为调和剂与各色颜料融合后,在干壁上作画。
因为蛋黄、蛋清干后透明有黏性,从而使画面也具有透明、坚硬等特点。
这是壁画中常用的简易而又效果明显的颜料组合形式。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01笔触笔触,是在绘画中的笔法,又被称为肌理,常指作画中运笔的痕迹。
绘画者运笔借助颜料的厚薄对比、落笔的轻重力度、运笔的快慢节奏及借助其他工具形成的痕迹,不同的笔触表达的效果有所不同,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不同风格特征和情感表达。
02投影投影指的是用一组光线,将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一个平面上去,在该平面上得到的图像,称为“投影”,比如你的走在路上的影子,也称为“投影”,它可以交待物体的体积空间,物体没有投影,就是飘起来的,你想想要是人没有投影,那岂不是飘起来的,所以画画的时候记得交代好物体的投影。
03高光作为一张画里面画龙点睛的部分,高光是非常重要的哦~高光是一种美术用语,指光源照射到物体然后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时,物体上最亮的那个点就是高光,高光不是光,而是物体上最亮的部分。
画画的时候要注意高光的位置、形状、大小,高光画好了,一张画会更好看哦~04三大面、五大调三大面:是指物体受光的影响后所产生的大的明暗区域划分。
亮面:受光线照射较充分的一面称之为亮面,暗面:背光的一面称之为暗面,灰面:介于亮面与暗面之间的部分称之为灰面。
五大调子指高光、中间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想要画出立体的效果,这五个缺一不可。
05构图平时无论我们画什么的时候,都会去想该怎么构图,一个好的构图是一张画的开始,构图即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摆放位置都组织好,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构图的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哦~06虚实一张好的画里,肯定是虚实关系做的不错的画,虚和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模糊和清晰,这两者是不可以分开的,就像冷暖,虚和实都是互相去对比的,虚不是不画,而是对物体处理的明暗对比弱,比较概括的去画,通常视觉中心点实,其他虚。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
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
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
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
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
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
4、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1、与古希腊艺术相比,古代罗马艺术有哪些特点?(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
雕塑:是指使用一定的材料通过雕刻、塑造手段制作的具有三维空间体积效果的艺术作品。
常见的雕塑材料有石头、木材、金属、黏土、玻璃、石膏、水泥、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
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绘画程序,不需要学生的创意而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
洛可可美术:亦为「路易十五式」,指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所崇尚的艺术。
特征是:具有微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运用C形、S形或漩涡形的曲线和轻淡柔和的色彩。
图案:图案是个多层次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
有的器物(如某些木器家具等)除了造型结构,别无装饰纹样,亦属图案范畴(或称立体图案)。
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而言。
石版画:石版画是版画的一种,属于平板,指用各种硬蜡质的解墨条、解墨铅笔和能溶于水的解墨,在印刷用的石板或锌皮、铝皮上所做的版画。
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技法的一种,将两只湿笔中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于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只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以实用和陈设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造的物质产品。
中国画:就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绘出来的画,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笔墨。
笔触:是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家的艺术个性和修养。
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一种,指插附于书报杂志中的图画,一般分为插图和图解插图。
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故地吴地,故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美术专业术语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
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一词时写道:为词译自英之爱忒。
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
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
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美术专业用语1. 画面构图 (Composition):指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中物体、图形的布局和组合方式。
2. 明暗对比 (Chiaroscuro):指作品中光与影的对比,用来增强立体感和表达情感。
3. 透视 (Perspective):指通过线条、颜色和灰度来表现物体在三维空间中远近关系的技法。
4. 肖像画 (Portrait):指以人物为主题绘制的画作,旨在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个性。
5. 静物画 (Still life):指以静物为主题绘制的画作,通常包括花、果实、器皿等常见物品,用以表现形状、材质和光影效果。
6. 风景画 (Landscape):指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绘制的画作,表达对大自然的景色和氛围的描绘。
7. 抽象画 (Abstract):指表现形式上与现实世界脱离的艺术作品,强调色彩、形状和纹理等抽象元素。
8. 水彩画 (Watercolor):一种以水溶性颜料为主要材料的绘画技法。
9. 油画 (Oil painting):一种使用油性颜料进行绘制的绘画技法。
10. 速写 (Sketch):指用简要、迅速的线条勾勒出形象的绘画或素描作品,常用于捕捉形式、角度和构图等特点。
11.拼贴(Collage):指使用不同材料、图案和颜色进行剪切、粘贴,创作出新形象的艺术技法。
12.比例(Proportion):指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和关系,影响作品的平衡和可视感。
13. 纹理 (Texture):指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表面质感,可以是真实的纹理效果,也可以是绘画笔触的纹理效果。
14.色彩理论(Color theory):研究和应用颜色的规律和原理,包括色轮、对比、饱和度和亮度等概念。
15. 立体感 (Depth):指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和立体效果,通过透视、色彩改变和明暗对比等手法来实现。
16. 观察 (Observation):指艺术家对于外界事物的仔细观察和描绘,是创作过程中的基础。
17.剪影(Silhouette):指作品中以物体轮廓为主要表现形式,通常是黑色的纯色形状。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1、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1、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专业知识1. 术语解释(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电脑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艺术、环境艺术、书法、篆刻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石材、木材、塑胶、黏土、摄影胶片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0)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意图、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2)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3)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2.名家名作现行美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熟知美术作品的作者、国籍、画种,并能对作品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6、农民画:农民的画。
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
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7、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8、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
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9、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10、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
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11、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12、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
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13、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14、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15、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一种,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
[美术] 教师招聘美术名词解释1.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2.吴门四家:中国画史上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因为他们都在从事绘画活动,因古为吴地,故又称为“吴门四家”5.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6.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7.工艺美术: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8.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多都是同类色9.透视: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他是观察和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10.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一般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11.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12.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17.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8. 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20.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2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22.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23. 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24. 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做装饰作用的剪纸,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连枝团华,更有自由的各式纹样,他的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很多表现是农民的生活。
美术画画中常见专业术语美术画画中常见专业术语【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展开的、表态的、诉之于⼈们视觉的⼀种艺术。
⼗七世纪欧洲开始使⽤这个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学、⾳乐等。
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这个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九⼀三年解释“美术”⼀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英之爱忒。
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词翻译“爱忒”,“美术”⼀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的重要⼿段。
【造型表现⼿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法和⼿段。
如绘画借助于⾊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这些⼿法和⼿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段的规律性的持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活内容和满⾜⼈们持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
是各种物体不同⽔准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于⼈的礼堂所显现出的⼀种复杂现象。
因为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光的吸收和反射的⽔准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彩。
【⾊相】⾊彩可表现出来的质的⾯貌。
⾃然界中各各不同的⾊相是⽆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度】指颜⾊本⾝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相中,紫⾊⾊度最深暗,黄⾊⾊度最明亮。
【⾊调】亦称调⼦。
在⼀定的⾊相和明度的光源⾊的照射下,物体表⾯笼罩在⼀种统⼀的⾊彩倾向和⾊彩氛围之中,这种统⼀的氛围就是⾊调。
【⾊性】⾊彩的没属性。
⾊彩基本分为暖⾊(也称热⾊)和冷⾊(也称寒⾊)两类。
红、橙、黄为暖⾊,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给⼈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画派是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
浪漫主义反对官方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美术,常取材于中世纪传说、当今震惊性事件和文学名著: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强调个性表现,强调艺术幻想和激情,重色彩轻素描。
代表画家有席里科、德拉克洛瓦等。
2.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是欧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美术思潮,以法国和俄罗斯成就最为突出。
它是在同僵化的官方艺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既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守旧和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虚构和脱离生活。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提出了直接描绘当代生活和自然风貌的主张,以忠实地播绘生活真实为最高创作原则作品具有真实性、思想性、批判性和民主性等特征,表现手法质朴、深沉。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库尔贝、米勒、杜米埃,俄罗斯的列宾、苏里柯夫等。
3.印象主义印象主义又称印象派,是指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流派。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后遍及欧美各地的美术流派,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4.新印象主义点彩派又称新印象派、新印象主义,是19世纪80年代后期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
受到印象主义的强烈影响,主张用光学科学的试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主要理论有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的特质相结合。
新印象派在近代美术史上,只是试验性地存在了一个短时期,但对现代绘画却带来了不少影响,如“欧普美术”在色彩的表现上就是受新印象派的启示。
代表人物有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等。
5.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又称后印象派,广义上是指继承印象主义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上是指塞尚、高更、梵高等人的创作方法。
美术名词术语解释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包豪斯:1919年在德国魏玛市成立,创始人是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是传播现代艺术教育新思想的学校,强调绘画、建筑、工艺三者的结合,它专门以培养新型的建筑和工业设计人才而闻名于西方。
其主要建筑思想有:1、建筑功能因素突出;2、建筑的格局变化丰富;3、建筑的材料对比明显。
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绘画术语。
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
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
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
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
”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造型艺术术语。
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
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构图】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中国画】简称“国画”。
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
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简称“国画”。
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
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
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
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
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
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迭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
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2、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3、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4、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1、与古希腊艺术相比,古代罗马艺术有哪些特点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 3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 4希腊人创造了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希腊雕塑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罗马艺术家不仅追求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 5在建筑方面,罗马人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他们在技术和结构上都比希腊的建筑艺术有所进步,在建筑类型上也比希腊更丰富2、简述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点..1首先是它的豪华的特色.巴洛克艺术虽是为宗教服务的,有强烈的宗教特色,同时又有浓厚的享乐主义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和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非常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3、为什么说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在意大利美术史甚至欧洲美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共有三个主要流派: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于历史转折期,对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艺术都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如学院派主张绘画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等;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多姿多彩,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学院派艺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4、简述荷兰风格派的创作主张和主要艺术成就.1荷兰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和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其主要画家有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创作的红与黑、百老汇爵士乐是这一画派较有影响的作品.5、山水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构图上,则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各种皴法和点苔法为笔法之要素;而墨法则有"染"、"擦"、"破墨"、 "积墨"等种种手段,笔墨交融,有力地影响了其表达感情、状物写意的功能四、论述题:试论米开朗基罗的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含及艺术特点米开朗基罗的主要作品有大卫、创世纪、摩西、最后的审判等作品.早期作品大卫充满了愤怒和力量,这种力量也是人文主义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正因如此,这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创世纪仍是通过神话题材表现人的信心和生命力.摩西中的人物和大卫一样,也是一个拯救民族、摆脱苦难的英雄人物.在摩西身上,作者表现了人的尊严.最后的晚餐是米开朗基罗晚年的重要作品.这件作品的成功和伟大之处在于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产生了统一的人的集体形象,而色彩的巧妙的使用又使壁画具有了戏剧性的紧张. 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出现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正是在他的作品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得到了全面而鲜明的表达,因为米开朗基罗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人建功立业的能力,所以米开朗六法中国画术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南朝谢赫古画品录列举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现代钱钟书重新作了标点,“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愤懑之情,讲求文字修养、笔墨情趣,强调神韵与画中意境.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长安画派是指西安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等人.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石鲁开创了以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表现重大革命历史主题的新格局.用传统绘画的技法开创“黄土高原皴法”,用于表现陕北那种干涸、雄浑的独特地貌和风土人情. 二画种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画科有: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鱼虫等.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白描、设色、水墨.设色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浅绛等海上画派简称“海派”.其特点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破格创新,个性鲜明,风格多样,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有联系,趣味雅俗共赏,并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 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等扬州八家清乾隆年间寓居江苏扬州的八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他们是: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少堂、郑燮、李方膺、罗聘.实际上不止八人,还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不一.他们多以花卉为题,也画山水、人物,不拘前人的陈规, 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能诗、擅书和篆刻,讲究诗书画结合.此画派对写意花卉的意趣和技法有相当大的影响.金陵八家明末清初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的合称. 他们的绘画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 由于都居金陵今南京, 皆有一定时誉,故称八家.金陵画家有:傅抱石、钱松喦、魏紫熙、宋文治、亚明等.元四家元代四位山水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两说:一是指赵孟府、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第二种说法流行较广.明四家明代中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的合称.他们之间或师或友, 关系密切,艺术风格各异,对后世颇有影响.书法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2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中: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篆刻融为一体.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独幅绘画之一.画中描绘一个侧面而立的妇女,宽袖、细腰、长衣地,头后挽着垂髻,两臂前伸拱手合掌;头部前方有一凤鸟和夔龙,这幅作品线条挺劲有力,形象生动,可见国画线条造型的基本形式源远流长.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所作,浪漫主义的画家反对古典主义画风,追求画家个性解放和心灵表达,在画法上耿于想象,夸张与饱满强烈色彩;在内容上多选择生活的悲剧和异常的事件.作者于1830年7月28日目睹巴称市民为推翻复辟的波王朝展开白刃战的悲惨场面,激动地画了自由引导人民解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五代、北宋花鸟画有两大画派,即南唐、西蜀的徐熙黄筌异体,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徐是“江南处士”,所见无非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或者园蔬药苗之类;黄筌年少即入宫中画院,长期见到的是禁中奇花怪石、珍禽异兽.居住环境不同,生活感受各异,意趣也大相径庭,所以取材侧重不同,呈现出的艺术风格亦各成一家解析“吴带当风”含义.中国画术语.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吴道子约686-760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简述东汉人物陶俑的艺术特征.四、论述题举例阐述顾恺之绘画顾恺之的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洛神赋图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着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洛神赋图北宋摹本,绢本,水墨着色,纵27厘米、横572厘米.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着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爱甄氏,曹操却把甄氏许配给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之情.追想宋玉所讲的神女故事,作了叙事赋一篇,名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赋中抒发曹植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为有名的一篇韵文.顾恺之就以此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现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带飘飘,动态委婉从容.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的情境.曹植头戴梁冠,身穿宽衣大袖,在打着华盖的随从者的簇拥下,有着贵族诗人的优雅风度.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光彩以及她和曹植若即若离的关系.画面上身穿红色长衣,坐在洛水边上的曹植,身后有三名侍者手持宫扇,二名侍者手捧诗书.曹植面对日益思念的洛神,流露出非常爱慕的神情.洛神“奇服旷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梳着高高的云髻,手持麈尾,以依恋之情望着曹植,他们好似在互相交谈.艺术特征.举例阐述李公麟白描人物画特征及其价值.李公麟在画法上,他以白描着称.这种善用线描,多不设色的白描,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这样就把传统的线描造型方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对其后代人物画影响很大.他画的山水,亦有创格.工行、楷书,有晋、宋书家之风.后人论其作画“以立意在先,布置缘饰为次”.还长于考古.存世作品有五马图、临苇偃牧放图、九歌、免胄图、维摩诘像图等图.五马图,纸本浅设色,纵厘米,横厘米.现为日本私人收藏.李公麟善于画马,“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五马图就是李氏根据写生创作的.每匹马各有奚官一人牵引.人、马均单线勾出比例准确,动作生动,清晰地表现出肌肉骨骼的结构,身体的重量感、软硬质感,乃至光泽印象,可代表他画白描的水准.尤见画中马匹、人物的生动神态,不愧为传世杰作.画后有曾纡跋.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征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曾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描写妇女者称仕女;肖像画称写真. 又曾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 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 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 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画、壁画、画像砖石,表现出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兴盛发达. 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 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重彩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 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 作品在体现对象的社会属性上,在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上,在宏伟的构图能力上,都有飞速进步,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 自南宗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以来,此后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 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 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元明清以来,虽较多的文人画家转而致力于山水画与花鸟画,但接触民生、关心国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意识的文人或职业画家仍不乏人物画的优秀创作. 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伯年便是杰出的代表. 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写意画又称意笔.主要特征是简练、概括,强调笔墨趣味.要求笔墨技巧与造型相结合,既有笔墨的情趣又有恰到好处的造型,达到以形写神或遗形写神的目的.学习方法:临摹写生默写画法:写意花卉多以不同形式的点法为主要方法.但更多的则是以点、勾结合.勾,大都是草勾法.草勾是表现白色或浅色花卉常有的一种方法.点法,则要求方法多变,以点出各种形体和质感,如戳点、直点、卧点、捻笔点、揉笔点等.点,大都用来画不勾墨线轮廓的叶子、花瓣等.一笔点出有浓又淡、或包含轻重、复杂的几种色彩.有时简单几笔,就可以充分表现出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和体积感.有时只用浓淡的墨色,有时一笔之中有墨有色,最后再以重墨或重色勾出叶脉.特点:简练、概括、强调笔墨趣味宋代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钧窑、哥、定窑.玻璃制造工艺早在公元前 2000 年就出现了.韩熙载夜宴图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国画中墨的应用:用墨就像用色,主要目的是表现物体的色彩、明暗等.墨虽然是黑的,但中国画却有"墨分五彩"或"墨分六彩"的说法,五彩是指黑、浓、淡、干、湿,如果把白也算在内,就成为六彩.古人说"墨即是色",浓淡水墨可代替各种色彩.用墨要有浓淡于湿之分,只干不湿太干枯,只湿不干太臃肿,浓淡于湿结合起来,变化多,生动而才有气韵.一般来说,用墨之法,有焦墨、积墨、破墨、擂墨之分,焦墨是一种磨得极浓的墨,用焦墨的时候需有浓墨、淡墨在旁呼应,否则,焦墨孤立,难见笔意.积墨,就是用浓墨和淡墨连染连敷几次,使其出现一种深厚的味道,破墨,则是先用淡墨上纸,趁湿再浓墨加上,由于宣纸的特殊性能,会变化出一种奇妙的韵味.擂墨,就是用大楷笔蘸浓墨,拧在纸上捺转,略似鱼鳞,由浓致淡,参差不齐,谓之擂墨.因此,用墨和用笔又是分不开的.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6、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是指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农民画:农民的画.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