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菌与厌氧氨氧化菌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三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1.厌氧氨氧化菌俗称“红菌”,是一种化能自养型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碳源,通过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来获得能量,并通过乙酰-CoA途径同化二氧化碳。
“红菌”进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是一种称为厌氧氨氧化体的具膜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B.“红菌”能利用亚硝酸还原为硝酸释放的能量同化CO 2C.“红菌”的拟核内能进行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D.“红菌”的厌氧氨氧化体的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2.鲤春病毒病是一种由弹状病毒引起,常在鲤科鱼类中流行且春季爆发的疾病。
该弹状病毒有一层囊膜,内含一条单链RNA(由M个核苷酸缩合而成)和依赖于RNA的RNA复制酶等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A.该弹状病毒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B.该弹状病毒的RNA聚合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的形成C.鲤科鱼类的遗传物质与该弹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不同D.合成第一个子代弹状病毒的RNA 至少需要2M个核苷酸3.下图是由50个氨基酸合成的某蛋白质激素结构简图,其中二硫键(-S-S-)是2个-SH被氧化而形成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激素中的肽键、二硫键的形成都可来自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B.该激素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C.每条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该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D.这些氨基酸合成该激素后,分子量减少了8704.脂滴 (LD) 是一种新型细胞器,主要储存脂肪等脂质。
哺乳动物的LD 还具有蛋白质介导的抗菌能力:在响应侵入机体的LPS 时,多种宿主防御蛋白会在LD 上组装成复杂的簇,以应对细菌的侵袭。
LPS 是细菌的脂多糖,能抑制LD 内脂质在线粒体内的降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D可能是由单层磷脂分子包裹而成,磷脂分子的头部朝内B.LD具有储存脂质、容纳蛋白质、产生脂多糖和抗菌等功能C.LD上合成的防御蛋白可作为信号分子,能抑制LD内脂质的代谢D.LD 发挥抗菌功能离不开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物质5.下列有关生物学上的“骨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由单体聚合而成B.生物膜的“骨架”是可以运动的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和脂质组成,与细胞的运动、分裂等有关D.在DNA的“骨架”上,每个脱氧核糖可以与一或两个磷酸基团相连6.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运输路线。
污水处理菌种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菌种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菌种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去除污染物和改善水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及其作用。
一、厌氧菌种1.1 产甲烷菌产甲烷菌是一种厌氧菌种,主要生活在厌氧环境中,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
它们在厌氧消化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降解有机废物,产生甲烷气体,不仅能够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还能够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
1.2 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菌种,主要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
它们能够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从而降低污水中的硫酸盐含量。
硫酸盐还原菌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硫酸盐污染物,改善水质。
1.3 厌氧氨氧化菌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类能够在缺氧条件下氧化氨氮的菌种。
它们能够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厌氧氨氧化菌在厌氧污水处理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氨氮,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二、好氧菌种2.1 好氧颗粒污泥菌好氧颗粒污泥菌是一类能够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的菌种。
它们能够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能够吸附和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质。
好氧颗粒污泥菌在好氧污水处理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质和改善水质。
2.2 硝化菌硝化菌是一类能够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菌种。
它们能够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硝化菌在好氧污水处理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氨氮,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3 脱氮菌脱氮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有机物质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菌种。
它们能够将污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氮的去除。
脱氮菌在好氧污水处理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硝酸盐污染物,改善水质。
厌氧氨氧化菌的研究进展*秦玉洁 周少奇**(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1)摘 要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对全球海洋的氮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反应中不需另加有机物、不消耗氧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厌氧氨氧化技术受到格外关注。
通常认为,厌氧氨氧化的机理在于厌氧氨氧化菌使氨和亚硝酸反应生成氮气。
通过16S r R N A 分子生物学方法已鉴定出该菌群属于分枝很深的浮霉菌,由于至今未能成功分离到纯的菌株,未正式命名,对其微生态环境以及生理生化特征也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分布、种类、生理生化特征等研究进展,认为厌氧氨氧化菌的分离纯化、生物特性、小生境等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菌;生物脱氮;鉴定;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 X 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7)11-1867-06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a n a e r o b i c a mm o n i u m -o x i d a t i o n b a c t e r i a .Q I NY u -j i e ,Z H O US h a o -q i (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G u a n g z h o u 510641,C h i n a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l o g y ,2007,26(11):1867-1872.A b s t r a c t :A n a e r o b i c a m m o n i u m -o x i d a t i o n (A n a m m o x )i s a p r o m i s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n i t r o -g e n r e m o v a l i n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p l a y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r o l e o n b i o l o g i c a l n i t r o g e n c y c l i n g i n t h e g l o b a l o c e a n s .I t g e t s p a r t i c u l a r a t t e n t i o n d u e t o i t s u n i q u e f e a t u r e s ,e .g .,w i t h n o a d d i t i o n a l o r g a n i c c o m p o u n d ,w i t h o u t c o n s u m i n g o x y g e n ,a n d w i t h o u t p r o d u c i n g s e c o n d a r y p o l l u t i o n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r e a c t i o n .T h e r e i s a c o m m o n v i e wo n t h e m e c h a n i s mo f A n a m m o x ,i .e .,t h e c o n v e r -s i o n o f a m m o n i a a n d n i t r i t e i n t o n i t r o g e n g a s w a s d u e t o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A n a m m o x b a c t e r i a .B y t h e m e t h o d o f p h y l o g e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16S r R N Ag e n e ,i t w a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 t h e A n a m m o x b a c t e r i a b e l o n g t o t h e d e e p b r a n c h e s o f p l a n c t o m y c e t e .H o w e v e r ,t h e A n a m m o x b a c t e r i a c a n n o t b e f o r m a l l y n a m e d ,b e c a u s e t h e y c a n n o t b e i s o l a t e d a n d p u r i f i e d f r o mt h e a c t i v e s l u d g e b y n o w .I t i s h a r d t o a c h i e v e a c o m m o n v i e wo n t h e m i c r o -e c o s y s t e ma n d t h e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o f t h e b a c t e r i a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n t h e f u n c t i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p e c i e s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b i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n a m m o x b a c t e r i a w e r e s u m m a r i z e d ,a n di t w a s p o i n t e d o u t t h a t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b i o l o g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m i c r o -h a b i t a t s a r e t h e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s o f t h e A n a m m o x b a c t e r i a .K e y w o r d s :a n a e r o b i ca m m o n i u m -o x i d a t i o nb a c t e r i a ;b i o l o g i c a l n i t r o g e nr e m o v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37701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B 36703002)和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0760)资助。
厌氧氨氧化菌富集注意事项
厌氧氨氧化菌富集是一项重要的微生物实验技术,用于富集和研究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氨氧化代谢的微生物群。
在进行厌氧氨氧化菌富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条件控制,在进行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过程中的缺氧环境得以维持。
这包括使用密封的实验容器、采用适当的气体替换技术等手段,以确保实验过程中氧气浓度的降低。
2.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针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需要选择适合其生长和代谢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KCl-缓冲液、含有氨氮和微量元素的培养基等,这些培养基能够提供厌氧氨氧化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3. 适当的温度和pH条件,在进行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实验时,需要根据目标菌株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
通常情况下,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温度较低,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而pH值在7左右较为适宜。
4. 防止氧气污染,在进行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实验时,需要严格防止氧气的污染。
这包括在实验过程中避免空气的进入,使用预先处理好的实验器皿和培养基等手段,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缺氧条件得以维持。
5. 实验操作注意,在进行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实验中的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这包括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实验器皿的严格清洁消毒等。
综上所述,进行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实验需要在实验条件控制、培养基选择、温度和pH条件、氧气污染防控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严格控制,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的结果。
厌氧氨氧化菌生长条件
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其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
以下是厌氧氨氧化菌的一般生长条件:
1. 温度:厌氧氨氧化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5-30摄氏度之间。
较高或较低的温度可能抑制其生长。
2. pH值:厌氧氨氧化菌对酸碱度非常敏感。
其适宜的pH范围通常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可能会影响菌的生长和代谢。
3. 溶解氧:厌氧氨氧化菌是厌氧微生物,无法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生长。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完全消除氧气的存在,通常通过使用无氧培养技术来实现。
4. 氨氮浓度:厌氧氨氧化菌对氨氮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其适宜的氨氮浓度通常在1-3毫克/升之间。
过高的氨氮浓度可能会对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5. 其他营养物质:厌氧氨氧化菌还需要适当的有机碳和微量元素供给,以维持其生长和代谢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厌氧氨氧化菌的培养和研究相对较为困难,目前对其生长条件和要求的研究还不完全清楚。
因此,在具体的实验研究中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菌株和实验目的来调整培养条件。
红菌生长的适宜ph一、红菌生长的适宜ph在6.7~8.3 之间。
厌氧氨氧化菌(以下简称红菌)是一种几乎与地球同龄的古老菌群,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类科学家才在黑海深水层中发现了它(随后该菌群在其他厌氧或缺氧环境中相继被发现)。
红菌细胞呈不规则的球状、卵状,大小为(0.7~1.1)μm×(1.1~1.3)μm,细胞外有丰富的胞外多聚物,一般都不含菌毛。
其特有的细胞器为厌氧氨氧化体,占细胞体积的50%~80%,是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场所,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
由于红菌细胞内部含有大量的细胞色素C,鲜红色成了他最为最显著的特征,故水处理人常俗称其为红菌。
值得一提的是,红菌的色度与生物活性显著相关,一般活性较高的红菌呈现标志性的红棕色(可用细胞色素C的含量表征红菌的活性)。
此外,红菌对环境极为敏感。
严格厌氧的红菌可生存温度范围在-2.5~100℃,但多嗜中温,最适生长温度为30~40℃,最佳生长pH为6.7~8.3,倍增时间在10~30d。
根据生长动力学,可将红菌类群分为“快生型”与“慢生型”。
“快生型”具有较高的比生长速率,基质亲和力相对较弱,“慢生型”具有较强的基质亲和力,比生长速率较低。
二、红菌的影响因素,如何快速富集“红菌”,提高脱氮效率?众所周知,红菌的种类、分布、数量和活性对厌氧氨氧化效能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污泥龄(SRT)、DO 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参数来改变红菌富集过程中菌群的群落结构,从而影响红菌的数量、种类和活性。
1、污泥龄(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污泥龄(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作为废水处理工艺运行的重要参数,也会影响厌氧氨氧化的进程。
其中,污泥龄SRT可决定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应控制SRT大于红菌的倍增时间,在菌种富集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少排泥或不排泥。
缩短HRT是快速富集红菌并提高脱氮效率的另一有效途径。
有研究表明,缩短HRT时菌株EPS中的蛋白质/多糖由1.35升至1.86,稳定达到2.08,有效促进污泥颗粒化,总氮去除负荷平均达到0.58 kg/(m3·d),总氮去除率均值维持在94.2%,脱氮性能保持稳定。
厌氧氨氧化名词解释厌氧氨氧化是指有机物经过氨氧化剂的作用下而被彻底分解为氨和水的过程。
在厌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的羧基(-COOH)与氨基(-NH2)结合生成尿素。
不饱和脂肪酸的醛基可被氨基取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在碱性条件下也可被转化成相应的酸或酯。
此外,氨氧化还可使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同时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等排出体外。
1、不能被碱破坏。
2、能被重金属离子所催化,而且反应速度比氨氧化快得多。
3、不能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如加碱液、加催化剂)处理。
4、反应液可以达到无菌。
厌氧氨氧化是由于在厌氧环境中,氮元素从溶液中析出并放出能量的过程.一个简单的原电池:在氨水溶液中,氯离子(Cl- )被氨氧化,生成了氨和少量的一氧化氮.因为一氧化氮不稳定,它将缓慢分解为氨和水,然后氨又会被氧化成氨水.氨水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沉,在澄清的溶液中一般会呈现出棕褐色的溶液.H2O和H2O2的区别就是其中一个是NH3,一个是H2O.NH3=H2O2,而H+和H2O2的差别就是,其中一个是NH3,一个是H+.下面是专业术语: 1、不能被碱破坏,但会被某些盐和醇类催化水解。
2、能被重金属离子所催化,但不能被氯离子催化。
3、不能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如加碱液、加催化剂)处理。
4、反应液可以达到无菌。
硫脲、氨氧化、有机氨、有机胺、杂环胺、杂环硫醚。
(1)NH3(亚硝酸)+亚硝酸钠NH4NO3(亚硝酸钠)=亚硝酸NH3+H2O(水),是中学常见的一个反应,我们常把NO3写成NO2,可以认为是把NH3写成NH2了。
注意,这里的亚硝酸( NO3)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中间产物,在许多情况下都不需要加催化剂,但很难用其他试剂(如加热、加强碱)制取纯净的,而且会污染环境。
2、反应速度慢。
3、只能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4、容易引入新杂质。
5、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还会造成污染。
注意事项:1、氨水溶液宜浓缩,以免漏出来浪费。
2、在氨氧化前需要去除二氧化碳。
红菌与厌氧氨氧化菌
摘要:
红菌为野生珍贵的食用真菌。
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补血养元、抗肿瘤之神功。
但红菌的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
而平日人们俗称的“红菌”,其实是厌氧氨氧化菌,成熟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呈现美丽的深红色,所以俗称红菌。
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类细菌。
它们对全球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污水处理中重要的细菌。
关键词:
红菌厌氧氨氧化菌微生物污水处理
引言:
近年来,有关厌氧氨氧化过程这一特殊的生化机制以及微生物类群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尤其是这类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可能比人们预想的范围更加广泛。
对于这类菌的深入认识将大大促进它们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而厌氧氨氧化菌的俗称“红菌”也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食用真菌,其独特疗效使其日渐珍贵。
一、红菌
1、红菌简介
红菌(属名Rhodobium),又名正红菇、真红菇,长于原始森林中的一种珍稀野生食用菌,其生长条件十分讲究,只有在气温高,雨水多的夏秋季节原始森林中才有生长红菌的可能,除此以外的其它山地便无法长出。
主要产在广西省容县浪水乡、藤县一带,尤其在浪水乡、象棋等红菌特别出名。
2、野生红菌成分
红菌含高蛋白及丰富的维生素B、D、E,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等,红菌的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
红菌身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
多糖含量约为2.47%,其中单糖和寡糖占总糖的33.9%,氨基酸含量14.7%,其中人体必需、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含量的54.4%。
3、红菌个体形态特征
红菌菌盖呈扁半球形,中部下凹,深菜红色、紫红色,菌肉白色,汤色粉红。
生长环境无污染,夏秋人工采摘、晒干,数量稀少。
4、野生红菌功能
红菌为野生珍贵的食用真菌,它具有安神补血,特别适合产妇及贫血者食用,其味较之
任何菇类无法伦比的鲜甜可口,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补血养元、抗肿瘤之神功。
味甘、性微湿,补血活血通经。
有补血健体,祛湿防癌、抗血脂、防心脏病和软化脑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治疗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清凉解毒及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对防治产妇贫血有独到的效果,是具有特殊食疗价值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二、红菌与厌氧氨氧化菌
在有些新闻报道中称厌氧氨氧化菌叫红菌,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厌氧氨氧化菌含有丰富的细胞色素, 当其成为优势菌群时,成熟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呈现美丽的深红色,由于这与众不同的红色,污水处理厂的工人们就俗称其为红菌。
三、厌氧氨氧化菌
1、厌氧氨氧化菌分类与简介
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是一类细菌,属于浮霉菌门,包括(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Kuenenia)和(Candidatus
Scalindua)(“Anammoxoglobus)属。
至今未能成功分离得到纯菌株,因此尚未获得正式命名和分类。
厌氧氨氧化菌是革兰氏阴性菌。
“红菌”是业内对厌氧氨氧化菌的俗称。
它们对全球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污水处理中重要的细菌。
2、厌氧氨氧化菌特性
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羟胺和肼作为代谢过程的中间体。
和其它浮霉菌门细菌一样,厌氧氨氧化菌也具有细胞内膜结构,其中进行氨厌氧氧化的囊称作厌氧氨氧化体(anammoxoxome),小分子且有毒的肼在此内生成。
厌氧氨氧化体的膜脂具有特殊的梯烷(ladderane)结构,可阻止肼外泄,从而充分利用化学能,且避免毒害。
3、个体形态特征
厌氧氨氧化菌形态多样,呈球形、卵形等,直径0.8-1.1μm。
细胞外无荚膜。
细胞壁表面有火山口状结构,少数有菌毛。
.细胞内分隔成3部分:厌氧氨氧化体(anammoxosome)、核糖细胞质(riboplasm )及外室细胞质(paryphoplasm ) 。
核糖细胞质中含有核糖体和拟核,大部分DNA存在于此。
厌氧氨氧化体是厌氧氨氧化菌所特有的结构,占细胞体积的50%-80%,厌氧氨氧化反应在其内进行。
厌氧氨氧化体由双层膜包围,该膜深深陷入厌氧氨氧化体内部。
4、细胞壁和细胞膜化学组分特征
厌氧氨氧化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不含肽聚糖。
细胞膜中含有特殊的阶梯烷膜脂,由多个环丁烷组合而成,形状类似阶梯。
在各种厌氧氨氧化菌中,阶梯烷膜脂的含量基本相似。
疏水的阶梯烷膜脂与亲水的胆碱磷酸、乙醇胺磷酸或甘油磷酸结合形成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骨架。
细胞膜中的非阶梯烷膜脂由直链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单饱和脂肪酸和三萜
系化合物组成。
5、生理生化特征
厌氧氨氧化菌为化能自养型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碳源,通过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来获得能量,并通过乙酰-CoA途径同化二氧化碳。
虽然有的厌氧氨氧化菌能够转化丙酸、乙酸等有机物质,但它们不能将其用作碳源。
厌氧氨氧化菌对氧敏感。
6、厌氧氨氧化菌的应用——污水生物处理
6.1微生物污水处理
20世纪,全球人口增两倍,约12亿人用水短缺,水资源短缺尤其是水质性缺水成了世界共同面对的资源危机,污水处理顺理成章成为新兴朝阳产业。
污水处理在水质改善的同时,还要求所采用技术低能耗、少资源损耗,厌氧氨氧化与亚硝化工艺相结合的氮的完全自养转换方式是一种最可持续的污水脱氮途径。
厌氧氨氧化菌就是这神奇途径的承载者。
6.2厌氧氨氧化废水处理现状
目前,在全球也仅10余座大型厌氧氨氧化废水处理厂。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实质是其内微生物活化和增殖的过程,由于厌氧氨氧化菌11天才能完成一个倍增,污泥产率系数较低,活性又易受到氧的抑制,启动时间通常要半年。
之前世界上已建立大型厌氧氨氧化废水处理工程10余座,国内也有几家,历经7年化蛹成蝶的北京高碑店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厂算是国内目前比较大规模的。
6.3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的限制与发展
尽管厌氧氨氧化污水脱氮处理技术有卓越的优势,但作为生物处理,必然具有一般生物的局限性,比如抗冲击能力差,受环境影响大,对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配比要求比较苛刻等。
复合工程菌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组合工艺的研究将成为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细菌和微藻的协同作用也是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