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
- 格式:ppt
- 大小:546.50 KB
- 文档页数:21
说明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
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用于在两种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它包括一个装有若干列相互平行的管子的管壳,流体在这些管子内循环。
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如下:
1. 管壳:这是换热器的外壳,用于安装管子和支撑结构。
2. 管子:管子是换热器的核心部分,流体在管子内进行循环。
管子可以是圆
管或扁平管,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3. 传热介质:传热介质是换热器中的流体,负责在两种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传热介质可以是水、油或其他流体。
4. 进出口:进出口是换热器的流体进出的地方,一般分别为两个端口。
5. 内外网:内网和外网是换热器的两个部分,分别装有流体。
内网的流体为
传热介质,外网的流体为要进行热交换的流体。
6.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是换热器的辅助部分,起到支撑作用。
支撑结构可以
是支撑架、支脚或其他形式。
总的来说,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它由管壳、管子、传热介质、进出口、内外网和支撑结构等部分组成。
列管式换热器可以用于在两种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它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因此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
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引言换热器作为热工学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其中列管式换热器是常见的一种类型。
本文将重点讨论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并着重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
1.列管式换热器概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将两个流体通过一系列管道进行热交换的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管道中的流体与外部流体接触,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热量的传递。
列管式换热器通常由管束和外壳两部分组成,其中管束中的管道为热交换的主要区域。
2.传热效率的定义传热效率是指换热器实际传递的热量与理论上最大可能传递的热量之比。
传热效率一般用ϵ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ϵ=(Q实际传递的热量)/(Q理论上最大可能传递的热量)3.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3.1温度差温度差是影响传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热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当温度差增大时,传热速率也随之增加,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3.2流体性质流体的性质,如热导率、比热容等,对传热效率也有显著影响。
热导率越大、比热容越小的流体,其传热效率通常较高。
3.3流体流速流体流速是影响传热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高的流速可以增加传热面与流体的接触频率,提高传热效率。
3.4换热面积换热面积是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换热面积越大,传热面与流体的接触面积就越大,传热效率也就提高。
3.5温差分布温差分布是影响传热效率的难点之一。
由于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速和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热量无法完全传递,从而影响传热效率。
4.提高传热效率的方法4.1优化设计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换热面积、优化管道布局等方式,提高传热效率。
4.2流体流速控制通过控制流体的流速,可以增加传热面与流体的接触频率,提高传热效率。
4.3温度分布均匀合理调整流体流速和温度分布,可以减小温差分布,提高传热效率。
4.4清洁维护定期对列管式换热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保持换热面的清洁,可以减少污垢对传热的影响,提高传热效率。
结论通过对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传热效率受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温度差、流体性质、流体流速、换热面积和温差分布等。
列管式换热器计价方式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列管式换热器以及其计价方式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概述:列管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在石化、冶金、制药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它通过内部的管道和外部的壳体进行热交换,实现了不同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由于其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等优点,列管式换热器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价方式是指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计价和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对于列管式换热器的计价方式,常常涉及到设计参数的确定、材料成本的评估以及生产过程的考虑等方面。
在计价方式中,一般会考虑到列管式换热器的规格、材料成本、制造工艺以及运行维护成本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适合实际情况的计价方式,从而对列管式换热器的成本进行合理评估。
合理的计价方式不仅可以为企业在换热器设计和采购时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支持。
因此,对列管式换热器计价方式的研究对于促进其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计价方式,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概述列管式换热器计价方式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计价方式。
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采用管束内外介质的对流和传导换热,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计价方式是指对列管式换热器进行经济评估和成本计算的方法,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折旧费用、维修费用等因素的考虑。
3. 要点1:详细介绍列管式换热器计价方式的具体要点。
可以包括成本评估的指标和方法、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材料和工艺的选择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列管式换热器计价方式。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器类型,其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维修方便等优点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换热器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管子组成,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流过管内外,通过管壁传递热量,实现热量交换。
根据不同的流体流动方式,列管式换热器又可分为纵向流式和横向流式两种形式。
其中,横向流式换热器传热效率更高,但结构较为复杂,维修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管板和壳体之间没有固定连接,只有一个浮头,管束和浮头相连。
浮头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以适应管子和壳体的热膨胀。
这种结构适用于温差较大或壳程压力较高的情况。
但是,由于管束和浮头的连接是松散的,因此需要注意防止泄漏。
U型管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的管子呈U形,两端分别焊接在管板上,形成一个U型管束。
壳体内的流体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管内的流体也是如此。
这种结构适用于流体腐蚀性较强的情况,因为管子可以很容易地更换。
多管程换热器:多管程换热器是将管束分成多个组,每组管子单独连接到管板上,形成多个管程。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流体阻力。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多管程的数量。
总之,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及酒精生产的换热器。
不同的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工艺条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养和维护,及时清洗和更换损坏的部件,以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换热器的一块管板与外壳用法兰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这种结构称为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约束,因此在两种介质温差大的情况下,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但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
填料式换热器的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较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因此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列管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通过在列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之间进行热传递。
它由一组管子(通常为圆柱形)组成,这些管子被安装在一个容器内。
其中一个流体进入管子(通常称为管束)的一侧,另一个流体则从管子的外部流过。
两个流体之间的热传递是通过管子的壁面完成的。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平行流和逆流两种情况:
1. 平行流:在平行流情况下,两个流体的流动方向是相同的,即它们在整个换热器中的流动方向都是一致的。
这种情况下,热量从热源流体通过管壁传递给冷源流体。
由于两个流体之间有较大的温度差异,热量可以通过管壁迅速传递,使得冷源流体的温度迅速升高,而热源流体的温度迅速降低。
2. 逆流:在逆流情况下,两个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即它们分别从两个不同的端口进入换热器,并在另一端口排出。
这种情况下,热量从热源流体通过管壁传递给冷源流体,同时也有部分热量从冷源流体传递给热源流体。
逆流情况下,热量传递效率较高,因为两个流体在整个换热器中都以最大的温差进行热传递。
无论是平行流还是逆流,列管式换热器通过增大交换管的数量和表面积,增加热交换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流体的流
速、调整管束的排列方式等方式来优化列管式换热器的工作性能。
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通常用于多种工业领域,如化工、石油、电力、制药等。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管道(称为管子)插入一个外壳中,并使热交换流体通过管子和壳体之间流动,以实现热量的传递。
设计举例:化工厂中的列管式换热器。
工艺要求:1.热源介质为低温烟气(300℃,2000Nm³/h)。
2.冷却介质为水(20℃,1000L/h)。
3.需要达到的换热效果:烟气温度降低到200℃以下。
设计步骤:1.确定换热面积:根据热负荷计算,烟气的热负荷(Q)为:Q = mcΔT其中,m为烟气质量流量,c为烟气比热容,ΔT为烟气温度差。
在本例中,m为2000Nm³/h,c取1000J/(kg·℃),ΔT为300℃。
另外,换热器的换热系数(U)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值。
假设U为1000W/(m²·℃)。
根据换热方程,换热面积(A)可由以下公式计算:Q = UAΔTlm其中,ΔTlm为对数平均温差,可根据进出口温度计算得到。
综上所述,可以计算得到所需的换热面积。
2.确定管子数量和布局:根据换热面积和设计要求,可以确定所需管子的数量和布局。
通常情况下,管子的数量选择为偶数,并且可以采用等间距布置。
3.材料选择: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制作管子和壳体。
常用的材料有不锈钢、镍合金、铜等。
4.热力设计:根据所需传热量、管子数量和进出口温度等参数,计算出每根管子的传热量。
同时,根据流体的流动参数,确定管子的直径和管道内流速。
一般情况下,可以保持流速在1-3m/s之间。
5.结构设计:根据换热器的实际需求和工艺要求,设计并确定壳体内部的分隔板、支撑杆等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增强换热效果和传热效率,并帮助流体均匀分布。
6.安全设计: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安全因素,如压力、温度和泄漏等。
可以通过安全阀、温度控制器和泄漏检测器等装置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什么是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又称花板)和顶盖(又称封头)等部件构成。
管束安装在壳体内,两端用胀接或焊接方式固定在管板上,两种流体分别流经管内外进行换热。
水流经管内的称为管程水冷却器,流经管外的称壳程水冷却器。
为提高流体的流速常在壳程设折流挡板。
常用挡板有两种:圆缺形(也称弓形)和交替排列的环形及圆盘形。
目前广泛使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固定管板列管式换热器见图5-1-17及图5-1-18。
两端管板是和壳体连为一体的。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适用于管内外温差小、管外物料较清洁、不易结垢的情况。
管内外温差大于50℃时,因壳体和管束的热膨胀程度不同,可能将管子拉弯或拉松,损坏换热器。
这时如壳体承受压力不太高,则可采用在壳体上具有补偿圈(或称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管内流体通过一程管束就流出的称单程换热器,如图5-1-17。
有时为提高管内流体的流速,可设计成双程、四程或六程换热器。
如图5-1-18为双程换热器,流体通过第一程后,再折回,流过第二程管束后才流出。
(2)浮头列管式换热器见图5-1-19。
该种换热器一端的管板不与壳体相连,便于自由伸缩。
适用于管内外温差较大、需常拆卸清洗的情况。
其结构较复杂。
(3)U形列管式换热器见图5-1-20。
该种换热器只有一端设管板,U形管的两端分别装在管板两侧,封头用隔板隔成两室,管子可以自由伸缩。
其结构比浮头式简单,化工厂中常见。
列管式水冷却器几乎是最常见的型式。
与前几种型式相比,其单位体积所能提供的传热面积要大得多,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坚固、能选用多种材质,可以用于高温、高压的大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