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南三大名楼
- 格式:docx
- 大小:14.97 KB
- 文档页数:1
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被人们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
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江南三大名楼地区:江西,湖南,湖北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目录1名楼简介2黄鹤楼3滕王阁4岳阳楼名楼简介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
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
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
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
当然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数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了。
黄鹤楼简介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楼址仍在蛇山头。
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黄鹤楼黄鹤楼(15张)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
江南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
1.滕王阁(Pavilion of Prince Teng)江西南昌市,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得名。
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
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王勃去探望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即席作一首骈文《滕王阁序》。
2.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湖北武汉市,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
据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一首七言律诗《登黄鹤楼》,使它闻名遐迩。
3.岳阳楼(Yueyang Tower)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北宋范仲
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中国古代建筑博大精深,地域、民族不同,各有特色。
其形制、色彩、壁画、雕刻、各种装饰我都不懂,今天只是因为三大名楼略带说下自己所略知一二的木结构方面。
熟悉的请指教,有兴趣的可以一起来讨论)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语,缘于中国古代木结构,(不得不提下著名的榫卯结构,我曾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见过这种结构,那是7000年前啊,…)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
这种富有弹性的结构,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
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
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我家以前的老房子应该是这个结构,我对那个梁还是有印象的)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多种。
但有一定的等级形制(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
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
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敕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
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
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
江南三大名楼是什么江南地区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众多的历史名胜和建筑景观。
其中,江南三大名楼是让人们津津乐道、历久弥新的代表性建筑,它们分别是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和杭州的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
苏州的拙政园,始建于明代中叶,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集大成者之一。
其建筑简洁而精美,风格典雅,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
拙政园分为东园和西园两个部分,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
园内的建筑布局按照“背水堂前、拱桥低树、曲院通幽、小桥流水、花影浓彩、石径游廊”等原则,营造出了一种宜人而富有诗意的环境。
拙政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致的细节而闻名,成为了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
扬州的个园,又称何园,是扬州市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
个园的建筑风格独特而精美,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个园修建于明代中期,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更名为个园始于明崇祯年间,取义为“解解放弛松、无有扭结之情”,整个园林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
个园以其独特的造园技艺和出色的景观规划而闻名,它的建筑布局注重对比和变化,充分利用了水面、树木、建筑等各种元素,给人一种宁静而宜人的感觉。
杭州的柳浪闻莺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区,是西湖的十大景点之一。
它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重要标志。
柳浪闻莺始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整个柳浪闻莺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筑设计独特,规模宏大。
柳浪闻莺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精致的建筑而著名,园内有着精心设计的池塘、花园、廊桥等景观,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江南三大名楼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但都注重环境的营造和景观的规划。
它们通过准确地运用建筑、园林和山水等元素,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而又优美的空间美。
这些名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代表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值得被广大人民重视和保护。
闻名天下的江南三大名楼邱慧均【期刊名称】《丝绸之路》【年(卷),期】2002(000)007【摘要】湖北武汉市黄鹤楼与湖南岳阳市岳阳楼、江西南昌市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爱到此登高远望,追古思今,寄怀遣愁,遐想悠悠。
沧桑巨变,不少名楼、名阁屡建屡毁,所幸的是此三大名楼经历代重修、重建,终于为我们保留下昔日的雄姿。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其后历代屡建屡毁,兴废多次,仅明清两代就重修过七次,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一场大火中。
1985年5月武汉市人民政府重建黄鹤楼。
历代黄鹤楼向有“千古名胜,天下绝景”之称。
各代重建的黄鹤楼风格各异:唐楼古朴,宋楼雄威,元楼富丽,明楼隽秀,清楼奇特,但与今日重建的新楼无论在规模、气势、瑰丽、雄伟上都无法相比。
由于新楼楼高50余米,又建在蛇山山顶上,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登楼极目四望,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滔滔汉水从西奔来,汽车、火车南北奔驰,武汉三镇高楼大厦星罗棋布,区内绿树成荫,一派现代楚天美景。
湘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岳阳城西门楼,开元年初(713)张说为岳州刺使时所建。
相传此楼最初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
使岳阳楼闻名遐迩的是历代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
宋庆历...【总页数】1页(P)【作者】邱慧均【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7【相关文献】1.千年古楼话沧桑——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J], 黄禹康2.漫谈"江南三大名楼"与仕途穷达的关系 [J], 刘本锋3.湘鄂赣三城怀古——兼记江南三大名楼 [J], 叶治安4.漫谈江南三大名楼 [J], 韩小荣5.江南三大名楼网络关注度分析——以百度指数和搜狗指数为例 [J], 涂精华; 许庆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欧阳修撰联: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此联气魄宏大,含意深刻堪称前无古人……)清人王褒生所撰: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联语超凡,何等气势!)还有一联:不知为谁撰写,但高挂在此楼正厅: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寥寥十四字,足可让忠臣义士抚心自问,亦可令奸人掩面而逃……)下面数联请你自赏: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
?(清,张照撰)苍茫四顾,俯吴楚剩山残水,今古战争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世界;凭吊千秋,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担当日夜乾坤?(清,李秀峰撰)把笔又登楼,愧学逊希文,才非工部;披襟频依栏,正风来水面,日到天星。
(清和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撰)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
(李澄宇撰)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著名楚辞学家,吴丈蜀撰)《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唐崔珏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岳阳楼》刘长卿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登岳阳楼》陈与义南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被人们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这三大楼阁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
名诗咏名楼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这首诗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楼的雄姿,诉说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之后,想写诗赞颂黄鹤楼,因看到了崔颢的佳作,不得不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滕王阁诗(唐代·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配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风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这首诗音调铿锵,辞藻华美,气韵万千,上下句之间,处处对应,像是“画栋”与“珠帘”,“朝飞”与“暮卷”,“南浦云”对西风雨”,“日悠悠”对“几度秋”等,工整严谨,颂读之中有着无限的美感。
诗中的情怀悲悯而高远,眼界辽阔,在无限的磅礴大气中,展现了中华文化之美。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
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
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聊一聊“江南三大名楼”作者:千羽之城来源:《妇女》2022年第06期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挨个把楼名写出来的时候,一连串的诗词古文几乎也就要跟着说出口了。
《滕王阁序》《黄鹤楼》《岳阳楼记》,上学时那些滚瓜烂熟的词句,在见到了“本尊”之后,一下子都有了具体的样子。
相比于古建筑,我其实更喜欢自然山水,原本并没有去各大名楼看看的想法,但无心插柳的意外邂逅,反倒让我对于“打卡”多出了几分执念。
这执念是从黄鹤楼开始的,因为买票进去,漫无目的地闲逛,恍然间抬头,无心之中一眼就爱上了刘海粟老先生题的那副对联——“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磅礴又从容的气势映着上面“气吞云梦”的匾额,细细读来,仿佛就品到了黄鹤楼那逍遥又恢弘的底蕴。
后来,我逛黄鹤楼的目的就变成了去收集各处悬挂的匾額,从西面的“气吞云梦”绕过去,一楼北侧是“云横九派”,东边悬着“帘卷乾坤”,南向则是“势连衡岳”。
一路慢慢地逛上去,到了最上面的第五层,楼尖尖上,东有“楚天极目”、南有“南维高拱”、北有“北斗平临”,而西面的牌匾,则是彰显身份的三个大字“黄鹤楼”,而从这边看过去,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美誉的武汉长江大桥静静矗立在江水之上,周围鳞次栉比的建筑与展翅欲飞的黄鹤互相呼应着,此刻,再去看景区步道上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的“江山如画”,便更得意趣了。
去岳阳楼是在黄鹤楼之后,2016年的一个秋天,那会儿各种旅游APP还不是很发达,我和朋友去之前做攻略,查到有消息说,景区有活动,对能完整背出《岳阳楼记》的游客免票,为了省张门票钱,去游玩之前我还特意又把《岳阳楼记》重新熟悉了几遍,可惜攻略信息滞后,等我们去的那个时间活动已经结束,而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却是“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江南三大名楼与开平碉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被人们誉为“江南三大名楼”.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楼,重房也”;“阁,楼也”。
这就是说,楼阁一般都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且都以木质为主要结构。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
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
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
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
当然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数我有幸去过的,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了。
滕王阁滕王阁坐落在江西南昌赣江东岸,南昌西北,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
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
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滕王阁建筑规模很大,阁高九丈,共三层。
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 28 次之多,世所罕见。
现在的阁楼建于 1985 年,高达 57.5 米,占地达47000 平方米。
仿宋风格,临江而立。
滕王阁是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新楼为仿宋朝木结构样式,净高57.5米,共九层,采用宋朝楼阁“明三暗七”格式。
其中明层皆有回廊可俯瞰赣江景色。
楼体为钢筋混凝土建成,南北有回廊连接着“压江”、“挹翠”两个辅亭。
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
滕王阁主体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高台阁座,高12米。
主楼入口处为毛泽东书“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不锈钢楹联。
西大厅内有铜制1:25的滕王阁模型。
二楼有一副长卷丙烯壁画《人杰图--江西历代名图卷》,描绘了历史上自先秦至清朝末年的八十位江西籍名人如陶渊明、徐孺子、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汤显祖等。
“江南三大名楼”是哪三座“江南三大名楼”分别为: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和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223年)。
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为了防御蜀汉刘备的来犯,作为观察瞭望之用。
黄鹤楼高51.4米,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五个夹层,共为10层。
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的高观山上。
黄鹤楼是现代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
黄鹤楼在历史上是文人墨客会聚的场所,并留下很多不朽名篇。
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楼的雄姿,描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之后,想写诗赞颂黄鹤楼,因看到了崔颢的佳作,不得不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滕王阁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建于永徽四年(653年),现阁是1989年重修落成。
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最高的楼阁。
在阁的第六层东西两面,各挂着写有“滕王阁”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字体;阁的三个明层四周,均建有平座栏杆,以供游人远眺;在第五层的屏壁上,还镶嵌着铜制的王勃《滕王阁序》碑;在滕王阁的门柱上,还有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
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比滕王阁和黄鹤楼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这个屹立在洞庭湖边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说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不是在解放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
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不衰。
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先来说说滕王阁,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处于赣江之滨,江天一色,高楼雄起,大有唐风古韵,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滕王阁从建阁,历经1300多年,可以说是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据说次数多达29次,这在中国古建筑重建的历史上,也算是凤毛麟角了,那么究竟是何等的魅力,让历朝历代的人,对此情有独钟,不停的重建呢?首先来说,滕王阁出身名门,这牵扯到一个历史人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李元婴封地在滕(今山东滕州),故而称之为滕王,后来辗转反折,先后到了姑苏(苏州)、洪州(南昌)、以及四川等地,滕王阁就是因李元婴而建,可以说是皇家阁楼,自然是匠心独运,非同一般,当时及后世的文人墨客,无不对之倾慕,不吝笔墨,大加赞赏。
不过,因为历史上的滕王阁屡屡损毁,不同时期,所建的滕王阁,其规模、形制,并不相同,据记载,明景泰年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的滕王阁,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而今天人们看到的滕王阁,重修于1983年10月1日,直到1989年落成,一共有九层,基座以下三层,以上六层,主体高达57.5米,这应该说是滕王阁的凤凰涅槃,某种程度上,融入了现代人的想象。
黄鹤楼再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该楼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其气势磅礴,一览武汉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不过,据有关资料显示,原来的黄鹤楼,并不在蛇山,而是在城台上,特别是宋朝时期,到了清朝同治七年的时候,又重建黄鹤楼,其高踞城垣之上,外观三层,内则九层,高约32米,现有旧时照片,可做参考。
最初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的东吴,主要是军事作用,原名未必叫黄鹤楼,后来之所以叫黄鹤楼,可能是因为一些神话传说的缘故吧,整体来说,黄鹤楼历经1800多年,其命运,与滕王阁差不多,屡屡毁了建,建了又毁,重建次数多达27此,现在人们看得到黄鹤楼,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从1981年10月动工,到1985年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约51米,明面看五层,实际还有四个夹层,一共九层,安装有电梯,令人惊喜!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这里饱览洞庭湖水,其景象,不输于滕王阁、黄鹤楼,故而自古以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说法,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
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费文伟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
此楼屡建屡废,现楼高51.4米,共五层,古色古香。
诗文以崔灏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为著名。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遥对湖心岛君山。
原为三国吴将鲁肃的阅兵台。
亦屡有兴废。
现楼高19.72米,共三层。
诗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最为著名。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
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
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