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来一棵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2021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完美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个朋友两个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他们冲过来。
一个人连忙逃跑了,爬到树上躲起来。
另一个人来不及跑,只好躺在地上装死。
熊走到躺在地上的那个人身边,用鼻子闻他的脸。
这时候,他吓得呼吸都停住了。
熊以为他是个死人,就走开了。
这时,树上的那个人爬了下来,笑眯眯地问:“喂!朋友,刚才熊跟你说了些什么呀?”“它告诉我,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逃跑的人,都不是好朋友。
”1.短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2.两个朋友在树林里玩耍时遇到了什么危险?请用“”在文中标出。
3.读短文,填空。
面对危险,一个人__________,另一个人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延伸小阅读。
芦苇与橡树芦苇与橡树为它们谁更有力量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
橡树指责芦苇,说它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芦苇没有马上反驳。
过了一会儿,一阵猛烈的风吹了过来,芦苇顺风仰倒,幸免于连根拔起。
而橡树却硬要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1.这则寓言说的是_______和_________的故事。
它们为________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
2.面对猛烈的风,芦苇_______,结果______;橡树_______,结果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要和比自己力量强大的人抗争B.有时候不逞能也许对自己更有利三、阅读短文。
飞呀飞看见小鸟在天上飞,其他小动物都很羡慕。
乌鸦奶奶摇摇头说:“你们没有翅膀,永远飞不起来!”“我偏要飞!”小蚂蚁说着,摘了一朵蒲公英当小伞。
“飞起来喽!”小蚂蚁高兴得叫起来。
“我也要试试看!”小青蛙着急地吹了一个大气球。
“飞起来喽”小青蛙好快乐。
三只小兔用花绸布糊了一个美丽的风筝。
他们乘着风筝也飞上了天空。
“咦?这是什么?”乌鸦奶奶戴上老花镜。
一棵树的故事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棵树的故事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向生命鞠躬李志林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
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
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
剩下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
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
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
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
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
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逃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
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揽刮着,那是它的血。
我将它交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它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
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一根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
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
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
我将蚂蚱重又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
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竟能逃跑!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好树如诗王剑冰①云蒸霞蔚的浮来山,有一棵庙宇香烟供奉、雷电风涛朝拜的大树,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人说那是皇皇四千岁的“银杏之祖”。
②我的目光从初光先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
站立其下,又感觉它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在快乐的晨阳下闪亮地舞动。
那鹏鸟世上罕有,这老银杏也是人间少见,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石灰岩溶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凸露的根脉,如虎踞龙盘,定力无限。
古人早就有“十亩荫森更生寒,秦松汉柏莫论年”的感叹。
它那磅礴的气势,如何不是从浮来山上腾起,“绝云气,负青天”,朝着东方逍遥地飞翔。
庄子再生,也会重新发一番“若垂天之云”的慨叹。
数万年前,海浪退却,山脉隆起。
再后来,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新的生命随之诞生。
历史使命一般的老银杏,人称它是冰川时代留下的树种,因而,要以神圣的基座托起它,要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映照它,要以沐泉之波推涌它,要以钟鼓的梵音烘托它,还要以雄浑的史诗与思想陪伴它。
③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
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
④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
身临其境,有一种隆重的感觉,甚或宗教的感觉。
落下的一片,是那巨大羽翅的倒影。
⑤有些目光中,这棵老银杏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而有的目光里,它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
⑥许是命运的安排,以《文心雕龙》名世的刘勰的故居就在近旁,他在树下读书,在树下徜徉。
他们互为知己,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息,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
随着树的视野,他能望见重叠涛涌的境界,“神思方运,万途竞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⑦刘勰的思绪,或大树的思绪,或山海的思绪,亦如鲲鹏一般。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四)(有答案解析)【题型及答题技巧】★考查并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例题精析】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节选)一只蜜蜂飞来了,鹅一动不动地站着,鸭子也是。
这时候,又来了一只狐狸。
鸭子从眼角瞄(miáo)了鹅一眼,鹅还是没有动。
鸭子想,那我也不动。
狐狸把鸭子和鹅()进他的大麻袋里。
回到家后,狐狸将鸭子和鹅从袋子里取出来,并排放在地上。
他开始()一大锅水。
鹅一动也没动,也没发出声音,就连一根羽毛都没有动一下。
鸭子也一样。
狐狸把鹅拎(līn)到锅边。
鸭子想,现在鹅该动了吧。
但是鹅没有。
狐狸把鹅高高()起来:“进去吧!”“嘎(gā)——不要煮我的朋友!”鸭子咬住狐狸的尾巴,接着又紧咬狐狸的鼻(bí)子。
狐狸急忙()下鹅,跑到树林里去了。
鸭子叹了一口气,说:“好吧,鹅,我想你赢(yíng)了‘木头人’的比赛了。
”“也许吧,”鹅说,“但是你,鸭子,你才是真正的冠(guàn)军。
”1.文中的括号里填哪个词合适?选一选。
(每个词只能用一次)①丢②装③烧④举2.选文中写了鹅在哪些情况下一动不动?在括号里画“√”。
①蜜蜂飞来时()②一阵大风吹过时()③被狐狸放进麻袋时()④一群兔子跑过来玩耍时()⑤被狐狸拎到锅边时()⑥被狐狸扔进锅里时()3.鹅和鸭子站着一动不动,是因为他们在进行“ ”的比赛,最后是_ 先动了。
鸭子咬狐狸的尾巴、鼻子是为了。
4.“冠军”是什么意思?鹅为什么说鸭子才是真正的冠军呢?【参考答案及解析】ー、1.答案②③④①【解析】这道题考查动词的使用。
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来选择。
其中第一空填“装”和“丢”都可以,但因为最后一空,狐理应该是“丢”下鹅逃跑的,所以第一空只能填“装”。
第二空,从后面“不要煮我的朋友”可以推测,前面狐狸是在烧水。
2.答案①√③⑤√【解析】这道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2022届高考散文行文思路分析建模与训练考点:1. 陈忠实《在河之洲》2. 简默《浮来一棵树》3.刘成章《高低陕北石》4.冯骥才《冬日絮语》5.梁实秋《寂寞》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表达和深化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行文思路分析”题中涉及线索,常常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
一、“行文思路分析”定式模式(一)循环答题法1.考题类型——明考型(直接梳理行文思路),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等))2.内容上——划分文章层次(层次与段意);“心理词(情感词)”(心理(情感、态度等)变化)。
3.结构上——线索(文章围绕×××展开)4. 表述模式(1)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总分式】(2)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分总式】(二)答题模式1.手法句(线索)+材料句(情节内容,人物内容,物象内容)+分析句(人事物特点与作用,思想情感,艺术效果)2.两个对接(1)材料句(情节内容,人物内容,物象内容)——分析句(人事物特点与作用,思想情感)(2)手法句(线索)——分析句(艺术效果)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2021年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免费)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故乡千岛湖浙江西部的淳安县境内,有一个黄金旅游景点——千岛湖,它是我的故乡。
千岛湖是一个美丽的山水之乡,素有“明珠”之美称。
湖中有一千多个小岛。
许多岛都是旅游景点,其中鹿岛、蛇岛、猴岛、桂花岛等等。
鹿岛上的鹿温顺可爱。
如果你用嫩枝去喂它,它就会向你点头,表示感谢。
猴岛上的猴灵活敏捷,从一棵树上可以轻巧地跃到另一棵树上。
桂花岛上秋季飘着桂花那浓浓的香气,游船还没靠近岸边,你就能闻到桂花的清香,令你。
千岛湖不但是一个黄金旅游区,而且土特产也极为丰富。
香脆的山桃,甜甜的金丝蜜桃,酸甜的柑桔,都是千岛湖著名的土特产。
千岛玉叶的国家一级茶叶,用开水一泡,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令人。
千岛湖不仅山美水美,投资环境也美。
近年来,千岛湖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南山建立了开发区,筑巢引鸟,鼓励外商来投资。
请到的千岛湖来吧,千岛湖人民欢迎你。
1.用部首查字法查“素”,部首是______,再查______画。
“素”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①本色、白色;②一直、向来;③本来的,原来的;④颜色单纯,不艳丽等。
短文中的“素”应取第______种解释,“衣着朴素”的“素”取第______种解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心旷神怡B.馋涎欲滴C.风景如画D.驰名中外①桂花岛上秋季飘着桂花那浓浓的香气,游船还没靠近岸边,你就能闻到桂花的清香,令你______。
②千岛玉叶______的国家一级茶叶,用开水一泡,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令人______。
③请到______的千岛湖来吧,千岛湖人民欢迎你。
3.按要求填空。
千岛湖位于______,它之所以叫“千岛湖”,是因为______,其中最著名的岛有______。
4.假如你是一位游客,来到千岛湖,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锯是怎么发明的木工用的锯,传说是鲁班发明的。
2021年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
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
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1.故事的地点发生在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狐狸被抓到之后的动作短语。
3.根据短文,选择组合。
老虎狐狸狡猾愚笨4.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做的呢?用“﹏﹏”画出来。
5.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里面有“虎”或者“狐”,把它写出来吧。
(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文段,完成练习。
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
在沙滩上,我们()起城堡,城堡周围()起围墙,围墙外再()上千树枝,那就是我们的树。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有人接着补充:“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第三个小伙伴说:“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
1.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准确地填入文段中的括号里。
①插②筑③垒2.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堡垒一(____)凶恶一(____)3.第____自然段是写城堡及其周围环境的。
4.“我们”编织的童话内容是什么?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来。
5.如果有第四个小伙伴,要接着编织童话,他会怎么说,请你写一写。
第四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三、同步阅读。
水妈妈的孩子们一天,风伯伯对孩子们说:“你们每个人找水妈妈的一个孩子来,但不能找泉水、溪水,也不能找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
”娃娃们点点头,一起出了门。
大娃回来了,抱着一朵乌云。
二娃回来了,围着一条彩虹。
三娃回来了,捧着一团浓雾。
四娃回来了,采来一颗露珠。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课后练习十九第1题【单选题】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冬天,在院中,在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
B、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一批庞大的义务灭虫队伍,这就是常年守卫在森林、果园、庄稼和田野中的食虫动物。
C、它们很准时,人们飞出飞进按着他们的钟点劳作休息,倒是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
D、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的优越程度。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倏然(shū) 蜷缩(juǎn) 鳞次栉比(zhì)B、悖论(bó) 孵化(fū) 病入膏肓(máng)C、温馨(xīn) 龟裂(jūn) 蹒跚学步(pán)(shān)D、喧嚣(xiāo) 恬淡(tiǎn) 情不自禁(jìn)【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上的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______或者种些花草______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______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______鱼戏莲叶间______,又是入画的一景。
A、,:。
“ ”B、,;。
《》C、。
:,,。
D、。
:。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所运用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 )A、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翠鸟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
当我端着钓竿的时候,一只翠鸟飞来栖息在钓竿上。
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钓竿被他压得有点弯曲。
我屏息静气,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
我相信他的惊走不是因为惧怕,他只以为是从一个树枝跳上了另一个树枝。
1.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
2.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B.“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是说“我”的钓竿跟树枝十分像。
C.“我屏息静气”是因为“我”爱护翠鸟,担心惊走他。
3.“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
”你认为这份“不寻常的激情”是指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家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钤薯的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的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1.北京人把瓢虫叫作_________。
2.有的瓢虫吃蚜虫,是______;有的瓢虫吃马铃薯的嫩叶,是______。
3.片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还知道哪些益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美丽的晚霞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浮来一棵树①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②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
它粗壮的树干,我们六七个小伙伴手拉手围起一个圈才能环抱住。
浓荫密布的树下是我们的乐园。
我们坐在爆出地面的老树根上,阳光倾泻如瀑,穿过枝叶花花点点地打在我们头上、肩上。
黔南的天气说变就变,山那边还出着太阳,树这边却突然下雨了,我们慌忙向树中央靠拢,树撑开它的枝叶,像一把伞,替我们挡住雨水。
春天来了,我们在树下仰着脖子,等待大孩子摘一枚枚树叶扔给我们。
我们将那扇形叶子对折成小鸟,一手捏着叶,一手扯着茎,仿佛一只大雁在不停地扇动翅膀。
秋风秋雨至,吹落一地黄金叶,我们拾了洗净晾干,夹在书里。
一整本书,夹了一个不长的秋天,随手翻翻就到了尽头。
这是一棵野树,没人管它,也没人认领它。
谁都可以扛着长长的竹竿,打树上结的果,但一般没人这样做,也不值得。
累累果实摩肩接踵,悬挂枝头,被风扫荡,被雨痛击,相互追赶着坠落,滚入银杏叶铺成的眠床,深深浅浅地埋入时光中,也被漫不经心的脚步带到四方。
③这棵树默默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我一同分享着一年又一年青黄相接的记忆。
当我回忆起童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由它出发,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④牢牢扎根在记忆中的这棵树,是我童年的生命树,也是我成长路上的消息树。
从它开始,我钟爱上了银杏树。
它高大雄伟,宠辱不惊,叶黄知秋,长寿古老,是树中的君子、智者与寿星。
大概是记忆中这棵树太根深蒂固了,我总认为其他银杏树都不如它老,它以强大而顽固的气场笼罩了我。
⑤直到我看见这棵银杏树。
其枝干四下横生,莽莽苍苍;树身老气横秋,褶皱密集龟裂;根系暴露蜿蜒,仰之遮天蔽日。
我承认,眼前这棵树肯定比记忆中那棵树老,不仅因为它是“天下第一银杏树”,更因为它四千年通天入地所承载和记录的历史。
穿过历史的烟云和尘土,我仿佛看见它密如蛛网的年轮间,盘旋着多少兴衰往事……⑥它也是一棵野树。
2021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一、课外阅读。
西湖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xiāng)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扫视四周极目远望),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dié)叠、连绵起伏的山峦(luán),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shuò)大的银镜。
一群群白鸥(穿过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yíng)洲、湖心亭、阮(ruǎn)公墩(dūn),掩映在绿树丛中。
(明净平静)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yí)呢!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wǎn)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远处,不时飘来悠(yōu)扬的琴声。
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róng)化在月色里了。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2.理解句子填空。
①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句中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②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硕大”的近义词是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西湖水面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根据文章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杭州的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______)②文章第2段主要介绍了山峦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______)③白堤和苏堤都在孤山的东边,风景都很优美。
2021年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带答案)一、享受阅读的乐趣。
美丽的呼伦湖美丽的呼伦湖,方圆约八百里,碧波万顷(qǐng)。
它就像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镶(xiāng)嵌(qiàn)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给辽阔的大草原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春天到了,呼伦湖畔水草丰美,遍地是美丽的野花,牧民们赶着牛羊来这儿放牧;夏天的湖面上,鱼儿跳跃,鸟儿低飞,白帆点点,渔民们高兴地撒开了渔网;秋天,蔚蓝的湖水和蓝天连成一体,朵朵白云在水面上悠悠飘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冰雪,宁静,纯洁,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一年四季,呼伦湖的美景不同,难以用纸笔来描绘。
美丽的呼伦湖,多么迷人!1.“碧波万顷”中“万顷”是形容()A.面积很大B.一万顷的水2.读短文,连一连。
增添画卷辽阔的冰雪撒开美景蔚蓝的大草原构成色彩白茫茫的湖水描绘渔网童话般的世界3.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按一年之中(______)变化的顺序来描写呼伦湖的迷人景色的。
4.美丽的呼伦湖欢迎你去做客,你想在什么季节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象龟400多年前,西班牙人发现了一种巨大的龟。
它的甲壳长1.5米,重约250千克,长着又粗又壮的腿,极像大象的巨足,所以被称为“象龟”。
象龟的力气非常大。
它每天能爬行6千米,即使两个人站在龟背上,它也照样能爬行。
有趣的是,当地人还把庞大坚硬的龟壳当做婴儿的摇篮呢!象龟能吃耐渴。
它最喜欢多汁的绿色仙人掌,每天能吃10千克,它能把平时吃的食物营养积蓄在体内,所以长时间不吃食物,也不会饿死。
象龟是个老寿星,能活三百岁。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粗又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象龟是 _________人在_________多年前发现的。
3.这篇短文写了象龟的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们为什么称它为象龟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浮来一棵树①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②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
它粗壮的树干,我们六七个小伙伴手拉手围起一个圈才能环抱住。
浓荫密布的树下是我们的乐园。
我们坐在爆出地面的老树根上,阳光倾泻如瀑,穿过枝叶花花点点地打在我们头上、肩上。
黔南的天气说变就变,山那边还出着太阳,树这边却突然下雨了,我们慌忙向树中央靠拢,树撑开它的枝叶,像一把伞,替我们挡住雨水。
春天来了,我们在树下仰着脖子,等待大孩子摘一枚枚树叶扔给我们。
我们将那扇形叶子对折成小鸟,一手捏着叶,一手扯着茎,仿佛一只大雁在不停地扇动翅膀。
秋风秋雨至,吹落一地黄金叶,我们拾了洗净晾干,夹在书里。
一整本书,夹了一个不长的秋天,随手翻翻就到了尽头。
这是一棵野树,没人管它,也没人认领它。
谁都可以扛着长长的竹竿,打树上结的果,但一般没人这样做,也不值得。
累累果实摩肩接踵....,悬挂枝头,被风扫荡,被雨痛击,相互追赶着坠落,滚入银杏叶铺成的眠床,深深浅浅地埋入时光中,也被漫不经心的脚步带到四方。
③这棵树默默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我一同分享着一年又一年青黄相接的记忆。
当我回忆起童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由它出发,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④牢牢扎根在记忆中的这棵树,是我童年的生命树,也是我成长路上的消息树。
从它开始,我钟爱上了银杏树。
它高大雄伟,宠辱不惊,叶黄知秋,长寿古老,是树中的君子、智者与寿星。
大概是记忆中这棵树太根深蒂固了,我总认为其他银杏树都不如它老,它以强大而顽固的气场笼罩了我。
⑤直到我看见这棵银杏树。
其枝干四下横生,莽莽苍苍;树身老气横秋....,褶皱密集龟裂;根系暴露蜿蜒,仰之遮天蔽日。
我承认,眼前这棵树肯定比记忆中那棵树老,不仅因为它是“天下第一银杏树”,更因为它四千年通天入地所承载和记录的历史。
穿过历史的烟云和尘土,我仿佛看见它密如蛛网的年轮间,盘旋着多少兴衰往事……⑥它也是一棵野树。
阅读下边的文章,达成以下小题。
有那么一棵树①外公是土地的孩子。
②想起外公就想起外公田地里的一棵树,那是外公和他的父亲为标示自家田地,种下的一排小杉树苗,到外公二十岁的时候,只存活下这一棵。
它紧邻河畔,高大挺秀,树冠如同尖尖的宝塔,有一侧树根裸出地面。
外公干活累了的时候就坐在上边。
树根和连着根的一侧树皮红润可爱,就像外婆常坐的小竹椅。
③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去了城里打工,童年是和外公外婆一同度过的。
到了饭点,老是我去地里喊外公回家吃饭。
外公一个人在地里浇水,锄草,翻土,播种只有大杉树向来不离不弃陪同着他。
④前年,我被接到城里上初中,只有放假才回到外公身旁。
外公田地四周有很多地方长起了高高的杂草,村里的很多房屋锁了门。
外公说,平常冷清的时候一个村庄开两桌饭都坐不满。
到了秋季各样果树结满了果子,不分谁家种的,我随意摘。
去河畔垂钓的时候看到那棵大杉树,倒下的树阴像外公同样慈爱。
外公说我钓的鱼好吃。
我们回城的时候,带回很多山芋,板栗,毛豆⑤有做树买卖的商人看上了外公的大杉树,出了高价。
外公不卖,说是留着给我成婚打家具。
⑥今年暑期,外公衰弱了,下不了地了。
⑦一天夜晚,一家人争吵了大子夜。
外公最后赞同随我们住到城里,走的时候,我看见外公远远地瞧了大杉树好几次。
⑧经过田间地头,几个老爷爷老奶奶,放下手中的活,和外公外婆说话。
⑨“去女儿家住一段就回来哟。
”他老是这么说。
⑩上了大路,坐上车子,我不由得回头看向承载我童年的故乡。
又瘦又高的老杉树仿佛也在伸着脖子望着我们,更像在望着外公。
72.剖析题目“有那么一棵树”的作用。
73.全文很多真切的小细节糖葫芦同样串在一同,请列举出能表现“外公”爱“我”的两个细节。
(1)细节一: __________(2)细节二: __________74.联合上下文,剖析下边句子的表达作用。
(1)树根和连着根的一侧树皮红润可爱,就像外婆常坐的小竹椅。
(2)“去女儿家住一段就回来哟。
”他老是这么说。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精编)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海和小雨滴清明时节,无数的小雨滴高高兴兴地跳到油菜花上、麦苗根部和紫云英叶上。
有一颗小雨滴挂在了蜘蛛网上,他哭丧着脸说:“唉,我是这么渺小,到底有什么用呢?”于是,他摇摇摆摆地从蜘蛛网上跌落下来,借着风力拜访大海:“海爷爷,您是多么大呀,真是无边无际,那航行的轮船,只不过像一叶浮萍似的在您怀里漂浮。
请告诉我,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大海掀起(),用雷鸣一样的声音回答他:“噢,小雨滴,我的水呀,都是大江给我的。
”小雨滴去问大江:“大江伯伯,您日夜奔腾不息,永不枯竭。
请告诉我,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大江卷起(),用虎啸一样的声音回答他:“噢,小雨滴,我的水呀,都是小河给我的。
”小河荡起(),柔声回答他:“噢,小雨滴,我的水呀,都是小溪给我的。
”小雨滴又去问小溪:“小溪哥哥,您像水晶一样清澈,又像飘动的丝绸一样活泼,永远能弹出悦耳动听的琴声。
请告诉我,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唉,怎么搞的,小雨滴!”小溪觉得很奇怪,就用叮叮咚咚的声音反问他,“我的水,不全是你们小雨滴给我的吗?”“呵!”小雨滴若有所悟,从此,他不再懊恼自己的渺小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填序号)A.雪一样的浪花 B.鱼鳞般的微波 C.山一样高的波涛2.观察文中画“”的句子的特点,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3.结合短文内容了解大海的水是怎么来的,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别看轻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C.团结起来力量大D.不停奔流就能汇入大海5.小雨滴认为自己很渺小,你想对他说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提升练习及答案一、课外阅读。
小鸟和大树有一棵大树,每日沐浴着阳光,与鸟儿一起欢度美好时光。
离大树不远处,有一条小河。
曾经有一个小孩因为过河而被水冲走。
大树沉思了一下,对人们说:“你们把我砍下来,做成一座桥吧。
”于是,大树成了河面上的一座桥。
人们过河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鸟儿问桥:“以前你做大树时的生活多么美好,可你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桥微笑着说:“做了桥,我感到自己的人生非常有价值。
”鸟儿说:“可是为了帮助别人,就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吗?”桥说不帮助了别人其实我也得到了快乐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深思——(________)心惊胆战——(_______)2.给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处加上标点。
3.大树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A.大树想尝尝做桥的滋味。
B.大树想让人们能够安全过河。
4.在帮助别人的问题上,小鸟和大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小鸟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大树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梅①梅、兰、菊、竹并称为“国画四君子”。
②梅的花瓣多为五片,所以梅花又叫“五福花”。
梅花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③梅花的美,不在一朵,而在一群。
她盛开时,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竹林我爱鸟语花香,更爱眼前的这片竹林。
又一次走进竹林,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心都醉了。
单听微风中竹叶的窃窃私语,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声音的动人。
眼前一片绿色,青翠欲滴。
绿是生命的象征,竹林里生机勃勃,真让我陶醉。
鸟雀在竹枝间欢蹦乱跳。
它们这儿一声,那儿一调,上下呼应,远近附和,清脆婉转。
细看,这些鸟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
噢,它们今天是在竹林里开歌咏会,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鸟儿见到我,有的羞答答地躲进竹叶里;有的大胆地站在枝叶上,向我点头致意;有的对我的到来并不惊奇,仍在唱着自己的歌。
我不禁鼓起掌来,为它们的表演叫好。
这下可不妙,它们害怕了,乱糟糟地叫成一团,好像在问:哪里来的庞然怪物,到这里来捣乱?有鸟语便有花香。
花儿有名的,没名的,朵朵艳丽而芬芳。
低头看去,花儿朵朵,一簇一簇的。
我真担心,看多了,我的眼睛会被染成五颜六色。
不过,染了彩也好——看多彩的世界就更方便了。
有了鲜艳的花儿,生活中就有了芳香,人世间便充满了温馨。
禁不住,我俯身摘下一朵,放在心口。
我真希望它能变成我的灵魂。
最妙的是,竹林间竟有一条小河。
河水叮咚,更衬托出林中的寂静。
偶尔有阳光从竹缝中跳到河面上,顿时,小河波光闪动,光芒直刺我的眼睛。
河中的小鱼儿异常活跃,在河水中忽上忽下地蹿动着。
清澈的河水蜿蜒东去,带着岸边的鸟语花香,去向太阳问好。
我不是第一次来这竹林,但每次来了就不肯离去。
如果真有来生,我真想成为这里的一株竹子,永远扎根在这里。
1.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翠(______)滴世外(______)(______)五(______)六(______)欢(______)乱(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竹林醉人图。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浮来一棵树
①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②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
它粗壮的树干,我们六七个小伙伴手拉手围起一个圈才能环抱住。
浓荫密布的树下是我们的乐园。
我们坐在爆出地面的老树根上,阳光倾泻如瀑,穿过枝叶花花点点地打在我们头上、肩上。
黔南的天气说变就变,山那边还出着太阳,树这边却突然下雨了,我们慌忙向树中央靠拢,树撑开它的枝叶,像一把伞,替我们挡住雨水。
春天来了,我们在树下仰着脖子,等待大孩子摘一枚枚树叶扔给我们。
我们将那扇形叶子对折成小鸟,一手捏着叶,一手扯着茎,仿佛一只大雁在不停地扇动翅膀。
秋风秋雨至,吹落一地黄金叶,我们拾了洗净晾干,夹在书里。
一整本书,夹了一个不长的秋天,随手翻翻就到了尽头。
这是一棵野树,没人管它,也没人认领它。
谁都可以扛着长长的竹竿,打树上结的果,但一般没人这样做,也不值得。
累累果实摩肩接踵
....,悬挂枝头,被风扫荡,被雨痛击,相互追赶着坠落,滚入银杏叶铺成的眠床,深深浅浅地埋入时光中,也被漫不经心的脚步带到四方。
③这棵树默默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我一同分享着一年又一年青黄相接的记忆。
当我回忆起童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由它出发,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④牢牢扎根在记忆中的这棵树,是我童年的生命树,也是我成长路上的消息树。
从它开始,我钟爱上了银杏树。
它高大雄伟,宠辱不惊,叶黄知秋,长寿古老,是树中的君子、智者与寿星。
大概是记忆中这棵树太根深蒂固了,我总认为其他银杏树都不如它老,它以强大而顽固的气场笼罩了我。
⑤直到我看见这棵银杏树。
其枝干四下横生,莽莽苍苍;树身老气横秋
....,褶皱密集龟裂;根系暴露蜿蜒,仰之遮天蔽日。
我承认,眼前这棵树肯定比记忆中那棵树老,不仅因为它是“天下第一银杏树”,更因为它四千年通天入地所承载和记录的历史。
穿过历史的烟云和尘土,我仿佛看见它密如蛛网的年轮间,盘旋着多少兴衰往事……
⑥它也是一棵野树。
它从一粒果实开始,也许是随着一阵风飘浮而来,也许是顺着一场雨漂浮而下,还也许是一只鸟,不知从哪儿衔了一粒银杏果,一松口,让它落了下去……当然,想象还可以有另外一些。
但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四千年前的一天,一粒银杏果落到了浮来山的山坳间,生根发芽,渐渐枝繁叶茂,根系像一只铁拳,紧紧攫住山石,任由狂风暴雨、地震海啸也撼动不了。
浮来山——山也可以浮来吗?像这棵树一样,飘浮或漂浮而来。
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名字,动感十足,禅意也浓,浮来一座山,又浮来一棵树。
这
棵树的生长是多么不容易呀,它要忍受和承担一棵树与生俱来的宿命,比如风摧、雨打、雷劈、霜冻、鸟啄、虫咬、火烧、斧砍……这个过程漫长而危险,它不会拔起自己躲避,只能站在原地逆来顺受,一声不吭地往下扎根,朝上和四周扩张。
它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天灾人祸,直到它足够健壮和强大,一些宿命对它没了威胁,另一些宿命仍然如影随形。
⑦它在与身边的同伴赛跑,在年轮的跑道里跑,跑着跑着它成了浮来山上最老的树。
此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身边居然有这么一棵树,活过了许多代人。
他们开始意识到它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是它将纵横驰骋的根系扎入包容他们生死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一部分,共同托起了他们。
他们无比信赖它,虔诚地膜拜它,因为他们在它身上看见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笼统地归之于生命力。
他们生病时取一片它的叶子入药煎服,逢灾时对它祭拜祈祷,没病没灾时系上一条红色福带,朝它说出自己的心事,借助它四千年的寿命,搭起与天地对话的阶梯,也听到了雄浑苍凉的回声。
⑧它是一棵长满故事的树。
《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鲁莒两国曾在此树下会盟。
它
见证了两国国君笙歌弦舞、化剑为犁
....的情景。
莒国虽小,“毋忘在莒”之典故,自春秋至西汉,犹如这棵树繁密的根系,在《管子》《吕氏春秋》《新序》等典籍中鲜活地延续,逐渐由臣子规劝君王居安思危、不可忘本,演变为普通人之间的相互告诫。
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则有揪出罪魁祸首,不杀不足以求安宁、平民愤的意味……这些都发生在它眼皮底下,四千年不过它的四季,由绿转黄,从繁华到凋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它扎根于历史腹地,矗立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历二十朝代,铭记多少成败是非,洞悉多少善恶兴亡。
⑨公元495年,一个叫刘勰的莒地读书人,先后经历了丧父丧母的打击,又以一介清贫白衣,在寺院中孤苦伶仃地苦读十年。
而立之年的一个夜晚,他梦见自己手捧祭器,追随孔子南行。
他认为这是孔子在暗示他要有所担当,遂决心著书立说,树德建言。
此后历经四个寒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之中,终生未娶的他终于有了一生最得意的孩子——《文心雕
龙》。
人因文显,自此刘勰名噪一时
....,他也终于从寺院中走出来,做了一系列小官。
正当他渴盼施展政治抱负之际,梁武帝下诏解除他的职务,敕令他重回寺院编纂经藏。
两年后,完成任务的他“燔发出家”,改名慧地。
从此,俗世少了一个官,寺院青灯下多了一个孤傲的身影。
通往这棵银杏树的黄泥古道上,常常能够看见他鹑衣百结,飘然而过。
校经楼中,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楼外银杏树绿了黄了,经年不辍……
⑩一千五百年后,我站在这棵银杏树下,才意识到《文心雕龙》也是一棵结满累累成语、格言和警句的银杏树。
这棵树氤氲着千载充沛文气,雕版着千年工笔乡愁。
我绕着这棵树走了一圈又一圈。
我想能够生长如此长寿树的地方,必得吸纳天地之精
华。
我要围绕着它,呼吸它的气息,啜饮它的甘露。
临走我还要拾一片它的落叶,我将重温我曾被它荫庇的童年和少年。
归来我仍是中年,但从此,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
(取材于简默的同名散文)
7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累累果实摩肩接踵
....摩肩接踵:形容果实密集
B.树身老气横秋
....老气横秋:形容年老体衰、缺乏朝气
C.化剑为犁
....的情景化剑为犁:与“化干戈为玉帛”意思相近
D.自此刘勰名噪一时
....名噪一时:与“声名鹊起”意思相近
8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追忆了夏、春、秋三个季节银杏树带给作者的不同乐趣,富有童趣与诗意。
B.第⑥段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浮来一棵树”中“浮来”的含义。
C.在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树”的启迪下,刘勰决心著书立说,创作了《文心雕龙》。
D.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使银杏树更加可亲可敬,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81.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
这句话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阐述。
【答案】
79.B
80.C
81.参考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两棵银杏树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体。
①外在特征:高大雄伟;长寿古老;都是野树。
②内在品质:顽强而伟大的生命力;宠辱不惊的品格与顺其自然的智慧。
③对作者的重大影响:对这两棵树的感悟和认识最终融化在一起,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养料。
记忆中的银杏树是作者童年的见证,使作者永葆童心;浮来山上的银杏树是历史的见证,作者从中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感悟是非善恶,领悟文艺作品超越个人命运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