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踏上强国之路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79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下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课内容分为两课时,本说课稿针对第一课时“坚持改革开放”进行阐述。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改革开放深层次意义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感受较为直观,但对于如何将这些变化与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上升到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认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认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历程、重要性以及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实例中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开放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改革开放背后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如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变化。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担当起强国富民使命。
2.牢记改革开放的标志及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3.知道中国腾飞的原因及表现。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能力目标1.知道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2.提高对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功绩的认识,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3.对伟大祖国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满自豪感。
重点1.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及我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改革开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难点1.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和制作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社会变化及教材上相关情景幻灯片。
2.认真备课,设置教学知识提纲。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的问题。
2.准备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提问探讨。
一、歌曲导入,场景激趣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展示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教师总结: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切表达了人们对邓小平、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歌颂。
人们之所以怀念邓小平,是因为:一邓小平是我们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核心,二是因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正是因为邓小平,中国才踏上了富强之路。
教师也可设计一些与改革开放有关的问答题目,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改革开放促发展1.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教师播放洋务运动、1898戊戌变法、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中共一大等历史幻灯片。
《中国腾飞谱新篇》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的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的第二目。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富强好比国之脊梁,坚持改革开放,必将实现国强、民富。
本课带领我们跟随改革的脚步走进《厉害了,我的国》,用心体会强国富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的深刻体现。
2.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改革开放的时间、背景、重大意义等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能说出一些,但是并不系统、并不完整。
初中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大段枯燥的文字兴趣不大,对形象生动、有说服力的内容更有兴趣;具有独立思维的他们,喜欢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用心体会、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设计理念本课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
设计上立足课本,又深刻挖掘教材内容,并充分利用《厉害了,我的国》串联始终,重视学生的参与与思考,营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氛围。
4.教学活动策略本节课节选《厉害了,我的国》视频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短视频为线索,通过科技教育显力量、扶贫民生展富强、合作共赢谋发展等环节,学生自己感悟并谈感受。
观看这些最直观的成就,学生感受富强二字在新时代的完美诠释。
在整体设计上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主线,贯穿课的始终,以《开学第一课》的访谈模式,进行全新的课堂教学。
导入环节简介港珠澳大桥,紧密联系时事,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设置问题,引入课题;讲授新课环节利用几段具有代表性的视频,从不同角度,诠释强国富民,激发爱国情怀,体现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爱国。
结课环节以沙画版MTV《厉害了,我的国》,升华主题,启发感想。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学法多采用讨论式学习法、情景式探究学习法等。
5.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表现。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腾飞说明了什么?二、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做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和拥护者,立志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2框聚焦经济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富强与创新”,第一课时“踏上强国之路”,本课时第2框“聚焦经济改革”,教材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成就以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理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改革开放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我国经济改革的具体实践,还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成就,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成就,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2.难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经济改革案例,分析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作用。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我国经济发展图片、视频等。
3.案例材料:关于经济改革的具体案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图片,如1978年改革开放、深圳速度等,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如GDP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我国腾飞的表现,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参观校史展览或者走访老教师,你发现校园面貌有哪些变化?想一想:为什么学校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学校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意义有哪些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改革开放促发展(一)改革开放的缘起“大包干”塑像1.材料呈现: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后不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2.想一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历史抉择?总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1.材料呈现:2018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调研本市改革开放工作,主持召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座谈会并讲话。
李强强调,上海有今天的发展,依靠的是改革开放,下一步发展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现了一系列“零”的突破,实现了上海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是“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中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的相关内容。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理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与追求;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作为九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将“建设富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指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此单元通过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此单元围绕改革开放与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强国意识并践行创新理念。
三、单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认识有限,大部分学生不会将今天的生活放进历史中去观察和比较。
因此,帮助学生回顾近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了解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时代挑战和机遇,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将全面深化改革与学生生活感受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取得成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从而增强学生支持祖国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说课稿(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一部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道德法规编写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主要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基本路线,以及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国家的发展和自身的未来有较高的关注。
但部分学生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和战略目标。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基本路线,认识青少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责任和使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基本路线;青少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责任和使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发展道路的艰辛和辉煌。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基本路线。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踏上强国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我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3. 踏上强国之路的要求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改革开放是如何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
2.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发展之路。
2. 新课导入: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踏上强国之路的要求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踏上强国之路的感悟。
2. 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教学内容:1. 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2. 分析我国在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取得的突破和进步,培养学生自豪感。
3. 探讨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我国在各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发展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发展的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
2. 案例展示:展示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感受我国的发展速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的内容,主要围绕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和成果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我国的近代史和发展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情况及其意义,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积极态度,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的发展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改革开放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相关改革开放的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时“踏上强国之路”的内容,主要涉及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国家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入了解,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改革开放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改革开放,从而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我国强国之路的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改革开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改革开放,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我国强国之路的重要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历史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我们学过哪些与改革开放有关的历史事件?”、“改革开放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改革开放。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和成就,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改革开放为什么必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是什么?”等。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2)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3)结合我国腾飞的表现,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理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经济建设的活力,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对“中国奇迹”的自豪感。
(2)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教学方法1、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屏幕滚动歌词。
2、十九大报告摘录:同志们!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
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什么时候富起来的?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巨轮号”劈波斩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解释中国奇迹,改革无疑是第一个关键词。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踏上强国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2. 讨论法3. 问题驱动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及其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成果。
4. 讨论:让学生围绕改革开放的话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问题驱动:提出与改革开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发展历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和伟大意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实践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和伟大意义。
4. 讨论:让学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话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问题驱动: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踏上强国之路”,而第一课的主题是“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3)坚持改革开放。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坚持改革开放的道理。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必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公开课教学设计_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九年级(上)道法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教案(来自网友提供)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8年,就是这样的特殊年份。
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多媒体链接视频——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沙画)观看视频,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改革开放促发展(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1.教师讲述: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实,在史实分析中归纳中国国力从强到弱的原因,以史为鉴,为后续“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师讲述: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体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二)改革开放充分显示的中国力量◆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1.材料展示:1978年,在邓小平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1979年,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为改革开放的试点省份。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部编版九年级《踏上强国之路》第一课时教案
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2)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力目标
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理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经济建设的活力,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对“中国奇迹”的自豪感。
重点: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理解改革开放,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屏幕滚动歌词。
2.教师针对歌词,设置问题:
(1)时事考察:党的十九大的召开确定了我国走进了什么“新时代”?指导思想是什么?
(2)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教师引言: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巨轮号”劈波斩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解释中国奇迹,改革无疑是第一个关键词,……让我们聚焦经济改革,聚焦改革开放。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__创造性__,极大解放和发展__社会生产力__,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我国逐步确立了__公有制__为主体、__多种所有制经济__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__平等竞争__、__相互促进__的新格局。
3.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点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4.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
5.中国的腾飞证明,__改革开放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__关键抉择__。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材料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于2017年12月10日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林毅夫在论坛上发表了以“改革开放与中国奇迹”为主题的演讲。
他说:“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55美元。
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当年的人均GDP平均数是490美元。
我们出口和进口只占GDP的9.7%。
当时农村,84%的人处在每天1.25美元这样一个国际贫困线标准之下。
到2016年,人均GDP达到8 100美元,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材料二搞市场经济,政府放权,有一句话叫“不找市长找市场”,学生展示查阅资料,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市场:农贸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证券市场、信息市场……
材料三了解父母工作和家庭收入情况,小组交流分享他们创造财富的喜悦。
1.从材料一中1978年和2016年我国经济数据的对比,请分组探讨,改革开放后“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开放建立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
2.材料二中列举了改革开放后不断涌现的多种多样的市场,学生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说说这些市场在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哪些作用。
(提示:人才市场: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调动人才资源在经济生活中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技术市场:技术市场的发展有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技术市场有利于增强科研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商品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系统,促进商品交换和流通;等等。
)
(2)伟大变革冲破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认识和体制障碍,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找市长找市场”说明了市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 C )
市场和市长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经济体制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改革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愈来愈突出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A.B.C.D.
3.小组交流分享勤劳创造财富的经验和喜悦,由此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劳动创造财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改革开放让人民走上了幸福生活之路;等等。
)
探究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1.播放视频: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小视频。
2.学生分组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成就(扶贫攻坚组、航天飞梦组、军事强国组、体育盛事组)。
(1)通过观看视频和成果展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示:激动、兴奋、急切等。
)
(2)从中国经济落后到腾飞的伟大的历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提示: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在党的坚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等等。
)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学生用书)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组织活动,探究新知――设置问题,拓展延伸――归纳总结,整体感知等几个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多媒体的运用更使课堂教学具有了无限的魅力。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情感得到升华。
不足之处在于,本节课内容偏多,学生讨论时间略长,习题处理略显仓促。
今后应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提升课堂质量,以生为本,争取教学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