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脚竞速比赛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体育与健康高脚竞速教案引言:小学体育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更是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高脚竞速是小学体育课程中一项简单而有趣的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协调性、平衡感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本文将通过介绍高脚竞速教案,使学生能在体育课上享受运动的乐趣,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一、教学目标1. 认识高脚竞速这一项目,并理解其运动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平衡感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和锻炼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准备1. 高脚竞速器材:高脚竞速器材是由两个木板和木桶组成,两个木板以木栓连接,木桶可以调节高度。
2. 跑道:选择一个适合进行高脚竞速的场地,对跑道进行清洁和标记。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高脚竞速项目(10分钟)1. 在教学开始前,给学生简要介绍高脚竞速项目,解释其规则和目标。
2. 强调高脚竞速的重要性,以及对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的培养作用。
第二步:示范与演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高脚竞速的正确姿势和运动动作。
2.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动作模仿和练习。
3. 鼓励学生相互观摩和提供互动反馈。
第三步:分组练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套高脚竞速器材。
2. 学生按照小组划定的队列顺序依次进行高脚竞速练习。
3. 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给予彼此鼓励和支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步:比赛与总结(15分钟)1. 安排一次高脚竞速比赛,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比赛。
2. 比赛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讨论,反思比赛中的优劣势和改进空间。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比赛不仅仅是取胜,更重要的是享受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自信心。
四、巩固与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余时间继续进行高脚竞速训练,锻炼身体。
2. 提供更多与高脚竞速相关的活动和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在高脚竞速中的学习和进步情况。
高脚竞速竞赛规则第一章比赛1 比赛定义高脚竞速运动就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得踏镫,在田径场上进行得比赛,以在同等得距离内所用得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第二章场地及器材2 场地2。
1在标准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
50米。
(图1)2、2 接力比赛得接力区:接力区中线为宽5厘米得虚线,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得实线。
(图2)3 器材3。
1 高脚杆为竹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简称杆)。
3。
2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35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度得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点得上沿距离为准。
(图3)第三章比赛通则4 竞赛竞赛分个人赛与接力赛两大类。
5 竞赛编排5。
1竞赛编排原则5.1.1 在标准田径场上每组4个队比赛。
5、1.2 接力比赛提前一个单元将接力棒次表交编排记录组。
5.2 编排赛次与分组5。
2。
1 参赛队数过多,不能在一个赛次(决赛)进行比赛得项目,应举行若干赛次得比赛(分组赛)。
举行决赛前各赛次比赛时,所有参赛队都必须参赛,并通过各赛次取得决赛得资格。
5、2、2由竞赛委员会安排比赛得预、复、决赛。
5。
报名队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第三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9~12 3 813~16 4 817~20 5 12 3 8 21~24 6 12 3 825~28 7 16 4 8 29~32 8 16 4 85.2。
5 对于后续赛次,根据第一赛次成绩排序进行蛇形编排组次与道次。
5。
2。
6 前八名决赛道次安排,根据上一赛次得成绩排序, 3、4名抽决赛第一组2、3道,7、8名抽决赛第一组1、4道;1、2名抽决赛第二组2、3道,5、6名抽决赛第二组1、4道。
5。
2。
7 在任一赛次得最后一组与后续赛次或决赛得第一组之间必须留出得最短间隔时间为45分钟。
6 竞赛办法6、1 起跑6.1.1 当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上跑道将两根高脚杆立于起跑线后,脚蹬上高脚杆。
高脚竞速调赛规程一、竞赛日期和地点2014年6月18日至22日在湖北民族学院举行。
二、参加单位和人数各单位可报1个队参加比赛。
每队领队1人,教练1人,男、女运动员各3人。
三、竞赛项目1、男子A、100米竞速B、200米竞速C、2×200米接力2、女子A、100米竞速B、200米竞速C、2×200米接力3、男、女4×100米混合接力(混合接力1、3棒为女运动员,2、4棒为男运动员)。
四、竞赛办法1、根据参赛人数,比赛采用预赛、决赛办法进行。
2、预赛抽签分组决定道次,决赛按成绩排道次。
3、运动员号码由大会统一编号,统一制作。
4、执行组委会审定下发的《高脚竞速竞赛规则》。
5、比赛用高脚杆自备,但须经大会检验,符合《高脚竞速竞赛规则》规定要求并批准使用。
五、参赛资格及要求:1、各代表队自行办理好全队人员意外伤亡保险。
2、各代表队运动员必须到医院体检,身体健康者才能报名参赛。
六、录取名次和奖励各项比赛录取前八名,第1名为一等奖,第2至4名为二等奖,第5至8名为三等奖。
比赛不足8队(或8人)的比赛项目,减一录取。
七、裁判员正、副裁判长及部分裁判员由主办单位指派,其余由承办单位选聘。
八、仲裁委员会执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仲裁委员会条例》。
九、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三人板鞋竞速调赛规程一、竞赛日期和地点:2014年6月18日至22日在湖北民族学院举行。
二、参加单位和人数:各单位可报1个队参加比赛。
其中领队1人,教练员1人,男运动员6人,女运动员6人。
三、竞赛项目:1.男子 60米、100米、2×100米接力2.女子 60米、100米、2×100米接力3.4×100米混合接力四、竞赛办法:1.根据参赛人数,具体确定赛次设臵。
2.接力项目每队限报2项。
混合接力比赛第1、3棒为女子,第2、4棒为男子。
3. 执行组委会审定下发的《板鞋竟速竞赛规则》。
4. 运动员比赛服装,按竞赛规则执行,运动员比赛号码由大会统一编制。
高脚竞速运动的起源发展与教学作者:范乾辉段欢庆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20期摘要:高脚竞速运动是一项集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我国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各县市广大土家、苗寨中非常流行。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脚竞速运动的起源发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高脚竞速的教学,旨在使这个古老项目得以传承和保护,普及相关知识以期能为教练员、体育教师和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让现代人领略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高脚竞速运动起源发展教学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00-021 高脚竞速运动的起源发展高脚竞速运动在过去一直被称为“高脚马”、“骑竹马”。
相传是土家族能人田好汉(五代溪州刺史彭公爵的武官)的孙儿所创。
一次,田好汉骑着高头大马路过大院坪坝,他的孙儿看见,非要骑马不可。
爷爷无奈便说:“上得了马就骑,上不了就不骑”。
孙儿拿起一根晾衣用的竹杆,左手拿杆,脚蹬在竹节上,右脚蹬地摆腿飞身跃上马,爷爷见了称赞道:“小家伙有能耐骑竹上马,好主意”。
[1]高脚竞速运动在我国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各县市广大土家、苗寨中非常流行。
最初高脚马是土家族、苗族人民在雨天或穿越浅滩溪流时的代步工具,使用的“马”通常是用竹子、木或其他硬质材料制作而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高脚马也逐渐弱化了其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转而向更加运动性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1986年湖南省有关民族体育工作者开始对高脚马活动进行挖掘、整理、改进工作,并制订了竞赛规则,将“高脚竞速”列入该省竞赛项目,使高脚马得到飞速的发展。
同年,首次在全国第3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赛上亮相,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
在之后的10多年里,民族体育工作者从没停止过对高脚竞速项目的改进完善工作,对竞赛规则作过多次修改。
在2001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将高脚竞速列为第7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首次竞赛项目。
高脚竞速接力赛竞赛规则研究_体育教育
高脚竞速接力赛是一种流行的团体竞技比赛,通常由四人组成一支队伍参加。
以下为高脚竞速接力赛的竞赛规则:
1. 总距离:一般来说,比赛总距离为400米,每个选手需要跑100米。
2. 每队人数:每支队伍由四名选手组成,分别为第一棒、第二棒、第三棒和第四棒。
3. 比赛装备:选择合适的高脚鞋,鞋跟必须高于3厘米,选手可以身穿紧身衣或跑步服。
4. 竞赛形式:接力赛以接力形式进行,每位选手跑完自己的100米后,将交棒给下一名队员,竞赛中不能把棒传递给别的队伍的选手。
5. 站姿起跑:比赛第一棒选手站在起点线上,另一只脚搭在起跑线后,等待比赛开始。
起跑枪响后,选手借助另一只脚跑出起跑线。
6. 交棒规则:在接力赛中,选手必须在对方队员到达交接区后再进行交棒,将棒子交给接力区内的队员。
棒子不能在接力赛之外传递,否则视为被终止比赛。
7. 获胜条件:比赛的获胜条件是以完成比赛的时间为标准,先完成所有跑道的队伍为获胜者。
8. 犯规:如果一名选手在比赛中犯规,则该选手和他所在的队伍将被判违规,被取消比赛成绩。
以上是高脚竞速接力赛的竞赛规则,选手和教练在比赛前应该熟悉比赛规则,充分准备,做到公平竞争,遵守比赛规则。
试分析高脚竞速项目关键体能的构成及训练方法作者:张忠林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18期摘要:高脚,俗称高脚马、竹马、高跷。
高脚竞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比赛项目,运动员需双手握杆,双脚踩在杆的脚踏上,手脚同边配合运动完成比赛,同时,高脚竞速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竞赛项目。
该文对高脚竞速关键体能的构成以及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训练内容提供更合理、科学的安排,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高脚竞速体能构成体能训练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6(c)-0043-031 高脚竞速项目特征及关键体能构成因素分析1.1 项目特征高脚竞速运动是所有走跑类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唯一采用同侧肢体运动的竞技体育项目,同时除残运会外,它又是唯一在走跑类竞技运动项目中持器械完成比赛的项目,运动员需双手握杆,双脚踩在杆的脚踏上,手脚同边配合以通过终点用时最少判定胜负的竞技体育项目。
运动员除了拥有一定的速度、力量、身体协同配合和平衡能力外,还对坚毅、勇敢的意志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关键体能构成因素通常我们将体能分为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平衡这6个板块,根据高脚竞速项目的特点,从技术动作考虑体能构成,笔者认为影响高脚竞速成绩的关键体能因素包括速度素质、上下肢及腰腹核心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以及手脚发力一致性这四大核心体能。
1.2.1 速度素质这其中既包括运动员起跑听枪声的反应速度,又包含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的手脚快速摆动的动作速度,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位移速度。
高脚竞速比赛规则是在双脚踩踏高脚上,以用时最短通过终点作为判断胜负的标准。
速度素质是核心素质,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运动成绩的好坏。
1.2.2 上下肢及腰腹核心力量运动员站在高脚马上,要想快速跑必须拥有一定的力量作为基础,肌肉的快速收缩是完成动作速度的前提。
高脚竞速竞赛规则第一章比赛比赛定义高脚竞速运动就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得踏镫,在田径场上进行得比赛,以在同等得距离内所用得时间多少决定名次、第二章场地及器材场地在标准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厘米,跑道分道宽~米、(图)接力比赛得接力区:接力区中线为宽厘米得虚线,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得实线。
(图)器材高脚杆为竹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简称杆)。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度得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点得上沿距离为准、(图)第三章比赛通则竞赛竞赛分个人赛与接力赛两大类、竞赛编排、竞赛编排原则.、在标准田径场上每组个队比赛。
、接力比赛提前一个单元将接力棒次表交编排记录组。
、编排赛次与分组.。
参赛队数过多,不能在一个赛次(决赛)进行比赛得项目,应举行若干赛次得比赛(分组赛)。
举行决赛前各赛次比赛时,所有参赛队都必须参赛,并通过各赛次取得决赛得资格。
.. 由竞赛委员会安排比赛得预、复、决赛。
、、报名队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第三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
. 对于后续赛次,根据第一赛次成绩排序进行蛇形编排组次与道次。
. 前八名决赛道次安排,根据上一赛次得成绩排序, 、名抽决赛第一组、道,、名抽决赛第一组、道;、名抽决赛第二组、道,、名抽决赛第二组、道。
. 在任一赛次得最后一组与后续赛次或决赛得第一组之间必须留出得最短间隔时间为分钟。
竞赛办法起跑6.1.1 当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上跑道将两根高脚杆立于起跑线后,脚蹬上高脚杆、6。
1。
2 当发令员发出“预备"口令时:运动员在起跑线后做好起跑准备、6。
1.3当发令员“鸣枪”时: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起跑。
途中跑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自始至终在各自分道内跑进、如果出现脚触地, 须在落地处重新上踏镫继续比赛、终点以运动员身体躯干得任何部位(不包括头、颈、臂、腿与脚)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为止,运动员得身体与高脚杆须全部过终点线后才能分离、接力赛每个接力区长度为10米,在中线前后各5米,交接得开始与结束均从接力区分界线得后沿算起(图)。
高脚竞速竞赛规则
第一章比赛
1 定义
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踏蹬,在田径
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第二章场地及器材
2 场地
2.1 在标准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50米(图1)。
2.2 接力比赛的接力区:接力区中线为宽5厘米的虚线4,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的实线(图2)。
3 器材
3.1 高脚杆为竹、木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简称杆)。
3.2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40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
度的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点的上沿距离为准(图3)。
第三章比赛通则
4 竞赛
竞赛分个人赛和接力赛两大类。
5 竞赛办法
5.1 起跑
5.1.1 当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上跑道将两根高脚
杆立于起跑线后,杆底部不得触及或超过起跑线。
5.1.2 当发令员发出“预备”口令时,运动员以任何一只脚上踏
镫,另一只脚必须立于起跑线后的地面,做好起跑的最后准
备。
5.1.3 当发令员“鸣枪”时,运动员听到枪声后,另一只踏地的脚
方可踏上踏镫向前跑进。
5.2 途中跑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自始至终在各自分道内跑
进。
如果出现脚触地,须在落地处重新上踏镫继续比赛。
5.3 终点
以运动员身体躯干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头、颈、臂、腿和脚)
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为止,运动员的身体和高脚杆须
全部过终点线后才能分离。
5.4 接力赛
每个接力区长度为10米,在中线前后各5米,交接的开始
与结束均从接力区分界线的后沿算起(图2)。
接力比赛的要
求如下:
5.4.1 接力赛采用一副高脚杆进行比赛,运动员交接高脚杆后继续跑进。
5.4.2 混合接力赛的1、3棒为女队员,2、4棒为男队员。
5.4.3 队员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
5.4.4 完成交接的队员应停留在各自的分道或接力区内,直到跑道
畅通方可离开。
5.4.5 参加接力赛的运动队须在上一赛次前上报运动员接力顺序。
5.4.6 每队服装必须统一。
6 计时
全自动电子计时或手动电子计时均可,电子计时成绩均以
1%秒为最小计时单位。
7 犯规与判罚出现下列之一者,均取消犯规者的比赛资格:
7.1 抢跑:鸣枪前立于地面的脚离地。
(抢跑犯规:第一次给予
警告;第二次取消犯规者该项目比赛资格。
)
7.2 串道: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跑离本跑道。
7.3 掉杆:比赛运动员脚触地,未在原地上踏镫。
7.4 人杆分离:
运动员抵达终点线时,身体或高脚杆的一部分仍未过线,脚
与踏镫即分离。
7.5 接力赛中:
7.5.1 运动员在接力区外交接高脚杆。
7.5.2 在退出接力区时,阻挡或妨碍其他运动员跑进。
第四章名次判定
8 名次
8.1 高脚竞速的名次判定以比赛中所用时间少者名次列前。
8.2 如比赛分预赛、复赛和决赛,则以决赛成绩决定名次,时间
少者名次列前。
第五章弃权与申诉
9 弃权
9.1 点名时超过检录时间三次呼叫未到者按弃权论。
9.2 中途退出比赛者为弃权,无成绩。
10 申诉
10.1 对运动员参加比赛资格提出异议,应在大会开始前向仲裁委
员会或裁判长书面提出.在未有结果前,应允许该队员参加
比赛。
10.2 参赛运动员若对比赛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比赛结束后30分
钟内,向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申请意见,同时交纳申诉费。
仲裁委员会依据仲裁条例做出裁决。
10.3 大会竞赛组应负责将所有成绩宣告的时间记录下来。
第六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11 裁判人员
高脚竞速比赛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1~2人,裁判员若干人。
12 裁判人员职责
12.1 裁判长
12.1.1 全面负责高脚竞速比赛的裁判工作,保证竞赛规则和大会规
程能够顺利贯彻执行;处理发生大会期间的以及本规则未做
出明文规定的问题。
12.1.2 检查所有有关的比赛成绩,处理有争议的问题。
12.1.3 对有关比赛的抗议或异议做出裁决。
有权对有不正当行为的
运动员提出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
12.1.4 有权做出重赛的时间安排决定。
12.1 5 对每日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
12.2 副裁判长
12.2.1 协助裁判长领导裁判工作,做好裁判员队伍的事务管理。
12.2.2 当裁判长因故缺席时,应代理其职责,或受裁判长的委托,
处理有关问题。
12.2.3 根据裁判长的建议,负责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负责场地、
器材等设施的检查管理。
12.3 检录主裁判、检录员
12.3.1 根据竞赛日程安排的检录时间,召集运动员到检录处点名。
12.3.2 根据规则规定,检查运动员的参赛证、服装、号码和比赛用
具等是否符合规则规定。
12.3.3 准时安全按预定时间和路线将运动员带人赛场,交发令员控制。
12.4 主发令员、助理发令员和召回发令员
12.4.1 检查运动员所参加的比赛或组别是否有误,号码是否佩带正
确,各项道次应面向跑进方向,由左至右按道次排位。
12.4.2 组织运动员按道次正确的排列在起跑线后3米远的集合线上。
12.4.3 同终点主裁判取得联系完毕后,向运动员发出“各就位”、“预
备”以鸣枪方式发出起跑口令。
12.4.4 有权对运动员违反起跑规则的行为给予警告和判罚。
12.5 终点主裁判、裁判员
12.5.1 判定每组比赛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
12.5.2 若判定不一致应由主裁判做出最后裁定。
12.5.3 遇名次与成绩不一致时,应同计时主裁判联系并最后裁定。
12.6 计时主裁判、计时员
12.6.1 各道次计时员接受主裁判的统一领导。
12.6.2 计时员使用全自动或手动电子秒表计时。
12.6.3 每组计时员负责本道次的计时工作,并将成绩写在成绩记录
表格内,签字后交主裁判,必要时,主裁判可以核查秒表,
以核实成绩。
12.6.4 主裁判判定每名运动员的最后成绩。
12.7 检查主裁判、检查员
12.7.1 全面监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行为。
12.7.2 如发现运动员或其他人员犯规,应立即以书面报告交给主裁判。
12.7.3 出现犯规情况,应举旗示意。
12.7.4 接力赛中接力区应有足够的检查员负责监督。
12.8 成绩记录员、宣告员
12.8.1 详细记录由裁判长、计时主裁判提供的每个项目的全部成
绩,并将成绩记录表交给竞赛组。
12.8.2 对比赛中的各种信息予以宣告,对成绩的宣告应记录宣告时间。
附:高脚竞速比赛用表
表1 高脚竞速检录、终点、成绩报告表
表2 高脚竞速成绩记录表
表3 高脚竞速接力成绩记录表
表1 高脚竞速检录、终点、成绩报告表预/复/决赛男 / 女子______米第______组
检录主裁判员_______检录员________裁判员________
表2 高脚竞速成绩记录表
预/复/决赛_________ 男/女子__________米
裁判长 ____________ 计时主裁判员________ ____
计时员: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表3 高脚竞速接力成绩记录表
预/复/决赛男/女子________米接力单位____
___
裁判长____________ 计时主裁判员_______ _______
计时员: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