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脚竞速竞赛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7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脚竞速运动训练作者:孙银发来源:《体育时空》2016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1摘要高脚竞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运动之一,我国在2002年的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当中已经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近几年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尽管我国的高脚竞速运动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但是还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本文对少数民族高脚竞速运动训练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高脚竞速运动训练水平提高的方法,希望能够促进运动员高脚竞速运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高脚竞速运动训练高脚竞速运动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又被大家称为“高脚马”“踩高跷”“竹马”多年来一直被各民族的青少年儿童所喜爱,2002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且通过不断地探索、挖掘和整理,高脚竞速运动正逐渐走向正规,并且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少数民族特点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得到传播和发展,本文对高脚竞速运动训练进行了分析。
一、高脚竞速运动训练的方法(一)高脚竞速运动技术训练高脚竞速运动的技术训练需要锻炼运动员从走到平稳到慢跑再到快跑这一个过程,在实际的训练当中,不能一味的要求运动员进行高难度动作的训练,而是需要从基本功的训练做起,让运动员在熟悉训练器械后不断进行训练和摸索,让身体各个部分和器械保持协调一致,为动作的准确定奠定基础,保证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取得最好成绩。
(二)高脚竞速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1.力量训练运动员的力量水平直接关系着高脚竞速运动能否取得胜利,因此在训练时应用尤其注意运动员的上肢、下肢力量锻炼,在进行上肢力量训练时可以使用引体向上、手指俯卧撑、卧推杠铃、哑铃侧平举等多种训练方法来提高手臂、手腕、手指的力量水平。
在进行下肢力量锻炼时则可以使用台阶跳、伸蹬跳、高抬腿、负重深蹲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下肢力量。
高脚竞速竞赛规则第一章比赛1 比赛定义高脚竞速运动就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得踏镫,在田径场上进行得比赛,以在同等得距离内所用得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第二章场地及器材2 场地2。
1在标准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
50米。
(图1)2、2 接力比赛得接力区:接力区中线为宽5厘米得虚线,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得实线。
(图2)3 器材3。
1 高脚杆为竹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简称杆)。
3。
2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35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度得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点得上沿距离为准。
(图3)第三章比赛通则4 竞赛竞赛分个人赛与接力赛两大类。
5 竞赛编排5。
1竞赛编排原则5.1.1 在标准田径场上每组4个队比赛。
5、1.2 接力比赛提前一个单元将接力棒次表交编排记录组。
5.2 编排赛次与分组5。
2。
1 参赛队数过多,不能在一个赛次(决赛)进行比赛得项目,应举行若干赛次得比赛(分组赛)。
举行决赛前各赛次比赛时,所有参赛队都必须参赛,并通过各赛次取得决赛得资格。
5、2、2由竞赛委员会安排比赛得预、复、决赛。
5。
报名队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第三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9~12 3 813~16 4 817~20 5 12 3 8 21~24 6 12 3 825~28 7 16 4 8 29~32 8 16 4 85.2。
5 对于后续赛次,根据第一赛次成绩排序进行蛇形编排组次与道次。
5。
2。
6 前八名决赛道次安排,根据上一赛次得成绩排序, 3、4名抽决赛第一组2、3道,7、8名抽决赛第一组1、4道;1、2名抽决赛第二组2、3道,5、6名抽决赛第二组1、4道。
5。
2。
7 在任一赛次得最后一组与后续赛次或决赛得第一组之间必须留出得最短间隔时间为45分钟。
6 竞赛办法6、1 起跑6.1.1 当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上跑道将两根高脚杆立于起跑线后,脚蹬上高脚杆。
高脚竞速调赛规程一、竞赛日期和地点2014年6月18日至22日在湖北民族学院举行。
二、参加单位和人数各单位可报1个队参加比赛。
每队领队1人,教练1人,男、女运动员各3人。
三、竞赛项目1、男子A、100米竞速B、200米竞速C、2×200米接力2、女子A、100米竞速B、200米竞速C、2×200米接力3、男、女4×100米混合接力(混合接力1、3棒为女运动员,2、4棒为男运动员)。
四、竞赛办法1、根据参赛人数,比赛采用预赛、决赛办法进行。
2、预赛抽签分组决定道次,决赛按成绩排道次。
3、运动员号码由大会统一编号,统一制作。
4、执行组委会审定下发的《高脚竞速竞赛规则》。
5、比赛用高脚杆自备,但须经大会检验,符合《高脚竞速竞赛规则》规定要求并批准使用。
五、参赛资格及要求:1、各代表队自行办理好全队人员意外伤亡保险。
2、各代表队运动员必须到医院体检,身体健康者才能报名参赛。
六、录取名次和奖励各项比赛录取前八名,第1名为一等奖,第2至4名为二等奖,第5至8名为三等奖。
比赛不足8队(或8人)的比赛项目,减一录取。
七、裁判员正、副裁判长及部分裁判员由主办单位指派,其余由承办单位选聘。
八、仲裁委员会执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仲裁委员会条例》。
九、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三人板鞋竞速调赛规程一、竞赛日期和地点:2014年6月18日至22日在湖北民族学院举行。
二、参加单位和人数:各单位可报1个队参加比赛。
其中领队1人,教练员1人,男运动员6人,女运动员6人。
三、竞赛项目:1.男子 60米、100米、2×100米接力2.女子 60米、100米、2×100米接力3.4×100米混合接力四、竞赛办法:1.根据参赛人数,具体确定赛次设臵。
2.接力项目每队限报2项。
混合接力比赛第1、3棒为女子,第2、4棒为男子。
3. 执行组委会审定下发的《板鞋竟速竞赛规则》。
4. 运动员比赛服装,按竞赛规则执行,运动员比赛号码由大会统一编制。
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和单项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0.04.06•【文号】•【施行日期】2010.04.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体育,民族区域自治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和单项规程修改部分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年5月17日,实施日期:2011年5月17日)修改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和单项规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体育局: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和单项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2、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花炮竞赛规程3、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珍珠球竞赛规程4、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木球竞赛规程5、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蹴球竞赛规程6、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竞赛规程7、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竞赛规程8、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独竹漂竞赛规程9、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竞赛规程10、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竞赛规程11、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陀螺竞赛规程12、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押加竞赛规程13、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脚竞速竞赛规程14、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板鞋竞速竞赛规程15、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竞赛规程16、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竞赛规程17、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术竞赛规程18、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规程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1年在贵阳市举行。
高脚竞速竞赛裁判法前言《高脚竞速竞赛裁判法》是根据高脚竞速竞赛特点而设计的,它能够帮助裁判员在比赛中依据竞赛规则,根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进行准确、合理操作,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高脚竞速竞赛裁判法》介绍了裁判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程序,以及在不同岗位上裁判员的工作职责。
它有助于裁判员更好地完成执法任务,使比赛圆满顺利地进行。
第一章竞赛工作特点高脚竞速竞赛工作的目的是确保公平的竞赛,保证运动员在竞赛条件均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赛,为运动员创造最佳的比赛条件。
高脚竞速竞赛有以下特点:(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计时设备,以保证比赛更加公正、准确,基层比赛可以人工计时代替(电子秒表)。
(二)大型比赛裁判员分工明确,专业性强,随着今后比赛项目的增多,参赛的运动员多,组次多,在裁判长的领导下,全部比赛由编排记录公告、检录、发令、终点、计时、检查、赛后控制中心等各裁判组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各裁判组的工作既有独立性,又要求各裁判组紧密协助配合,一个组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比赛任务的顺利完成。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裁判员准确无误地对成绩和名次做出判定。
(三)随着项目的增加,要求裁判员对高脚竞速各个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方法、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四)民族体育比赛具有趣味性、观赏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对于最为关心的运动员成绩,要及时准确地给予公告。
(五)对竞赛组织工作中的安全保障,以及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
第二章裁判员应具备的条件裁判员是高脚竞速竞赛的组织者,也是执法者。
他们的基本职责是保证在公平竞赛的前提下,为参加比赛的每个运动员提供一个创造最佳运动成绩的条件。
因此裁判员要根据规则的规定,对比赛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同时还要与竞赛组委会协调配合,保证顺利完成比赛任务,作为一名裁判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把裁判工作从促进民族团结和增进社会和谐的高度严格要求。
要具有公正无私的职业道德品质,有为参赛运动员创造优良成绩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
高脚竞速接力赛竞赛规则研究_体育教育
高脚竞速接力赛是一种流行的团体竞技比赛,通常由四人组成一支队伍参加。
以下为高脚竞速接力赛的竞赛规则:
1. 总距离:一般来说,比赛总距离为400米,每个选手需要跑100米。
2. 每队人数:每支队伍由四名选手组成,分别为第一棒、第二棒、第三棒和第四棒。
3. 比赛装备:选择合适的高脚鞋,鞋跟必须高于3厘米,选手可以身穿紧身衣或跑步服。
4. 竞赛形式:接力赛以接力形式进行,每位选手跑完自己的100米后,将交棒给下一名队员,竞赛中不能把棒传递给别的队伍的选手。
5. 站姿起跑:比赛第一棒选手站在起点线上,另一只脚搭在起跑线后,等待比赛开始。
起跑枪响后,选手借助另一只脚跑出起跑线。
6. 交棒规则:在接力赛中,选手必须在对方队员到达交接区后再进行交棒,将棒子交给接力区内的队员。
棒子不能在接力赛之外传递,否则视为被终止比赛。
7. 获胜条件:比赛的获胜条件是以完成比赛的时间为标准,先完成所有跑道的队伍为获胜者。
8. 犯规:如果一名选手在比赛中犯规,则该选手和他所在的队伍将被判违规,被取消比赛成绩。
以上是高脚竞速接力赛的竞赛规则,选手和教练在比赛前应该熟悉比赛规则,充分准备,做到公平竞争,遵守比赛规则。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脚竞速运动训练研究[摘要]2002年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将高脚竞速项目列为比赛项目,作为一项正处于积极发展中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尽管在历届运动会中创造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运动训练中还是有许多方面值得探索、研究、实践,以便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笔者认为可以从高脚竞速的技术,身体素质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与稳定性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来提高高脚竞速的训练水平,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脚竞速;训练方法1 引言高脚竞速运动是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被称为“高脚马”、“踩高跷”、“竹马”或“骑竹马”。
是云、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各县市广大哈尼族、土家族、苗寨盛行的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
多少年来一直为该地区各民族青少年儿童所喜好。
在云南红河洲哈尼族人民称它为“色嫫兹”,也有“高跷”和“双拐”之称,相传是哈尼人民为行走荆棘地和穿林过河所使用的一种特殊工具。
这种特殊的工具是在两根木棍上分别捆上一个脚踏板,然后脚踩在踏板上,用手握扶着木棍,手脚并用,左脚左手、右脚右手同时迈出行走。
高脚竞速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少数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体现。
在2002年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定名为“高脚竞速”,并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之一。
高脚竞速运动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在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得到了顺利开展。
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会于1985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举行,湖南省体委和省民委不但制定了《高脚竞速竞赛规则》,还将高脚竞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2年云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把高脚竞速列入比赛项目。
通过不断的探索、挖掘、整理,高脚竞速逐渐走上了竞技舞台,并因其独特的娱乐性和民族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高脚竞速竞赛规则第一章比赛比赛定义高脚竞速运动就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得踏镫,在田径场上进行得比赛,以在同等得距离内所用得时间多少决定名次、第二章场地及器材场地在标准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厘米,跑道分道宽~米、(图)接力比赛得接力区:接力区中线为宽厘米得虚线,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得实线。
(图)器材高脚杆为竹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简称杆)。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度得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点得上沿距离为准、(图)第三章比赛通则竞赛竞赛分个人赛与接力赛两大类、竞赛编排、竞赛编排原则.、在标准田径场上每组个队比赛。
、接力比赛提前一个单元将接力棒次表交编排记录组。
、编排赛次与分组.。
参赛队数过多,不能在一个赛次(决赛)进行比赛得项目,应举行若干赛次得比赛(分组赛)。
举行决赛前各赛次比赛时,所有参赛队都必须参赛,并通过各赛次取得决赛得资格。
.. 由竞赛委员会安排比赛得预、复、决赛。
、、报名队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第三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
. 对于后续赛次,根据第一赛次成绩排序进行蛇形编排组次与道次。
. 前八名决赛道次安排,根据上一赛次得成绩排序, 、名抽决赛第一组、道,、名抽决赛第一组、道;、名抽决赛第二组、道,、名抽决赛第二组、道。
. 在任一赛次得最后一组与后续赛次或决赛得第一组之间必须留出得最短间隔时间为分钟。
竞赛办法起跑6.1.1 当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上跑道将两根高脚杆立于起跑线后,脚蹬上高脚杆、6。
1。
2 当发令员发出“预备"口令时:运动员在起跑线后做好起跑准备、6。
1.3当发令员“鸣枪”时: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起跑。
途中跑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自始至终在各自分道内跑进、如果出现脚触地, 须在落地处重新上踏镫继续比赛、终点以运动员身体躯干得任何部位(不包括头、颈、臂、腿与脚)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为止,运动员得身体与高脚杆须全部过终点线后才能分离、接力赛每个接力区长度为10米,在中线前后各5米,交接得开始与结束均从接力区分界线得后沿算起(图)。
高脚竞速的概念及历史深渊高脚竞速是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参赛者在两条高脚之间进行快速奔跑。
这项竞技运动起源于古代,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在古代,人们经常利用高脚竞速来进行娱乐活动,并将其作为一种传统习俗。
高脚竞速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高脚,另一个是竞速。
高脚是指一种特殊的鞋子,通常比一般的鞋子要高出一些,甚至有着特殊的设计,以提高参赛者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竞速指的是参赛者之间进行快速奔跑的竞争。
关于高脚竞速的历史深渊,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
在古希腊时期,高脚竞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项重要项目。
参赛者会穿上特制的高脚,然后在赛场上进行奔跑比赛。
这项比赛被视为一项勇气和技巧的体现,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娱乐和军队训练中。
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高脚竞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高脚竞速是传统的马戏表演中的一部分。
表演者会穿着特制的高脚,在舞台上表演各种技巧和动作。
这种传统表演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一些地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脚竞速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体育竞技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现代的高脚竞速通常在专门的场地上进行,参赛者必须穿着特制的高脚,通过快速奔跑来完成比赛。
比赛规则通常包括起跑、转弯和终点等环节,参赛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并保持平衡和稳定。
高脚竞速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挑战性和视觉效果。
参赛者需要通过平衡和协调能力来保持稳定,同时还需要具备快速奔跑的技巧。
观众在观看比赛时,也会被高脚和参赛者们的技巧和风采所吸引,这种视觉效果使得高脚竞速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体育活动。
总的来说,高脚竞速作为一项悠久的体育竞技项目,有着丰富的历史深渊。
从古希腊和亚洲传统表演中的元素开始,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体育竞技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高脚竞速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挑战性和视觉效果,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体育活动。
高脚竞速竞赛规则
第一章比赛
1比赛定义
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踏镫,在田径场上
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第二章场地及器材
2场地
2.1在标准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50米。
(图1)
2.2接力比赛的接力区:接力区中线为宽5厘米的虚线,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的实线。
(图
2)
3器材
3.1高脚杆为竹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简称杆)。
3.2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35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度的丈量从杆底
部至踏镫与杆支点的上沿距离为准。
(图3)
第三章比赛通则
4竞赛
竞赛分个人赛和接力赛两大类。
5竞赛编排
5.1竞赛编排原则
5.1.1在标准田径场上每组4个队比赛。
5.1.2接力比赛提前一个单元将接力棒次表交编排记录组。
5.2编排赛次和分组
5.2.1参赛队数过多,不能在一个赛次(决赛)进行比赛的项目,应举行若干赛次的比赛(分组赛)。
举行决赛前各赛次比赛时,所有参赛队都必须参赛,并通过各赛次取得决
赛的资格。
5.2.2由竞赛委员会安排比赛的预、复、决赛。
5.2.3每一赛次录取方法(如下表)
报名队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第三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组数按成绩
9~12 3 8 13~16 4 8
5.2.4第一赛次抽签排定道次。
5.2.5对于后续赛次,根据第一赛次成绩排序进行蛇形编排组次和道次。
5.2.6前八名决赛道次安排,根据上一赛次的成绩排序,3、4名抽决赛第一组2、3道,7、8名抽决赛第一组1、4道;1、2名抽决赛第二组2、3道,5、6名抽决赛第二组1、
4道。
5.2.7在任一赛次的最后一组和后续赛次或决赛的第一组之间必须留出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5分钟。
6竞赛办法
6.1起跑
6.1.1当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上跑道将两根高脚杆立于起跑线后,脚
蹬上高脚杆。
6.1.2当发令员发出“预备”口令时:运动员在起跑线后做好起跑准备。
6.1.3当发令员“鸣枪”时: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起跑。
6.2途中跑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自始至终在各自分道内跑进。
如果出现脚触地,须在落地处重新上踏镫继续比赛。
6.3终点
以运动员身体躯干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头、颈、臂、腿和脚)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为止,运动员的身体和高脚杆须全部过终点线后才能分离。
6.4接力赛
每个接力区长度为10米,在中线前后各5米,交接的开始与结束均从接力区分界线的后沿算起(图2)。
接力比赛的要求如下:
6.4.1接力赛采用一付高脚杆进行比赛,运动员交接高脚杆后继续跑进。
6.4.2混合接力赛的1、3棒为女队员,2、4棒为男队员。
6.4.3队员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并以杆为主。
交杆运动员必须进入接力区内方可
人杆脱离进行交接。
6.4.4完成交接的队员应停留在各自的分道或接力区内,直到跑道畅通方可离开。
6.4.5参加接力赛的运动队须在上一赛次前上报运动员接力顺序。
6.4.6每队服装必须统一。
7计时
全自动电子计时或手动电子计时均可,电子计时成绩均以1%秒为最小计时单位。
8犯规与判罚
8.1出现下列之一者,判定为犯规:
8.1.1抢跑:鸣枪前任何一根杆触及或越过起跑线。
8.1.2串道: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跑离本跑道。
8.1.3掉杆:比赛运动员脚触地,未在原地上踏镫。
8.1.4人杆分离:
运动员抵达终点线时,身体或高脚杆的一部分仍未过线,脚与踏镫即分离。
8.1.5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有阻挡或妨碍其他运动员跑进的行为。
8.1.6接力赛中
8.1.6.1运动员在接力区外交接高脚杆。
8.1.6.2在退出接力区时,阻挡或妨碍其他运动员跑进。
8.2罚则
8.2.1抢跑: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取消犯规者该项目比赛资格。
8.2.2发生规则8.1.1~8.1.6中任一项,取消犯规运动员或运动队比赛资格。
8.2.3在预赛中如发生8.1.5和8.1.6.2的情况,可允许任何由于受推或阻挡而受到严
重影响的运动员或运动队参加下一赛次的比赛(被取消资格的运动或运动队
员除外)。
8.2.4决赛中如发生8.1.5和8.1.6.2的情况,不再进行重赛,按比赛成绩排列名次.
第四章名次判定
9名次
9.1高脚竞速的名次判定以比赛中所用时间少者名次列前。
9.2如比赛分预赛、复赛和决赛,则以决赛成绩决定名次,时间少者名次列前。
第五章弃权与申诉
10弃权
10.1点名时超过检录时间三次呼叫未到者按弃权论。
10.2中途退出比赛者为弃权,无成绩。
11申诉
11.1对运动员参加比赛资格提出异议,应在大会开始前向仲裁委员会或裁判长书面提出,在
未有结果前,应允许该队员参加比赛。
11.2参赛运动员若对比赛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比赛结束后30分钟内,向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
申请意见,同时交纳申诉费。
仲裁委员会依据仲裁条例做出裁决。
11.3大会竞赛组应负责将所有成绩宣告的时间记录下来。
第六章裁判人员及职责
12裁判人员
高脚竞速比赛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1~2人,裁判员若干人。
13裁判人员职责
13.1裁判长:
13.1.1全面负责高脚竞速比赛的裁判工作,保证竞赛规则和大会规程能够顺利贯彻执
行;处理发生大会期间的以及本规则未做出明文规定的问题。
13.1.2检查所有有关的比赛成绩,处理有争议的问题。
13.1.3对有关比赛的抗议或异议做出裁决。
有权对有不正当行为的运动员提出警告或取
消比赛资格。
13.1.4有权做出重赛的时间安排决定。
13.1.5对每日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
13.2副裁判长
13.2.1协助裁判长领导裁判工作,做好裁判员队伍的事务管理。
13.2.2当裁判长因故缺席时,应代理其职责,或受裁判长的委托,处理有关问题。
13.2.3根据裁判长的建议,负责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负责场地、器材等设施的检查
管理。
13.3检录主裁判、检录员
13.3.1根据竞赛日程安排的检录时间,召集运动员到检录处点名。
13.3.2根据规则规定,检查运动员的参赛证、服装、号码和比赛用具等是否符合规则
规定。
13.3.3准时安全按预定时间和路线将运动员带入赛场,交发令员控制。
13.4发令员、助理发令员
13.4.1检查运动员所参加的比赛或组别是否有误,号码是否佩带正确,各项道次应面
向跑进方向,由左至右按道次排位。
13.4.2组织运动员按道次正确的排列在起跑线后3米远的集合线上。
13.4.3同终点主裁判取得联系完毕后,向运动员发出“各就位”、“预备”,以鸣枪方式
发出起跑口令。
13.4.4有权对运动员违反起跑规则的行为给予警告和判罚。
13.5终点主裁判、裁判员
13.5.1判定每组比赛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
13.5.2若判定不一致应由主裁判做出最后裁定。
13.5.3遇名次与成绩不一致时,应同计时主裁判联系并最后裁定。
13.6计时主裁判、计时员
13.6.1各道次计时员接受主裁判的统一领导。
13.6.2计时员使用全自动或手动电子秒表计时。
13.6.3每组计时员负责本道次的计时工作,并将成绩写在成绩记录表格内,签字后交
主裁判,必要时,主裁判可以核查秒表,以核实成绩。
13.6.4主裁判判定每名运动员的最后成绩。
13.7检查主裁判、检查员
13.7.1全面监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行为。
13.7.2如发现运动员或其他人员犯规,应立即以书面报告交给主裁判。
13.7.3出现犯规情况,应举旗示意。
13.7.4接力赛中接力区应有足够的检查员负责监督。
13.8编排员
完成编排记录和成绩公告工作。
记录由裁判长提供的每个项目的全部成绩,并转交宣告员。
最后将成绩表交竞赛部门。
13.9宣告员
对比赛中各种信息予以宣告,对成绩的宣告应该记录宣告时间。
附:高脚竞速比赛用表
表1高脚竞速检录、终点、成绩报告表
表2高脚竞速成绩记录表
表3高脚竞速接力成绩记录表
表1高脚竞速检录、终点、成绩报告表
表2高脚竞速成绩记录表
计时员: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 表3高脚竞速接力成绩记录表
计时员: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