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媒介效果评估及收视率调查应用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12 MB
- 文档页数:82
电视媒体广告效果评估手册引言知本策略策略长谭泽薇博士这本小册子巧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问世, 是用两个看似南辕北辙的事件, 却同样说明了竞赛场上最值得永远纪念的动人元素,不只是奖牌获得数量的多寡, 还有赛场上所彰显的“与赛者的完成素质”—无论比赛结果是输是赢。
“数量”与“素质”有什么可对照的关系呢?且举两个奥运例子。
高低杠赛事上,何可欣与美国名将柳金同样获得16.725分;但是前者因为“动作完成质量”的“有效分”更高而获得金牌。
相反地,美国媒体日前因为金牌数列居世界第二,而选择在报道中使用“总奖牌数”代替“金银铜分开列举”方式来凸显美国队依然领先的地位。
这个做法宣告的是,金银铜牌的含金量是一致的,是毋须分开计算、多加考虑的。
一时舆论哗然。
这本册子关注的是另一种竞赛。
既是影响几百亿广告资金流动的收视率竞赛,更是品牌在市场份额中得失消长的竞争。
十一年来,广告同业已经习惯用总收视点(GRP)评估电子媒体的购买价值;也习惯用CPRP来评比哪个客户的广告投放产生最大效益。
这些年里,并非没有人怀疑这GRP 背后究竟还有多少隐藏的现象;也有明确指出一个GRP不等于一个GRP的论述。
但是,日出日落之间,我们更忙于将工作做完,以至于GRP的品质问题、电视频道作为“与赛者”所产制出来的GRP“有效分”(也就是对于贡献客户品牌价值的成就力道)问题,一直处于边缘位置。
长期以来,理性的广告主都是根据收视率来评估或预测电视媒体广告投放可能带来的效果。
在过去的认识水平上,这种方法无可厚非。
即使是现在,利用收视率来评估媒体广告效果依然十分重要。
但是,收视率调查所得的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电视媒体的广告信息传递广度,无法用来评估“电视媒体影响力”本身是否给广告效果造成不等的影响程度。
300个GRP就是300个GRP;它是无须考虑频道因素、无须考虑时段因素、不需要讲究目标群、不需要讲究栏目的。
换言之,在收视率调查系统中,金银铜牌的含金量是没有差别的!真是这样吗?过去,电视媒体都被看作是广告的载体,是传递商品信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