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茶文化起源及茶叶贸易
- 格式:docx
- 大小:702.17 KB
- 文档页数:10
中俄“万里茶道”(汉口——圣彼得堡)简介中俄万里茶道(“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又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通道。
茶叶生长的地域界限为北纬37°,再往北温度和日照已不适宜茶叶的生产和种植需要了。
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开始种植茶叶。
直到16世纪中叶才为西方人所知。
茶叶首次到达圣彼得堡是1618年。
茶叶具有消脂功效,尤以蒙古、西伯利亚以肉奶为食的游牧民族成为必需品,其“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茶叶成为暴利商品,在恰库图,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只羊。
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标志着中俄长期贸易的开始。
18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为两国茶叶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
俄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巨大,催生了多条从中国南方产茶地到俄内陆的茶叶贸易线路。
“万里茶道”是其中最古老,最大的茶道,包括二条线路:①福建武夷山(经水路)江西湖北汉口(经汉江)襄阳北上;②湖南安化(沿资江过洞庭湖)湖北羊楼洞汉口。
两条茶源线路在汉口汇集北上,纵贯河南、山西、河北、穿越蒙古沙漠乌兰巴托(库伦)恰库图(中俄边境口岸)俄罗斯彼得堡(终点)。
沿途经车船、骡马、驼队辗转运输,从武夷山茶地到终点总行程约1.3万公里。
耗时约16-18个月(因此必须制成砖茶,经过蒸压,不受潮)。
1861年,汉口开埠后,俄国商人开始(先在羊楼洞,后又迁)到汉口开办砖茶厂(主要有顺丰、阜昌、新泰三大砖茶厂)。
是武汉最早开办的近代工业。
将蒸汽机首次引进武汉(机器制茶)。
汉口输出的茶叶曾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60%,对俄输出的95%。
1905年,西伯利亚铁路(世界最长)通车,从此改变了万里茶道的走向。
汉口的茶叶经长江、至上海,再由上海的定期海轮运至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至俄国全境。
运输周期缩短,价格大幅下降,饮茶普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茶贸日趋衰落,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将茶叶列为奢侈品,严禁进口。
汉口俄商茶厂相继关闭。
此后,汉口茶厂伙计刘俊周尝试在高加索巴统地区种植茶叶,生产红茶。
俄罗斯茶行业发展俄罗斯茶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茶叶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并迅速受到了俄罗斯人的喜爱。
茶叶成为了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茶行业逐渐发展壮大,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茶叶的生产与加工成为了俄罗斯茶行业的关键环节。
在过去,大部分俄罗斯茶叶都依赖于进口,但随着俄罗斯茶园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茶叶在国内生产。
俄罗斯的茶叶种植区主要位于高加索地区,那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此外,俄罗斯还引进了中国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茶文化在俄罗斯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俄罗斯人对茶的热爱促进了茶文化的兴起,并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在俄罗斯被视为一种舒适和享受的象征,人们常常在家里或与朋友聚会时喝茶。
此外,俄罗斯还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如茶艺表演、茶道讲座和茶叶品鉴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再次,茶叶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展。
传统的茶叶销售途径主要是通过超市和专卖店等零售渠道,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茶叶品牌开始在网上销售。
俄罗斯人现在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方便地购买各种类型和品牌的茶叶。
此外,一些茶叶品牌还积极开展线下推广活动,如开设实体店面和参加各类展览会,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最后,俄罗斯茶行业还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茶叶进口依然占据了俄罗斯市场的重要份额,尤其是来自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茶叶生产国的茶叶。
俄罗斯茶叶产量虽然不断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俄罗斯人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度增加,使得有机茶叶和特殊功效茶叶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为俄罗斯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体而言,俄罗斯茶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都得到了提升。
茶文化的传播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继续推动俄罗斯茶行业的发展,并为茶叶品牌和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俄罗斯独特的茶文化俄罗斯独特的茶文化导语:俄罗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柠檬一片,也有用果浆代柠檬的。
在冬季则有时加入甜酒,预防感冒。
俄罗斯人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说及俄罗斯人的嗜好,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们酷爱喝酒,嗜酒如命。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与喝酒相比,俄罗斯人更爱喝茶,真可谓一席无酒,但不可一日无茶。
迄今,茶叶已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不过,俄罗斯人喝茶的历史并不太久远,至今也就300多年时间,与中国人喝茶的历史相比还差得远了。
据史料记载,茶叶最早是从中国传到俄罗斯的。
1638年,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中国茶叶。
俄国沙皇一饮上瘾,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进入了俄罗斯宫廷,随后又扩大到俄罗斯贵族家庭。
茶叶在俄语的发音为“恰——依”,与茶叶的'汉语发音及其相似。
由于将茶叶从中国运到俄罗斯困难重重,价格在俄罗斯自然就非常昂贵,不是当时普通俄罗斯人能够承受的,所以饮茶成为俄罗斯贵族和有钱人的专利,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叶早已成为广大俄罗斯人深爱的饮品,且茶在俄罗斯还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
俄罗斯人对茶叶的热爱可谓无以复加。
他们早餐要喝茶,午餐要喝茶,下午还要喝茶。
据报道,俄罗斯人每年的茶叶消费量是美国人的6倍、中国人的2倍。
俄罗斯人认为,喝茶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也是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
为此,俄罗斯许多机构还“郑重其事”地订出饮茶时间,好让大家喝茶。
在俄罗斯,茶的香味无处不在。
无论是居家还是出门在外,不管是在餐馆还是在咖啡馆,抑或是在街边的小摊位,你都能闻到茶的清香。
据说莫斯科的茶馆常常门庭若市,到了喝茶的时间,人们为了一杯茶可以放下手头上的任何事情。
茶叶不仅是俄罗斯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同时还是俄罗斯军“粮”。
传说俄罗斯土耳其战争时期,俄罗斯军队在进军巴尔干时遭遇寒流,很多人被冻伤,但喝茶的士兵冻伤和生病的现象就比较少。
俄罗斯历来是茶叶消费大国,95%的居民有饮茶的习惯,随着经济的复苏,茶叶消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俄罗斯地域广袤,但仅有克拉斯拉达地区出产少量的茶叶,不足其消费量的1%。
俄罗斯茶叶年消费量大约20万吨,价值两亿美元以上,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虽然俄罗斯茶叶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但从长远来看,如何深度培养、开发俄罗斯的茶叶市场,恐怕许多中国商人都没有很好的思路。
在俄罗斯成功经营茶叶生意的贸易商吴文霞小姐告诉记者,深入了解中俄两国的茶文化,推广中国茶文化在俄罗斯的发展,走品牌化经营之路,是使市场持续增长的明智选择。
俄罗斯本国茶文化与茶市场要说俄国人饮茶文化的形成,至今才有250多年的历史。
1638年,俄国大臣瓦西里·斯塔尔科夫赠送给蒙古汗紫貂皮,后者也回赠给沙皇各种礼品,其中有几包所谓最珍贵的礼物———不知何名的草。
据传,沙皇并不喜欢这种绿草泡出的水。
后来,沙皇使节从中国带回另一种茶,俄国人才喜欢上这种异国的饮品。
1679年,俄国与中国签订了第一笔购茶合同。
起初,因茶的价格不菲,人们只在逢年过节时才喝。
有趣的是,莫斯科的显贵们买茶主要作为药用,因为他们发现,用它做出的饮料能防止做弥撒和杜马开会时打瞌睡。
直到19世纪,茶在俄国才成为大众饮品。
茶经中国传入俄罗斯虽然不到三个世纪,但它不仅目前已成为最普及的热饮,而且对社会生活、文化乃至语言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给小费便叫“给茶钱”。
饮茶已成为每个俄罗斯人每日不可缺少的一项生活内容。
记者在俄罗斯采访时看到,在俄罗斯,人们不仅一日三餐有茶,还要喝上午茶和下午茶。
作为最普及的大众热饮,无论在家还是做客,无论在食品店还是咖啡馆,无论在影剧院的小吃部还是卖热狗的街头小摊上,只要有卖食品的地方,都能喝到茗香四溢的热茶。
一杯热茶加一块风味独特的蛋糕,带给食客们的不仅有生理上的满足,还有彼得堡人特有的昔日贵族式的优越感。
俄国人喝茶从不马马虎虎,不像中国人一杯清茶喝到底。
海外艺术 |4浅谈俄罗斯茶文化□代易/文中国作为茶之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在同我国文化交互过程中,茶被俄罗斯人认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饮品,自从茶叶进入俄罗斯以后,便受到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爱。
无论是家庭晚会、谈话,亦或者重要节日俄罗斯人均会将其作为重要“点缀”饮品。
现象表明,大部分俄罗斯人均喜欢饮茶,均认为饮茶能够让人放松、让人愉悦,所以俄罗斯人每日会消耗大量的茶叶,从数据上看,俄罗斯人每年消耗的茶叶是国内的2倍。
而在饮茶习惯、方式等因素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俄罗斯茶文化,如长时间喝茶(длительный чай)、有上午茶和下午茶(утренний чай、чай после обеда)、有茶取代三餐或某一餐或直接作为三餐外的补充等[1]。
1 茶文化概念茶文化主要是指在“饮茶”基础上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即在饮茶全生命周期中,因人、因地、因时所形成的文化特征,例如茶艺、茶具、茶精神等[2]。
事实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茶文化主要包含狭义和广义概念之分。
其中,前者主要是一种精神内涵,即在茶业活动过程中所累积而形成的精神财富。
而后者主要是指饮茶在各类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综合。
目前,最受认可是广义概念,即其认为茶文化是人类在以“茶”为主题活动的各项综合要素,如意识形态、思想情感、精神信仰等,其不仅融合了精神文化,也通过具体的载体展示相关习俗、文化等。
2 俄罗斯茶文化起源以及现代发展俄罗斯茶文化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这一文化体系的形成也从客观层面将中俄两国在文化交流上的程度体现了出来,且在此过程中,“茶”逐渐成为俄罗斯地区一个显著的“文化符号”。
通过对俄罗斯茶文化发展进程展开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知该国的文化。
2.1 俄罗斯茶文化的起源分析中国的茶文化在明朝时进入了鼎盛时期,随着中俄两国互通贸易,茶叶在未经其他西欧国家介入的前提下,从西伯利亚进入到了俄罗斯[3]。
史料记载,茶叶首次是以礼品的形式走进俄罗斯的,由此能够看出古时候的茶叶是多么珍贵的物品。
俄罗斯的茶文化作者:张洁琼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10期本文简单介绍了俄罗斯荼文化的起源,和中国荼文化的关系,在各世纪发展概况以及俄罗斯民间的饮茶习俗,能够更好地了解俄罗斯饮茶文化,从而更清楚地明白俄罗斯风情。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区别很大。
而俄罗斯人的饮茶历史并不久,但是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创造了自己特有的茶文化,茶已经在俄罗斯人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俄罗斯茶文化起源中国是茶乡,世界各国茶文化的起源或多或少都与中国有关,俄罗斯也不例外。
中国茶叶最早传人俄国,据传是公元6世纪时,由回族人运至中亚细亚,而据有关史料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567年,“这一年俄罗人彼得洛夫和雅里谢夫向本国介绍报道茶树的新闻,为俄国茶事记载之开端”。
历史上确切有记载的关于茶叶进入俄国的时间在1638-1640年间,俄国使者奉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珍贵的紫貂皮,蒙古可汗向沙皇回赠了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叶。
回国之后,使者把茶叶献给沙皇,从此俄罗斯便开始了饮茶的历史。
二、俄罗斯茶文化的发展18世纪末,茶叶贸易在西伯利亚地区快速发展。
1728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后,恰克图茶叶贸易市场出现,大大改变了俄国西伯利亚商人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成为西伯利亚社会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时商人们会把来访的客人没有见过的各种茶叶拿出来给客人喝,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财富。
在贵族及城市上层消费引导下,茶叶市场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开始流行,茶叶成为广大俄国居民的生活必须品。
十九世纪末,随着铁路的出现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茶叶开始批量运送到俄国,价格才逐渐下降,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901年,俄国人在索契附近的一个小镇开始种植并培养了自己的第一块茶园。
二十世纪初俄国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茶叶消费国,95%的居民饮茶,人均茶叶消费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论俄罗斯的饮茶文化作者:桑卓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1期摘要: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不仅涉及选茶、煮茶和饮茶的过程,而且还包括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及心理。
正俄罗斯饮茶的记载始于1567年,先受到上层贵族的宠爱,十七世纪后期迅速普及到各个阶层。
到十九世纪,茶仪、茶礼、茶会、茶俗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茶字成了某些事物的代名词,连给小费也叫"给茶钱"。
茶在俄罗斯的饮用始于17世纪,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现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茶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饮品,并且形成了一些俄罗斯特色的饮茶习俗。
观察这些习俗,我们还可以从中窥到俄罗斯的民族心理和性格。
关键词:俄罗斯;茶道文化;饮茶习惯;茶炊;[中图分类号]:K5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221-01一、俄罗斯人饮茶的形成与发展据有关史料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567年。
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曾经向沙皇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遍。
但哥萨克首领的描述并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1638年,俄国使者奉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珍贵的紫貂皮,蒙古可汗向沙皇回赠了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叶。
回国之后,使者把茶叶献给沙皇。
沙皇及大臣们品尝之后,随即喜欢上了这种神奇的饮品,茶也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宫宝殿,从此俄罗斯便开始了饮茶的历史。
1679年,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中俄两国首次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
由于中国的茶叶从北京运送到莫斯科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加上数量也有限,因此,中国茶叶的价格相当昂贵,大约是当时欧洲茶叶价格的十倍,所以,茶只能成为俄国上流社会的奢侈饮品,喝茶一度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欧美各国的茶文化是怎样的欧美各国的茶文化:英国欧美各国的茶文化:俄罗斯在西方,最早从中国传入茶叶的是俄罗斯,从中国经过蒙古草原到俄罗斯,曾有一条“茶叶之路”。
俄罗斯人发明了煮茶的“茶炊”,类似一个小锅炉,一般用铜制,中间生炭火,上面有一个煮茶的茶壶,下面有一个龙头,煮好的浓茶用龙头中的水冲稀,加糖和柠檬汁饮用,即柠檬茶。
随时可以提供热茶水,是寒冷的俄罗斯气候下,家庭必备的设施。
现在一般用电加热,也有用不锈钢制造的。
由于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设计制造成各种装饰花样,是俄罗斯家庭比较显眼的家具。
欧美各国的茶文化:德国欧美各国的茶文化:土耳其土耳其人喝茶很普遍,土耳其茶(土耳其语:çay)属于红茶的一种。
土耳其人最早喝咖啡,但是20世纪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垮台之后,原来属于土耳其的可以种植咖啡的阿拉伯地区脱离土耳其,土耳其不得不进口咖啡。
而在土耳其本土的黑海东南岸地区可以种植茶树,于是土耳其人逐渐开始喝本国出产的红茶。
土耳其人的好客热情,请喝茶更是他们的一种传统的习俗。
主人往往热情的提供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苹果茶。
土耳其茶起来较苦,虽然茶味浓浓,却不是那么讨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扑鼻,然而浓的化不开的感觉并不是每个初者都可以接受的。
只有土耳其盛产的苹果茶,可以说是老少咸宜,男女皆爱。
酸酸甜甜的苹果茶,浓浓的苹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著清寒的秋日,喝来格外的舒爽。
而土耳其街上最多的不是咖啡厅,而是茶馆,土耳其人便十分喜欢到茶馆喝茶并谈天说地。
欧美各国的茶文化:阿根廷马黛茶是一种常绿灌木叶子,生长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阿根廷温润潮湿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很适于这种树木生长,加之当地人有爱喝这种茶的传统,使之成为最大的马黛茶生产国。
阿根廷及其他拉丁美洲人爱喝马黛茶,马黛茶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
当地人传统的喝茶方式很特别。
一家人或是一堆朋友围坐在一起,一把泡有马黛茶叶的茶壶里插上一根吸管,在座的人一个挨一个地传着吸茶,边吸边聊。
中国茶道在俄罗斯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中国茶道作为传统茶艺的代表,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文化内涵。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茶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茶道也逐渐走进了俄罗斯,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一、俄罗斯茶文化的起源茶作为俄罗斯人饮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俄罗斯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中国的茶叶就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
起初,茶叶在俄罗斯并不被广泛接受,很长一段时间被当作奢侈品。
直到18世纪末,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俄罗斯贵族的崇尚,茶叶逐渐成为俄罗斯人的日常饮品。
二、俄罗斯茶道的发展俄罗斯茶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茶叶成为了俄罗斯贵族社交的一部分。
茶具进入俄罗斯后,有着一定的改变和融合,充满着俄罗斯的特色。
不同于中国茶道强调的礼仪和内在的修养,俄罗斯茶道注重的是社交和娱乐。
俄罗斯人喜欢在茶会上谈论政治、文化等话题,茶会成为一种社交交流的场所。
三、俄罗斯人对中国茶道的热爱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对中国茶道产生兴趣。
他们渴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并通过茶道来感受其中的韵味。
在俄罗斯的一些大城市,可以见到许多茶道学校和茶艺馆,这些地方为当地人提供了学习茶道的机会。
不仅如此,茶道在俄罗斯的婚礼、生日等特殊场合也逐渐得到应用,成为一种独特的仪式和体验。
四、中国茶道的推广为了推广中国茶道,中国政府和民间机构在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中国茶艺师在俄罗斯茶道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向当地人介绍中国茶道的艺术和技巧。
此外,一些茶企也在俄罗斯设立了分店,向当地消费者提供正宗的中国茶叶和茶具。
这些举措有效地推动了中国茶道在俄罗斯的传播和认可。
五、俄罗斯茶道与中国茶道的融合随着中国茶道在俄罗斯的普及,一些俄罗斯茶师开始尝试将中国茶道与俄罗斯茶文化相融合。
他们在茶艺表演中加入俄罗斯传统舞蹈或音乐元素,使整个茶道表演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茶道表演的观赏性,也让茶道更加符合当地人的审美和文化背景。
特色茶文化俄罗斯关于俄罗斯饮茶的记载始于1567年,先受到上层贵族的宠爱,十七世纪后期迅速普及到各个阶层。
到十九世纪,茶仪、茶礼、茶会、茶俗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茶字成了某些事物的代名词,连给小费也叫“给茶钱”。
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每天都离不开茶。
早餐时喝茶,一般吃夹火腿或腊肠的面包片、小馅饼。
午餐后也喝茶,除了往茶里加糖外,有时加果酱、奶油、柠檬汁等。
特别是在星期天、节日或洗过热水澡后,更是喜欢喝茶。
他们把喝茶作为饮食的补充,喝茶时一定要品尝糖果、糕点、面包圈、蜂蜜和各种果酱。
俄罗斯民族一向以“礼仪之邦”而自豪,许多家庭都有以茶奉客的习惯,当你到其家做客时,主人通常会问:“您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假如你选择喝茶,主人就会说:“我这就把茶煮上。
”喝茶可谓是他们的一大嗜好。
乌德赫人也请一般客人及所有旅行者喝茶。
来客时喝茶,主人往往端上甜点心、大蛋糕、大馅饼等,直喝得宾主满意为止。
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特别是格鲁吉亚红茶。
他们对中国的茉莉花茶很感兴趣,认为这种茶香飘四溢,沁人心脾。
各地还有不同风俗的茶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俄罗斯饮茶十分考究,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碟很别致,因喝茶时习惯将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边。
茶具有的人喜欢中国陶瓷的,有的人喜欢玻璃的。
但最习惯用茶炊煮茶喝,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喜欢。
茶炊实际上是喝茶用的热水壶,装有把手、龙头和支脚。
长期以来,茶炊是手工制作的,工艺颇为复杂。
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工厂才大批生产茶炊。
俄罗斯起初,茶炊的形状各式各样,有圆形的、筒形的、锥形的、扇形的,还有两头尖中间大的酷似橄榄状的大桶。
驰名全国的图拉市茶炊,是用银、铜、铁等各种金属原料和陶瓷制成的。
稍后,出现了暖水瓶似的保温茶炊,内部为三格,第一格盛茶,第二格盛汤,第三格还可盛粥。
现在使用的电茶炊,形状近似金银质的奖杯。
俄罗斯的能工巧匠们常将茶炊的把手、支脚和龙头雕铸成金鱼、公鸡、海豚和狮子等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俄罗斯族文化俄罗斯族茶文化是怎样的人们通常认为俄罗斯族人嗜酒如命,其实说俄罗斯族人嗜茶如命倒是更贴切,由于前者虽典型但并非人人如此,而饮茶却是每个俄罗斯族人每日不行缺少的一项生活内容。
俄罗斯人认为,茶叶具有舒心、提神、醒脑、养气、去闷和解忧的功效。
在工作之余,喝上一杯茶可以消退疲惫、恢复精力,也是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
因此,很多机关、企业、学校、厂矿等都严肃其事地定出饮茶时间。
俄罗斯饮茶的记载始于1567年,先受到上层贵族的宠爱,17世纪后期快速普及到各个阶层。
到19世纪,茶仪、茶礼、茶会、茶俗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断消失,茶字成了某些事物的代名词,连给小费也叫“给茶钱”。
在俄罗斯族人的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只是人们更习惯于使用电茶炊。
电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没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没有其他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变成单一烧开水。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特殊是格鲁吉亚红茶。
他们对中国的茉莉花茶很感爱好,认为这种茶香飘四溢、沁人心脾。
各地还有不同风俗的茶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俄罗斯族人饮茶非常讲究,有非常美丽的茶具:茶碟很别致,因喝茶时习惯将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边。
茶具有的喜爱中国陶瓷的,有的喜爱玻璃杯的。
但最习惯用茶炊煮茶喝,尤其是老年人。
茶炊实际上是喝茶用的热水壶,装有把手、龙头和支脚。
长期以来,茶炊是手工制作的,工艺颇为简单。
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厂才大批生产茶炊。
俄罗斯族人喝茶通常是用茶炊煮好茶,然后往杯中注入浓茶汁,再加开水,调到适当的浓度,饮茶的茶具一般很小,犹如小酒杯一样,边倒边品尝边谈天,真是甜意浓浓,无话不谈。
假如你想谈生意,此时正是大好时机。
自古以来,俄罗斯民族一向以“礼仪之邦”而骄傲,很多家庭都有以茶奉客的习惯,当你到家中做客时,仆人通常会问:“您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假如你选择喝茶,仆人就会说:“我这就把茶煮上。
”喝茶可谓是他们的一大嗜好。
来客时喝茶,仆人往往端上甜点心、大蛋糕、大馅饼等,始终喝到宾主满足为止。
对俄罗斯茶文化的评价
茶在俄罗斯的传播历史有些令人惊奇,何时在这个国家出现并没有准确的历史记载,不过在17世纪以前,茶在俄罗斯并不常见。
传说俄国的蒙古大使在1642年带回中国茶叶,把它献给沙皇Михаил III,沙皇很快爱上了它,令人惊讶的是,在150年时间内,这种稀少又昂贵的饮品风靡了全俄罗斯。
尽管茶这种饮品昂贵又费事,还需要一些小工具(茶具),它还是成为俄罗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俄罗斯茶类主要有三种:红茶绿茶,果茶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并且也会加糖,柠檬和奶。
俄罗斯的糖基本都是方块糖,很少有地方卖白沙糖的。
至于茶里加柠檬,其他国家的人都以为是俄罗斯人饮茶必备的一样东西,但实际上却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普通。
柠檬一般是在茶的质量比较差,为了改善茶的味道时才放的。
俄罗斯茶叶进口标准摘要:一、俄罗斯茶叶进口概况二、俄罗斯茶叶进口标准1.茶叶品种2.茶叶质量3.茶叶包装4.茶叶标签5.茶叶检验检疫要求三、应对策略与建议1.了解俄罗斯茶叶市场2.符合茶叶进口标准3.注重茶叶品质和安全性4.完善茶叶包装和标签5.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正文:俄罗斯茶叶进口概况俄罗斯作为世界茶叶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茶叶消费需求逐年增长。
据统计,俄罗斯茶叶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且进口茶叶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作为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向俄罗斯出口茶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然而,俄罗斯对茶叶进口设有一定标准,进口商需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以确保茶叶顺利进入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茶叶进口标准1.茶叶品种:俄罗斯茶叶市场多样化,对各类茶叶均有需求,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我国出口茶叶品种丰富,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出口结构。
2.茶叶质量:俄罗斯对进口茶叶质量有较高要求,涉及茶叶形状、颜色、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
为满足这些要求,茶叶生产商和出口商需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和品质。
3.茶叶包装:俄罗斯茶叶进口标准规定,茶叶包装需使用无毒、无异味、不易破损的材料,且符合环保要求。
此外,包装上应有明确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4.茶叶标签:进口茶叶的标签需采用俄文和英文双语标注,内容包括茶叶名称、产地、生产商、保质期、原产国等。
标签应简洁明了,易于消费者辨识。
5.茶叶检验检疫要求:进口茶叶需符合我国和俄罗斯的相关检验检疫规定。
出口商应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确保茶叶合格率达100%。
应对策略与建议1.了解俄罗斯茶叶市场:茶叶出口商应充分了解俄罗斯市场的需求、消费习惯和竞争对手,以便更好地拓展市场。
2.符合茶叶进口标准:出口商需确保茶叶品种、质量、包装、标签等方面符合俄罗斯进口标准,以免造成货物滞留、退货等损失。
3.注重茶叶品质和安全性:茶叶出口商应加强对茶叶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茶叶品质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俄罗斯茶文化起源及茶叶贸易组员:王迪唐雯雅李果江露悦宋洁茹
俄罗斯茶文化起源及茶叶贸易
俄罗斯人饮茶的历史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
追本溯源俄罗斯的饮茶文化源自中国。
1.第一次接触茶。
沙皇伊凡四世(ИванIV Васильевич,又称伊凡雷帝1530-1584年)统治时期,他对神秘东方的富庶之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悬赏开通前往中国的道路。
1618年,探险者伊万·佩特林率考察队,在阿尔金汗蒙古部落帮助下抵达北京,受到明王朝的礼遇。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委托考察队带一封国书转交沙皇,由此实现了中俄两国在外交上的首次直接接触。
1636年,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Михаи́лФёдоровичРома́нов 1613-1645年)派遣角斗士的儿子瓦西里·斯塔尔科夫(ВасилийСтарков)为使者前往中国。
1638年他带回了茶叶。
这也是首次运到俄罗斯的茶叶。
沙皇品尝之后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于是茶便成为俄国贵族的梦寐以求的稀罕物。
蒙元统治时期的进贡场景(壁画)
2.中俄茶业贸易往来。
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恰克图(布里亚特语:Хяагта),清代时是中俄交界处的一座边境重镇,这个城镇是中俄茶叶交易的集散地。
从明朝在山西北部开辟茶马互市以来,晋商就将茶叶销往蒙古地区,俄国商人从蒙古得到中国的茶叶。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
恰克图开市后,晋商的茶叶输往此处,俄商把买来的茶叶运往俄罗斯内陆获利。
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
图:通往恰克图茶道上的行者
由此可见,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如下诺夫哥罗德等地区。
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公元1764年,俄国人米勒在他所写的关于赴华使团的意见中说:“茶在对华贸易中是必不可少的商品,因为我们已习惯了喝中国茶,很难戒掉。
”中俄之间的茶叶贸易主要被山西商人掌控,山西山人深入到华中地区的茶叶主产区,将茶叶集中到汉口一地,通过汉口-樊城-太原-恰克图的贸易路线,将中国茶运送到圣彼得堡,这条商路一走就是200多年,中国的茶商赚取了巨额的中间差价。
18世纪的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俄语意为“有茶的地方”。
俄罗斯商人当然也不傻,他们知道这买卖中国茶商赚得盆满钵满,但苦于大清国的闭关政策,这些商人只能在恰克图做买卖,没法绕过中国的茶商,深入到茶叶主产区内获得成本价。
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商人的红利。
俄国受制于自然地理的限制,要在本土大规模种植茶叶也不太现实,他们没法像英国人一样,培育自己的茶叶品种、自己开设茶叶庄园。
俄国人一方面对茶叶有着强烈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又没有英国殖民地般的优越种植条件,那么,俄国人会如何破除中国茶商的垄断呢?
据《茶叶全书》记载,大约在1850年左右,俄国商人开始在汉口购买茶叶,打破了只能在恰克图进行互市贸易的管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汉口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开放口岸,俄国商人可以由此直接深入到中国的腹地进行大规模商贸活动。
汉口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我国生产茶叶的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川、江苏等省,均有水路与汉口直接相通,俄国人的商船可以沿长江水路将茶叶贩运出海,运往俄罗斯的敖德萨、巴统等地,运输成本较之于陆路大为降低。
俄国人对于中国茶叶的兴趣不止在运输方面,俄国的商人们来到赤壁、崇阳等地向茶农购茶;再者,俄国商人嫌中国茶商生产的茶砖质量不好,就大举出资直接把制茶工厂开在了汉口,生产更加符合俄国市场喜好的茶砖。
著名的顺风、新泰、阜昌等砖茶厂,都是俄国人出资建设的,雇工均在千人左右,甚至2000多人。
单单是俄国砖茶厂雇佣的工人,在19世纪末就占到汉口工人总数的40%,俄国人对于汉口这个茶叶枢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如此一
来,俄国商人从原来的下游购买者,一跃而参与到茶叶收购、茶砖生产的中间环节,掌握了华中地区茶叶生产的控制权。
1877年,在圣彼得堡每担砖茶的成本平均是4.8两,售价则为10.7两,每担利润为5.9两,利润率为137%。
当年,俄国砖茶一项就帮助俄国人获利87万两白银。
1886年对于中国的茶叶市场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中国的茶叶对外贸易由盛转衰,但俄国对于中国茶叶的进口需求却逆势高涨。
1888年,俄国进口的中国茶叶只占中国茶叶总出口量的31.13%,但到了1898年,这个比重已经上升到了61.14%。
1894年,俄国商人在汉口的茶叶采买量首次超越了英国。
俄国人掌握了从茶叶收购、制造加工、外运销售的所有环节,牢牢控制了汉口的茶叶市场,汉口一地输出的茶叶占整个中国输出总量的50%以上,成为清末第一茶叶输出港。
这些输出的茶叶又几乎全部被运到俄罗斯,汉口茶叶贸易进入到俄罗斯时代。
19世纪中国丝绸画中描绘的汉口港茶叶北上的最后阶段:称重、品味、装箱、搬运。
1917年,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新生的政权将茶叶视为奢侈品,严格限制进口与消费,中国与俄罗斯延续几百年的茶叶贸易急转直下,汉口的茶叶市场也跟着受到牵连,陡然间一片萧条。
同样面对中国茶商的垄断,英国人选择的道路是培育“自主品牌”,破除中国茶商的垄断;而俄国商人选择的道路则是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茶产业中,形成对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与控制,自己充当“垄断者”,从而控制茶叶价格。
19世纪后,当英国市场逐渐摆脱对于中国茶叶的依赖时,俄国茶叶市场却与中国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与英国完全不同的道路。
英国选择了抛弃中国,俄罗斯选择了拥抱中国。
这是消费者对口味的选择,也是市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在19世纪末的这场“茶叶革命”中,后知后觉的中国人输掉了世界茶叶市场的主导权,一场由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世界茶叶市场大洗牌大幕拉开。
十八世纪,当时全球茶叶贸易被俄罗斯和英国两大帝国垄断:英国人通过海路贸易把茶运送到欧洲;俄罗斯人通过边境贸易把恰克图的茶叶运往内地。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成为苏联的主要茶叶产区。
苏联不仅摆脱了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并且开始向许多其他国家进行出口。
但是苏联解体后,茶叶种植园归独立国家所有。
因此,俄罗斯又开始从印度、中国、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进口茶叶。
中国茶叶出口俄罗斯近五年统计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年进口茶叶约18万吨。
俄罗斯人饮茶习惯由来已久,茶叶是俄罗斯各家各户中必备的日用品,几乎每家都备有茶饮。
俄年人均饮茶超过1.3公斤。
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全世界都居于前列。
跟所有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一样,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进口茶叶的90%是红茶。
而俄罗斯人对绿茶和特种精品茶的兴趣也正在增长。
散装茶占总进口量的77%。
袋装茶占销售量24%。
俄进口茶叶的主要供应国为斯里兰卡,进口量占俄年茶叶进口总量的近42%。
其次是印度,进口量占25%,排在第三位的是印度尼西亚。
我国茶叶占俄市场份额由原先的8%下降到7%。
俄罗斯茶叶市场尚未饱和,正以每年5千吨以上的速度增长。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到2015年,对俄罗斯出口量和出口额逐年双双下降,前景堪忧。
参考:
1、郭蕴深:《中俄茶叶贸易初探》,《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2期。
2、刘礼堂、宋时磊:《信息不对称与近代华茶国际贸易的衰落——基于汉口港的个案考察》,《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
3、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