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沿海地区【答案】A【解析】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因素有山地海拔和纬度。
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所以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故A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答案】B【解析】中纬度海陆位置差异大,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
故选B。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3.“≥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答案】B【解析】甲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分异,乙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沿海向内陆分异,两图中没有反映海拨高度的变化,所以A和D两项错了。
故选B。
【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答案】B【解析】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气候具有高温多雨的特征,即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故选B。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
4.读下图,完成小题。
【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经度地带性规律B.纬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B【解析】箭头a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第41课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1.结合图表,说明垂直分异的含义和基本规律。
2.结合图表资料,分析影响自然带垂直分异的因素。
3.运用图表资料,判断垂直自然带的植被类型。
必备知识梳理1.影响因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不同。
3.分布特点:从山麓到山顶出现由下而上随_延伸逐渐变化更迭。
4.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_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自然地带的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地带发生更迭5.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特别提醒]草甸和草原的区别(1)草甸一般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
(2)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的判读1.山地垂直自然带基本判读2.自然带分布差异的比较(1)同一自然带,纬度越高的山地,分布海拔越低。
如下图所示:(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分析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差异影响因素有三个:(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3)降水: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如图)。
[典例][全国Ⅲ卷]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析与判读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随着水热状况的变化,形成了相 应的自然景观,自然带呈现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这种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规律相似。
一、影响山地垂直带的因素分析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 (1) 纬度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2) 海拔若纬度相当,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大J'相对咼度2、影响山地同类自然带海拔高低的因素 (1) 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水热状况越好,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 低。
(2) 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更高;在阴坡分布的海拔更低。
纬 冋一,低 垂直 咼一 阳坡度---・,咼 自然带一阴坡二、山地垂直带的判读方法1通过山地基带名称确定所处的温度带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如某山地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山地位于 亚热带地区。
2、 通过山地带谱数量多少判定所处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带谱数量越少,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
3、 通过南坡与北坡同类自然带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如果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 说明南坡热量更充足, 为向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 反之,则为南半球。
4、 通过南坡与北坡自然带谱的数量判断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山地向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谱的数量多于阴坡。
如果南坡自然带谱数量多于北坡,说明南 坡热量更充足,为向为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降水的共同影响,气温高的山地雪线也高,而降水多的山地雪线要低。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热量高于北坡,但因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有丰富的降水,雪线在 5500 m左右,远低于北坡雪线高度 6000m 左右。
一般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所以雪线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如赤道非洲雪线为4500-5000m ,阿尔卑斯山为 2500-3000m,挪威在1540m 左右,南大 小北极圈内雪线已低达海平面附近。
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判断步骤及方法
一、看“基带”:
基带若为森林,该山处于沿海地区;若为草原或荒漠,处于
大陆内部,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山脉除外);若为苔原或冰原,处于极地地区;若为河谷灌丛,处于山河相间的地区。
二、看“带谱”:
带谱多,该山处于低纬或相对高度大的地区;反之,该山处于高纬或相对高度小的地区。
三、看“基带的上限高度”:
1.东西走向的山地南北向做剖面,哪个坡向的上限高度大,该坡纬度低,位于阳坡(据此可以判断位于南北哪个半球)。
2.南北走向的山地东西向做剖面,哪个坡向的上限高度大,该坡距离海洋近,位于迎风坡(据此可以判断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
四、看“森林的跨度”:
哪个坡向的森林总跨度大,该坡向的水分条件就较好。
注意:1.“森林总跨度”指各种森林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高差;
2. “水分条件”包括降水与土壤的含水量,二者一般情况下为正相关。
五、看“雪线高度”:
纬度低(阳坡、气温高),雪线高。
降水多(迎风坡),雪线低。
注意:降水的影响大于气温。
若二者的影响产生矛盾,主要考虑降水。
2014年高三复习易错考点精析及典题精练: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高考考情1.理解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理解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明确它和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异同。
3.学会结合图和材料应用垂直自然带的判读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做题能力。
易错考点: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垂直带谱示意图反映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
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
对于该类示意图的判读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基带山体下部的起始带称为带谱的基带,基带反映了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也可以推断其纬度位置,如上图,南坡基带为季雨林带,可知此处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低;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可判断为高山气候。
2.看自然带谱的多少明确影响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如上面例题中珠穆朗玛峰的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因此带谱复杂。
3.看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不同坡向,因水热条件不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比较复杂,具体如下所示:4.看雪线的高度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影响因素如下:(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读图时要把握主导因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纬度低,又是阳坡,但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南坡的雪线低。
典例精析:例题一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1、2题。
微专题(22)垂直⾃然带分布⾼低的判读在垂直⾃然带分布中,每个⾃然带都会在⼭地中占据⼀定的空间范围,这个范围的最⾼处就是分布的上限,最低处就是分布的下限,⾃然带分布⾼度通常指的是分布的上限。
在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中常涉及到同⼀⾃然带分布⾼低的判断,⽽很多同学在这个部分都⽐较迷惑,不知何时分布⾼何时低,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发现⾃然带(雪线不在讨论范围内)分布⾼低与⽔热条件关系密切,主要受如下因素影响:第⼀,受纬度影响,同⼀⾃然带在不同⼭地中分布⾼度不⼀样。
同⼀⾃然带在⾼纬分布低,低纬地区分布⾼,低纬地区热量充⾜,有利于植被的⽣长,能分布到更⾼的海拔。
如下图中甲⼭我国南⽅某座⼭,⼄⼭为我国东北某座⼭,相同⾃然带针叶林带在纬度较低的甲⼭分布较⾼。
第⼆,受坡向影响,同⼀⾃然带在同⼀⼭地中不同坡向分布⾼度不⼀样。
1阳坡与阴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脉的不同坡向热量区别不明显,阳坡与阴坡的差异较⼩,实际分析时较少考虑。
⼀般来说,东西⾛向的⼭脉分为南坡和北坡,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
阳坡接收太阳辐射量多,⽓温较⾼,⾃然带分布⾼;阴坡接收太阳辐射量少,⽓温低,⾃然带分布低。
⽐如阿尔卑斯⼭,南坡为阳坡,⽓温⾼,同⼀⾃然带分布⾼。
在⽓候偏⼲旱地区,也可能出现阴坡某些⾃然带分布较⾼的情况,这是由于阳坡⽓温⾼,蒸发⼤,⽔分更缺乏,⾃然带分布低,⽽阴坡⽓温相对更低,蒸发更弱,⽔分更充⾜,反⽽⾃然带分布更⾼。
⽐如阴⼭,北坡为阴坡,⽓温低,蒸发弱,⽔分更充⾜,某些⾃然带分布反⽽更⾼。
▲阿尔卑斯⼭垂直⾃然带分布▲阴⼭垂直⾃然带分布2迎风坡与背风坡迎着⽓流来的⽅向的⼭坡就是迎风坡,当⽓流中携带有⼤量⽔汽的情况下,迎风坡降⽔多,⽽当⽓流⼲燥时,迎风坡不会有明显降⽔。
⽐如我国东西⾛向的⼭脉,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由于冬季风是⼲燥的,北坡不会有明显的降⽔。
微专题5 山地垂直自然带判读一、同一山体陆地自然带差异比较同一山体陆地自然带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迎风坡低,背风坡高,对吗?看如图作何解释?(比如太行山,其东坡为迎风坡)。
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水岭,是海河及其他诸多河流的发源地,其土壤保持功能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极其重要。
该区发育了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基带的植被垂直带谱,森林植被类型较为多样。
乞力马扎罗山同一自然带东坡高,西坡低(除冰雪带),东南信风影响东部降水多,而该地位于赤道附近,两侧同处于热带,温度差别不大,所以降水决定了自然带的高低。
但太行山同一自然带东坡低,西坡高,的确难以解释(因为冬季风影响时西坡是迎风坡,东坡是背风坡)。
查阅“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发现其附近的马衔山、吕梁山、霍山、红岩岭、五台山、太岳山,同一自然带东坡、西坡高低各不相同,同类垂直带谱东坡高于西坡。
一般同一山体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而迎风坡可以得到较多的降水,坡面的性质可以改变山体不同坡向的水热组合状况。
由此看来,太行山的东坡是夏季的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由于空气湿度大,阴雨天气较多,东坡平均气温比西坡低,故同一自然带在东坡的上线比西坡要低一些。
又如喜马拉雅山南坡向阳,又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影响,形成海洋性森林型垂直地带谱,山地冰雪的积累量多,导致冰川积雪带下延,雪线偏低,北坡则表现为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地带谱,雪线偏高。
而天山的北坡是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阴雨天较多,气温偏低,故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的上线比南坡要低一些。
地处西风带的天山,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一方面沿山地北坡爬升,形成降水;另一方面顺山脉走向向东运移,使降水逐渐分散,形成天山北坡由西往东逐渐变干的湿润状况。
在垂直地带谱上表现为大陆性由西向东增强,垂直地带高度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的特征。
阴阳坡面要考虑气温的高低、降水和蒸发的综合情况,一般气温高则蒸发也大。
根据对黄土高原植被的研究:阳坡坡地的地面蒸发耗水大于阴坡,同一区域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较阴坡干旱。
⽅法技巧如何判读⼭地垂直⾃然带谱图参考答案⽅法技巧如何判读⼭地垂直⾃然带谱图参考答案【答案】1.A 2.C【解析】1、①⼭海拔⾼度不⾜2000⽶,不可能是昆仑⼭,因此可排除B、D选项;④⼭基带⾃然带类型为荒漠带,说明该⼭位于我国西北⼲旱地区,可排除C选项。
因此A正确。
2、从上题分析可知,④为祁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北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较多,形成针叶林。
考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3.C【解析】在⾼⼭苔原带,海拔越⾼,⽓温越低,⼤⽓的温度与海拔有关;该带由于海拔⾼,⽓候严寒,湿度很⼤,降⽔量较多,降⽔量与海拔有关;该地风⼒较⼤,坡度越⼤的地区,积雪厚度⼩;坡度较⼩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关;坡度⼤⼩影响⼟层薄厚,海拔⾼低影响⽓温,⼟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长。
【答案】4.D【解析】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通过增加⼟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另⼀⽅⾯“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
长⽩⼭为东北-西南⾛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西北坡,不是长⽩⼭海拔最⾼的地区,⽓温不是最低;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照时数不是最少的;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
【答案】5.C【解析】⽓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由于温度较⾼,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灌⽊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使得冻害加剧。
【答案】6.B【解析】读图结合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马粪沟流域位于我国青藏⾼原东北部边缘地区,河流⾃南向北流动,南部海拔⾼,⽓温低,北部地区海拔低,⽓温⾼,①②③④⾃北向南植被带的变化,不会从冰川荒漠带,向草原带过渡。
该地纬度⾼,海拔⾼,基带不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8.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典图探究典图展示自主探究图1 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1,完成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并说明理由。
试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山地位于四川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山地基带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并说明理由。
试答:水分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主要为荒漠和草原。
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图2 某山地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
(3)该山地位于(温带、热带、亚热带),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试答:亚热带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的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其对应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说明该山地地处地中海气候区,位于亚热带。
(4)据图判断,该山地阴坡是,迎风坡是。
试答:北坡北坡类图指导1.通过山地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山地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所处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山地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山地所在的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或南坡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相反。
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5.根据不同山脉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内容概览: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山地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以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为背景,可以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的名称、山地的坡向、山地雪线高度的分析以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内容。
图1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图2 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图3 安第斯山脉的植被垂直带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林线图的判读[知识点拨]一、林线1. 概念: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温线相吻合。
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C,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1) 纬度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2) 坡向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 海拔10C等Q -7 MO-・^000-5 IMMI4 000-vtaiiiitt 2.影响林线分布的热量因素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3. 影响林线分布的水分因素(1)纬度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陆位置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4. 影响林线因素具体分析二、中国高山林线高度分布规律①在30° N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
下降速率为112m/度左右。
②在30° N以南,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③在藏东南一带(约29° N32° N, 94° E―― 96° E)达到4600米,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三、林线分布举例分析全球来讲,纬度越高,林线越低;同纬度情况下,降水量少的地区林线的高度较高(与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干热的焚风等相关)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
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
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在同一斜面池沼方面也比山脊有更高的倾向,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
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