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呼吸机常用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60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一、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一)分类1.“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①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常见的定容通气模式有容量控制通气、容量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也可将它们统称为容量预设型通气(volume preset ventilation, VPV)。
VPV能够保证潮气量的恒定,从而保障分钟通气量;VPV的吸气流速波形为恒流波形,即方波,不能适应患者的吸气需要,尤其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这种人-机的不协调增加镇静剂和肌松剂的需要,并消耗很高的吸气功,从而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困难;当肺顺应性较差或气道阻力增加时,使气道压过高。
②定压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而潮气量是由气道压力与PEEP之差及吸气时间决定,并受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
常见的定压型通气模式有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统称为压力预设型通气(pressure preset ventilation,PPV)。
PPV时潮气量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而改变;气道压力一般不会超过预置水平,利于限制过高的肺泡压和预防VILI;流速多为减速波,肺泡在吸气早期即充盈,利于肺内气体交换。
2.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①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CV):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流速,呼吸机提供全部的呼吸功。
CV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或伴呼吸暂停的患者,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药物过量等情况。
在CV时可对患者呼吸力学进行监测时,如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PEEP、阻力、肺机械参数监测。
呼吸机模式整理final1. 呼吸机模式简介呼吸机是一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设备,主要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的正常呼吸。
而呼吸机模式是指在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采用的特定工作方式,以达到对病人呼吸系统的最佳支持。
呼吸机模式不同,可根据患者的疾病、病情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呼吸机模式。
常见的呼吸机模式包括控制通气(CMV)、间歇正压通气(IPPV)、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的呼吸机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2.控制通气(CMV)控制通气(CMV)模式是指呼吸机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主动送气,即每分钟送气次数和呼吸频率完全一致且恒定,患者无法通过自主呼吸改变呼吸频率和深度。
此模式适用于患有严重呼吸衰竭且需要完全机械通气支持的病人,如重度肺炎、ARDS等。
控制通气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对患者呼吸进行限制,使氧合和通气得到控制,而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即容易导致出现呼吸机肺。
因此,在使用此模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进行定期的气道管理。
3.间歇正压通气(IPPV)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是指呼吸机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主动送气,但其与控制通气的区别在于,患者可以通过自主呼吸增加或减少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以达到通气的需要。
这种模式下,呼吸机的控制更加灵活,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
该模式的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多种呼吸衰竭病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
然而,也需要注意,如果使用不当还是有发生呼吸机肺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IPPV模式时,同样需要进行适当的呼吸机参数调整及气道管理。
4.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模式是将IPPV与自主呼吸自然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
在使用此模式时,每次呼气末,呼吸机的控制变为间歇正压通气,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送气,而此时患者可以通过自主呼吸进行通气。
这种模式下,呼吸机可以随时感知到患者的自主呼吸,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患者更舒适。
呼吸机常见模式及参数设置呼吸机常见模式及参数设置常见通⽓模式IPPVA/CSIMVCPAPPSVBiPAPSPONTMMVAPRVP RVC间歇正压通⽓(IPPV)间歇正压通⽓(IPPV):最基本的通⽓⽅式。
吸⽓时产⽣正压,将⽓体压⼊肺内,靠⾝体⾃⾝压⼒呼出⽓体。
辅助/控制通⽓(A/C)辅助/控制通⽓(A/C):病⼈有⾃主呼吸时,机器随呼吸启动,⼀旦⾃发呼吸在⼀定时间内不发⽣时,机械通⽓⾃动由辅助转为控制型通⽓。
它属于间歇正压通⽓。
A/CMode同步间歇指令通⽓(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SIMV):属于辅助通⽓⽅式,呼吸机于⼀定的间歇时间接收⾃主呼吸导致⽓道内负压信号,同步送出⽓流,间歇进⾏辅助通⽓。
即(可⾃主呼吸)若⼲次⾃主呼吸后给⼀次正压通⽓,保证每分钟通⽓量,IMV的呼吸频率成⼈⼀般⼩于10次/分。
同步间歇指令通⽓压⼒⽀持通⽓(PSV)PSV是⼀种以压⼒为⽬标的通⽓模式,每次通⽓均由病⼈触发并由呼吸机给予⼀定的压⼒⽀持对于病⼈的每次呼吸,压⼒⽀持通⽓都能提供与病⼈吸⽓⽤⼒协调的、由病⼈启动并由病⼈来结束的通⽓⽀持持续⽓道内正压通⽓(CPAP)持续⽓道内正压通⽓(CPAP):在⾃主呼吸的前提下,在整个呼吸周期内⼈为地施以⼀定程度的⽓道内正压。
可防⽌⽓道内萎陷。
CPAP正常值⼀般4~12cm⽔柱,特殊情况下可达15厘⽶⽔柱。
(呼⽓压4厘⽶⽔柱)。
持续⽓道正压双⽔平⽓道内正压(BiPAP)双⽔平⽓道内正压(BiPAP):病⼈在不同⾼低的正压⽔平下⾃主呼吸。
⾃主呼吸或机械通⽓时,交替给予两种不同⽔平的⽓道正压,即⽓道压⼒周期性地在⾼压⼒和低压⼒之间转换,每个压⼒⽔平均可独⽴调节。
以两个压⼒⽔平之间转换引起的呼吸容量改变来达到机械通⽓辅助作⽤。
优点是病⼈⾃主呼吸轻松作功⼩,危险性⼩,⼏乎适合各种病⼈。
⾃主通⽓(SPONT)⾃主通⽓(SPONT):呼吸机的⼯作都由病⼈⾃主呼吸来控制。
指令性分钟通⽓(MMV)指令性分钟通⽓(MMV):如果SPONT的每分钟通⽓量低于限定量,不⾜的⽓量由呼吸机供给;SPONT的每分钟通⽓量⼤于限定量,呼吸机则⾃动停⽌供⽓。
临床护理呼吸机常用通气模式、参数设置和调节、适应症、并发症及撤机标准呼吸机常用通气模式1、A/C。
分为辅助呼吸和控制呼吸,可根据病情变化自动转换,给病人同步送气,改善而不是干扰、破坏病人自主呼吸,是呼吸机最基本的通气模式。
辅助呼吸:病人自主呼吸仍然存在,但比较微弱,不能靠自身调节达到理想呼吸效果,呼吸机设置触发灵敏度会检测到气道压轻微降低,按预设潮气量、吸气流速、吸气和呼吸时间将气体传给病人,完成正常通气量,此呼吸机按照自主呼吸频率工作称为辅助呼吸或同步呼吸。
控制呼吸:病人无自主呼吸;或虽有自主呼吸,但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不规律,呼吸无效动作占优势及全身麻醉、吸入麻醉剂蒸气病人,在预定时间内病人无力触发或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须由呼吸机控制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称为控制呼吸。
2、间歇正压通气(IPPV)病人无自主呼吸时最常用通气方式。
采用间歇正压通气时,呼吸机仅在吸气时产生正压,升高呼吸道压力,将气体送入肺内,升高程度与肺顺应性有关,吸气压力一般为147-245Pa。
呼气时,肺内气体靠胸、肺弹性收缩排出体外,呼吸道压力逐渐降到零。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是在间歇正压通气前提下,使呼气末气道内保持一定压力,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非心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时起重要作用,PEEP模式主要应用于ARDS及肺水肿患者。
3、间歇正负压呼吸(SPPB/N)呼吸机在吸气时产生正压,向肺部增加送气;呼气时,呼吸机产生负压可以加速肺内气体的排出,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和克服呼吸道阻力,这种模式适用于心力衰竭病人,但长期使用负压会引起肺不张,临床使用并不多。
4、间歇强制通气(IMV)在病人虽有自主呼吸,但幅度小且不规则,不能达到正常通气量情况下,在自主呼吸1-10次间,给予一次机械强制呼吸,该方式可以增加和恢复病人自主呼吸能力,有利于逐步取消使用呼吸机。
5、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又称间歇辅助通气(IAV)或间隙按需通气(IDV),病人已有规则自主呼吸,但未达到正常通气量情况下,呼吸机在每分钟内按预设的呼吸参数给予病人指令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