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第二章草地生态学基础1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8.92 MB
- 文档页数:113
草地生态学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环境因子(Environment factors):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生态适应: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
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生态适应是生物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生活因子(life factors):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habitat: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Liebig’s law of minimum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a. 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能量、物质处于平衡态时才适用;b. 要考虑生态因子的可补偿性。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通过生理或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的。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酶系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并决定着生物的代谢速率与耐性限度,驯化即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福建省考研草业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草地生态学重点概念解析草地生态学是草业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研究草地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福建省考研草业科学与工程的复习中,草地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草地生态学的一些重点概念进行解析和讨论。
一、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是由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自然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它能够提供食物、水源、土壤保持等生态服务。
1.1 草地类型根据植被特征和生长环境,草地可以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天然草地包括自然形成的草原、沼泽、湿地等。
人工草地包括种植的草坪、牧草地等。
1.2 草地植被草地植被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草本植物和其他低矮植被。
草地植被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可再生性高等。
1.3 草地土壤草地土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基质,它对草地植物的生长、物质循环和水分保持等起着重要作用。
草地土壤的特点是富含有机质、呈松散状、透水性好等。
二、草地植物群落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草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草地植物群落是草地生态系统中各种植物种类的集合体,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2.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草地植物群落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组成等方面。
2.2 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是草地植物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群落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群落结构、物种分布格局和群落演替等。
2.3 营养生态学营养生态学研究的是草地植物群落中的营养循环过程。
草地植物群落的营养生态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与转化。
三、草地生态功能草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1 保持土壤草地具有很强的保持土壤的能力,能够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程度。
草地生态学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环境因子(Environment factors):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生态适应: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
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生态适应是生物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生活因子(life factors):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habitat: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Liebig’s law of minimum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a. 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能量、物质处于平衡态时才适用;b. 要考虑生态因子的可补偿性。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通过生理或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的。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酶系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并决定着生物的代谢速率与耐性限度,驯化即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草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与任务《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的主要专业课。
其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及其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基础,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优质高产饲草通过动物生产过程有效地转化为人类需要的畜产品的流程,同时使草地生态条件不断地得以维持和改善的一门科学。
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2.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草地和草地牧草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群落地理学的特性和理论;天然草地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草地资源的分类及培育、经营利用和调查规划等方法;基本草地建设方法和草业生产相关知识;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方法及草地季节畜牧业的原理和实施办法。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或草业生产中草地生产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3.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一方面论述草地植物生产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介绍植物产品转变为动物产品的各个转化节。
在教学中,与草地学课程相关的课程有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动物生产学、草地生态学、气象学、牧草栽培学、动物营养学等。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70学时,其中授课37学时,课堂讨论3学时(3次)。
学时安排详见表1。
另外,有实验10学时,1周实习20学时,共70学时。
表1 《草地学》学时安排章节名称学时教学方式第一章绪论 2 讲授,讨论第二章草地发生发展的诸因素 6 讲授第三章草地类型与草地分类 4 讲授第四章饲用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4 讲授,讨论第五章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 4 讲授第六章草地的调查与规划 6 讲授第七章草地的培育与改良 6 讲授第八章草地的合理利用 4 讲授,讨论第九章基本草地建设和草地围栏 2 讲授第十章草地季节畜牧业 2 讲授第十一章实践教学:实验(5个实验)实践教学:实习1周10 20合计学时706.考试考核办法基于课程的性质,草地学考核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草地学绪论草地的涵义及其属性草业涵义及其特点草地学的涵义、教学目的及任务我国草地发展现状我国草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草地的概念什么是草地,一直是草地培育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世界各地和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定义?在我国,草地、草原、草场常作为同义词使用在行政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中,并与南方的草山、草坡、草滩、草甸等地方名词混用。
我国的草地畜牧业起源于北方草原,“草地”很自然被认为是“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管理它们的机构称为“草原站”。
我国北方传统的草地畜牧业采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按季节和草地水源更换放牧场,故将草地视为放牧的场地而称为“草场”。
在我国南方和东部农业区,则将生长多年生牧草为主的地段称为草地,管理它们的机构称为“草地站”,还有的用这些草地分布的地理位置进行命名,将草地称为“草山草坡”。
(一)草地概念在我国的发展为了加深对草地概念的理解,下面将国内草地专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摘录如下:1)王栋——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1952年提出:草原:凡因风土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或其他缘故,在自然情况下,不适于耕种农作,不适合生长树木,或树木稀少而以生长草类为主,只适于经营畜牧业的广大地区。
草地:凡生长或栽种牧草之土地,无论所生牧草之高低,亦无论所生牧草为单纯的一种牧草还是混生的多种牧草,皆谓之草地。
2)贾慎修(1982)草地是草和其着生的土地共同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和利用的主要对象。
3)任继周(20世纪80年代)以草地和家畜为主体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在这里进行草原生产,它具有从日光能和无机物,通过牧草,到家畜产品的系列能量和物质流转过程。
4)许鹏(2000)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是畜牧业生产资料,并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资源,同时也是生态保护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
5)其他章祖同、刘起,李毓堂胡自治专著,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二)草地的概念草地是指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草地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草地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草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草地作为陆地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草地植物、草地动物、土壤和水分等因素。
草地植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草地的形成和演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草地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草地植物的多样性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们与草地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草地动物通过食用草地植物,影响草地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另一方面,草地植物为草地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草地动物的多样性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草地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为草地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水分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限制因素,它对草地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水分主要来自降水和土壤水分,草地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
水分的供给和利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草地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环境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分布和演替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草地生态系统通过调节水循环、固定碳和保持土壤水土保持等功能,对改善环境质量和防止土地退化具有重要作用。
草地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草地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草地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草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一章绪论1. 草地(grassland):是一种土地类型,是草类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
强调草类,并非说草地上没有其他植物,有些草地常有少量灌木或乔木散生其中,但仍不失以草类为主。
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栽培草地。
2、草原: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在地球表面(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占据特定的生物气候地带,属显域植被。
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hs)。
3草甸(meadow):由喜湿润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常出现在河漫滩等低湿地和林间空地,或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属隐域植被,可出现在不同生物气候地带。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
4草原生态系统的形成:气候:草原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其气候有密切关系。
草原气候的主要标志是水分和温度,即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是影响草原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变化都大。
地理分布:草原处于湿润的森林区与干旱的荒漠区之间。
靠近森林一侧,气候半湿润,草木茂盛,种类丰富;靠近荒漠一侧,雨量减少,气候变干,草群低矮、种类组成简单。
形成机制:草原上没有大片森林,主要原因在于降水量较少。
5、人工草地: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
包括以饲用为目的播种的灌木与草本混播的人工群落、以牧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草地,还有以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和体育运动等为主要目的的其他类型的人工草地(草坪、绿地等)。
6、草地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7、草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草地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构成的功能综合体。
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草地管理与生产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