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9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CourseProject of Database System二、课程编码:1300371三、学时与学分:1 周,1 学分四、先修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五、设计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目的:1.熟悉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与组成;2.熟悉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3.掌握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M5、ORACLE或SQL SERVER的)应用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用;4.熟悉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5.熟悉数据库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6.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课程设计要求:1.在课程设计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题目,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系统设计,并提交相应文档。
2.数据库管理系统仅限DM5、Oracle 以及MSSQL Server ;3.开发工具限PowerBuilder 、Delphi 、C++、JAVA、.NET 平台或其它动态网页开发工具;4.系统采用客户/ 服务器(C/S)结构或浏览器/ 服务器(B/S )结构实现。
5.系统应严格遵照题目要求进行设计,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但不得违背,原则上不额外增加与要求无关的功能。
6.系统中应适当体现下列技术的应用:存储过程,触发器,索引。
7.提交系统的源码及文档。
六、适用学科专业信息类各学科专业七、实验环境1.Windows 2000/XP/2003 操作系统,Server 版;2.DM5f or Windows 企业版/ 标准版,MicrosoftSQL Server 2000/2005 企业版/ 标准版,或Oracle 9i/10g ;3.PowerBuilder / Delphi / Visual C++ /Java(Eclipse 或NetBeans 或JBuilder)/.NET (C# + ) / 其它动态网页开发环境;八、设计的题目和要求下列题目任选一个作为课程设计内容。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601046二、实践课程(或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Project of Course “Principle s of Database Systems”三、学分、学时:实验学分1,实验时数24四、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实验室: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六、目的和基本要求:本门实验课程是对《数据库原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与理论学习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实施《数据库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实验课的实践学习,可以增强本专业的学生对数据库的认识,对加深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相关原理有重要帮助。
七、主要内容:实验一运用SQL查询语言(QL)检索关系表/视图中数据(必做)[实验目的与要求]验证和熟悉关系数据模型的结构(表/视图),并体会数据在表/视图中如何逻辑地被组织成行和列;验证和学会如何通过数据库语言同DBMS交互,并体会SQL语言的高度非过程性;验证和掌握如何使用SQL select语句对关系数据库进行各种数据查询。
[实验内容]运用标准SQL RDBMS及其SQL交互接口进行本实验;如果实验环境不是SQL RDBMS,而是没有SQL交互接口的RDBMS,则使用这种DBMS及其关系操作交互式命令进行本实验,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应分析其关系操作的实现程度和不足。
实验二运用SQL数据操纵语言(DML)更新关系表中数据(必做)[实验目的和要求]验证和掌握如何使用SQL insert、update、delete语句对关系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的方法。
[实验内容]运用标准SQL RDBMS及其SQL交互接口进行本实验;如果实验环境不是SQL RDBMS,而是没有SQL交互接口的RDBMS,则使用这种DBMS及其关系操作交互式命令进行本实验,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应分析其关系操作的实现程度和不足。
实验三用C语言实现关系连接操作的嵌套循环算法和排序归并算法(必做)[实验目的和要求]体会和理解DBMS作为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支持用户存取数据的中介,其作用与功能;体会和理解RDBMS的核心功能——查询处理和优化,以及这种支持功能给关系操作及SQL的高度非过程化所带来的好处。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90151141 周/学分:2周/4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专业2017-2020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2.后续课程:数据挖掘,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
是学习完《数据库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数据库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参与一系列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相关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众多方面的具体经验。
为后续课程:信息论基础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目的如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库体系结构和相关概念的理解,提高动手绘制E-R图和设计数据库能力,为以后从事信息类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查阅相关资料,熟悉编程环境。
按要求设计数据库,编写程序实现查询、更改数据的功能。
上机调试通过、完成论文。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不仅是对数据库设计的综合锻炼,更是对团队合作,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训练。
因此,课程设计综合题目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不同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1—3人。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开题,系统设计,系统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评价与验收。
1.开题:题目可来自教师指定的参考题目,也可自由选题,特别是鼓励有创新性的题目或是在已知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对所确定的题目从需求分析入手,绘制E-R图,确定程序需要实现的功能,形成的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详细的分工。
3.系统编码实现:小组成员根据初步的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编程实现。
创建数据库、基本表和视图等对象,利用ODBC及高级语言编写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Database Principles and Design课程代码:131300118a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测绘工程总学时数:40 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10 总学分数:2.5编写人:陈智审核人:黄磊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数据库系统原理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为测绘工程专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设计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应用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数据模型、关系代数、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语言及数据库设计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开发和设计数据库的能力,为扩展学科知识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掌握关系模型的关系运算理论,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的全貌和使用技术。
2.了解和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能进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简单应用程序的设计。
3.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过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全局结构。
4.掌握数据库系统的保护措施。
5.了解分布式数据库及具有对象特征的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6,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应用。
(四)课程基本内容概述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系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注重科学性、完备性、实用性和可用性。
主要讨论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新技术等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完整性、数据库安全、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等。
(五)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2.后续课程: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参考书目[1] 克罗克(David M.Kroenke)等,数据库原理(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2] 西尔伯沙茨 (Silberschatz.A.),数据库系统概念(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3] 陈志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4] 罗摩克里希纳 (Raghu Ramakrishnan)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设计(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5] 杨传辉,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原理解析与架构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6] 鲁艳霞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训教程(SQL Server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三)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2.成绩构成期评成绩 = 期末统考(70%)+ 课内(10%)+ 课外(10%)+实验(10%)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2学时)1、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掌握数据模型的要素及概念。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407346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㈠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㈡目的: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与掌握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过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全局结构;掌握关系模型的关系运算理论,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的全貌和使用技术;了解和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能进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简单应用系统的设计;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保护措施;了解具有面向对象特征的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只有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才能应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才能掌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㈢开课对象:计算机系本科生二、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㈠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性很强,讲授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多媒体和班级进行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布置一些综合性、设计性题目。
㈡考核方式:笔试。
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60五、教学内容与学时第1章数据库概论(6学时)主要内容1.1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数据库系统特点。
1.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第模型。
1.3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1.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5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实体间联系,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全局结构。
学生掌握要点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模型中的层次、网状和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掌握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模型的概念及关系模型,掌握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全局结构。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注:1.课程类别:选填“通识核心课/通识拓展课/通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素质拓展”
2.课程性质:选填“选修/必修”
3.授课语言:选填“中文/双语/全英文或其他语种”
二、课程目标
注:1.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选填项。
需要进行专业认证,有毕业要求指标点可参照的课程必填,无明确毕业要求指标点可参照的可不填。
三、实践(实验或实习)教学1
注:1.此表可用于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或某门综合实践课程
2.实验类型:选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习类型:选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四、课程评价
(一)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
注:1. 课程目标在考核方式及占比:主要根据课程目标自行设计和制定多元化考核方式,表中所列仅为参考(红色数据可删除)。
但所列考核方式必须覆盖全体学生,可根据当学期具体教学情况酌情调整。
2. 各考核方式占总成绩权重: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对各考核方式占总成绩的权重予以赋值。
(二)考核方式评分标准
1.系统演示评分标准
2.课程报告评分标准
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
1.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珊等编,2006
2.《数据库系统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珊,2004
3.《数据库系统导论(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C.J. Date. ,2007
4.《数据库系统概念(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Korth, S.Sudarshan.2006。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In Principles of Data Base System课程代码:090077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实践课学时:18学分:1先修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课程性质与目的1.性质本门课程是对《数据库原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与理论学习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实施《数据库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实践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数据库的认识,对加深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相关原理有着重要帮助。
2.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③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专业实践目标、内容及要求(一)实践目标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在了解数据库理论基础上,掌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或MYSQL)的基础知识、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及步骤;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有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运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二)实践环节要求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形式,按预定题目开发出功能完善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要求规范化完成系统设计、实施与转换、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等阶段;●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要求提交系统说明书、用户手册、设计报告;●要求提交开发源代码;●实践环节终了要求进行系统功能演示。
(三)实践内容选题1 员工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践内容】建立一个员工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编写应用程序完系统开发。
建立基本表:1.员工的基本信息表:编号、姓名、性别、照片、民族、生日、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籍贯、身份证号、手机号码、档案存放地、户口所在地等个人基本信息,以及相关工作信息——工作证号、入职日期、工作岗位、职务、上级员工编号、员工状态(1-在职,2-兼职,3-试用,4-离职,5-返聘,6-退休)、所在部门编号等;2.部门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职能编号、上级部门编号等;3.用户信息表:用户名、密码、用户类型(1-系统管理员,2-普通用户)。
【实践要求】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登录功能系统有两类用户: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2)普通用户相应功能要求:修改、查询个人基本信息(3)管理员用户相应功能要求:新增员工、部门的信息,修改、查询、删除员工、部门信息(4)系统维护要求:前台提供员工基本信息的备份功能。
界面友好,美观,操作方便。
【实践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
难点:系统设计。
选题2 员工人事调动管理系统【实践内容】建立一个员工人事调动管理系统, 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建立基本表:1.员工的基本信息表:员工编号、姓名、员工状态(1-在职,2-兼职,3-试用,4-离职,5-返聘,6-退休)、到岗日期、工作岗位、职务、所在部门编号等;2.部门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等;3.调动信息表:序号、员工编号、调动日期、调入部门、调出部门、调动原因等。
【实践要求】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登录查询功能系统管理员登录,浏览信息,查看员工状态、某个员工的调动信息等;(2)调动子系统要求:实现工作关系调动,接受调动信息的录入,修改员工基本表中相应信息;(3)离退休处理子系统要求:接受离退休信息的录入,修改员工基本表中相应信息;(4)系统维护要求:前台提供员工基本信息的备份功能。
界面友好,美观,操作方便。
【实践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
难点:系统设计。
选题3 员工加班管理系统【实践内容】建立一个员工加班管理系统, 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建立基本表:1.员工的基本信息表:编号、姓名、上级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等;2.加班信息表:加班日期、员工编号、加班类型编号(01-工作日加班,02-周末加班,03-节假日加班)、加班开始时间、加班结束时间、加班累计时间、加班工作描述、确认标志、确认人。
【实践要求】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登录功能系统有两类用户:普通员工、部门负责人;(2)普通员工相应功能要求实现:申请加班、查询加班是否被确认、查询加班历史信息;(3)部门负责人相应功能要求实现:对本部门的员工加班信息进行确认、查询全体员工全部加班记录、生成加班信息统计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加班类型编号、加班小时);(4)系统维护要求实现:前台提供加班信息的备份功能。
界面友好,美观,操作方便。
【实践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
难点:系统设计。
选题4 员工请假管理系统【实践内容】建立一个员工请假管理系统, 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建立基本表:1.员工的基本信息表:编号、姓名、上级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等;2.请假信息表:请假日期、员工编号、请假类型编号(01-事假,02-病假,03-出差,04-带薪休假)、请假开始时间、请假结束时间、请假累计天数、请假原因描述、确认标志、确认人。
【实践要求】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登录功能系统有两类用户:普通员工、部门负责人(2)普通员工相应功能要求实现:申请请假、查询请假是否被确认、查询请假历史信息(3)部门负责人相应功能要求实现:对本部门的员工请假信息进行确认、查询全体员工全部请假记录、生成请假信息统计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请假类型编号、请假累计天数);(4)系统维护要求实现:前台提供请假信息的备份功能。
界面友好,美观,操作方便。
【实践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
难点:系统设计。
选题5 员工考勤管理系统【实践内容】建立一个员工考勤管理系统, 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建立基本表:1.员工的基本信息表:编号、姓名、上级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等;2.出勤表:出勤日期、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出勤时间、退勤时间、全天工作时间、确认标志、确认者、出勤状况(正常,迟到,早退,迟到早退);3.加班信息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加班类型编号、加班小时等;4.请假信息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请假类型编号、请假累计天数。
【实践要求】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添加考勤信息:主要出勤信息、加班信息、请假信息;(2)修改考勤信息:当考勤信息出现错误需要修改的时候,可以从这里修改相应的记录;(3)查询统计考勤信息:根据员工编号或者时间进行查询,得到所有的考勤信息;(4)删除考勤信息:分为删除出勤、加班、请假信息等。
【实践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
难点:系统设计。
选题6 员工工资管理系统【实践内容】建立一个员工工资管理系统, 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建立基本表:1.员工的基本信息表:编号、姓名、上级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等;2.考勤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迟到天数、早退天数、请假累计天数、加班累计小时;3.工资表:年份、月份、员工编号、所在部门编号、基本工资、住房补贴、应发金额、应扣金额、实发金额。
【实践要求】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员工、考勤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2)工资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统计;(3)系统配置:自定义规则——月基本工作天数、迟到和早退(请假)扣发工资比例、加班补发工资比例。
【实践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
难点:系统设计。
选题7 学生公寓寝室分配管理系统【实践内容】模拟一个学生公寓寝室分配管理系统,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系统用户是负责学生公寓管理的工作人员和负责教师,日常的主要管理工作有:入住学生信息的查询与管理、寝室分配及调整等日常公寓管理。
建立基本表:1.学生基本信息表:学号、姓名、性别、民族、专业、班级、联系方式、公寓号、寝室号等;2.公寓楼房基本信息表:公寓楼号、楼层数、房间数、启用时间等;3.公寓寝室基本信息表:寝室号、可住人数、住宿费用、电话、公寓号等。
【实践要求】系统应包括以下主要功能:(1)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2)公寓楼房基本信息管理:公寓楼房基本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3)公寓寝室基本信息管理:公寓寝室基本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4)寝室分配管理功能:添加分配信息,实现自动分配、手工分配(考虑专业、班级、民族等)。
【实践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
难点:系统设计。
选题8 学生公寓交费管理系统【实践内容】模拟一个学生公寓交费管理系统,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系统用户是负责学生公寓管理的工作人员和负责教师,日常的主要管理工作有:入住学生信息的查询与管理、寝室分配及调整等日常公寓管理。
建立基本表:1.学生基本信息表:学号、姓名、性别、民族、专业、班级、联系方式、公寓号、寝室号等;2.公寓楼房基本信息表:公寓楼号、楼层数、房间数、启用时间等;3.公寓寝室基本信息表:寝室号、可住人数、住宿费用、电话、公寓号等;4.交费基本信息表:交费编号、公寓号、寝室号、交费时间、交费类型、金额等。
【实践要求】系统应包括以下主要功能:(1)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2)公寓楼房基本信息管理:公寓楼房基本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3)公寓寝室基本信息管理:公寓寝室基本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4)交费功能:交费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删除;(5)系统管理功能:添加用户:编号、姓名、密码、权限修改、删除系统用户。
【实践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
难点:系统设计。
选题9 企业产品仓库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实践内容】建立一个企业产品仓库基本信息管理系统,编写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开发。
建立基本表:1.客户基本信息表:客户编号、客户姓名、客户类型、联系人、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备注;2.仓库基本信息表:仓库编号、仓库名称、仓库说明;3.产品基本信息表:产品编号、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参考价格、数量上限、数量下限等;4.用户基本信息表:用户编号、用户姓名、密码、权限、备注。
【实践要求】系统应包括以下主要功能:(1)客户基本信息管理:客户基本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2)仓库基本信息管理:仓库基本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3)产品基本信息管理:产品基本信息添加、修改、查询、删除;(4)用户管理:添加用户、权限修改、删除系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