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饲养方法-针头蟋蟀饲养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蟋蟀的养护技巧蟋蟀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常被人们用来收养为宠物或进行观赏。
蟋蟀具有清脆的鸣叫声和活泼的行为,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养护蟋蟀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细心照顾,下面将详细介绍蟋蟀的养护技巧。
一、蟋蟀的饲养环境1.水分:蟋蟀喜欢湿润的环境,但过于潮湿会引起蟋蟀的生病。
一般来说,每天为蟋蟀提供一定量的水,可以通过将一些湿润的海绵或纸巾放在蟋蟀箱中,让它们自行吸水。
同时还可以雾化水分到蟋蟀箱内,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湿润。
2.温度:蟋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0-30摄氏度。
在冬季或较凉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加热器等设备提供适宜的温度;夏季或较热的环境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将蟋蟀箱放置在阴凉处或使用风扇等设备。
3.通风:蟋蟀箱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可以在蟋蟀箱上开孔,或使用通风设备,保持空气的流通,避免蟋蟀呼吸困难。
4.光线:蟋蟀对光线要求不高,但过于明亮的环境会使蟋蟀紧张,影响正常生活和鸣叫。
因此,蟋蟀箱适当遮挡一些光线是有必要的。
二、蟋蟀的饲料和饲养方法1.蟋蟀的主要饲料是狗粮、猫粮和蔬菜。
蟋蟀对食物的要求比较广泛,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和条件选择适合的饲料。
蟋蟀还需要额外的蛋白质补充,可以喂食鱼虫等活虫。
2.饲养蟋蟀时要控制好食物的量,避免过量喂食导致食物变质,引发蟋蟀病害。
每天适量喂食,不要留下剩余的食物。
3.定期清理蟋蟀的饲养环境,避免蟋蟀排泄物的滋生和滋生其他害虫。
4.蟋蟀以肉食为主,也可适量添加一些糖类食物。
但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蟋蟀吃腻、肥胖等问题。
三、蟋蟀的健康管理1.蟋蟀是以声音进行交流的昆虫,鸣叫不仅是它们的自然表现,也是它们的一种表达。
因此,蟋蟀的鸣叫声是蟋蟀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蟋蟀的鸣叫声变得低沉、无力或停止鸣叫,可能是因为它们受到了压力或疾病的影响。
此时需要及时检查饲养环境是否合理,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并给予适当的疾病防治。
2.蟋蟀容易感染真菌病和寄生虫。
在养护蟋蟀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巡查蟋蟀的身体是否有异常,如出现体色改变、行动不协调、异常脱皮等现象,可能是患病的表现。
蟋蟀的养殖技巧
蟋蟀的养殖技巧如下:
1. 饲养环境:选择通风良好、光线适宜、干燥清洁的饲养环境。
可以使用大型玻璃容器或饲养箱,底部铺设一层干燥的沙子或珍珠岩作为足够的生活空间。
2. 温度控制:蟋蟀适宜的生活温度在22-28摄氏度之间,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蟋蟀的生长和繁殖。
可以使用恒温器或保温灯来维持适宜的温度。
3. 饲料选择:蟋蟀是杂食性昆虫,可以吃多种食物。
常见的蟋蟀饲料有燕麦片、蔬菜、水果、果蔬渣和磨碎的鱼虾鱼饵。
可以根据需要给蟋蟀提供足够的营养。
4. 水源提供:蟋蟀需要适量的水分来保持身体湿润和新陈代谢。
可以在饲养容器中放置一小碟水或使用湿润的海绵供蟋蟀饮水。
5. 清洁和消毒:定期清理饲养容器,清除废物和残骸,保持环境干净。
可以使用漂白水或消毒液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6. 繁殖管理:蟋蟀的繁殖需要有足够的食物和适宜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雌性蟋蟀会产卵并将其埋在土中,孵化后的幼虫称为蛹。
等蛹发育至成虫后,可以进行雌雄配对,促进繁殖。
7. 注意观察:定期观察蟋蟀的健康状况,注意是否有异常现象如疾病、死亡或其他问题。
及时处理病虫害,保持蟋蟀的健康生长。
蟋蟀的养殖技术是怎样的蟋蟀有非常久远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古代就有斗蟋蟀的娱乐活动,又称为促织、蛐蛐儿等,其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
那么你知道蟋蟀是怎样养殖的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蟋蟀如何养殖1、饲养设备: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
大笼用金属或木材做支架,铁窗纱作围罩,长、宽、高不限,平面面积越大,容纳量越多,可提高成活率。
饲养笼下沿1米外,要构筑宽、深各20厘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侵入,损伤小龄幼虫。
大笼为10米×5米×2米,可养活3000~5000只蟋蟀由幼虫发育到成虫,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
2、诱捕种虫:蟋蟀跳跃能力很强,有钻缝、筑穴、隐蔽的能力,因而采集较大数量实在不易。
可利用成虫期的向光和趋食的习性诱捕。
3、繁殖技术:每笼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蟋蟀交配后,即产卵于地下。
笼内的植物秸秆枯死后,不要拔出,作为地面的覆盖物,以利于卵度过寒冬。
第二年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即见到大量孵化后的小幼虫出土。
4、日常管理:笼中饲养蟋蟀,单用笼中天然饲料远远满足不了大虫的需要,可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为主,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饲养效果更佳。
人工饲料配方一: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配方二: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麦粉25%、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
将配米同时放入容器中,拌匀并研细,铺撒在木板上饲喂,一次不要投放太多,以吃完为宜。
蟋蟀饲养温度在25℃为宜。
当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笼内的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
阴雨天不影响蟋蟀正常生活,但在喂食板上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
如笼中地面积水1小时可造成蟋蟀死亡,应及时排水。
如一日光照12小时,若虫发育期会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够时,应加灯光补充。
5、采收留种:成虫大量羽化后,在交配产卵前要及时采收(应留足种虫)。
蟋蟀的养殖技术蟋蟀(Gryllidae)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蟋蟀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昆虫,它们还有着丰富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文将介绍蟋蟀的养殖技术,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蟋蟀资源。
一、蟋蟀的养殖环境蟋蟀的养殖环境非常重要,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是20-30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50%左右。
蟋蟀养殖场宜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并且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引发疾病传播。
二、蟋蟀的养殖箱及饲养方法1. 养殖箱的准备:选择适宜的容器,如玻璃箱、塑料箱或纸箱,保证有充分的通风孔和排水孔。
将底部铺上一层滤纸或纸巾,以吸收蟋蟀的排泄物。
2. 蟋蟀的饲料:蟋蟀是杂食性昆虫,可以吃各种植物叶子、水果、糠饼等。
一般来说,以麦麸和面包渣为主要饲料,配合干草、煮熟的青菜等。
蟋蟀还需要适量的水分,可以提供喷水器或浸泡果蔬提供饮水。
3. 饲养环境的管理:蟋蟀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来生活。
在冬季,可以使用电热器或暖气片提供适宜的温度。
在夏季,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来降低温度。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残食和粪便,预防疾病传播。
三、蟋蟀的繁殖与繁衍方法1. 配对繁殖:选择健康的雄性和雌性蟋蟀,放入同一养殖箱中,适时给予充足的食物和水分。
雄性蟋蟀会发出鸣叫声来吸引雌性,然后进行交配。
在交配完成后,雌性会产卵,卵需要一定的时间孵化成幼虫。
2. 幼虫的养护:幼虫孵化后,需要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分,幼虫期通常需要2-3个月。
幼虫体型逐渐增大,蜕皮多次,直到变成成虫。
3. 成虫的养护:成虫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存活3-6个月。
成虫要注意提供适量的食物和水分,以及适时清除排泄物。
成虫可以配对繁殖,不断延续后代。
四、蟋蟀资源的利用除了作为观赏昆虫养殖,蟋蟀还有其他很多利用价值。
1. 饲料利用:蟋蟀是很好的饲料昆虫,可以作为鸟类、爬行动物和淡水鱼的饲料。
蟋蟀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蟋蟀养殖和繁殖技术方法1. 蟋蟀的养殖技术:蟋蟀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饲养容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源。
2. 饲养容器选择:一般可选择使用塑料箱或玻璃箱作为蟋蟀的饲养容器,保证容器具有适当的透气性。
3. 温度控制:蟋蟀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25-30摄氏度之间,需要保持温度稳定,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4. 湿度控制:蟋蟀的养殖环境湿度一般在50%-60%之间,可通过喷雾器进行适时的喷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5. 食物供应:蟋蟀的主要食物包括麦麸、胡萝卜、蔬菜等,需要定期更换食物并避免过量喂食。
6. 水源供应:在蟋蟀的饲养容器中放置湿润的海绵或水晶胶,供应蟋蟀所需的水分。
7. 蟋蟀的繁殖技术:蟋蟀的繁殖需要选择适宜的交配时间和增加交配成功率。
8. 交配时间选择:蟋蟀的交配时间一般在晚上,此时蟋蟀活跃性较高,交配成功率较高。
9. 适宜数量配对:在繁殖箱中,一般每只雄性蟋蟀配对2-3只雌性蟋蟀,增加交配成功率。
10. 关注交配过程:在交配时需要密切观察蟋蟀的交配情况,及时调整配对数量和环境条件。
11. 卵的处理:将雌蟋蟀产下的卵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保证卵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12. 幼虫的培育:幼虫孵化后,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和适宜的环境,保证幼虫的正常生长。
13. 幼虫的饲养:对幼虫进行合理饲养管理,控制饲养密度,定期更换食物和清理粪便。
14. 成虫的培育:幼虫发育成熟后,需要将其转移到适宜的培育箱中进行进一步的饲养和管理。
15. 成虫的饲养:对成虫进行适宜的饲养管理,保证其正常生长和繁殖。
16. 疾病防控:定期清理饲养容器,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发现和处理蟋蟀的疾病。
17. 疾病治疗:一旦发现蟋蟀出现疾病症状,需及时进行分离治疗,避免传染扩散。
18. 饲料营养:蟋蟀的饲料需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保证蟋蟀充分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
19. 饵料品种:选择适宜的饵料品种,包括各类农产品残渣、动物粪便、蔬菜果皮等。
蟋蟀的饲养方法与繁殖管理蟋蟀是一种小型昆虫,被广泛用作宠物和饲料。
它们喜欢居住在温暖和湿润的环境下,并且对饲养和繁殖来说并不困难。
以下是蟋蟀的饲养方法和繁殖管理的详细介绍:一、饲养方法:1. 准备合适的栖息环境:蟋蟀需要一个适合生活的住所。
可以使用玻璃、塑料或者木制的容器作为栖息地。
确保容器底部有足够的通风孔,以保持空气流通。
另外,放置一块湿润的海绵或水槽在容器内,以保持适宜的湿度。
2.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蟋蟀在20-30摄氏度之间生活最为适宜。
保持容器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并且保持湿度在50-70%之间。
可以使用加热灯或加热垫来稳定温度,同时定期喷水以调节湿度。
3. 提供适宜的食物和水源:蟋蟀是杂食性昆虫,它们可以吃各种食物,例如蔬菜、水果、谷物和昆虫饲料。
确保每天给予足够的食物供应,并时常更换食物,以避免腐败和污染。
此外,加入一些维生素补充剂有助于保持蟋蟀的健康。
同样,确保容器中有足够的水源供蟋蟀饮用。
4. 注意卫生状况:保持蟋蟀的饲养环境干净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清理容器内的残渣和粪便,以避免细菌滋生。
换水和食物的时候,可以用软刷子清洗容器,并定期更换盆底的海绵。
二、繁殖管理:1. 确定雄性和雌性:蟋蟀的性别是通过观察它们的背部来确定的。
雄性蟋蟀背部有两个明显的刺状突起,而雌性蟋蟀的背部是平滑的。
可以将一群蟋蟀放入一个容器中,观察并筛选出雌雄个体。
2. 提供合适的交配环境:为繁殖管理准备一个新的容器,以提供更加适宜的交配环境。
在容器中放置一些适当的蟋蟀卵盒(蟋蟀用来产卵的大型容器),并在容器中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3. 确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在繁殖期间,更应确保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为此可以使用加热灯或加热垫来维持温度,同时保持湿度在60-70%之间。
4. 保证良好的交配率:雄性蟋蟀会发出鸣叫声来吸引雌性蟋蟀。
确保雄性蟋蟀饲养状况良好,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及时更换卵盒中的饲料和水源,以保持良好的环境。
蛐蛐养殖技术蛐蛐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被称为竹节虫。
这种虫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易于养殖和收获。
在一些地区,人们将蛐蛐视为美食或药材。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蛐蛐养殖技术的具体方法。
1.选择饲养场地在选择蛐蛐养殖场地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卫生和防护。
避免选择附近有化工厂、垃圾堆等产生有害气体的地方,同时在场地周围建筑围墙或网格,以防止小动物进入。
2.选择饲料由于蛐蛐是以竹叶、树叶、草叶等植物为主要食物,我们可以选择采摘新鲜的竹叶、树叶或干草进行饲料。
我们也可以添加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如干蚕蛹、干虫等。
需要注意的是,饲料要注意清洁卫生,以免蛐蛐感染疾病。
3.购买苗种在购买蛐蛐苗种时,我们应该选择肥壮、健康的蛐蛐。
蛐蛐的寿命大约在三个月左右,所以选择苗种时应选择不同阶段的蛐蛐,以便稳定饲料供应和产量。
4.饲料和水的管理蛐蛐的饲料和水管理非常重要。
饲料应该按时供应,以免蛐蛐饥饿和产量减少。
水也是蛐蛐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及时更换水,并保持饮水器外部环境整洁卫生。
5.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蛐蛐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蛐蛐的适宜温度为20-32℃,湿度为50-75%。
当温度偏低时,蛐蛐会减缓食欲,生长速度变慢,产量也会下降。
当温度过高时,蛐蛐会出现挂壳、死亡等情况。
我们应该控制好养殖室的温度和湿度,确保蛐蛐的健康成长。
6.防治虫害和疾病在蛐蛐养殖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蛐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虫害和疾病。
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疾病,我们应该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
7.收获和销售在蛐蛐成长到一定大小时,我们可以开始收获。
收获时应该注意用无毒清洁工具,并选择盛有竹叶、干草等的容器。
蛐蛐的销售途径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选择亲自销售或委托专业公司代为销售。
蛐蛐养殖技术并不复杂,需要注意卫生和防护,合理控制环境温湿度,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虫害和疾病。
如果能够正确的管理和照顾,蛐蛐养殖将会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产业。
8.定期清洗场地和器具在蛐蛐养殖过程中,我们应该定期地清洗养殖场地、饲料机、水龙头、饮水器以及其他器具和设备。
蟋蟀养殖技术1. 引言蟋蟀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被广泛用于观赏、科研和饲养等领域。
它们具有较strong 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养殖起来相对简单。
本文将介绍蟋蟀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养殖环境、饲料、繁殖、疾病防控等方面。
2. 养殖环境蟋蟀对养殖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要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以下是蟋蟀养殖的环境要点:•温度:适宜的养殖温度为25~30摄氏度,不宜高于35摄氏度或低于20摄氏度。
•湿度:养殖环境的湿度应保持在60%~70%,可以通过加水、喷雾等方式调节。
•光照:蟋蟀对光照要求不高,但需要有一定的光照,可以间断性地提供光照。
3. 饲料蟋蟀的饲料选择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以下是常见的蟋蟀饲料:•蔬果类:蟋蟀可以吃各种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苹果、南瓜等,可以生食或煮熟给予。
•优质饲料:蟋蟀也可以用各种谷物、麦片等作为主要食物,需要注意搭配合理,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蛋白质补充:蟋蟀需要蛋白质进行生长,可以给予一些动物性食物,如鱼虾仁等。
4. 繁殖蟋蟀的繁殖能力较强,可以自行繁殖。
以下是一些蟋蟀繁殖的技巧:•配种箱:可以准备一个配种箱,里面铺上适宜的床料,蟋蟀会在上面产卵。
•产卵环境:蟋蟀的产卵环境要保持温湿度适宜,可以在床料中添加一些适合产卵的材料,如木质纤维等。
•孵化过程:蟋蟀的卵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孵化,孵化箱要保持温湿度稳定,待幼虫孵化后,可以给予合适的饲料。
5. 疾病防控蟋蟀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控,以保持蟋蟀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防控措施:•细菌感染: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并做好蟋蟀的卫生管理,定期更换床料。
•真菌感染:注意室内通风,保持适宜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真菌滋生。
•疾病隔离:发现有感染疾病的蟋蟀,应及时隔离,并进行疾病防治。
6. 结论蟋蟀养殖是一项相对简单的养殖项目,只要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和合理的饲料,蟋蟀就能稳定地繁殖和生长。
同时,注意疾病防控也是保持蟋蟀健康的重要措施。
蛐蛐的饲养方法
饲养环境,饲养蟋蟀的环境需要模拟野生环境,饲养者可以准备一个陶罐,在里面撒上潮湿的泥土;温度,蟋蟀喜阴,适合生活在20~25℃的生存环境中,低于10℃蛐蛐就会冬眠;食物,蛐蛐是杂食性动物,青草、蔬菜、蚂蚁等均可进食,饲养者可多准备一些喂食。
1、饲养环境
蛐蛐的体积较小,且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饲养者可以模拟野外生存环境。
蛐蛐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饲养者可以准备一个陶罐,这里面撒入一些潮湿的泥土,将土压平压实。
为了防止蛐蛐打斗,一只陶罐只放一只即可。
2、温度湿度
蛐蛐适合生活在20~25℃的环境中,湿度则保持在75~80%为宜,建议饲养者将温度和湿度维持在这个范围,若是气温低于10℃蛐蛐会冬眠。
如果是夏季,为了防止土中的水挥发,需要勤喷水,若是阴雨天使得陶罐中的水过多,需要排除一些。
3、食物
蛐蛐属于杂食性动物,无论是蔬菜还是肉虫均可进食,饲养者可以准备一些米粒、玉米、花生等,也可以喂食一些肉虫、蚂蚁等。
另外还需要放置一个小水碗,供蛐蛐喝水。
蛐蛐要怎么养_蟋蟀的饲养方法蛐蛐要怎么养_蟋蟀的饲养方法饲养蛐蛐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项文化遗产,蛐蛐就是蟋蟀。
在古代的生活中,斗蛐蛐在闲暇时间满足了人们娱乐的需求。
不过蛐蛐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养蛐蛐的方法1、用盆晚秋时节,天气已冷,这时用盆须用近年所产的新盆,盆位径比前期可略小一些。
此时又因蟋蟀本身偏老等因素,大已不如早期那样频繁活动。
为了促使其增加活动量,可将盆底擦拭得光滑如镜,使之因站立不稳而经常走动。
同时,可以用加温方法,使虫盆内的温度保持在20o~25℃之间。
2、食物晚秋时蟋蟀的食物,应力求精细和营养充足,一般可用清蒸鲫鱼肉、鳗鱼肉,以及芝麻蒸熟之后捣成泥状。
搅拌在粥饭喂之。
渐至后期,蟋蟀食量比早期明显减少,并有拒食现象。
这时,除继续采取上述的加温、擦拭盆底等办法外,应适当改其食物品种,可以纯荤食物喂之,也可喂竹虫之类的小活昆虫。
3、饮水对晚秋虫的饮水,应注意予以合理补养。
可用中药红参、首乌、牛膝、旱莲草、甘草各等分,泡水饮虫。
4、洗浴时至深秋,天气寒冷,所养之虫。
一般可不在洗浴。
如果必须洗浴时则一定要掌握水温,最好用刚从非虽取出的尚带热的水来洗。
5、下雌到了深秋晚秋,原先所用的三尾多已大腹便便不堪配用。
此时如果所替三尾较多,可另换元雌三尾;三尾少的,可将大腹三尾关养在一个放有水县泥土的大容器内,不使其听到雄虫鸣声,如此十数天之后,待腹中虫子产净,又可使用如常。
在此期间,蟋蟀仍然不可缺少三尾,可以甩其他三尾替代用之。
这时,应经常让雄虫与三尾过蛋交配,以保持其体内的畅通,三尾也不必再像早期那样频繁提落,放养在一起也不会有什么妨碍。
6、三尾养法“未养蟋蟀先养雌”,这是秋央饲养配雌的一个总要求。
三尾须在早秋捕捉,这样刚脱壳的元雌才多,在土中尚未交配,以后一旦需要则可快速贴铃。
在数量上,如果条件许可,可多多益善,须知每只蟋蟀至少要为其准备四五只三尾,以供其轮流使用。
选雌不重于色而重其身形。
蟋蟀的饲养方法:针头蟋蟀饲养
蟋蟀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蟋蟀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蟋蟀的饲养方法
从立秋到白露后的一星期内,称之谓早秋。
早秋时,天气炎热,蟋蟀刚出土,性情较躁,宜用古旧陈盆蓄养,并要安置在阴处,不宜多看。
更不宜牵草。
盆与盆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不能叠起,盆边之间也不能靠拢,有条件的话,尽可能间隔大一些。
喂食:初获之虫,应先以煮熟绿豆和胡萝卜、喂之二三日,使其肚内的泥土泻尽。
然后再用水漂清煮透粥粒,尽其饭量而喂之,务使其吃饱。
下食后,过一二小时,将吃剩之饭食提走,不要贮放。
但要注意有些虫生性古怪,当时不食或少食,过一段时间后再慢慢食之。
对这类虫又当别论。
饮水:蟋蟀早秋饮水,以荷叶露为最妙,配以酒制何首乌、乳制茯苓、五茄皮、鲜猴姜各5克,甘草15克,浸泡。
虫出上后即以此水饮饲,其功妙难述。
河水、天落水也可,如用自水则必须经煮沸,俟其凉透再给予饮用。
由于各地水质不同,有些养户采用当地水源,据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持蟋蟀原有的饮用习惯,而不致引起水土不服。
洗浴:早秋由于天气热暑气较重,刚进盆的蟋蟀应洗浴一次。
在给蟋蟀洗浴时,要将虫直接倒人水中,最好将虫提入网内,连网一起浸入水中,仅一二秒钟随即捞起,然后,让其在干毛巾上自爬。
与此同时,用毛巾将养盆揩刷干净,去其粪迹污秽。
待蟋蟀爬干后,放入盆内,但要注意,大腿之间水渍一定要用草拂掉,防止性烈之虫因水渍引起的痒痒而自啄腿足。
环境:在饲养过程中,周围不能混有油味、香味、烟味、樟脑昧,以及其他带有刺激性杂味。
养室内空气要流通,防止闷热。
早秋饲养,在习惯上称之为“静养”阶段。
除上述诸点外,养者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食量是不是大?食后肚档是不是拖出?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方形肚皮,食后不见肚档拖出,或略微拖出;另一种是尖肚或圆肚,食后肚档即拖出。
但不管是哪一种,只要食后至第二天早晨,肚档能缩进。
如肚档伸缩自如,俗称“活肚皮”,该虫必然食量大,体质健汪,先天较足。
反之,肚档拖出后收缩缓慢;甚至基本上常留一二节在外,数日后食量逐渐减退,这样的虫体质就差。
但也有一种蟋蟀,开始喂食时,它贪量过度,经常拖肚,日子一长,肚内生油,肚档缩不进,成了“大肚皮”。
实质上,这也是体质差的表现。
吃食的方式怎样?一般的蟋蟀有三种吃食方式:一种是喂之即食;一种是喂时不食,过一段时间后再食;一种喂时少量先食,然后再徐徐食之。
这三种方式,应以第一种为佳,但也要看具体情况,有些名虫生性古怪,经常拣食,这就需要养者以多样化食物试喂,以达到配其胃口为止。
在喂食方式上,还可采职一日大饭、一日中饭、一日小饭或不喂的方式,使其消化系统因受到刺激而加速动转。
社会上有很多人采取喂馊粥馊饭,喂蚕豆碾浆和饭,喂苹果,喂茭白、毛豆等办法,其实长期喂之,不甚妥当。
少量调节可以,如作为基本饲养,则有损于蟋蟀的健康,危及它们的寿命。
还需注意,在喂食前,应先把食物,如菜叶、苹果、绿豆、芽、毛豆等用沸水焯过,防止受化肥之害。
不能泡的东西,如红虫、竹虫、水红菱等,可用河水或熟水漂清,以防止细菌感染。
凡在室内养虫,一定要保持整洁安静,在早秋“静养”阶段更要注意,千万不能高声喧哗,使蟋蟀在盆内不见光、不闻声、不受震动,完全处于静养状态。
如果蟋蟀在盆内闻声而动,见光而跳,受震乱窜,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里,则会使它烦躁骚动,体质受损。
如是静养得当,那么,它们则能生长良好。
蟋蟀的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
夜出活动。
杂食性,吃各种作物、
树苗、菜果等。
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
蟋蟀是以善鸣好斗著称的。
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成就“百年之好”的。
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从生物学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有利于蟋蟀家庭子子孙孙健康昌盛。
此外,蟋蟀的鸣声也是颇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这是我的领地,你别侵入!同时又招乎异性:“我在这儿,快来吧!”当有别的同性不识抬举贸然闯入时,那么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若“最后通牒”失效,那么一场为了抢占领土和捍卫领士的凶杀恶战便开始了,两只蟋蟀甩开大牙,蹬腿鼓翼,战在一起,其激烈程度,决不亚于古代两国交战时最惨烈的肉搏。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
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此虫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
它每年发生1代,产卵在土中以卵越冬。
雄虫遇雌虫时,其鸣叫声可变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时则发出带颤的“吱......”声。
雄虫好斗,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即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
然后,败者无声的逃逸,胜者则高竖双翅,傲然地大声长鸣,显得十分得意。
蟋蟀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
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亿年的历史。
每个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听,蟋蟀们又在开演唱会了!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蟋蟀在不停地震动双翅,难道它是在振翅欲飞吗?当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发声器官。
因为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
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
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
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用动听的歌声,寻找佳偶。
其中歌王当属长颚蟋蟀。
体长可达20毫米左右,触角长约35毫米,因两颗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长颚蟋蟀,俗称克斯。
除了善于歌唱,蟋蟀还十分好斗。
蟋蟀的饲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