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 (1)
- 格式:ppt
- 大小:756.50 KB
- 文档页数:21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1.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解析:选B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类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的高低,从而影响人口发展特点。
下图为某某省2005~201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这一期间,某某省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波动下降B.增长加速C.增长减缓D.增长停止3.目前,某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D.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解析:2.C 3.D 第2题,从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以看出,某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0.25左右,自然增长率低,因此人口低速增长,且呈减缓趋势。
第3题,某某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4~5题。
4.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5.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突出解析:4.B 5.D 第4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经历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程。
第5题,在人口增长的后期阶段,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
下表为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人口影响的预测值。
其中16~5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
据此回答6~7题。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就业压力最大C.老年人口数量最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7.有专家推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实际出生的人口可能少于预期值,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育龄妇女年龄过大B.抚养孩子成本高C.人均耕地少,粮食不足D.政策支持力度小解析:6.D 7.B 第6题,表中显示全面二孩政策下2030年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此时,我国经济仍然继续发展,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是最高,就业压力也不会最大,B错误;老年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人口总量,计算可知2050年最大,C错误;人口总量由增大到减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D对。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1. 如图为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变化的四个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2)该国可能()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最高C.③阶段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值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最高(3)该国最有可能是()A.芬兰B.中国C.印度D.尼日利亚2.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A.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C.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C.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回流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3. 读“木桶效应”图,完成(1)~(3)题。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消费水平C.资源丰富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2)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A.耕地B.森林C.淡水D.矿产(3)如果用a、b、c分别表示我国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则三者关系为()A.a>b>cB.a<b<cC.b>a>cD.b>c>a4. 读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A.甲为普通服装店乙为家具商店丙为五星级宾馆B.甲为汽车销售点乙为早点店丙为高级家用电器店C.甲为珠宝行乙为家具商店丙为早点店D.甲为早点店乙为五星级宾馆丙为珠宝行(2)关于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一定位于城市服务范围的几何中心②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被低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所覆盖③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与其等级成正比④同一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 读“1951~2000年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课题】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了解新知,有备而战一、人口增长(一)时间变化阅读教材P2内容,结合右图完成: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亿人口日。
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第亿人口日。
右图为地球历史上人口数量变化坐标图,该曲线呈形,体现:古代人口增长,近现代人口增长的特点。
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指标是,即一定时期内与相减的得数。
你能给出其数学表达式吗?(二)地区差异下面是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统计资料,请根据上述数学表达式计算填写下表:国家总人口(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新增人口(万)埃及6398 2.50 0.65日本12687 0.94 0.82表中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埃及属于国家,日本属于国家。
由上表比较可看出自然增长率高低与人口数量变化有何关系?(三)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因素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1)经济基础:、、、等(2)上层建筑: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等(3)其他:战争,自然灾害由于发展引起、和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阅读教材完成下表: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数死亡数=———-———总人数总人数出生数-死亡数=———————总人数新增人数=——————总人数思考:人口数量变化是否只于增长率有关?提示:三种模式四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导入新课——回归生活,联系实际,创设意境,启动思维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1)总人口: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2)家庭户规模: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高一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班级姓名第小组【学习目标】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知识链接】人口增长是在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共同作用下进行的,特别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更明显。
人具有两重性,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
作为自然的人,其发展同动物一样受自然环境影响,服从生物学规律作为社会的人,它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这是因为:①社会产品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产物,但是,劳动者能否与生产资料结合,它们以何种形式结合,这是由生产方式的特点、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②人类是以生活资料消费为前提条件的,能够养育多少人口的生活资料的总量,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③人类繁衍子孙后代,要通过一定的婚姻、家庭形式来实现的,但是婚姻家庭状况和结构形式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决定的;④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上层建筑,诸如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人口政策以及疾病、战争等都对人口发展过程有重大影响。
人口的增长应该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纲要预览]1、世界人口迅速增长是在什么时期后?快速增长的原因又是什么?(A级)2、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为哪三种?对照图1-1-4说出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各属于哪种模式?(B级)3、探究活动读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图1-1-1),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别。
图1-1-1(1)人口自然增长率在3%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2)人口增长过快或者过慢分别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哪些问题?4、探究活动:阅读课文,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影响、措施填写在下面框图中。
(C级)5、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哪些?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C级)【自学检测】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答案】 C【解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
2.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欧洲经济发达,死亡率较低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比北美洲的三倍还多D.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答案】 C【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地区的三倍,而总人口远大于北美地区。
(2012·江苏扬州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A.①B.②C.③D.④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A.埃及B.德国C.中国D.印度【答案】 3.D 4.B【解析】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时,人口总量达最大值。
德国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似,目前呈负增长状态。
(2012·南开中学高一检测)读下列图片资料,回答5~6题。
5.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B.2013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C.2005~203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6.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答案】 5.D 6.A【解析】第5题,我国仍要维持人口的低出生率水平,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越短缺。
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第6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建国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建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7~8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周琨玉【课标要求】〖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活动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活动2〗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2)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活动3〗读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
(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性?(2)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3)世界人口增长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活动4〗如何阅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活动5〗读图1—1—4、图1—1—5、图1—1—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回答:(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2)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3)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活动6〗读表1—1—1(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分析回答:(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活动7〗读图1—1—7(世界各洲人口增长及2002年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回答:(1)目前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多,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少?(2)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多/少?(3)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长得最快/慢?(4)1900-1950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1950-2002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5)欧洲和北美洲在人口增长方面有什么异同,为什么?〖活动8〗如何阅读和分析图1—1—8(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活动9〗探讨下列问题:(1)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两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俄罗斯有人提出“一夫四妻”的荒唐法案?(3)怎样的人口增长才是合适的?【板书设计】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阶段性特点——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教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引导学生读课本,让学生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③所示国家最可能是( )A.中国B.德国C.日本D.印度【答案】D【解析】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分析,③所示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D正确。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分析,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其特征是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是①。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大洋洲、非洲B.欧洲、非洲C.非洲、欧洲D.亚洲、拉丁美洲【答案】C【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世界上各个大洲的人口增长很不均衡,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非洲、欧洲。
【点睛】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用来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非洲、欧洲。
3.“PPE怪圈”是指贫穷(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题。
【1】图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中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由左图可知,人口增长与生活贫困、环境退化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从图5中可以看出b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即人口增长最快,则b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B正确。
【2】目前下列国家中基本不可能出现“PPE怪圈”的是()A.坦桑尼亚B.德国C.阿富汗D.津巴布韦【答案】D【解析】人口增长越快,月容易形成“PPE怪圈”,坦桑尼亚、津巴布韦、阿富汗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可能形成“PPE怪圈”;德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不可能出现“PPE怪圈”。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14分)(1)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2)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A国 B国。
(3)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国;B国。
(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B国。
【答案】(1)A(2)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3)A国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并负担过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B国人口增长过快,生活困难,就业难,资源、环境压力过大(4)鼓励生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解析】(1)读图可知,A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0-14岁以上人口比例小于B国。
显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应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2)读图可知,A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0-14岁以上人口比例小,说明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而B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
(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A国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口比例大,社会负担重,会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B国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资源丰富,会出现就业困难,同时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4)针对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不足的局面,可以采取鼓励生育、吸纳移民或者延迟退休等政策。
针对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环境压力过大问题,可以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考点】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问题针对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政策【名师】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1、人口老龄化(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
高一地理重点学问点总结梳理5篇共享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把握目前的学问,还要把高中的学问与学校的学问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学校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学问点总结,期望能关怀到大家!高一地理学问点总结1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本钱高大路运输进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敏,周转速度快,装卸便利,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本钱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本钱低速度慢,灵敏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自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平安,管理便利,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特地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敏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进展趋势: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进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三、[理解记忆]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2、社会因素(人口和城市)3、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和确定性因素)4、技术因素(作保障)a.影响铁路的建立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确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进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华,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b.影响大路的建立的区位因素:修筑大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冗杂的地段。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的变化。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如德国、俄罗斯等。
-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快,如印度、尼日利亚等。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一些原始部落。
-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多为此模式。
-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转变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从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从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
3. 人口的迁移。
-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 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
- 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 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是从东部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地区。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从内地向沿海,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例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与气候有关。
- 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如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等。
- 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如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迁入西部。
二、城市与城市化。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一地理合格考必考知识点必背要点参考很多同学想知道高一地理合格考必考知识点有哪些,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合格考必考知识点1高一地理合格考必考知识点1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增长模式(1)工业革命以前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低原始社会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较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2)工业革命时特点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3)近现代特点三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社会经济因素2制度因素3计划生育因素2高一地理合格考必背知识点人口1、常考要点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3、人口发展模式: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