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10.36 MB
- 文档页数:135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解释概念
1.种种是具有一定得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群。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亚种在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生物,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两地生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有差异。
3.品种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自然或人工选择形成的动、植物群体。
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及经济学上的一致性,并
可以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
4.双名法由林奈发明,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命字,每一种植物的名字都是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
是种加词。
5 植物多样性指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填空题
1. 植物分类各级单位主要有__界____、___门___、__纲____、__目____、___科___、___属___、__种____。
有时在各级之下还可加亚级单位。
2.植物的种名用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__属名____,第二个词是___种加词___,然后加上命名人姓氏或缩写。
三、思考题
1. 简述植物分类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1 结构及形态方面的研究
2 染色体方面的研究:对染色体数目、结构及行为的研究
3 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方面的研究
4 植物地理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包括间断分布和替代现象;特有现象;多样性中心;表现型的可塑性;生态学分化现象。
5 植物化学研究方法:对初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蛋白质及核酸的研究
6 数学方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分支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知识一、根根通常是植物体向土中伸长的部分,用以支持植物体和由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的器官,一般不生芽,决不生叶和花。
(一)、根,依其发生的情况分为:1、主根自种子萌发出的最初的根,在有些植物是一根圆柱状的主轴,这个主轴就是主根。
2、侧根是由主根分叉出来的分枝。
3、纤维根是由主根或侧根上生出的小分枝。
4、xx或单根如侧根小而且少,主根特大时则称为直根,其几乎不分枝的则叫单根,如胡萝卜。
单根有多种形状,如圆锥状、块状、纺锤状等。
5、xx种子萌发不久,主根萎缩而发生许多与主根难于区别的成簇的根,称为须根,如禾草。
(二)、根,依其生存的时间分为:1、一年生根在一年内,从植物种子萌发至开花结果后即枯死的根,如菜心、白菜。
2、二年生根从第一年植物种子萌发越冬至翌年开花结果后即枯死的根,如甜菜。
3、多年生根是生存三年以上的根。
如常见的乔木和灌木的根。
一些多年生草本,其地上部分冬季枯死,地下部分越冬,次年春再发芽生长。
(三)、根,依其生长场所分为:1、地生根即生于地下的根。
2、水生根如水生植物的根,睡莲、水车前等。
3、气生根生于地面上的根,如附生植物的根,石斛和大部分热带兰等。
4、寄生根伸入寄主植物组织中的根,如寄生植物的根,桑寄生和菟丝子等三、茎茎是xx、花等器官着生的轴。
(一)、根据茎的生长方向分为:1、直立茎茎垂直于地面,为常见的茎。
2、xx茎茎平卧地上而生长,枝间不再生根,称平卧茎。
如酢浆草、蒺藜等。
茎长而平卧地面,茎节和分枝处生根,称匍匐茎。
如积雪草、委陵菜等。
4、攀援茎用卷须、小根、吸盘或其它特鹅的卷附器官攀登于他物上,称攀援茎。
如黄瓜、葡萄等。
5、缠绕茎螺旋状缠绕它物而上的茎称缠绕茎,旋花科植物几乎都是缠绕茎。
缠绕茎从生长方向观看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分别有左旋与右旋之分,如紫藤为左旋缠绕茎,北五味子为右旋缠绕茎。
6、斜升茎茎最初偏斜,后变直立,如山麻黄、鹅不食草等。
(二)、地下茎的类型植物的地下茎是变态茎,外表上与地上茎显然不同。
植物分类知识一、植物分类的方法.(一)人为分类方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二)自然分类方法.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二、植物的分类单位.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三、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约有植物50万种.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变与进化.教材中把所有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三类;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类.低等植物(一)藻类植物.一般特征:是一群比较原始的低等植物,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群体、丝状体或片状体,大多数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少数生于潮湿处.细胞内含有与高等植物同样的色素及其他色素,为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1.蓝藻.细胞无细胞核和叶绿体,为原核生物,植物体呈蓝绿色.代表植物:颤藻、鱼腥藻、发菜.2.绿藻.细胞有细胞核和叶绿体,为真核生物,植物体呈绿色.代表植物:水绵、衣藻.(二)菌类植物.一群原始的低等植物,分布广泛.植物体为单细胞体、多细胞群体或丝状体.细胞一般不含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异养生活(寄生、腐生或二者兼营).1.细菌.单细胞植物,细胞内无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异养,少数自养.依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个基本类型.2.真菌.植物体多为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有些种类其生殖部分可形成子实体.细胞有细胞核,为真核生物.代表植物:匍枝根霉、青霉、酵母菌、蘑菇、木耳.(三)地衣是一类特殊的植物,植物体为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依植物体形态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3种类型.高等植物(一)苔藓植物.一般特征: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大多数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植物体矮小,为叶状体或茎叶体,有假根,无真根,无维管束构造.在生活史中,配子体(单倍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二倍体世代)不发达,不能独立生活,寄养于配子体上.雌性生殖器官称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精子器,精子有鞭毛.合子萌发形成胚,胚在颈卵器内发育成具有孢蒴、蒴柄、基足三部分的孢子体.代表植物:地钱、小金发藓.(二)蕨类植物.活史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孢子体发达,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构造;配子体为小型的叶状体(称为原叶体).代表植物:华南毛蕨、蜈松草、芒箕、满江红.(三)裸子植物.一般特征:无子房构造,胚珠裸露,不形成果实.生活史中孢子体发达,占绝对优势,配子体简化,不能脱离孢子体而独立生活.均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花粉管形成,使受精作用摆脱了水条件的限制,更适应于陆地生活.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构造,这是较为原始的特征.代表植物:马尾松、杉木、柏木、苏铁、南洋杉.(四)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级的类群,与裸子植物比较,主要有以下进化特征:具有真正的花,胚珠包被在子房中,子房形成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更有利于后代的保护和传播.双受精作用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
植物学自学指导形态解剖部分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种子结构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经过受精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其基本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其中胚是植物新个体的原始体。
种皮:一般坚韧,为种子的保护层;其上常可见到种脐和种孔。
禾本科植物的种皮与果皮愈合,不易分开。
—胚芽:一般为生长点与幼叶构成,(有些植物无幼叶)。
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面I有胚芽鞘包围着。
胚一胚轴:是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轴(包括上胚轴和下胚轴)。
—胚根:由生长点与根冠所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面有胚根鞘。
I—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子叶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只有一片子叶。
<胚乳:是储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禾本科植物的胚乳分为糊粉层和淀粉储藏组织。
(有些植物的胚乳在种子发育早期为胚所吸收,形成无胚乳种子,其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二)种子的主要类型:依据种子成熟时胚乳的有无和种子中的子叶数目,将种子分为四类:'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番茄。
厂有胚乳种子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水稻、小麦。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菜豆。
I无胚乳种子一L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较少见,如慈姑。
(三)种子的萌发:i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内在条件是具有成熟健全的胚;外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足够的氧气。
2. 种子萌发:在种子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后,种子的胚由休眠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开始生长形成幼苗,这个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胚各结构的萌发顺序和形成的相应器官为:稍后突破种皮胚芽地上茎、叶「上胚轴伸长------ 茎的基部胚一胚轴-下胚轴伸长或不伸长---------- 根茎过渡区最先突破种皮胚根主根2子叶:出土或留土(四)幼苗类型依据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顶出土面,可将幼苗分为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和子叶半出(留)土幼苗等类型。
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一)植物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即由细胞构成组织,由同一或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植物体。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1植物分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分类、命名和分类关系的学科。
植物分类学家通过对植物形态、生态、遗传和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将植物进行分类,构建植物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对于植物保护、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分类系统是植物分类学的核心内容。
目前,植物分类学的植物分类系统分为传统分类法和现代分类法两种。
一、传统分类法传统分类法是根据植物形态特征将植物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它对植物形态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描述,并将植物按照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传统分类法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植物的花、果、叶、茎和根等形态结构。
传统植物分类法将植物分为门、纲、目、科、属和种等六个层次。
例如,植物界是植物门,植物门下分为多个植物纲,例如南洋杉、马尾松、栎属等,每个植物纲下面再分为多个植物目,以此类推。
但传统分类法存在许多缺陷,由于只是单纯地以形态特征为依据,对于植物分类关系的本质问题没有深入的探讨。
同时,传统分类法不能够反映出植物的演化历史和真正的亲缘关系。
二、现代分类法现代分类法是以植物系统发育关系为依据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是根据植物的系统发育演化关系而分类的,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推断亲缘关系。
现代分类法的核心是构建一个由进化史建立的分类系统,为研究植物的起源、演化和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现代植物分类法包括两种主要的系统分类学方法:一是进化分类法,另一个是系统分类学。
进化分类法是根据综合生物学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殖方式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然后通过分析维持和演化这些特征的历史进程来确定分类关系;系统分类学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灰度理论为基础,将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等九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通过比较性的方法,来寻找生物分类的有效标准,使分类等级的体系更加合理、亲缘关系更加明确,也可分析演化过程和推测进化路径。
常见的现代植物分类法有:APG分类法、Judd分类法以及Cronquist分类法等。
植物分类知识点总结植物是指地球上最主要的一类生物,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植物的分类是通过对植物形态、生态特征以及基因序列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和研究而得出的。
以下是植物分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一、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1. 形态学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根系、茎、叶、花、果实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
2. 生态学分类:根据植物的生态特征进行分类,包括生命周期、生长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考虑。
3. 分子生物学分类:根据植物的基因序列进行分类,利用DNA或RNA的分析技术研究植物的亲缘关系。
二、植物分类的主要分类单位1. 种(Species): 是指具有相同基因组的个体,在自然界中可以互相繁殖并生育后代,并且后代与父代有一定的相似性。
2. 属(Genus): 是指具有相似形态和生态特征的种之间的集合,属于同一个属的物种通常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 科(Family): 是指具有相似形态和生态特征的属之间的集合,通常有共同的进化起源。
4. 目(Order): 是指具有相似形态和生态特征的科之间的集合,植物分类的层次越高,单位之间的差异越大。
三、植物分类的主要类群1. 被子植物(Angiosperms): 是指植物界中最主要和最进化的一类植物,包括了种子植物中的大多数物种。
被子植物的特点是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2. 裸子植物(Gymnosperms): 是指植物界中的一大类植物,包括了松树、银杏等常见的树木。
裸子植物的特点是种子裸露在种子器官的表面,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3.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s): 是指植物界中的一类植物,包括了蕨类和藻类。
蕨类植物的特点是没有种子,繁殖通过孢子下落到地面发芽。
4. 苔藓植物(Bryophytes): 是指植物界中的一类植物,包括了苔藓和角苔等。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没有根系和维管束,靠吸附水分和营养物质生存。
四、植物分类的发展历程1. 植物系统学的起源:植物分类学的雏形出现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最早进行植物分类研究的学者之一。
生物植物分类知识点总结植物分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植物的分类、命名、归类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物种繁多的生物界中,正确地对植物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植物资源。
本文将对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植物分类的主要分类等内容。
一、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1.形态学原则形态学是植物分类学的基础,通过对植物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可以初步判断其分类位置。
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这些特征对于识别和归类植物非常重要。
2.生态学原则生态学是植物分类的另一个重要原则,通过对植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适应能力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植物的分类位置。
生态学原则对于研究植物的生态分布、适应性和种内变异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3.细胞学原则细胞学原则是植物分类学的现代基础,通过对植物细胞结构、染色体数目、遗传物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植物分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细胞学原则对于植物的系统演化、种间关系和种内变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4.生化学原则生化学原则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植物的生物化学成分、代谢途径和遗传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划分植物的分类地位。
生化学原则对于植物的分类与演化、资源利用和植物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植物分类的主要分类植物的分类可以分为系统分类和进化分类两种方法,系统分类是针对植物的形态、生态、生殖等特征进行分类,进化分类是根据植物的演化历史、系统发生和分子系统等方面进行分类。
1.系统分类系统分类主要是根据植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可以初步判断植物的分类地位。
系统分类主要包括植物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级别,是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
植物界是最高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的植物种类,是植物分类学的基础。
植物界可以根据植物的细胞结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划分,目前主要包括植物界、藻类界、菌类界等几个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