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四单元燃料及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COMBUSTION AND FIRE-EXTINGUISHING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可燃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反应,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
注:※①金属钠和氯气反应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反应停止后,用乙醇洗涤残渣,以除去未反应的钠,氯化钠晶体留在试管中。
※②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③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汽、可燃性粉尘在空气(或氧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爆炸极限),点火或者遇火星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自燃:没有点燃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但反应进行比较缓慢,一般没有明显现象,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遇到火险怎么办?冷静的同时请拨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3、燃料的充分燃烧影响燃烧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使用打火机或者其它气体燃烧器“先点火后放气”的原因:如果先开气后点火,先喷出的大量可燃气体,就有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气体,这时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危险,因此必须“先点火后放气”。
第二节碳 CARBON4、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氧气O2、臭氧O3石墨C、金刚石C、福勒烯(足球烯、碳纳米管、巴基管)C60红磷P7、白磷P45、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不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活性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物理性质),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重点)1.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知识解读】(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点燃C+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注意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例,写出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根据“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可知,反应物应该是乙炔与氧气;b.根据“燃烧的反应条件是点燃”可知,乙炔燃烧的条件是“点燃”c.根据完全燃烧的产物,因为乙炔(C2H2)含有C、H,所以乙炔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所以,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点燃 4CO2+2H2O2.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知识解读】(1)探究燃烧的条件①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小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现象: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容易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花团难以点燃;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③操作: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现象:在空气中的蜡烛能持续燃烧,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燃料的燃烧》讲义一、引言燃料的燃烧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见且至关重要的现象。
从家庭取暖的炉火到驱动汽车的汽油,从发电站的煤炭燃烧到航天飞机的燃料喷射,燃烧现象无处不在。
深入了解燃料的燃烧过程、原理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能源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燃料的种类(一)固体燃料常见的固体燃料有煤炭、木材等。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根据其品质和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等。
木材在一些地区仍然被用作取暖和烹饪的燃料,但相对来说其能量密度较低,燃烧效率不高。
(二)液体燃料液体燃料包括石油制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汽油通常用于汽车的内燃机,柴油则多用于卡车和船舶的发动机。
石油作为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其储量和开采情况对全球能源格局有着重大影响。
(三)气体燃料天然气是最为常见的气体燃料之一,它主要由甲烷组成,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
此外,还有煤气、液化气等气体燃料,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作用。
三、燃烧的基本原理(一)燃烧的化学过程燃烧本质上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如碳、氢等元素)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能。
以碳的燃烧为例,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 + O₂= CO₂,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二)燃烧所需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三)燃烧反应的热力学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原理来描述。
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
这一能量差决定了燃烧的热效率和可利用程度。
四、燃烧的过程(一)预热阶段在燃烧开始前,燃料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温度逐渐升高,达到其着火点。
(二)燃烧阶段一旦达到着火点,燃料与氧气迅速反应,产生火焰和热能。
燃烧过程中,燃料分子不断分解、氧化,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产物。
(三)燃尽阶段随着燃烧的进行,燃料中的可燃成分逐渐减少,直至完全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温度
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
二、
(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Mg+CO2(点燃→)C+2MgO
现象:继续燃烧,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
结论:具有剧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
(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
现象:持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白烟.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
即A+BC→B+AC
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
答:因为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
3、特殊的燃烧
自燃
白磷:少量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隔绝氧气)
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物变质、人类衰老、橡胶老化)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必定有氧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H2,CO,CH4,C2H5OH,面粉
二、灭火与防火
1、灭火原理
降低火场温度
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燃料的燃烧》讲义一、引言燃料的燃烧是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经常接触到的重要现象。
从家庭中的炉灶用火到大型工厂的锅炉燃烧,燃烧过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热能和动力,还对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燃料的燃烧对于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燃烧效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燃料的种类燃料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固体燃料(如煤、木材)、液体燃料(如石油、酒精)和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
煤是一种重要的固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煤的燃烧在过去的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
木材也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燃料,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木材的燃烧相对较为清洁,但燃烧效率较低。
液体燃料中,石油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
石油经过提炼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不同的产品。
这些液体燃料燃烧效率较高,但同样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
气体燃料如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天然气燃烧较为清洁,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能源。
三、燃烧的条件燃料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可燃物是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的物质。
助燃物提供了燃烧所需的氧气,使燃烧能够持续进行。
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关键。
不同的燃料具有不同的着火点,例如,木材的着火点相对较低,而煤的着火点则较高。
四、燃烧的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燃烧阶段和燃尽阶段。
在预热阶段,燃料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着火点时,燃料开始燃烧。
燃烧阶段是燃料与氧气剧烈反应的过程,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在这个阶段,燃料中的可燃成分迅速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等产物。
燃尽阶段是燃烧的最后阶段,燃料中的剩余可燃成分继续燃烧,直至完全耗尽。
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不同的燃料燃烧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 燃烧与燃料》基本知识点总结1.燃烧的特点:发光、发热、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有氧气、温室达到着火点3.灭火的原理: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4.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5.一氧化碳的化学物质:(1)可燃性:2CO+O 2 2CO 2 蓝色火焰 (2)毒性: 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 (3)还原性: CO+CuO Cu+CO 2黑色 红色6.碳完全与不完全燃烧C+O 2(充足) CO 22C+O 2(不足) 2CO7.爆炸的条件:可燃物极速燃烧,在有限空间气体膨胀8.手帕烧不着的原因:酒精燃烧使水蒸发,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到手帕着火点以下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0.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11.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有:元素种类、质量、原子种类、数目、质量。
“变”的有:物质种类、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的”有:分子数目12.化学方程式 4P+5O 2 P 2O 5的涵义①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②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之比为:4:5:2 ③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31:40:7113.计算3g 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2Mg+O 2 2MgO28 803g xxg 80348 x=5g 答:3g 镁完全燃烧可生成5g 的氧化镁。
14.煤“工业的粮食” 石油“工业的血液”煤的干馏或炼焦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利用沸点的不同)15.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16.天燃气主要成份是甲烷CH 4点燃4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ρ<ρ空难溶于水是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高温17.烧煤时加水的原因: C+H2O CO+H2产生水煤气(CO+H2)燃烧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