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典案例分析分析共37页
- 格式:ppt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37
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30个财产保险案例例1:某外贸企业于1995年5月8日将一批出口货物向保险公司投保货物运输保险,起运港为上海,目的港为伦敦;保险金额为500万元。
6月23日货轮在新加坡沉没,如果:1、货物全部损失,即损失程度=100%,且货物在出险时的当地市价为42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的金额=保险金额×100%=500万元。
再如货物在出险时的当地市价为62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的金额同样是500万元。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货物部分损失,损失程度=80%,且货物在出险时的当地市价为45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的金额=保险金额×80%=500万元×80%=400万元。
又如货物在出险时市价为60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的金额同样是400万元。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2:某企业于1997年12月1日向保险公司投保企业财产保险,保险期限自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保险金额为100万元。
1998年4月23日企业遭受水灾。
经核查,该企业在出险时保险财产的保险价值为120万元,实际遭受损失30万元,问保险人应当如何赔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因为被保险人(企业)投保的是企业财产保险,是不定值保险;而且保险金额为100万元,少于金额为120万元的保险价值,所以保险人应当采用不足额保险的比例赔偿方式,即:赔偿额=30×100/120=25万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上例中,如果该企业投保的保险金额为120万元,在出险时保险财产的保险价值也为120万元,实际遭受损失3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赔偿额=保险财产实际损失额=30万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例2中,如果该企业投保的保险金额为100万元,在出险时保险财产的保险价值也为80万元,则:1、当实际遭受部分损失30万元时,保险人赔偿的金额=保险财产实际损失额=30万元;2、当实际遭受全部损失80万元时,保险人赔偿的金额=保险财产实际损失额=80万元;例3:一游客到北京旅游,在游览了故宫博物院后,出于爱护国家财产的动机,自愿交付保险费为故宫投保。
保险经典案例分析1. 引言保险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起到承担风险、保障安全的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风险意识的增强,保险行业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挑战。
在本文中,将分析一些经典的保险案例,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保险行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
2. 案例一:阻塞险事件分析2.1 事件背景某保险公司推出的阻塞险产品,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
该产品承诺在被告家中遇到紧急情况时,会提供紧急援助,包括召唤救护车等。
然而,在某次真实案例中,被告购买了该产品,但在他需要援助时,保险公司却未能提供及时支持,导致被告的伤势更加严重。
2.2 事件分析该案例揭示了保险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应该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
在该案例中,保险公司可能未充分考虑到紧急救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无法履行承诺。
此外,保险公司的应急响应体系和流程也存在不足,无法及时提供援助。
2.3 经验教训保险公司在推出新产品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产品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流程,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
3. 案例二:汽车保险盗窃案分析3.1 事件背景一家保险公司收到一起关于汽车盗窃的索赔申请。
被告声称他的汽车在停放在小区停车场期间被盗窃,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损失。
然而,保险公司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被告存在故意犯罪的嫌疑。
3.2 事件分析该案例暴露了保险公司在理赔审查中应该加强对客户真实性的判断。
保险公司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包括调查客户的前科记录、提供的相关证据等,以确保只对真实的损失进行赔偿。
3.3 经验教训保险公司在理赔审查中应该加强调查客户真实性的能力,采取相应的调查手段获取客户的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建立起互联网监测系统,对投保人进行综合评估,以更好地规避风险。
4. 案例三: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案分析4.1 事件背景被告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在意外事故发生后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保险学经典案例分析(doc 9页)../temp/...../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分析:1、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保险法》对受益人的资格没有规定限制条件,自然人、法人均可以作为受益人。
2、但《保险法》并未规定在合同中以何种明确的方式指定受益人。
从签订保险合同的目的和出发点来解释,能够得出以下两方面的结论:一方面,从受益人的概念来看,受益人应该是明确的法人或自然人,而不是某种特定关系。
本案中在投保时指定的受益人“妻子”,当时应该视为是指徐某本人。
同时,《保险法》第62条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林勇如果想更改保险单,使其后来的妻子李某成为受益人,应该向保险公司提出变更受益人的要求,但他并未行使该权利。
从这一点来看,该保险单的受益人应该是投保时默认的徐某,而非李某。
另一方面,被保险人购买死亡保险单一般而言是为了保障家属在其死亡后的经济需要。
林勇在投保单上注明“妻子”作为受益人是希望如果他发生意外,其家属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虽然投保时的妻子是徐某,但2年后二人离婚,解除了法定的婚姻关系,后来的李某才是其法定的妻子。
保险学经典案例分析(doc 9页)../temp/...../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Shop/47.shtml案例1林勇,男,40岁,1996年5月投保了10年定期死亡保险,保险金额为50000元。
投保时,林勇在投保单上的“受益人”一栏填写的是“妻子”。
1999年6月11日,林勇回老家探亲,途中发生严重车祸,林勇当场死亡。
之后,由谁来领取这份定期死亡保险的保险金在林勇的两位“妻子”之间发生了争执。
原来,林勇在定期人身保险投保单的受益人一栏中只注明“妻子”两字,并未写明其姓名。
而在1996年5月林勇投保定期人身保险时,其妻子为徐某,两年后林勇与徐某离婚,于1999年春节与李某结为夫妇。
因此,徐、李两人各持己见,同时到保险公司来申请领取保险金。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应该指的是确定的人,而并非一种特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