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5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
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能看懂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一、导入新课1.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据此你能知道关于Fe3O4的哪些信息?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1)2H;(2)H2O;(3)2CO2。
3.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二、推进新课1.相对分子质量[设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具有相对原子质量,那么分子有相对分子质量吗?[讲解](1)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它的符号是Mr,单位是一,一般省略不写。
[模仿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三位同学板演。
(1)氢氧化钙[Ca(OH)2];(2)CuSO4·5H2O;(3)5P2O5。
[讨论交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①“×”和“+”的应用。
同种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不同元素之间应该用“+”相连接。
②化学式中如果有括号(即含有多个原子团),不要忘记乘括号外的数字(即先算出一个原子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再乘以原子团的个数)。
[设问]从化学式MnO2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设问]MnO2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指导自学]阅读教科书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了解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模仿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三位同学板演。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学习目标】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学习重点】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计算元素或物质质量。
【学习难点】元素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有关计算和在实际应用的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
2.元素的质量比= 。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7,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_________的总和。
符号为______。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类型(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和(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组成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之比(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他类型的计算(1)求一定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_________=某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2)求一定元素所在的某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类型一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例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营山县玲珑小学:徐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2)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有关相对分之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求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求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学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学反应中涉及物质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1、相对分子质量概念及计算方法。
2、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理解及计算方法。
2、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解与导入法。
2、问题导向方法。
3、课堂讨论方法。
4、实验辅助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化学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教案、实验用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文具、制定计划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化学反应中涉及物质的质量是计算反应量和产率的重要依据,在习题解法中也经常出现。
因此,如何准确地计算化学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我们学习的首要问题。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概念讲解及计算方法(30分钟)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是一种表示分子质量大小的物理量。
对于分子,它所包含的所有原子质量的和即为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量单位是摩尔。
我们可以通过加和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加和式指的是,在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将每种元素的原子量按照分子式中原子数量所示的倍数相加,即可计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
举例来说,纯二氧化碳(CO2)的分子式中只有碳和氧两种元素。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安利:纯二氧化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2×16=44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含多种元素的化合物。
只需要把它们的原子量逐一求和即可。
3、问题导向方法(30分钟)问题导向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引导学生灵活思考,提高独立解题的能力。
我们将提出30个问题,学生必须举一反三地解决其余的问题,并将解题思路反馈给教师。
问题1:硫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水和氧气混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问题3:在Na2CO3中,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问题4:甲基酒精的分子式为CH3OH,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5:水的分子式是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6: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7: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8:答案了几个问题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9: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0:二氧化硅(SiO2)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1:氢氧化钙(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2:FeSO4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3:Na2CO3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4: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5:二硫化碳(CS2)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6: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7:氨水(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8:氢氧化钠(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9:出题者是如何推导出分子量加和的?问题20: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1:C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2: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3:Na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4:CH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5:Cl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6:蓝绿铜矿(CuFeS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7: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8:Sn(O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9: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30:根据前面解题思路,如何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4、实验辅助教学方法(50分钟)让我们现在进入实验室,亲手操作,感受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际应用。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恩和中学董青青课题: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②掌握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讨论交流、练习反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公式。
②通过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签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规范有关化学计算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难点:1、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实际应用2、书写格式的规范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过程:[提问]我们在原子的构成中学习过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来描述,而不采用原子的实际质量呢?[学生]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不方便实用交流。
[提问]是的,原子很小所以我们用相对原子质量来描述,那分子也很小,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描述它的质量呢?[学生]相对分子质量[导入]很好,因为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非常的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我们一般不用它们的实际质量,而采用它们的相对质量。
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儿讨论一下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回忆提问]如果要计算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那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学生]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幻灯片]某原子的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m xAr(x)=m c/121.67×10-272.657×10-26Ar(H)= Ar(O)=1.66×10-27 1.66×10-27水分子的质量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2×1.67×10-27 + 2.657×10-26=1.66×10-272×1.67×10-27 2.657×10-26= +1.66×10-27 1.66×10-27= 2Ar(H) + Ar(O)结论: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目标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87~P88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做上记号。
各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课堂导入】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7-P88知道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讲解】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知识点: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以下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请A、B两同学演板。
【交流与讨论】学生演板,教师进行指导,进行点评订正。
【总结】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为相对分子质量。
【归纳与板书】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组成物质元素的质量比【设问】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指导自学I教科书p87: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模仿练习】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C、D两同学演板。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汀正,【小结】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二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归纳与板书】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指导自学】教科书p87:并强调什么叫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出来?注意解题格式。
【自主学习】明白什么是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去求。
按照解题格式完成练习。
结合自身答题情况,整理规范的答题方法。
自己完成归纳总结。
【小结】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归纳与板书】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模仿练习】投影: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试计算:①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执教者:【教学设计思路】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课题4的第4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其中包括了四种基本计算,即: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这节课的内容是初三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些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意义的充分理解基础之上,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个策略:1. 课前复习化学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能掌握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知道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几种什么原子构成,并且能正确数出每种原子的个数;2. 在引入课题时,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
且让这个实例贯穿本课题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3. 采用“讲练结合”的学习方式。
本课题是比较简单的计算,教材中有例题,只要引导得当,学法指导到位,学生容易学会。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先完成的优生帮助有问题的学生,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互帮互学,然后通过评讲,让学生存在的问题又能及时得到纠正,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优生的表达能力,达到课堂上培养优生的目标。
【教学过程】课题: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掌握相关计算:(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2、能力目标: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重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主备人:金玉梅参与人:理化组成员审核人:罗黎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以下五种计算(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5)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难点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学法学、探、议、练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小明的妈妈发现家里的花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这种氮肥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含氮元素质量为,NH4NO3质量是。
二.新课1.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Mr 单位为1)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设问]从化学式中H2O你可获得哪些信息?[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 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自学交流]怎样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呢?[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相对分子质量。
[设问]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硝酸铵(NH4NO3)净重:50kg含氮量:34.3%××化学工业公司公式:相对分子质量 =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模仿练习] (学生独学,然后讨论,质疑,点拨)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O-16 Ca-40)⑴ CO2 (2)2CO2(3) NH4NO3(4)Ca(OH)23.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问] H2O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8”能否写成“=16:(1×2)=8:1”,为什么?[模仿练习] (请组长来板演并互相检查)求CO2 、NH4NO3、Ca(OH)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公式: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4.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注意解题格式)[设问] H2O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H原子个数× H的相对原子质量水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0℅相对分子质量= 2× 1_________ × 100%≈11.1%18公式:原子个数×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0℅相对分子质量[模仿练习] (独自计算,请一个学生板演并讲解)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跟踪练习]18克水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多少水中含有1克氢元素?5.药品、食品等商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上常用质量分数来表示物质的成分或纯度三.归纳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四.当堂检测解疑课堂出示的题五.作业完成练习书P89 7题8题。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一、教学课题:《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4种题型,即:(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求一定质量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关于文具袋中铅笔和钢笔的计算”作为引入,并使之贯穿整节课,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具体,增强学习的效果。
(2)让学生在“学、探、议、练”的过程中,学会“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增强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把例题和练习置于一定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性。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化抽象为直观,使课堂内容更充实,有效性增强,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学生对比、归纳、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等能力。
(2)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以及化学计算的学习兴趣。
(3)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六、教学重点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七、教学难点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八、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1个文具袋、2支质量相同铅笔、1支钢笔。
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内容本身是比较枯燥的,要上好这节课,就要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下足功夫。
首先是感性方面,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文具袋来贯穿整节课,学生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而且教师的语言要丰富多彩,最好带点幽默。
像“让人越喝越结实的三聚氰胺”,“敢于做题就是勇士,做对了就是壮士,做错了就成了烈士”等。
同学们在教师风趣的引导下,兴趣盎然的参与到了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喜悦,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
其次是理性方面,即专业化与人文化。
首先是知识,老师要不仅对本节课的知识了如指掌,还要对本节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好的把握,对教材应做到能驾奴、不依靠、不脱离。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中的第三部分,课标中对本部分的要求是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包括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这些内容是初中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些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意义的理解透彻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以此为基础达到能看懂某些商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上标注的物质成分的含量,是本部分的难点,也是重点。
二、学情分析刚升入初三接触化学,学生对从微观世界研究宏观物质从定性到定量,有一定难度。
通过熟悉物质化肥的视频和宣传资料的情景引入,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为契机,且学生已有一定数学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为这节课攻克难点,掌握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2、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2、能看懂某些商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上标注的物质成分的含量【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微观与宏观的关系直观化。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使学生可以自然生成将要所学的知识,并获得想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挥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看到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科学严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质量分数和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视频:推销“大丰收”牌尿素观看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从生活走进化学。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学科:化学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数学上接触过计算,对于化学里简单的计算内容,只需把计算原则方法记住,把数据带进去;学生对于计算难题容易恐惧,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把基础的熟练准确掌握,对待有难度的题目分步解答,让学生清楚难题就是简单问题的综合,分析清楚不难解决;直接进入计算内容学习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应该从身边具体的例子“补钙”等讲起,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内容分析《化学式与化合价》是本册书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难点,而第三部分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又尤其重要,这为以后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涵盖了五种基本的计算,即:(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5)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这些内容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些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涵义的透彻理解基础之上,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从生活走进化学。
在引入课题时,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
且让这个实例贯穿本课题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采用自学、师助的学习方式。
就数学角度来看计算,本课题是比较简单的,教材中有例题,学生自己容易学会。
设计合适的练习题,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学会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由于我们的学生长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让学生尝试自学互助,教师通过巡视以及学生做题反馈进行统一和个别的指导。
四、学习目标与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例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含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
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能看懂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一、导入新课
1.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
3O
4
,据此你能知道关于Fe
3
O
4
的哪些信息?铁元
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2H;(2)H
2O;(3)2CO
2。
3.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二、推进新课
1.相对分子质量
[设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具有相对原子质量,那么分子有相对分子质量吗?
[讲解](1)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它的
符号是Mr,单位是一,一般省略不写。
[模仿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三位同学板演。
(1)氢氧化钙[Ca(OH)
2];(2)CuSO
4
·5H
2
O;(3)5P
2
O
5。
[讨论交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①“×”和“+”的应用。
同种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不同元素之间应该用“+”相连接。
②化学式中如果有括号(即含有多个原子团),不要忘记乘括号外的数字(即先算出一个原子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再乘以原子团的个数)。
[设问]从化学式MnO
2
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设问]MnO
2
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指导自学]阅读教科书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了解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模仿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三位同学板演。
水(H
2O);硝酸铵(NH
4
NO
3
);碱式碳酸铜[ Cu
2
(OH)
2
CO
3
]。
[讨论交流]计算物质组成各元素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如在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不能写成2N∶4H∶3O或N2∶H4∶O3,要写成m(N)∶m(H)∶m(O)=(14×2)∶(4×1)∶(16×3)=7∶1∶12。
②查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如在计算Cu2(OH)2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不能写成m(Cu)∶m(O)∶m(H)∶m(C)∶m(O)=(64×2)∶(16×2)∶(1×2)∶(12×1)∶(16×3)=64∶16∶1∶6∶24(没把氧元素的原子个数合在一起)。
正确计算方法为m(Cu)∶m(O)∶m(H)∶m(C)=(64×2)∶(16×5)∶(1×2)∶(12×1)=64∶40∶1∶6。
[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模仿练习]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
2O
3
,试计算:(1)
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2)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3)氧化铁中铁
元素的质量分数;(4)如有1000t 氧化铁,则可生产多少吨铁?请两位同学板演。
[分析纠正]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两位的解答并强调解题方法。
[讨论交流] (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100%=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物质中某元素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Fe 2O 3的相对分子质量=2×56+3×16=160
(2)Fe 2O 3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等于(56×2)∶(16×3)=7∶3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0
2
56⨯×100%=70% (4)可生产铁1000×70%=700(t )
[指导观察]展示几种药品的标签,几位同学描述组成药品的成分和纯度,纠正上述三同学描述中的错误信息。
[课件展示]展示部分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
三、典例剖析
例1 (多选)下列关于耐高温新型陶瓷氮化硅(Si 3N 4)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氮化硅中Si 、N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 B.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140g 氮化硅中含硅元素的质量为84g D.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0g
【解析】氮化硅中Si 、N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8×3)∶(14×4)=3∶2;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4
143284
14⨯+⨯⨯×100%=25×100%=40%;140g 氮化硅
中硅元素的质量为140g ×(1-40%)=84g ;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3+14×4=140,而不是140g 。
【答案】BC
例2 (2011·天津)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按要求进行计算: (1)Al 2O 3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Al 2O 3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求Al 2O 3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
(计算结果
保留至0.1%)
【答案】(1)2∶3 (2)9∶8 (3)解:Al 2O 3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3
162272
27⨯+⨯⨯×100%≈52.9%
例3 硫酸亚铁(FeSO 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1)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某患者每天服用2片FeSO 4,每片含FeSO 4 2.5g,每天可补充多少铁元素?
(3)某贫血患者共需补充 1.4g 铁元素,服用的药物中含有硫酸亚铁多少克?
【解析】根据化合物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要用化合物的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质量,要用元素的质量除以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FeSO 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
16325656
⨯++×100%=36.8%
(2)每天可补充铁元素的质量为:2.5g ×2×36.8%=1.84g (3)服用的药物中含有硫酸亚铁的质量:1.4g/36.8%=3.8g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提问]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关于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基础知识,大家需要熟练掌握。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3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它的符号是Mr ,单位是一。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个数之和
(2)计算组成物质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比=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个数之比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4)物质中某元素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本节课是化学式的运用,主要是一些计算技能的理解和培养,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互纠、概括小结的教学设计。
成功地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节课突出两点:
1.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也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师改编习题时,联系了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和铁锈、加碘盐,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