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8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感染监测与报告。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对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
监测内容应包括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感染部位及类型等。
报告应及时准确,确保信息畅通,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体系,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管理、环境清洁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确保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
医院应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和高危科室,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四、医院感染管理团队。
医院应建立专业的感染管理团队,包括感染管理科室、感染管理委员会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开展感染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安全。
五、感染管理质量考核。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机制,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考核内容应包括感染监测与报告、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等方面,评估结果作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六、持续改进。
医院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感染管理工作水平。
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感染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不断完善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标准与控制技术一、医院感染质控标准(一)医院感染发病率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7%:100 — 500张床位的医院<8%; 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10%。
(二)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100—500张床位的医院<0.5%;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0.5%。
(三)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四)医院感染漏报率应<20%(五)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W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六)无菌器械保存液不得检出任何病原菌。
(七)血液透析系统监测进水口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出水口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八)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
(九)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力争达到70%。
(十)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使用中灯管应三70 Hw/cn2,新购进灯管不得低于90 uw/cm2o(十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十二)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W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三)接触皮肢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W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四)使用中的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五)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以上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二、医院消毒灭菌原则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注射器、针炙针、针头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或灭菌,灭菌选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干热灭菌法:消毒可选煮沸、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选用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1. 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问题。
为了确保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以下是针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标准进行检查。
2. 医院感染预防策略检查2.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感染预防宣传、患者感染风险评估、消毒灭菌、手卫生等内容。
检查应确认医院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是否进行有效的执行。
2.2 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加重医院感染的风险。
检查应包括医院的抗生素管理措施,如是否有抗生素使用的准则、抗生素开具的合理性和抗生素使用监测等。
2.3 清洁与消毒医院的环境清洁和医疗设备消毒对于感染预防至关重要。
检查应包括医院清洁与消毒标准的制定、清洁剂和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清洁与消毒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3.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检查3.1 医院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
检查应确认医院是否建立了感染监测系统,包括感染监测的指标、监测频率、监测范围和监测报告的发布情况等。
3.2 医院感染报告与通报医院应及时报告和通报重大感染事件,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和沟通。
检查应包括医院感染报告和通报的制度,如医院感染事件的报告要求、报告流程和通报范围等。
4. 医院感染控制与处置措施检查4.1 医院感染控制医院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无菌操作等。
检查应确认医院是否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并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2 感染事件处理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处理机制,在感染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追踪、报告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检查应包括医院感染事件处理的程序和记录、感染事件处理的有效性等。
5. 医院感染培训与教育检查5.1 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的培训与教育,确保其了解感染预防的知识和操作要求。
检查应包括医院感染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评估等。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1.感染率: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是感染率。
感染率可以分为院内感染率和手术部位感染率等不同类型。
通过监测感染率可以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2.院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包括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感染的途径、感染的风险因素等。
通过这些调查可以了解感染的原因和传播途径,进一步加强感染管理工作。
3.感染控制手卫生合规率: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了解手卫生合规率,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提高手卫生合规率,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4.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产生耐药菌株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监测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抗生素的使用类型、使用频率和使用时机等指标,可以评估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5.感染管理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能够更好地开展感染管理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6.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各种感染的防控措施、责任和程序。
评估感染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医院是否有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并且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和遵守。
7.环境消毒合格率: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医院环境消毒的合格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判断医院环境的清洁状况和消毒工作的质量,及时纠正不合格的环境消毒措施,保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8.感染管理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维护、检查和合格率:医院应保证感染管理相关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手卫生设备、消毒设备、洗消器等。
对这些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评估,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提高感染管理工作的效果。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感染率、流行病学调查、手卫生合规率、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感染管理培训、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环境消毒合格率、感染管理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等。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
学习参考好帮手
学习参考好帮手
学习参考好帮手
学习参考好帮手
学习参考好帮手
学习参考好帮手
说明:
一、《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一级评价指标包括九个方面(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培训与考核、医院感染监测、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抗感染药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暴露防护),考评总分为150分,120分为合格。
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的第五条中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有11个,每一个重点部门分值为5分,总分为55分,各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考评标准详见附件。
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二级指标扣分原则为扣完为止,不扣负分。
四、医院感染管理专项评价纳入医院管理综合评价体系。
学习参考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