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算法初步
- 格式:ppt
- 大小:340.00 KB
- 文档页数:41
1.2.3循环语句课时目标1.理解给定的两种循环语句,并会应用.2.应用两种循环语句将具体问题程序化,搞清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的联系和区别.1.循环语句循环语句与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相对应,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都有直到型和当型两种循环语句结构,分别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直到型和当型循环结构.名称直到型当型格式DO循环体LOOP_UNTIL条件WHILE条件循环体WEND功能先执行一次DO和UNTIL之间的循环体,再判断UNTIL后的条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继续执行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符合时为止.这时计算机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出循环体执行UNTIL语句后面的语句.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则执行WHILE和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WEND语句后,执行WEND后面的语句对应程序框图一、选择题1.下列给出的四个框图,其中满足WHILE语句格式的是()A.(1)(2) B.(2)(3) C.(2)(4) D.(3)(4)答案B解析WHILE语句的特点是“前测试”.2.下列算法:①求和112+122+132+…+11002;②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商;③已知函数定义在区间上,将区间十等分求端点及各分点处的函数值;④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及此边上的高,求其面积.其中可能要用到循环语句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B3.循环语句有WHILE和UNTIL语句两种,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之间可以相互转化B.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和WEND之间的循环体C.当计算机遇到UNTIL语句时,先执行一次DO和UNTIL之间的循环体,再对UNTIL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D.WHILE语句与UNTIL语句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答案D4.下面的程序运行后第3个输出的数是()i=1x=1DOPRINT xi=i+1x=x+1/2LOOP UNTIL i>5ENDA .1B .32C .2D .52答案 C解析 该程序中关键是循环语句, 第一次输出的数是1,第二次输出的数是x =1+12=32,第三次输出的数是x =1+12+12=2.5.下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n =5S =0WHILE S <15 S =S +nn =n -1WEND PRINT n ENDA .-1B .0C .1D .2 答案 B解析 由于5+4+3+2=14,这时仍满足条件“S<15”, ∴n =2-1=1时,S =14+1=15,当执行完循环体n =1-1=0后,再判断条件,此时不满足条件“S<15”, 接着执行“PRINT n ”.所以n =0.6.运行下面的程序,执行后输出的s 的值是( )i =1WHILE i <6 i =i +2 s =2*i+1 WEND PRINT s ENDA .11B .15C .17D .19 答案 B解析 当i =3时,s =7,当i =5时,s =11, 此时仍满足条件“i <6”,因此再循环一次, 即i =7时,s =15,此时不满足“i <6”, 所以执行“PRINT s”,即s =15. 二、填空题7.运行下面的程序,输出的值为__________.S=0i=1WHILE S<18S=S+ii=i+1WENDPRINT iEND答案7解析由于循环体是先执行S=S+i,再执行i=i+1,然后进行判断,当S=1+2+3+4+5=15时,执行i=5+1=6,这时15<18成立,再循环一次S=15+6=21,i=6+1=7,这时再判断21<18不成立,于是执行“PRINT i”,即i=7.8.下面程序表示的算法是________.n=1S=1WHILE S<=5 000S=S*nn=n+1WENDPRINT n-1END答案求使1×2×3×…×n>5 000的n的最小正整数9.下面是一个求20个数的平均数的程序,在横线上应填充的语句为________.答案i>20三、解答题10.用UNTIL语句编写一个程序,输出使1+4+7+…+i≥300成立的最小的正整数.解S=0i=1DOS=S+ii=i+3LOOP UNTIL S>=300PRINT i-3END11.分别用当型和直到型循环语句编写一个程序,计算2×4×6×…×100的值.解(1)当型:i = 2A=1WHILE i<=100A=A*ii=i+2WENDPRINT AEND(2)直到型:i = 2A=1DOA=A*ii=i+2LOOP UNTIL i>100PRINT AEND能力提升12.读程序:甲:乙:INPUT i=1S=0WHILE i<=1000 S=S+ii=i+1WENDPRINT SEND INPUT i=1000 S=0DOS=S+ii=i-1LOOP UNTIL i<1 PRINT SEND对甲、乙两程序和输出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B.程序不同,结果不同B.程序不同,结果相同C.程序相同,结果不同D.程序相同,结果相同答案B13.设计算法求11×2+12×3+13×4+…+199×100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及编写程序.解算法如下:第一步:令S=0,i=1;第二步:若i≤99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结束算法;第三步:S=S+1i(i+1);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程序框图:方法一当型循环程序框图:程序如下:S=i=1WHILE r<=99S=S+1/(i*(i+1))i=i+1WENDPRINT SEND方法二直到型循环程序框图:程序如下:S=0i=1DOS=S+1/(i*(i+1))i=i+1LOOP UNTIL i>99PRINT SEND1.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的区别(1)当型循环先测试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测试;(2)在当型循环语句中,是当满足条件时执行循环体,而在直到型循环语句中,是当不满足条件时执行循环体;(3)对同一算法来说,当型循环语句和直到型循环语句中的条件互为反条件.2.应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要注意以下三点(1)循环语句中的变量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初始化操作,也就是要设置一些变量的初始值.(2)循环语句在循环的过程中需要有“结束”的语句,程序中最忌“死循环”.(3)在循环中要改变循环条件的成立因素.程序每执行一次循环体,循环条件中涉及到的变量就会发生改变,且在步步逼近跳出循环体的条件.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1.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设计算法的基本思路.3.通过有趣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入新课大家都看过赵本山与宋丹丹演的小品吧,宋丹丹说了一个笑话,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答案: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上述步骤构成了把大象装进冰箱的算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算法的概念.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提出问题(1)阅读教材第3页“鸡兔同笼”问题,思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几种方法? (2)结合教材实例⎩⎨⎧=+-=-)2(,12)1(,12y x y x 总结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3)结合教材实例⎩⎨⎧=+-=-)2(,12)1(,12y x y x 总结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4)请写出解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并理解“高斯消去法”;(5)根据上述实例谈谈你对算法的理解. (6)请同学们总结算法的特征. (7)请思考我们学习算法的意义. 讨论结果:(1)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2)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2(,12)1(,12y x y x 的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①+②×2,得5x=1.③ 第二步,解③,得x=51. 第三步,②-①×2,得5y=3.④ 第四步,解④,得y=53.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53,51y x(3)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12)1(,12y x y x 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由①得x=2y -1.③第二步,把③代入②,得2(2y -1)+y=1.④ 第三步,解④得y=53.⑤ 第四步,把⑤代入③,得x=2×53-1=51.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53,51y x(4)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112121222,(1),(2)a x a yb a x a y b +=⎧⎨+=⎩其中a 11a 22-a 21a 12≠0,可以写出类似的求解步骤: 第一步,假定a 11≠0,①×2111()a a -+②,可得方程 (a 11a 22-a 21a 12)y= a 11b 2-a 21b 1.③ 第二步,解③,得y=11221111222112a b a b a a a a --.④第三步,将④代入①得x=22112211222112a b a b a a a a --第四步,输出结果x,y (5)算法的定义理解: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 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6)算法的特征: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 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 “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地持续进行.(7)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来解决问题,这些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也就是说,算法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程序性方法.算法一般是机械的,有时需进行大量重复的计算,它的优点是一种通法,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总能得到结果.因此算法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例题解析例1 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点评:算法一般是机械的,有时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计算,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总能算出结果,通常把算法过程称为“数学机械化”.数学机械化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实际上处理任何问题都需要算法.如:中国象棋有中国象棋的棋谱、走法、胜负的评判准则;而国际象棋有国际象棋的棋谱、走法、胜负的评判准则;再比如申请出国有一系列的先后手续,购买物品也有相关的手续……例2 写出对任意3个数a,b,c求出最大值的算法。
第一章 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练习(P5). 1、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正实数r .第二步,计算以r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2S r π=.第三步,得到圆的面积S .2、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n .第二步,令1i =.第三步,用i 除n ,等到余数r .第四步,判断“0r =”是否成立. 若是,则i 是n 的因数;否则,i 不是n 的因数. 第五步,使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第六步,判断“i n >”是否成立. 若是,则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练习(P19)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精确度d ,令1i =.的到小数点后第i 位的不足近似值,赋给a 的到小数点后第i 位的过剩近似值,赋给b .第三步,计算55b a m =-.第四步,若m d <,则得到5a;否则,将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返回第二步.第五步,输出5a .程序框图:习题1.1 A 组(P20)1、下面是关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收费的问题.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订了以下生活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未超过7 m 3时,每立方米收费1.0元,并加收0.2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超过7m 3的部分,每立方收费1.5元,并加收0.4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 m 3,应交纳水费y 元,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1.2,071.9 4.9,7x x y x x ≤≤⎧=⎨->⎩我们设计一个算法来求上述分段函数的值.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用户每月用水量x .第二步:判断输入的x 是否不超过7. 若是,则计算 1.2y x =;若不是,则计算 1.9 4.9y x =-.第三步:输出用户应交纳的水费y .程序框图:2、算法步骤:第一步,令i =1,S=0.第二步:若i ≤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第三步:计算S=S+i 2.第四步:i = i +1,返回第二步.程序框图:3、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人数x ,设收取的卫生费为m 元.第二步:判断x 与3的大小. 若x >3,则费用为5(3) 1.2m x =+-⨯;若x ≤3,则费用为5m =.第三步:输出m .程序框图:B 组 1、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111222,,,,,a b c a b c .. 第二步:计算21121221b c b c x a b a b -=-. 第三步:计算12211221a c a c y a b a b -=-. 第四步:输出,x y .程序框图:。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3《算法初步》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算法初步》,是高中高二数学必修3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算法的概念、常见算法的分类、算法的思路以及问题的解法。
学生需要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常见的算法分类,学会利用具体的案例来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算法分类。
2.了解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算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我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假设你要在电脑里存储一些数据,如何更好地进行数据管理?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算法来进行数据管理。
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算法初步。
我解释了什么是算法以及算法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了常见的算法分类以及算法的思路。
2. 讲解及演示我通过PPT讲解了各种算法分类的特点、应用以及实现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数据来实践演算法。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算法的思路和应用。
同时,我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算法的理解和应用经验,鼓励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思考和总结。
3. 练习及测试在演示和讲解完毕之后,我设置了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并通过一些测试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测试题设置了多种不同难度的问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4. 总结最后,我通过一些问题来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便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并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算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算法思维的应用,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勇于努力,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算法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材,内容涉及算法初步。
算法初步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学习算法初步,学生能够理解算法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2. 掌握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算法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法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设计简单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算法的设计和分析。
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算法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3. 利用编程实践,培养学生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什么是算法?算法有什么特点?2. 讲解算法的基本概念:解释算法的定义,强调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
阐述算法的特点,如确定性、有穷性和可行性。
3. 学习算法表示方法:介绍算法的图形表示和伪代码表示。
举例说明不同表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 掌握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步骤。
条件结构:根据条件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循环结构:重复执行某些步骤直到满足条件。
5. 设计简单算法解决问题:分析实际问题,如计算Fibonacci 数列的前n项和。
引导学生设计算法,并利用编程工具实现。
6. 课堂小结:强调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设计一个简单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高二数学必修3 第一章算法初步知识点:展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高二数学关于知识点的掌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小编准备了高二数学必修 3 第一章算法初步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3.1 展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1、展转相除法。
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展转相除法求最大条约数的步骤以下:( 1):用较大的数m 除以较小的数n 获得一个商S和一个余数R;( 2):若R=0,则 n 为 m, n 的最大条约数;若R0,则用除数 n 除以余数 0R获得一个商1S和一个余数1R;( 3):若1R=0,则1R 为 m, n 的最大条约数;若1R0,则用除数R除以余数1R获得一个商2S和一个余数2R;挨次计算直至nR=0,此时所获得的1nR 即为所求的最大条约数。
2、更相减损术我国初期也有求最大条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在《九章算术》中有更相减损术求最大条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行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为:( 1):随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能否都是偶数。
假如,用 2 约简;若不是,履行第二步。
(2):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
连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条约数。
例 2 用更相减损术求98 与 63 的最大条约数 . 剖析:(略)3、展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差异:(1)都是求最大条约数的方法,计算上展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展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差异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差异较显然。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优选的比较优异的文章 ,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顺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异篇目、出色段落 ,对提升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此刻 ,许多语文教师在剖析课文时 ,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 ,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力 ,学生头疼。
剖析完以后 ,学生见效甚微 ,没过几日便忘的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