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培优专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8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同步自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答案符号题意)。
1.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44g 二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
A .22gB .9gC .18gD .36g2.加热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得到的气体的质量最小的是( )。
A .碱式碳酸铜B .氧化汞C .高锰酸钾D .氯酸钾3.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
A .2HB .C C .SD .Mg4.在2A +B =C +2D 反应中,若15gA 与足量的B 反应,生成了9gC 和22gD 。
现要制取33gD ,需要 B 的质量为( )。
A .16 gB .24 gC .48 gD .无法计算5.为了还原8g 氧化铜(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取64),则需要氢气的质量是( )。
A .0.2 gB .0.15gC .大于0.2 gD .0.1g6.对90 g 水通电一会后,剩余81g 水,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80 gB .9 gC .1gD .8 g7.用下列金属与适量的盐酸反应,能制取0.2g 氢气的是( )。
A .5.6g 锌粒B .6.5g 铁C .6.4g 铜D .3g 镁8.等质量的铝、锌、铁、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A .铝>镁>铁>锌B .镁>铝>锌>铁C .锌>铁>铝>镁D .镁>铝>铁>锌9.下列物质分解后,氧元素没有全部转化为氧气的是( )。
A .3KClOB .4KMnOC .HgOD .O H 210.实验室为了制取4.8g 氧气,需用托盘天平称取氯酸钾的质量是( )。
A .12.25gB .4.8gC .9.6gD .12.3g二、填空题1.3g 镁条完全燃烧,需氧气______g ,同时生成氧化镁______g 。
2.3g 木炭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L ,这些氧气可由______L 空气提供。
(2O ρ=1.42g/L ,=空气ρ 1.293g /L )3.将24.5g 的氯酸钾与8g 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完全反应后,可生成氧气____g ,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其中____占____g ,____占____g 。
专题五 化学方程式计算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信息之一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遵循固定质量比”的前提下的质量守恒。
根据这一信息,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例式,只要已知某一物质的质量,就可求出实际反应中其余所有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解题格式一般要规范化,解题过程一定要程序化。
具体的计算步骤为:“设→写→找→列→解→答。
” ① 设:设未知量② 写: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③ 找:找出相关物质的比例关系,并求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对应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④ 列:列出比例式 ⑤ 解:解出未知量的值 ⑥ 答:写出答案 [注意]a . 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b . 计算中所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
c . 各物质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单位带入计算过程。
d . 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
e . 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且配平,这是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
二、 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各物质都被理想化为纯净物,而实际的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纯净物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的不纯物质。
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常涉及下列关系式: %100⨯=质量含杂质的不纯物质的总纯净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度=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
例1、在一定条件下,A+2B==C+3D 。
该反应中A 、B 、C 三种物质的式量为m 、n 、w ,则D 的式量为:(A 的式量即为A 的相对分子质量)A :m+n-w ;B :m+2n-w ;C :(m+2n-w)/3;D :3(m+2n-w)。
八年级化学关于化学式的计算一.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 A 原子个数+B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 例1. 计算水【HO 】、硫酸铝【Al 2 (SO ) 3】、 胆矶【CuSO • 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 20的相对分子质量=1 X 2+16 X 1=18Al 2 (S04)3 的相对分子质量 =27 X 2+ ( 32+16 X 4)X 3=342CuSO 4 • 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 =64+32+16 X 4+5 X( 1 X 2+16) =250 例2. 计算3SO 2、2NH 4H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解:3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3X( 32+1 6X 2) =1922NH 4HC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 X( 14+1 X 5+12+16 X 3) =1581.计算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NH 4NO 3CaSO 4 • 2H 2O 2KCIO 32•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正确的是()A. 2 MgO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X 24+16=64B. 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14X 16 X 2=448C. 2N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14+2)=32D. 3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16X 2 X 3=96 3.碳酸氢铵(NH 4H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C.80 D .以上都不正确 计算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 ① .氯气【CI 2】② .硫酸铵【(NH 4)2SO 4】 ③ .2H 2O ④ .2NaOH⑤ .蔗糖【C 12H 22O 11】 ⑥ .绿矶【FeSO • 7出0】二.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之比 例1. 计算水(H 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解: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X 2) : 16=2 : 16=1 : 8也可表示为:H 2O 中 H : 0=(1 X 2) : 16=2 : 16=1 : 8 例2.计算硫酸铵【(NH 4)2SO 4】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及各元素的质量比。
八年级(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原理和类型总结(例题和练习)班级姓名学号相对原子质量:H:1;O:16;Mg:24;P:31;Cl:35.5; K:39; Mn:55; Cu:64。
一、计算原理:1.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为什么?(1)Mg+O2===MgO2 (2) KMnO4===K2MnO4+MnO2+O2(3)2HgO====2Hg+O2↑ (4)2H2O2===2H2O+O2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①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3.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把15.5克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反应完全后,得残留物10.7克,求:(1)生成氧气多少克?(2)剩余固体中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二、书写格式:例题:加热分解4.9g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三、常见类型:1.根据反应物求生成物或另一反应物:例题: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多少克?同时会消耗多少克氧气?练习:磷在氧气中燃烧,16克氧气会消耗多少克磷?同时会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2.根据生成物求反应物或另一生成物:例题:实验室要制取4.8克氧气,至少需分解多少克高锰酸钾?同时生成多少克二氧化锰?练习: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
电解多少水,能制得氢气0.8吨?同时得到氧气多少吨?3.有关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例题:10克含H2O234%的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能产生氧气多少?练习1:20克纯度为96%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起反应,能制得多少升氧气(氧气密度为1.429克/升)?练习2:现要制取氧气96克,则需质量分数为10%的双氧水多少克?4.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例题:已知反应:2A+B=3C+D,且A和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2,如果反应后生成C和D的质量共2.1g,则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克。
专题五 化学方程式计算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信息之一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遵循固定质量比”的前提下的质量守恒。
根据这一信息,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例式,只要已知某一物质的质量,就可求出实际反应中其余所有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解题格式一般要规范化,解题过程一定要程序化。
具体的计算步骤为:“设→写→找→列→解→答。
” ① 设:设未知量② 写: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③ 找:找出相关物质的比例关系,并求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对应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④ 列:列出比例式 ⑤ 解:解出未知量的值 ⑥ 答:写出答案 [注意]a . 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b . 计算中所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
c . 各物质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单位带入计算过程。
d . 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
e . 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且配平,这是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
二、 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各物质都被理想化为纯净物,而实际的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纯净物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的不纯物质。
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常涉及下列关系式: %100⨯=质量含杂质的不纯物质的总纯净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度=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
例1、在一定条件下,A+2B==C+3D 。
该反应中A 、B 、C 三种物质的式量为m 、n 、w ,则D 的式量为:(A 的式量即为A 的相对分子质量)A :m+n-w ;B :m+2n-w ;C :(m+2n-w)/3;D :3(m+2n-w)。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B.32克C.22克D.12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和B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C的总质量。
32 g+12 g=44 g。
答案:A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等于分解后生成的物质B和C的质量总和。
即物质A的质量等于56克+44克=100克。
答案:D3.(经典回放)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
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和元素的质量比判断物质组成的能力。
由铜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固体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只为CuO②只为Cu2O③CuO与Cu2O的混合物④CuO与Cu的混合物⑤Cu2O与Cu的混合物⑥CuO、Cu2O、Cu 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又因为固体样品中铜为8 g,氧为(9 g-8 g)=1g,而CuO中m(Cu)∶m(O)=4∶1,Cu2O中m(Cu)∶m(O)=8∶1。
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上述组合中③、⑤不成立,④的组合中CuO质量为5 g,Cu的质量为4 g。
综合可知选项C、D正确。
本题的D选项属难点,若不能将固体样品组合,进行定量分析,则易得出错误结论。
答案:CD4.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
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
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 g 。
自然科学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 重点:1.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规范解题格式。
三. 难点: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2. 有关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四. 知识要点:1. 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量的意义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是:(1)根据题意设未知数(用X ,Y 等字母来表示); (2)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已知物和待求物之间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列出比列式,求解;(4)简明地写出答案。
3. 注意事项:(1)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依据,必须书写正确,且一定要配平; (2)各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必须计算正确;(3)相对分子质量必须写在对应物质化学式下面,相应的已知量、未知量须写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方,且单位要统一。
(4)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①气体质量:m =ρV②纯度指纯物质占不纯物质总质量的质量分数。
%杂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质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纯度=100100⨯+⨯4. 解题思路:(1)首先要认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哪些是已知量和已知关系,哪些是未知量,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属于哪种类型的计算,需要进行哪些换算,本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2)通过分析后再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按照计算步骤完成解题过程。
【典型例题】(一):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例1. (1)电解54克水能够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2)若用这些氢气跟氧化铜反应来制取铜,可得到多少克铜?(已知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O H CuO H +∆+22)分析:此题属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再通过气体密度换算出生成气体的体积。
化学方程式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机的一般解题步骤:①设未知数②写出化学方程式③找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及已知量与要求量④列出比例式并求算结果⑤写出答案2.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基本方法(1)差量法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质量差值”。
根据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质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此法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①2KMnO4K2MnO4+MnO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氧气的质量②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或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③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2,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气体质量的增加量。
④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⑤2H2+O22H2O,反应后气体质量减小,其减小值为生成水的质量。
⑥金属+酸→盐+H2,该变化中金属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其增加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差值。
⑦金属+盐→盐+金属,该变化中金属质量若增加,溶液的质量则减小,否则相反。
其差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的金属质量的差值。
⑧难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水的质量(2)守恒法守恒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
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提高解题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3)关系式法对于多个连续进行的反应,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由关系式进行计算更加方便,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极值法极值法是应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方法。
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
一.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例题1 有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8.5%B.50%C.52.8%D.82.5%举一反三:1.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相同的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待天平平衡后,在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一)解题步骤:1、解、设设未知量(未知量已经包含了单位)2、写写出完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3、找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和已知量、未知量(已知量要带单位,都写在相对应的化学式正下方)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求出的解要带上单位)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准确。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2、配平化学方程式;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题型1:已知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物质(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例题一: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实验。
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练习1:找错误并改正。
电解9g水,能得到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小明的解法如下:解:设能得到氢气xgH2O=H2+O218 2 329g xg18 9g =32xgx=32×9g18=16答:能得到氢气16克。
练习2: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
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点燃=mCO2+2CO+16H2O。
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1)m值是(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回答:①从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次恰好完全反应;②第次实验中碳有剩余;剩余克;③第次实验中O2有剩余,剩余克。
练习1:1克氢气和4克氧气点燃后,能生成多少克水?练习2:48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的H2与多少克KMnO4产生的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Mg+2HCl=MgCl2+H2↑)三、题型2:已知混合物中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例题三: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份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现有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200t,可制得生石灰多少吨?化学反应CaCO3高温=CaO+CO2↑某同学的解法如下: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解:设可制得生石灰的质量为xCaCO3高温=CaO+CO2↑100 56200t x100 200t =56xx=112t答:可制得生石灰112t。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方程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方便地进行化学计算和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常常涉及到物质的量的关系、反应产物的生成量等问题。
下面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1.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H2+O2→2H2O如果给定了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 mol,则氧气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计算出来。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氧气的系数为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
类似地,如果给定了水的物质的量为3 mol,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也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计算出来。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氢气的系数为2,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3=6 mol。
2.反应产物的生成量计算在一些化学实验中,需要根据反应的物质的量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Fe2O3+3CO→2Fe+3CO2如果给定了铁(III)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和6 mol,则铁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计算出来。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铁的系数为2,铁的物质的量为2×4=8 mol。
类似地,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计算出来。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二氧化碳的系数为3,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3×6=18 mol。
3.反应剩余物质的计算在一些限制反应中,给定了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比例,需要计算剩余物质的物质的量。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Na+Cl2→2NaCl如果给定了钠的物质的量为5 mo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8 mol,则钠氯化物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计算反应剩余物质的物质的量得到。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钠的系数为2,氯气的系数为1,钠氯化物的物质的量应该等于氯气的一半即4 mol。
由于氯气的物质的量为8 mol,因此钠氯化物的物质的量将是8-4=4 mol。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训练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W G H 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5:4D.待测值为132.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 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1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0.05mol白色沉淀。
则a的数值为A.3.21 B.3.59 C.4.01 D.7.413.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为165.6B.该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C.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为36∶142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8∶40,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4.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的质量D.生成H2的质量5.对化学反应:M+H2SO4=CaSO4↓+2N的认识,错误的是()A.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M>NC.M可能是CaO D.N可能是HNO36.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X的化学式为CO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17.已知:在650℃时,CuSO4分解为CuO与气体,在1400℃时,CuO受热发生如下分解反应:4CuO2Cu2O+O2↑.现将16gCuSO4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为7.6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B.产生的气体中,硫、氧的质量比为8∶26 C.剩余固体中含6.4g铜元素D.剩余固体用足量CO还原,可产生CO23.3gCO的混合物10g,测得其中氧元素含量为8.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264%,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氧气,通电使电火花塞点火让其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八年级自然科学暑假专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鄂【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暑假复习专题〔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二、学习目的:1、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根据,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本类型。
2、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技巧[差量法、质量守恒法、极值法、讨论法、图像〔或者图表〕分析法、归一法]。
3、通过由易到难的例题讲解和习题练习,进步解题技巧,培养思维才能。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的根据和意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原子质量都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所以形成新的物质的总质量也就没有发生变化,故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际意义是:可以帮助解决消费、科研中药品量、产率、纯度、转化率等诸方面的问题。
【知识点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的步骤根据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的步骤有如下六步:一设,设未知量〔根据题意设计一个恰当的未知量〕;二写,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三找,找出物、未知物间量的关系,把与解题有关的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题设质量比对应在相关化学式下方;四列,列出比例式〔上下单位要一致〕;五解,根据比例式,求未知量;六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知识点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本类型〔1〕有关反响物或者生成物质量的计算〔2〕涉及气体质量或者体积的计算。
假设反响物或者生成物中有一定体积的气体,而且计算时又必须涉及到,必须把一定体积的气体根据密度换算成一定质量的气体。
〔3〕根据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计算 〔4〕关于混合物的计算 〔5〕多步反响的计算 〔6〕天平题的计算〔7〕根据计算确定可能的范围或者可能的组成。
【知识点4】计算常涉及的几个关系式 〔1〕分解率=×100%〔2〕纯洁物的质量分数〔纯度〕=不纯净物质量纯净物质量×100%〔3〕纯洁物质量=不纯洁物质量×纯洁物的质量分数〔或者1-杂质质量分数〕 不纯洁物质量=纯洁物质质量÷纯洁物质量分数〔或者1-杂质质量分数〕 【知识点5】常见的解题方法1、差量法:差量法是指在进展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可将反响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固体质量差或者气体的体积差等与反响物或者生成物等有关的量建立比例关系进展解题,此法可以优化步骤,节时间是,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误差。
专题五 化学方程式计算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信息之一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遵循固定质量比”的前提下的质量守恒。
根据这一信息,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例式,只要已知某一物质的质量,就可求出实际反应中其余所有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解题格式一般要规范化,解题过程一定要程序化。
具体的计算步骤为:“设→写→找→列→解→答。
” ① 设:设未知量② 写: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③ 找:找出相关物质的比例关系,并求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对应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④ 列:列出比例式 ⑤ 解:解出未知量的值 ⑥ 答:写出答案 [注意]a . 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b . 计算中所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
c . 各物质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单位带入计算过程。
d . 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
e . 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且配平,这是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
二、 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各物质都被理想化为纯净物,而实际的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纯净物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的不纯物质。
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常涉及下列关系式: %100⨯=质量含杂质的不纯物质的总纯净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度=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
例1、在一定条件下,A+2B==C+3D 。
该反应中A 、B 、C 三种物质的式量为m 、n 、w ,则D 的式量为:(A 的式量即为A 的相对分子质量)A :m+n-w ;B :m+2n-w ;C :(m+2n-w)/3;D :3(m+2n-w)。
例2、有三种物质X 、Y 、M 各15克,将它们混合后加热反应,生成新物质N 为30克。
若在原混合物中增加10克M ,仍在原条件下加热反应,则化合后X 、M 无剩余而Y 有剩余。
据分析可知,三种物质X 、Y 、M 化合时的质量比应是:A :1:1:1;B :2:1:5;C :3:2:5;D :3:2:3。
例3、10、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请计算:(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同步练习:1.现有氢气和氧气共10g,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g水,则反应前氧气质量可能是( )A.0.8gB.3.6gC.6.4gD.9.2g2.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R和M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B.16:9C.32:9D.46:93.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B.46C.48D.924.质量相同的硫和磷,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别是a g和b g,则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5.1g氢气和a g某金属氧化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水,已知该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n价,则此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8-a)n B.(a-8)nC.(a+8)n D.(a—16)n6.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g,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A.8g B.12g C.11g D.无法确定7.在A+B=C+D的化学反应中,20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
若当D的式量为74.5,5gA和5gB发生反应时,生成D的质量是( )A.2.62g B.3.46g C.4.27g D.6.25g8.加热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反应完全。
得到固体物质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c)g B.(c-b)g C.(a+b-c)g D.(a-b-c)g9、将2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可得15.4克固体混合物:求:(1)生成多少克氧气?(2)有多少克氯酸钾分解?(3)15.4克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10、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质量(g) 3 4 6SO2质量(g) 622__ __(2)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SO2多少克?(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SO2的质量.11、某钢铁厂用含杂质质量分数为20%的杂质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冶炼生铁,8000千克这种矿石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 +3CO2)12、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克该样品与0.8克二氧化锰混合。
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1、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加热时间t1t2t3t4剩余固体质量/g 2.48 2.41 2.34 2.34(1)在时间后,该样品中的氯酸钾已经反应完全;(2)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3)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13、某同学为了检验家里购买的硫酸铵化肥是否合格,他称取27.5 g化肥样品与足量浓烧碱溶液加热,产生的氨气用100.0g废硫酸吸收。
测得吸收氨气的溶液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右下图所示。
所涉及的反应为:(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2NH3+H2SO4 ==(NH4)2SO4。
请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氨气g。
(2)该化肥的含氮量为(精确到0.1%),则这种化肥属于(填:“合格”或“不合格”。
106.8 m/g合格硫酸铵含氮量为20%以上)产品。
14、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反应时间t∕s t0t1t2t3t4t5t6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80757066625858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煅烧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15、用“候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雯同学称取该样品5.6g加入到盛有100g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103.4g。
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2HCl ==2NaCl + CO2↑ + H2O)16、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
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 =CaCO3↓+2NaCl。
求:(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g。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17、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 g 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 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用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
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 g;(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8、某化工厂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
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2.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所加盐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盐酸的质量/g2*******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181.2204.4228.6253.6(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作业:1.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19.78.721.60.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9.40 3.6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了7.2g氧气,生成了6.6g二氧化碳和4.05g水,则该化合物()A.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含有碳、氧两种元素D . 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3. 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塔的体积比是1:2,这类有机物中( )A .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H 4OB .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H 2OC . 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8的整倍数D . 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6的整倍数4. 继黄金、白金之后,钯金(Pd )首饰在市场上悄然兴起。
为了获得钯金,取17.7%的PdCl 2溶液100g ,加入10.0g 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得到钯金和铁的氯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