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理自然灾害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5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下文为您整理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习本课有帮助。
1.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
(水文水系)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地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3)治理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利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蓄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沙尘暴现象(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2)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
(3)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练习题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滑坡B. 泥石流C.寒潮D. 地震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干旱B. 泥石流C.工厂废水污染水源D. 地震3.容易受到台风影响的省区是 ( )A.宁夏B. 青海C. 福建D. 内蒙古4.春旱主要发生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B. 黄河中下游C. 珠江流域D. 海南省5.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B.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C.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D. 从窗户跳下去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①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②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表现在:
①同一时间,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
②同一地点出现多种自然灾害,不同灾害会连续发生
③同一灾害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
雅地震带。
二、防灾减灾
1、防灾
①灾害预报: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精确预报台风、地震等
②修建大量防灾工程防御自然灾害,如“三北”防护林
2、减灾
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保证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3、科学自救方法
①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②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当遇到滑坡时,向两侧跑离滑坡体。
③洪涝: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④当遇到洪水,要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和泥坯房的屋顶。
⑤当遇到台风时,应及时躲避到房间,关闭门窗。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其成因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学会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2.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自然灾害成因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措施,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4 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1.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下列现象不属于山区常见自然灾害是()A.滑坡B.泥石流C.山洪D.台风【答案】1.D【解析】1.山区是指山地、陡峭的高原和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生态环境脆弱,在降水较丰富的地区常常会出现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等自然灾害,台风主要影响沿海地区,与是否处于山区无关,故选D。
2.下列关于暴雨、洪涝、寒潮、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B.我国的旱灾只出现在西北干旱区C.寒潮是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小D.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对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答案】2.D【解析】2.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的平原地区,故A错误。
我国的旱灾是所有气象灾害中分布最广的,不仅分布在西北干旱区,故B错误。
寒潮是冬半年的主1要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除青藏高原、台湾和海南以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故C错误。
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对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故D正确。
故选D。
中央气象台预报,2020年10月20日,冷空气将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降温等天气,华北、东北多地降温可达8~10摄氏度。
据此完成下列3-4小题。
3.造成此次大风、降温的气象灾害是()A.冰雹B.台风C.寒潮D.沙尘暴4.为减少该种气象灾害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应采取()①躲在树下①加强监测预报①添衣保暖①加固户外广告牌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3.C 4.C【解析】3.根据“冷空气将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降温等天气,华北、东北多地降温可达8~10摄氏度”可判断这种气象灾害是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