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新高考测评卷物理(第六模拟)
- 格式:pdf
- 大小:360.08 KB
- 文档页数:4
2024
年河北省新高考测评卷物理(第六模拟)
一、单选题 (
共6
题)
第(1)
题
如图,一交流发电机中,矩形导线框ABCD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副线圈接入一规格为“6V
;12W”
的小灯泡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导线框、输电导线电阻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位置穿过导线框的磁通量最大
B
.导线框产生电动势的最大值为60V
C
.通过原线圈电流的有效值为0.2A
D.原、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之比为
第(2)
题
2022
年7
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排海计划,引起了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福岛核事故泄漏到海洋的污染物
主要有三种:碘131
、铯134
和铯137
,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8
天、2
年和30
年,其中铯137的衰变方程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未衰变原子核数量的减少,元素的半衰期也变短
B
.长时间来看,碘131
的放射性危害小于铯137
的放射性危害
C
.铯137
衰变时,衰变产物中的X
为中子
D
.铯137
衰变时会释放能量,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等于X
的质量
第(3)
题
某发射星云可认为完全由氢原子构成,其发光机理可简化为:能量为12.09eV
的紫外光子照射该星云时,会使其氢原子从基态
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会辐射光子。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部分颜色的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见下表,则观测到
该星云的颜色是( )
颜色红黄蓝紫
能量范围
(eV
)1.62
~
1.992.07
~
2.202.78
~
2.902.90
~3.11
A
.红色B
.黄色C
.蓝色D
.紫色
第(4)
题
2021
年5
月,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顺利降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实现了我国首次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一次性
实现这三大目标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首次。已知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1.5倍,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火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均匀的球体,它们的公转轨道近似为圆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问一号的发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B.天问一号着陆器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在地球上受到重力的
C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D.火星公转的加速度约为地球公转加速度的第(5)
题
《天问》是屈原笔下的不朽诗篇,而“
天问”
行星探索系列代表着中国人对深空物理研究的不懈追求。如下图所示,半径均
为R
的两球形行星A
、B的密度之比为,A
、B
各有一个近地卫星C
、D,其绕行周期分别为:、。站在行星表面
的宇航员从距A
行星表面高为h处以水平抛出一物体a
,从距B
行星表面高为2h处以水平抛出另一物体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D
绕A
、B运行的速度之比为
B
.C
、D
绕A
、B运行的周期满足
C
.由于不知道a
与b
的质量,所以无法求出二者落地时速度之比
D
.a
、b两物体从抛出到落地的位移之比为
第(6)
题
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模型
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卡文迪许巧妙地运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采用了类比法
B
.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法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二、多选题 (
共4
题)
第(1)
题
因为慢中子更适宜引发裂变,但是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大部分是速度很大的“
快中子”
,因此需要“
慢化剂”
使“
快中子”
减速。“
快
中子”
与“
慢化剂”
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后,中子能量减小,变为“
慢中子”
。假设中子与“
慢化剂”
原子核的每次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而且认为碰撞前“
慢化剂”
原子核都是静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慢化剂”
原子核质量越大,每次碰撞中中子损失的能量越多,更适宜作为“
慢化剂”
B
.若“
慢化剂”
采用普通水,中子与普通水中的氢原子核发生碰撞,中子的减速效果很好
C
.若用石墨做“
慢化剂”
,碳原子核的质量是中子质量的12倍,一次碰撞前后中子速度大小之比为
D
.若用石墨做“
慢化剂”
,碳原子核的质量是中子质量的12
倍,一个“
快中子”
连续与三个静止的碳原子核碰撞后“
快中子”
的动
能与其初动能之比为
第(2)
题
两辆汽车A
、B
在相邻车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前方十字路口红灯,两车刹车过程中并排行驶时,如图甲所示,车头到前
方停车线的距离均为20m
,最终两车头均恰好到达停车线前。以两车并排行驶时车头所在处为位移0
点并开始计时,以汽车运
动方向为正方向建立x
轴,汽车A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汽车B的图像为如图丙所示的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汽车同时到达停车线前
B.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8m/s
C
.汽车B的加速度大小为
D.两车头沿运动方向的最大距离为
第(3)
题
如图所示,带正电的小球穿在一根不可伸长的光滑绝缘轻绳上,可自由滑动,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处于
静止状态。保持A
端位置不变(两杆间距合适,小球两侧绳子之间夹角始终小于180°
)( )
A
.将B
端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到B
1,再次稳定后绳子张力增大
B
.将B
端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到B
2,再次稳定后绳子张力增大
C
.将右边竖直杆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再次稳定后绳子张力减小
D
.将右边竖直杆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再次稳定后绳子张力减小
第(4)
题
如图所示,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可以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在地图上容易测得地球—
水星连线与地球—太阳连线夹角,地球—
金
星连线与地球—太阳连线夹角,两角最大值分别为、。则( )
A
.水星的公转周期比金星的大
B
.水星的公转向心加速度比金星的大
C.水星与金星的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
D.水星与金星的公转线速度之比为
三、实验题 (
共2
题)
第(1)
题
某小组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一个半圆形刻度盘上安装两个可以沿圆弧边缘移动的拉力
传感器A
、B
,传感器的挂钧系着轻绳,轻绳的另一端系在一起形成结点O
,且O
点在刻度盘的圆心。在O
点挂上重G
=5.00N
的
钩码,记录A
、B的示数、和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用力的图示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当 、,、时,请在图乙中用力的图示法作图,画出两绳拉力的合力F
,并求出合
力F
=___________N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在实验中,某位同学将传感器A
固定在一个位置后,再将传感器B
从竖直位置的P
点缓慢顺时针旋转,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
图象,由图丙可知传感器A所处位置的角度________
,当传感器A的示数最大时_________
第(2)
题
利用阿特伍德机可以验证不少力学定律。如图为一理想阿特伍德机示意图,A
、B
为两质量分别为m
A、m
B的两物块,用轻质无
弹性的细绳连接后跨在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两端,两物块离地足够高。通过调整两物块的质量大小关系可以控制系统的加速度。
设法固定物块A
、B
后,在物块A
上安装一个宽度为d
的遮光片,并在其下方空中固定一个光电门,连接好光电门与毫秒计时
器,并打开电源。松开固定装置,测出物块A
初始释放时距离光电门的高度h
,并读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Δt
,重力
加速度为g
。若想要利用上述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
(1
)实验中,需要使A
、B
满足关系m
A________m
B(选填“>”
、“=”
或“<”
)。
(2
)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________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3
)若要利用上述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所需要验证的等式为_________
(用m
A、m
B、h
、v
和必要的常用量表示,写
出等式的完整形式无需简化)。
四、解答题 (
共3
题)
第(1)
题
由于受地球信风带和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海洋中一部分海水做定向流动,称为风海流,风海流中蕴藏着巨大的动力资源。因为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带电离子,这些离子随风海流做定向运动,如果有足够强的磁场能使海流中的正、负离子发生偏转,便可用
来发电。如图为一利用风海流发电的磁流体发电机原理示意图,用绝缘材料制成一个横截面为矩形的管道,在管道的上、下两个内表面装有两块金属板、,金属板长为,宽为,两板间的距离为。将管道沿风海流方向固定在风海流中,在金属板之间加一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由南向北,用导线将、外侧连接电阻为的航标灯(图中未画出)。
工作时,海水从东向西流过管道,在两金属板之间形成电势差,可以对航标灯供电。设管道内海水的流速处处相同,且速率恒为,海水的电阻率为,海水所受摩擦阻力与流速成正比,为比例系数。
(1)求磁流体发电机电动势的大小,并判断、两板哪个板电势较高;
(2
)由于管道内海水中有电流通过,求磁场对管道内海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3)求在时间内磁流体发电机消耗的总机械能。
第(2)
题
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位于坐标原点O
处的质点恰好位于平衡位置,O
处质点的振动情况
如图乙所示,求
(1)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和方向;
(2
)0.5s~1.0s
内O处质点的路程。
第(3)
题
图示为一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棱镜,一条光线从D
点垂直于BC
由真空射向棱镜,已知棱镜材料对入射光的折射率为n=
,∠A
=30°
,AB
边的长度为8m
,D
点距离B
点1m
,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
m/s
。求:
(1
)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的出射点的位置;
(2
)光从D
点进入棱镜到第一次射出棱镜所经历的时间。(不考虑光线沿原来路返回的情况,要求画出光路图,结果可用根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