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维尔作品写作风格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913.00 KB
- 文档页数:12
梅尔维尔影视美学特征分析作者:鲁立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9期【摘要】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是“电影新浪潮之父”,是“新浪潮电影”的先驱者之一,其较为突出的作品表现风格是警匪片,是他对电影悲剧形式的表达手段之一,他的作品完美融合了美国警匪电影情节与日本武士人物的造型,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本文主要对梅尔维尔影视的美学特征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梅尔维尔;影视美学;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50-01一、关于让·皮埃尔·梅尔维尔1947年,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以600万法郎的低制作费用,以独立自由的制片方式,改编投拍《海的沉默》,并自任导演。
之后他被誉为“战后法国影坛最有才华的新人”。
梅尔维尔擅长拍摄高智商的罪案题材,其代表作有《告密者》《第二口气》《独行杀手》《红圈》《大黎明》。
这些影片的主题和情节结构,大都借鉴了美国的警匪电影和黑社会电影,而影片中人物的外部造型和内心性格,又与日本武士电影有着相似之处。
此外,战争是梅尔维尔影视的根本,如《海的沉默》《神甫莱昂莫汉》《影子军队》,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影片。
二、关于影视美学(一)影视美学的概念影视美学,即影视作品中的美学,美学视域下的影视。
影视美学是美学研究中的一部分,与实用美学、大众文化以及传播学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属于哲学性质,但又有社会属性。
影视美学包括影视哲学、影视艺术学、影视社会学、影视心理学等,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理解影视艺术的审美现象,核心问题在于对影视作品进行美学分析。
(二)影视美学的原则影视美学主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美学原则。
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2.影视学原则。
其包括影视美学和影视艺术学,运用影视学的理论对影片的构成、创造、批评及鉴赏提供理性的认识。
3.实践原则。
白鲸记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象征主义小说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是一部象征主义小说,通过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来探讨人类的存在与命运。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梅尔维尔在小说中使用的象征主义手法,并探讨其对整个故事的意义。
首先,白鲸“莫比·迪克”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它不仅代表了海洋的无尽力量和神秘,更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抗。
白鲸的庞大和强大是人类无法企及的,它对人类的威胁也是无法避免的。
在小说中,船长艾哈伊卜对白鲸的执着追捕也象征了人类对于掌控自然的欲望和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艾哈伊卜将追逐白鲸视为一种使命,他的疯狂和执着也反映了人类对于无法逆转的命运的愤怒和无奈。
其次,船员伊希马尔的角色与各类象征主义有着紧密联系。
伊希马尔是一个天生的煽动者和悲观主义者,他对海洋和人性的深刻认知形成了小说中一股黑暗的悲情氛围。
他的一生都围绕着对“莫比·迪克”的追求和对白鲸力量的敬畏展开,同时也象征了人类渴望超越生活的局限和对未知的恐惧。
通过伊希马尔的形象,梅尔维尔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无力感。
第三,白鲸船上的船员们代表了不同的人性特征,从而向读者呈现出更多的象征意义。
例如,船员斯塔布克代表了理智和道德的声音,他试图劝阻艾哈伊卜追捕白鲸。
而船员佛利克则代表了欲望和野心,他密谋谋反,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通过这些角色的对比,梅尔维尔揭示了人性的各个方面以及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最后,对于整个故事的结局,也蕴含着深刻的象征主义意义。
白鲸最终将船员们吞噬,艾哈伊卜也丧命于此,这一结局象征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亵渎和无意识的后果。
在梅尔维尔的笔下,白鲸成为了一种审判的力量,惩罚那些试图超越自然和挑战命运的人类。
白鲸的力量也提醒着读者,人类应该谦逊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试图征服它。
综上所述,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以其丰富的象征主义手法成为了经典的文学作品。
通过白鲸的象征、船员们的形象以及故事的结局,梅尔维尔探讨了人类的命运和存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与自然、命运的对抗。
文学家梅尔维尔的简介梅尔维尔,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梅尔维尔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梅尔维尔的简介梅尔维尔,H.(Herman Melvill l819-1891),著名小说有:《泰比》《奥穆》《玛迪》(合称《波里尼西亚三部曲》)、《雷德伯恩》、《白外套》、《白鲸》、《皮埃尔》、《骗子》、《水手比利·巴德》等,短篇小说集《广场的故事》亦被誉为经典之作。
梅尔维尔身前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20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
英国作家毛姆认为他的《白鲸》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文学史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
文学家梅尔维尔的生平麦尔维尔,美国伟大小说家、诗人。
1819年8月19日生于纽约的一个商人家庭,1891年9月28日卒于同地。
麦尔维尔的祖先是苏格兰的一个名门望族,早在麦尔维尔祖父那一辈,就已经来了美国,并且参加了独立战争,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
在他少年时代,父亲破产,家庭一下子从富裕堕入潦倒之中。
麦尔维尔12岁时不幸丧父,15岁时就结束了仅仅四年的学校生活。
因家境恶化,使他不得不走向社会独自谋生。
他先后做过银行职员、农场工人、乡村教师,备尝了人世间的冷暖。
因父亲破产,未成年便离开学校,自立谋生。
此后不久,他不得不从银行职员做起,先后做过店员、农场工人和小学教师,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1837年,18岁的麦尔维尔怀着满腔的忿懑和对社会的抵触,逃上了一艘帆船,开始了他的航海生涯。
第一次的航海只是激起了他更强烈的愿望,1839年,到一艘往返于美国纽约和英国利物浦之间的轮船上当服务员,开始了5年海上生活。
其间曾在几艘捕鲸船和邮轮上当过渔叉手和普通水手,足迹踏遍四大洋,还曾流落到塔希提岛和马克萨斯岛上,在有食人风气的土著部落中生活过一个时期,并作为水兵在美国号战舰上服过役。
从1841年起,他开始登上捕鲸船做水手了。
[收稿日期]2009-08-102009年9月第15卷 第5期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 l o fH uBe iAdult Educati o n InstituteSep ,2009V o .l 15 N o .5法国导演让 皮埃尔 梅尔维尔黑色电影风格品析胡寅松(江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62)[摘 要]梅尔维尔开创了法国电影独立制作的先河。
他的拍摄方式与那些!优质电影∀导演大相径庭,他坚持作者论方式和独立作业方式,使其影片中蕴含着一贯的个人风格,并开启了全新的电影观念和摄制手法,所以梅尔维尔被视为新浪潮电影运动间接的先驱者,有!新浪潮之父∀的美誉。
本文将从母题研究,电影符号,典型人物等方面来探讨梅尔维尔黑色电影的作者风格。
[关键词]皮埃尔 梅尔维尔;黑色电影;风格[中图分类号]I 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3878(2009)05 0095 03一、梅尔维尔电影中的主题(一)无法避免的孤独与背叛让-皮埃尔 梅尔维尔的影片有个很明确的主题指向,就是表现个体人物永恒的孤独状态。
视觉画面上,梅尔维尔偏好将人物置于庞大的环境中去对比,为的是突出人物的渺小与孤独。
梅尔维尔很善于运用场景设计和环境调度来映衬和表现一个人本质上的孤独。
例如#影子军队∃中,杰比尔一个人走在潮湿荒芜的道路上,周围一片死寂,只有飒飒作响的风声,这个简短的场景微妙的传达出主角的孤独处境。
而到了后来,梅尔维尔用一个长镜头来跟拍逃亡中的主角,让他的脚步声回荡在冬季无人的巴黎街头,而随风飘落的雪花更加重了影片阴沉的气氛。
而梅尔维尔所要表达的这种个体的本质上的孤独,实际上具有两层含义。
首先,无论是在战争片还是黑帮片中,梅尔维尔始终认为孤独是无法避免的,友谊意味着不可抗拒的男性友情,尽管这听起来很美好,但最终还是会遭到背叛行为的破坏。
梅尔维尔的电影表面上是关于忠诚和友谊的,而深层次下则是梅尔维尔对人性的悲观看法的表达,是关于背叛,关于孤独的。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的语言风格探析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文学经典,其语言风格具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特点,融合了文学、哲学、神话、历史等多种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梅尔维尔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
白鲸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力量和神秘,阿哈伊布象征着人类对于权力和掌控的追求,伊舍梅尔象征着个人的精神传承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不仅代表着具体的存在,更是一种更深刻的象征。
其次,梅尔维尔对语言和句式的运用非常独特。
特别是在描写白鲸和海洋的场景中,语言难以用简单的形容词来描述,而是运用了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海洋中的荒凉、神秘和美丽。
再次,梅尔维尔的语言风格非常强烈的表现出了他的美学观。
他提倡自由、超越传统的美学理念,融合了许多哲学和宗教的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人类与自然的统一。
这种美学观在《白鲸》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之,梅尔维尔的《白鲸》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表现力,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和思想深度,更是一部具有强烈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学经典。
英语通识阅读教程(文学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语通识阅读教程(文学篇)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文字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哲学和生活的重要方式。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价值观念。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阅读文学作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拓展词汇量,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英语文学作品,并提供一些阅读技巧和学习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一、《简爱》《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孤独、独立的女子简爱的成长历程。
简爱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但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最终获得幸福。
这部小说通过简爱的经历,揭示了女性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也反映了勃朗特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追求。
阅读建议:在阅读《简爱》时,可以关注作者的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
勃朗特的笔调幽默而深刻,能够深入人心。
也可以思考简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过程,体会她的坚毅和勇气。
这部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启发读者对自身的思考和反思。
二、《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贵族家庭班纳特家的五个姐妹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个聪明、独立的女子,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终成功地找到了真爱。
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风貌和人物性格,展现了奥斯丁对女性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阅读建议:在阅读《傲慢与偏见》时,可以关注作品中的对话和人物描写。
奥斯丁的对话生动幽默,人物性格鲜明,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思想。
也可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风尚和伦理观念,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白鲸》《白鲸》是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场捕鲸船队与一只巨大白鲸之间的激烈斗争。
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麦尔维尔
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麦尔维尔
赫尔曼·麦尔维尔,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浪漫主义代表作家。
早年因家境贫寒,做过银行职员、农场工人、店员和小学教师。
1839年,开始到海上谋生,先后在商船、捕鲸船和海军军舰上工作。
早期作品《塔比》和《欧穆》便是以自己的航海经历为素材而创作的,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
1851年,发表《白鲸》,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重视。
此后又相继创作《皮尔》、《伊斯雷尔·波特》、《骗子》,长篇小说《比利·巴德》和短篇故事集《广场故事集》等。
麦尔维尔的作品大多以海洋和海岛生活为内容,以描写奇异的海上历险和海岛风土人情来反映社会现实,表明思想态度。
他最著名的作品《白鲸》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就其文学价值而言,堪称美国的《哈姆莱特》。
bartleby, the scrivener 2011年版读后感摘要:一、简介书籍《Bartleby,the Scrivener》二、分析主人公Bartleby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三、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四、评价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五、总结读后感正文:一、简介书籍《Bartherby,the Scrivener》《Bartleby,the Scrivener》是19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部短篇小说。
故事以一位律师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与一位名叫Bartleby的抄写员的雇佣关系。
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二、分析主人公Bartleby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Bartleby是一个独特的角色,他既不反抗也不顺从,而是选择了一种消极抵抗的方式。
他的口头禅“我不能这样做”反映出他的拒绝态度。
Bartleby的形象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美国社会众多现象的象征,他代表了那些在压抑环境中挣扎求生的个体。
他们既无法适应社会规则,又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无奈中选择逃避。
三、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Bartleby,the Scrivener》通过对Bartleby这一角色的刻画,使读者思考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作品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和摧残,让人们对社会现象产生反思。
同时,作品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应关注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独立。
四、评价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赫尔曼·梅尔维尔在这部作品中展示了精湛的写作技巧。
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律师的叙述,使读者深入了解Bartleby这个复杂角色。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讽刺、夸张等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使《Bartleby,the Scrivener》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
五、总结读后感读完《Bartleby,the Scrivener》后,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