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导游词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三游洞
我的家乡在宜昌,宜昌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有很多名胜古迹,有三游洞、黄陵庙、玉泉寺、屈原故里……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乘车一起来到了宜昌著名的风景区—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夷陵,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地势险峻,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体,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
走进三游洞内,洞中岩石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
洞中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诗词、壁画,以及用各种字体书写的文人墨客的诗文,都是珍贵的文化史料。
走出三游洞沿石阶下行到下牢溪畔,悬崖边有一方形石井,这便是“陆游泉”。
相传宋代诗人陆游,路经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冽的泉水,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之余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这便是陆游泉的来历。
我也迫不及待的品尝了一下“陆游泉”,真是纯净自然之泉。
三游洞真美呀!这里的景色绮丽动人,扣人心弦,而其中奥妙神奇之处也吸引了不少前来三游洞旅游观光的游人。
由此可见三游洞的历史非常悠久。
三游洞导游词(精选6篇)三游洞篇1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20xx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20xx 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
湖北宜昌三游洞简介
宜昌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约30公里处,是中国最大的溶洞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该洞由三个相互连接的洞穴组成,分别是寂静洞、天生桥洞和活水洞。
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等地质景观非常丰富多样,被誉为是岩洞的美术馆和石英的礼堂。
寂静洞是三游洞的主洞,其入口相对较小,通道狭窄,洞内光线昏暗,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
洞内有着众多奇特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各异,犹如一场地下石钟乳的盛宴。
而天生桥洞则是洞中最大的洞穴,其特点是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横亘洞口,便于游客观赏。
活水洞是洞中最湿润的一段,洞内流水潺潺,石笋众多,形成了迷人的水景。
除了自然景观外,三游洞还有着丰富的传说和历史文化。
相传洞内出现过神仙采药和修炼的奇闻,同时也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根据地,洞内还保留有当时的兵工厂、干部室等遗迹,成为了宜昌抗战的见证。
如今,三游洞已经成为了湖北宜昌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探险和寻求休闲。
游览过程中,游客可以乘坐景区专门设计的观光车进入洞穴,欣赏洞内壮丽的石钟乳和石柱景观。
同时,景区还提供导游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洞内的历史故事和地质知识。
三游洞
三游洞摩崖,简称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山水洞泉浑然一体,楼台亭廊交相辉映,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
今年寒假,我便与妈妈一起拜访了这多姿多彩的“幻境”。
三游洞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从唐宋起文人墨客相继来到此地,赋诗题字刻于洞壁之上。
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珠溅玉。
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
沿陡危的小道依栏而下,至山腰间的悬崖下有一小潭,细泉涓涓流入,长年不歇,潭边草茂竹翠,这便是宜昌市的名胜古迹---陆游泉。
宋代诗人陆游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10月8日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煎茶,并赋诗一首,书于石壁上。
后人称之为“陆游泉”。
美丽的三游洞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青山绿水中,静静的等待着你的到来。
三游洞导游词三游洞导游词(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游洞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游洞导游词1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林导游。
欢迎你们来宜昌的旅游胜地——三游洞,很高兴和你们在三游洞度过美好的时光。
我先来介绍地点吧,三游洞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陆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三游洞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t、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现在来介绍它的景点吧,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溶洞。
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琳琅满目的历代摩崖石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宜昌三峡地域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长江沿线著名的名胜景区。
景区现开发有碑刻,陆游泉,张飞擂鼓台,巴楚乐宫等。
三游洞就介绍到这里,大家可以继续参观。
最后,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注意安全,祝你们玩得愉快!三游洞导游词2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众所周知,三游洞是宜昌市享誉海峡内外风景之首,是举世闻名的宜昌美丽风景之一。
它位于宜昌市南冿关北岸,西陵山北峰峭之腹北长江西陵口,宽约22米,高约9米,深约30米,是石灰岩溶。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一同游玩,看见四周风景如画,不由一同赞扬此洞美景,这被人们称为“先三游”。
到了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览此洞,这被人们称为“后三游”。
三游洞导游词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习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习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
5篇三孔最全导游词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5篇三孔最全导游词优秀8篇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千古文人留遗韵-----三游洞风景区《三游洞》宋陈岩清风披拂藓苔痕,洞里仙乡万古春。
有路尽通尘世客,来游何独是三人。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千年古洞---三游洞。
我是大家的导游,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三游洞,如果一路上我有什么讲不清楚的话,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答。
祝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鄂西著名的文物胜迹和游览胜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站在大门处,抬头可看见大门上有“三游雨霁”四个大字,它是由书法家肖克书写的。
“霁”是指雨过天晴的样子,这就告诉我们雨过初晴是三游洞景区最美的时候,被誉为宜昌古八景之一。
●陆游泉进了大门之后,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里有一小道倚栏而下,临溪处有一小潭,宋代诗人陆游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煮茶,他品茶后,写下了“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的名句,虽是在赞扬浙江的日铸茶,但实际上是赞扬了下牢溪的水质之好。
后人称此陆游泉。
●碑文石刻三游洞号称三峡洞穴之冠,但此洞本身并不以洞内景色称道,而是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取胜。
大家可以看见整个三游洞景区,名人墨客所题写的碑文数不胜数,据史料记载,以楷、隶、篆、行、草各体书写的壁刻和碑文原有100多件,现尚存宋代以来的四十余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史料。
请抬头看看这幅对联,上联是“一洞凌虚佛自在”,这句是说三世界有难了我再来此世外桃源修身养性,另一种是说世间游洞的位置处于悬崖峭壁之间,环境优美,乃世外桃源自有佛在此修炼得道。
下联是“万方多难我重来”,这句呢,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外面有难了我要出来拯救世人,普渡众生。
到底哪种对,您自己说呢!再看这个小洞上的题刻,上书“鬲凡”二字,意思是古人把三游洞喻为人间仙境,与凡间隔开,所以进了三游洞,也就进入了仙境。
为什么“鬲”字没有耳旁呢?据说仙界中的仙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因此耳朵也给掩盖起来不要了,一般凡人是做不到的。
三游洞导游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宜昌做客!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景点是被誉为“宜昌八景”之一的三游洞,它位于宜昌市南津北岸,西临山北峰的峭壁之腹,背靠长江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
二水夹一洞,风光迤俪,是我国唐宋以来南方的游览胜地,也是鄂西著名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我们的车现在已经到达三游洞了,请大家关好车窗,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去参观。
各位朋友,我们站在这儿头可看见大门上由书法家肖克书写的这块匾额“三游雨霁”,“霁”是指雨过天睛的样子,这就告诉我们雨过初晴是三游洞最美的时候:被誉为宜昌胜景,是湖北省署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大家现在随我进去参观。
我们可以看见这里有一个小溪潭。
宋代诗人陆游与乾道五年(1169年)十月三日初游三游洞时在此潭取水煮茶,并赋许一首于石壁之上,所以后人称之为陆游泉。
大家随我到这里看一下,三游洞号称三峡洞穴之—冠,但此洞本身并不以洞内景色称道:而是以文化内涵取胜。
大家可以看见整个三游洞景区,名文,丈,乙所题写的碑文、石刻数不胜数,各位朋友可以看看这幅对联,上联是“一洞凌虚佛自在”,这句是说三游洞的位置处于悬崖峭壁之间,环境优美,乃世外桃源,自有佛休炼得道,下联是“万方多难戎重未”,这两句诗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外面世界有难了我再未此世外桃源休身养性;另一种是说世间有难,我要出来拯救世人,普渡众生。
到底哪种对,您看呢?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抗日时期,日机轰炸宜昌,死伤民众数千,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曾转移到三游洞办公,并刻碑纪念死难同胞。
面对日寇暴行,爱国名将冯大祥将军愤然在洞旁写下了“是谁杀害了我们的同胞,父母和兄弟?”几个大字。
抗战时,中国军队曾在此设防一个连,日寇几次进攻,终因地势险要而未能得逞。
土地革伞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州特委和宜昌县委地下交通联络站。
—九五八年三月十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层次裂缝和斑痕,对三峡上程和坝址的选择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三游洞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三游洞,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美丽景点。
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个神秘的地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游洞的历史背景。
它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据说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洞穴的名称来源于三位道士的传说,他们在此修行并获得了长寿和超凡能力。
因此,这里被人们视为神圣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进入三游洞内部。
请大家注意保持安静和谨慎,因为洞穴中有很多独特的石壁和雕刻,需要我们细细观赏。
首先,我们来到洞穴的入口,它宽敞而通风。
一进入洞穴,你会看到墙壁上镶嵌着一些古老的石雕,描绘着战士、神兽和神话故事。
这些雕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信仰。
沿着走廊继续前行,我们可以看到角落里摆放着一些道具,包括古代的木质家具和瓷器。
这些文物展示了三游洞过去的居民生活,传达出一种古老和祥和的氛围。
接下来,我们进入洞穴的内部部分。
这里有一些祭坛和佛像,供人们祈祷和朝拜。
光线昏暗,闪烁的蜡烛使整个洞穴弥漫着一种庄严和宁静的气氛。
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向佛祖敬香,感受传统的信仰和宗教。
在洞穴的尽头,有一个小湖泊,它是自然形成的。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是茂密的树木和依山而建的小木屋。
这里是一个理想的休息场所,让我们在湖边坐下来,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放松身心。
最后,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三游洞的传统活动。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日,三游洞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加。
届时,你将有机会欣赏到传统舞蹈、音乐演奏和美食品尝。
此外,你还可以参加一些有趣的游戏和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我相信,通过这次导游,大家对于三游洞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参观过程中能够融入这个美丽的地方,领略到它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谢谢大家的聆听!三游洞,素有“东方仙境”之称,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神秘地方。
它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震撼,也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在进入三游洞之前,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地方的神奇传说。
三游洞风景区介绍三游洞风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安塞县,是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壮美风景区。
洞穴群位于南山脚下,为盆地构造和岩溶作用的结果,被认为是全国最完整的岩溶景观之一。
游洞是巨大的天然窟窿,其中藏绝壮丽的洞室和洞穴,全长7000多米,由上百个洞穴和洞室组成。
洞内峭壁耸立美不胜收,洞穴群以其宏伟的景观耸入云霄,被誉为“中国洞穴群之国度”。
洞穴群内有多种洞穴,形状各异,景色万千,是入冬、游客和远足爱好者的受宠若惊的目的地,也是一个徒步者的天堂。
洞穴内有自然形成的隐秘角落和各自独特的景色,耸立的峭壁、彩色的洞口、有节奏的瀑布和飞溅的瀑布,恍如置身于灵异的梦境,神秘非凡。
此外,游洞也有众多的生物,其中包括许多珍稀的动物和植物,这些动物和植物都是洞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洞穴气候湿润,光照受限,因此洞内有许多湿润度比较高而生长的动植物。
除了这些野生动物和植物,游洞还有很多游乐设施,使游客可以享受到游览过程中的更多乐趣。
游洞的古老记忆和神秘的洞穴,让游客为之着了迷,令人流连忘返。
洞穴内的景观壮美、气势宏伟,而且洞内的洞室穴道,更是具有带来深刻的影响力,充满诱惑力,让游客在探索时享受到浓浓的雅士风情。
三游洞风景区是一处充满神秘和美景的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众多有趣的活动,如爬山、游船、采摘等。
游客也可以体验到洞内的洞室穴道,这些穴道绕着峭壁而行,有节奏的瀑布,醉人的景象,让游客充分体验自然之美,感受这里清新的空气,沉醉于如此优美的景色。
由于三游洞风景区座落于安塞县,因此游客可以在此处领略自然的静谧,体验古朴的乡村生活,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安塞县的老乡情谊。
总之,三游洞风景区是一处值得游客慕名而来的地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壮观的洞穴群和多样的活动,让游客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纯正的乡村生活,感受安塞县的古老记忆和神秘洞穴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美。
关于三游洞的导游词三篇导游词一:三游洞的自然景观大家好,欢迎来到三游洞!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三游洞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是桂林地区最著名的地下溶洞之一。
这个洞穴系统由三个相连的洞穴组成,因此得名三游洞。
整个洞穴系统总长度超过3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溶洞之一。
首先,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三游洞的石笋景观。
进入洞穴后,你会被那些挂在洞顶的石笋所震撼。
这些石笋形态各异,有的像树林,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动物。
当灯光照射在石笋上时,整个洞穴内的景象犹如仙境一般。
除了石笋,三游洞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
你会看到巨大的钟乳石柱、石幔和石幕,它们形成了一个个壮丽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龙宫”,它的形态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地底深处,令人惊叹不已。
此外,三游洞还有一条地下河流,叫做“漓江”。
地下河的水清澈见底,河床上铺满了五彩斑斓的石头,给整个洞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在地下河上乘船游览,你可以欣赏到洞穴内独特的景观,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美。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参观三游洞时,请务必遵守导游的指引。
洞穴内湿滑而且曲折,需要小心前进。
同时,为了保护洞穴的环境,请勿随意触摸洞壁或破坏洞内的任何东西。
光!谢谢!导游词二:三游洞的历史文化大家好,欢迎来到三游洞!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
三游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这里曾是古人类的居住地。
在洞穴中发现的遗物表明,这里曾经是原始人类的栖息地,他们在洞穴内狩猎、生活。
在明清时期,三游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道教修炼场所。
道士们来到这里修炼,寻找灵感,追求长生不老之道。
在洞穴内,你会看到一些古代的道教壁画和雕塑,它们记录了当时修行者的生活和信仰。
除了道教,三游洞还与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洞穴内的一些洞壁上刻有佛教经文和佛像,这显示了佛教在这个地方的影响力。
这些佛教文化的遗迹为我们了解古代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游洞导游词三游洞风景区位于西陵峡外,距宜昌10公里左右。
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个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
下面是WTT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三游洞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三游洞导游词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三游洞最新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2023年宜昌的导游词2023年宜昌的导游词1(1020字)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范文【导游词】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犎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犎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犜谌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牫龆囱匮卤谏系恼坏琅氏蛏蕉ィ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犂肟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犗铝顺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犜谏奖保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
1.三游洞导游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宜昌做客!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景点是被誉为“宜昌八景”之一的三游洞,它位于宜昌市南津北岸,西临山北峰的峭壁之腹,背靠长江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
二水夹一洞,风光迤俪,是我国唐宋以来南方的游览胜地,也是鄂西著名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我们的车现在已经到达三游洞了,请大家关好车窗,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去参观。
各位朋友,我们站在这儿头可看见大门上由书法家肖克书写的这块匾额“三游雨霁”,“霁”是指雨过天睛的样子,这就告诉我们雨过初晴是三游洞最美的时候:被誉为宜昌胜景,是湖北省署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大家现在随我进去参观。
我们可以看见这里有一个小溪潭。
宋代诗人陆游与乾道五年(1169年)十月三日初游三游洞时在此潭取水煮茶,并赋许一首于石壁之上,所以后人称之为陆游泉。
大家随我到这里看一下,三游洞号称三峡洞穴之—冠,但此洞本身并不以洞内景色称道:而是以文化内涵取胜。
大家可以看见整个三游洞景区,名文,丈,乙所题写的碑文、石刻数不胜数,各位朋友可以看看这幅对联,上联是“一洞凌虚佛自在”,这句是说三游洞的位置处于悬崖峭壁之间,环境优美,乃世外桃源,自有佛休炼得道,下联是“万方多难戎重未”,这两句诗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外面世界有难了我再未此世外桃源休身养性;另一种是说世间有难,我要出来拯救世人,普渡众生。
到底哪种对,您看呢?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抗日时期,日机轰炸宜昌,死伤民众数千,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曾转移到三游洞办公,并刻碑纪念死难同胞。
面对日寇暴行,爱国名将冯大祥将军愤然在洞旁写下了“是谁杀害了我们的同胞,父母和兄弟?”几个大字。
抗战时,中国军队曾在此设防一个连,日寇几次进攻,终因地势险要而未能得逞。
土地革伞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州特委和宜昌县委地下交通联络站。
—九五八年三月十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层次裂缝和斑痕,对三峡上程和坝址的选择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三游洞导游词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
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
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
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