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九上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教案新人教版 43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微专题一关键抉择强国之路【内容提要】本微专题主要讲述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发展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呈现空前繁荣景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空前高涨。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腾飞的表现有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三是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即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重点梳理】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5)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6)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7)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对点训练】1.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r 改革开政的历史苜景第三步:重难知识易混易错(一)踏上强国之路1 .人类的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矢志追求的目标(1)向往美好生活、期盼更多福祉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2)数百年来,强国富民一直是中华民族矢志追求的目标。
2 .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面对近代以来民族的衰落、国家的危亡,自觉地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
3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取得巨大成就,也经历过很多挫折,遭遇过发展困境。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由此开始的伟大变革冲f 改革开故<8发Iil - -改季开的的作用一改羊开fifi∙5故和发IK 社会生产力.懑发我Hl 蛭济建及活力的关矣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J 中国Et 漕JMl -麦向共同窗格- 富强与创新 — 创新驱动发展- 表双方Bl中国登济牌飞的作用和影晌{ 改茎的出发点和港“克L 共豆发展成奥-r 例≡f 改变生箭- 对世界 WΦB -粉立正•的财室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妻求实发共享发展底里军改的指58「生活处处有创新-创岳是一片使话方式βSStf (正•认织创斯)--创的带芈蚀点和成就感-各钟我残就可以、郡等要创新L 色新让生as 更美好「你既是推动人类社会由前发区的击麦力田-倒Sf 己煌成为世界主要国事发展旗18的中心在漱忽的国际竟集中,唱创新者运,Ie 创薪芒 逐,堆创新古胜创第友IB 是中华艮族要我光的国运所系,是运应 和引阪我国发祟新常尊的理买需要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送入双坐克难的关僚时明,更 和呼*解新的时代秸裨-改举创・推动中国走内后医L 中国正在通由为国富民的创例is 上<钊新逐同(妁何总设色新暨国家?)改军的内通改羊送行内的原因中国纹济再力的表现破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认识和体制障碍,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是“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中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的相关内容。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理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与追求;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作为九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将“建设富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指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此单元通过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此单元围绕改革开放与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强国意识并践行创新理念。
三、单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认识有限,大部分学生不会将今天的生活放进历史中去观察和比较。
因此,帮助学生回顾近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了解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时代挑战和机遇,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将全面深化改革与学生生活感受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取得成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从而增强学生支持祖国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富强的祖国和创新的重要性。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创新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对我国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富强的祖国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
2.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发展历程,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创新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趣味性。
3.案例材料:收集与创新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4.视频资料:准备与创新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到富强的祖国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
提问:你们认为创新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与创新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魅力。
提问:你们从视频中感受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吗?请举例说明。
创新改变生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
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创新来源于生活1.材料呈现: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三)互联网改变世界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教师总结: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3.辩论赛:分成小组围绕“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有无关系”进行辩论。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富强和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富强和创新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在国家富强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材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和分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教学PPT,以便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国家富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富强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国家富强中的重要作用。
如我国高铁、5G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提出创新点,并进行实践尝试。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统编教材)目录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8年,就是这样的特殊年份。
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多媒体链接视频——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沙画)观看视频,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改革开放促发展(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1.教师讲述: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实,在史实分析中归纳中国国力从强到弱的原因,以史为鉴,为后续“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师讲述: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体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二)改革开放充分显示的中国力量◆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1.材料展示:1978年,在邓小平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1979年,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为改革开放的试点省份。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走向共同富裕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极大提高。
但是,我国目前仍有
挣扎在贫困线上,连基本的吃喝都成问题。
在不断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被凸显出来。
种,困有百样,数以万计的贫困人口,都得细细分类,一一对应找到脱
贫办法,“精准”二字乃是良策。
(补充理解)▲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
思考:谁来共享发展的成果?(人民)为什么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补充:▲“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正式提出:。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九年级上第1单元富强与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第1单元“富强与创新”,主要内容包括:走进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创新的重要性、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精神等。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理解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关系,掌握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素养,对国家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创新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认知不足,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理解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关系,明白创新的重要性,了解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实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关系,创新的重要性,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创新意识。
4.课堂讨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第1单元“富强与创新”。
2.资料:相关新闻报道、案例、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复习课体系建构【合作探究】考点一关注民生,以人民为中心典型考题命题角度备考指导2021·杭州中考T16“杭州市‘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图:促进共同富裕1.常选取国家关注民生的重大决策或具体措施,考查关注民生的原因、意义。
2.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关注民生既要联系党的宗旨、发展理念、发展目的,也要联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3.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该考点也会在客观性试题中进行考查2021·铜仁中考T1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2021·安顺中考T2“十四五”规划:共享发展成果【真题详析】(2021·杭州中考)下图为“杭州市‘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图。
据此可知,杭州市()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①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①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的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一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考点一【真题详析】B【解题思路】步骤思路读材料,找信息图表数据体现了杭州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的(续表)步骤思路理思路,出答案①①正确;图表反映的是经济的增长,没有体现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①不符合题意;图表反映的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没有体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一,①不符合题意【方法指导】柱状图类选择题答题技巧可通过纵横对比的方法解题。
纵比:在不同年份中看变化,找趋势,一般是“求同”。
横比:在项目数量多少的比较中找差距,一般是“求异”。
柱状图反映变化的三种情形。
第一,增加:上升、变多、加快等。
第二,持平:稳定、不变等。
第三,下降:减少、低于等。
因此解柱状图试题的口诀可归纳为依托背景,紧扣标题找角度,比较项目找要点。
针对演练1.(2022·宁波中考)如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
2019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第2框走向共同富有学案新人教版_2019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第2框走向共同富有学案新人教版2019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第2框走向共同富有学案新人教版走向共同富有一、学习目的1.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有添砖加瓦。
2.加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3.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分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二、合作探究1.运用你的经历:浏览教材第9页的运用你的经历〞▲三名同学的假期经历有喜有忧,你从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以小组为单位,描绘本人的假期经历,并讲讲你的内心感受。
◆小组成员沟通,讨论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令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主要观点。
2.探究活动一:浏览教材第10页的“探究与共享〞考虑:请你与同学讨论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3.探究活动二:浏览教材第10——11页的“探究与共享〞考虑:你感遭到的农村发生的宏大变化?我国农村发生了宏大变化,为什么还要施行乡村振兴战略?4.探究活动三:浏览教材第12页的“探究与共享〞考虑: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是怎样看待“分享发展〞的?5.探究活动四:浏览教材第12页的“探究与共享〞考虑:-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并结合本人的生活经历与同学们共享2019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第2框走向共同富有学案新人教版2019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第2框走向共同富有学案新人教版三、课堂检测1.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五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但任务仍然严峻,比方今年,还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这表明〔)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挑战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追求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有,是中华特点社--义的本质要求④我国的贫困人口过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如图漫画告诉我们,供应侧构造性改革〔)A.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义制度B.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C.改变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D.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拉动经济增长3.-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贯彻以大众为主的发展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大海————————创新改变生活【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3、知道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能力目标:1、经过回首人类文明史,理解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推感人类社会发展。
2、经过感觉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觉创新带来的变化,建立创新意识和观点。
2、领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加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3、【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理解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
【教法学法】教法:情形设置,指引解说。
学法:自学、合作研究。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你对小发明小制作感兴趣吗?把一般的印刷铅字加大一点,成为大号字,便于老年人阅览。
把一般雨伞加大一点,成为海滨游泳场的晴雨两用伞。
铅笔和橡皮本来是分开的两件东西,美国威廉发了然橡皮头铅笔,这是加一加的方法。
帽子和衣服加在一同,有了带帽子的风雪大衣。
把一件物件减小一点、减少一点、减低一点,使它的形态、功能发生变化。
比如,电子管改成集成电路,体积减小了。
钢铁架帆布帐篷改为充气塑料帐篷,重量大大减少了。
近视眼患者带上眼镜很不方便,发明微型隐形镜片,装在眼睛内,更方便了。
导语:创新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的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让我们一同步入创新的殿堂。
二、预习纲要1.创新是什么?。
2.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表此刻哪些方面?3.创新是推感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为何要重申让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中心地点?三、新课解说1、创新根源于生活研究一:阅读以下资料,思虑回答:废品中有好多是能够利用的资源,用碎布把啤酒瓶盖裹起来,而后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状缝在一同,能够做成杂物盒,也能够是杯垫;把不用的吸管依据你的要求能够穿成挂帘、间隔;用装冰箱、电视等大件电器的包装箱制做简单的家具如小书厨、床头柜、 CD 架等。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2-P28页课本, 并解决以下问题)
1改革开放的作用?
2、改革开放40年来, 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4、十九大召开的意义?。
5、改革的必要性(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6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7、怎样进行改革?
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9、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我国如何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0、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
11、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2、党和政府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
14、创新的重要性(为什么)?
15、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6、我国科技创新现状(科技特点)?
17、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8、教育的重要性?
19、创新精神的表现?
20、创新的目的?
21、如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材料: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多个指标超预期完成,“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与此同时,创新驱动作用逐步增强,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相关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升级版”,或在“三去一降一补”基础上构建更丰富体系,涵盖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产权保护等内容,系列支持政策也有望陆续出台.
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 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P9)(2)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P9)(3) 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向顽瘴痼疾开刀, 突破利益固化藩蓠, 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P9)(4) 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P10)(5)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继续自强不息, 自我革新, 才能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