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11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古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文言文基本语法(1)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其中宾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后。
(2)典型短语:了解一些经常出现的典型短语可以帮助理解古代文献。
例如:“安之若素”表示对某人的赞许。
(3)词语使用: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词义以及词性的转换。
练习题:文言文句子翻译:吾乃天之子,岂可彼之言。
2. 古代文学常识(1)唐诗宋词:了解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包括一些重要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元曲文学:对于清代以前的戏曲文学有所了解,包括元曲和杂剧等。
练习题:下面这首诗是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目前中国通用的语言,是大学语文复习中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现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词语辨析(1)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避免语义混淆。
(2)常用词语搭配:了解一些常用的词语搭配,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练习题: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替换为合适的词语。
他的演讲_____了听众的关注。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1)比喻:通过对两种事物的比较来达到修辞目的。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拟人化,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练习题:下面哪种修辞手法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雨后的小草抖动着身躯,欢快地向我们招手。
三、作文技巧作文是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作文写作技巧。
1.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来支持观点,增强论述的可信度。
(2)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种观点或事物的差异来论证自己的立场。
2. 语言表达(1)注意段落分隔:合理设置段落分隔有助于阐明论点和行文结构。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课文重点问题——《序二篇》1.季羡林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高度与人类前途的危险性成正比——尾巴翘得越高,危险性越大。
”这是就什么问题而说的?季羡林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季羡林谈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态度是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不应该肆意的破坏和改造自然,而应该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也就是努力做到“天人合一”。
2.陈省身说:“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内在含义有哪几方面?陈省身的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中西文化不同,甚至是处在矛盾冲突当中,相互交流也相互对抗;第二,中西文化都想在未来的时空间占有优势,压倒对方,长远地看,未来还比较渺茫。
坚持文化对话的原则是理性和明智的。
——《梵·高的坟茔》梵·高为艺术的殉道者的内涵是?艺术-反映:艺术属于上层建筑,反映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开拓创造精神的高级表现。
(1)艺术与世俗生活的矛盾关系:“造物不公,它造就了一些更卓绝的天才,却不相应的早就能欣赏他的观众。
”(2)执著追求,无私无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罗曼·罗兰:“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
他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澹泊。
”(3)与道合一:“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销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艺术提升人生境界,满足精神需要。
)(4)艺术的价值和尊严得到捍卫,即人对生命的完美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尊严得到捍卫:“您的画使我有勇气走向完美人生”,“满怀着赤子般的真诚走向人生。
”——《秦腔》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观众欣赏秦腔而“过瘾”有何内涵?“过瘾”是指获得了艺术享受,包括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感动和宣泄、审美的提升等内容;思想共鸣是指秦腔是传统艺术,其中包含的传统善恶、因果报应、忠孝节义等内容,符合观众的思想观念;情感宣泄是现实中压抑和无奈在戏剧中得以虚拟的形式完善解决,情感得到陶冶;审美提升,指的是秦腔的表演和唱腔艺术积淀深厚,在老的曲目中就能得到完全展现,观众接受有审美经验的事物是比较容易、比较有评判的审美经验的,观众熟悉秦腔的表演,更熟悉熟戏的人物情节,可以更方便的参与到审美互动而享受审美评价的超越感、权威感、智慧感。
语文复习资料一.填空1. 《诗经》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到了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其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有民本,爱国等进步的思想,其突出的成就是叙事。
3.老子思想以“道”为核心,崇尚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一书又称为《道德经》。
4.孟子,名轲,政治上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保民而王”;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养气”论。
5.庄子,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作总集,后世亦称《南华经》。
传世的《庄子》有三十三篇。
6.屈原,战国楚人。
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力主改革政治,彰明法制,举贤任能,却遭谗放逐,前后达9年之久,而楚廷愈加腐败,郢都又为秦兵所破,他回天无力,希望断绝,遂投汨罗江而死。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等篇,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塑造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极富浪漫主义精神,对中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
《史记》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是历史的“实录”,被奉为“古文”的典范。
8. 王粲《登楼赋》。
王粲,字仲宣,汉末人。
建安七子之一,曹丕《典论.论文》谓其“长于辞赋”。
《登楼赋》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被誉为“魏晋赋首”,主要抒写作者因久留客地、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思乡苦闷之情。
9.陶渊明,字元亮,一说明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10.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
11.白居易以讽喻诗最为有名,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补察时政”的诗教功能。
12. 李商隐《无题》.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期末考试临近,语文这门科目常常被认为是最需要用心准备的。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巩固语文知识,积累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本文将分享一些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包括词汇、句法、修辞等。
在考试中,对于这方面的掌握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建议同学们多做一些语言文字知识的练习题。
可以参考以下资料:1.《现代汉语词典》2.《高中语文语法练习题》3.《语文修辞百例》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指对于文学史、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
这方面的考查重点通常体现在阅读理解、选词填空、完形填空、写作等题型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学常识复习资料:1.《中华文学名著导读》2.《中国古典文学史》3.《文学名言名句三百例》三、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理解题的练习,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阅读理解练习资料:1.《阅读·作文模拟试题与解析》2.《大学语文素养与阅读训练》3.《语文阅读应试技巧》四、作文指导作文是语文考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良好的作文需要有严谨的逻辑表达、恰当的词汇运用以及丰富的句式变化。
以下是一些作文指导资料:1.《大学语文写作训练》2.《语文写作基础培训》3.《大学语文写作要点》以上是一些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最后,提醒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10=10’)1.单元主题一.立身处世二.读书思考三.艺术欣赏四.友爱亲情五.乡土祖国六.人与自然七.汉语之美1.《名联趣谈》梁羽生,新武侠派,《萍踪侠影传》《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2.《我的伊豆》川端康成,新感觉派作家,1968诺贝尔文学奖,《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羽鹤》3.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诺贝尔文学奖,“诗圣”,《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4.海明威,美国作家。
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5.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6.贾平凹,代作当家。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考试涉及的语文课本篇目:第一单元:立身处世。
《潮州韩文公庙碑》,《印第安人营地》;第二单元:读书思考。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第三单元:艺术欣赏。
《秦腔》;第四单元:友爱亲情。
《月夜忆舍弟》;第五单元:乡土祖国。
《麦地与诗人》;第六单元:人与自然。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海边》,《我的伊豆》. 第七单元:汉语之美。
《名联趣谈》。
二.默写题(10’)1.《潮州韩文公庙碑》P17☆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1.《蒹葭》——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 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凄凄:同“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涘:水边。
右:迂回曲折。
2.《郑伯克段于鄢》——《春秋左氏传》左丘明儒家思想民本、爱国3.《老子》——无为而治《道德经》4.《逍遥游》——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庄《南华经》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5.《哀郢》——作者屈原6.《垓下之围》——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纪传史学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一百三十篇壁:筑垒扎营逝:向前奔驰7.《登楼赋》——王粲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较高者艺术特征:a情与景谐,灵动变化;b布局严谨,文气从容;c措辞洗练,音韵和谐。
8.《春江花月夜》——滟滟:水波动荡闪光貌。
里,一作“顷”霰:小雪珠,此形容洁白月光照映下的花朵。
艺术特色:a结构:在艺术构思上,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不同层次的景象,从明月初生、月满中天写到斜月西沉;b意境:整首诗情景交融,诗情与哲理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那淡淡的忧伤和迷离朦胧的月光交织而成的春江月夜图,是人回味不尽;c语言:语言优美流畅,具有音乐美,音韵和谐婉转,全诗由九韵组成,四句一换韵,每韵形成一个意义段落,每一转折诗意诗情就有所推进,转换自然又和谐完整。
9.《从军行》——王昌龄被称“七绝圣手”10.《终南别业》——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值:遇到。
叟:长者,老人家。
1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结构特点:结构大开大阖、语言自然豪放。
表达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不甘屈服于现实但又有志难伸的苦闷情怀风格:豪迈飘逸12.《登高》——杜甫,字子美,“诗圣”,“诗史”,风格沉郁顿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3.《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访得,发现。
湍:急流。
浚:深。
谋:接触。
14.《长恨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觉:刚睡醒。
凝睇:凝视。
主题:以“长恨”为题旨,批判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和杨贵妃的侍宠致乱,同时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寄予了同情,形成了批判与同情并存、惋惜与讽喻兼有的两重性主题。
一.蒹葭——《诗经》名词填空:《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也称“诗三百”“三百篇”,到了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以四言为主,艺术手法多用赋、比、兴,语言朴实优美。
名句默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赏析:每章前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表达追寻: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想迷离。
全诗充满着真诚、执着的向往,以及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
①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气氛,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
②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浑然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③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④此诗采取重章叠句的形状,一唱三叹。
简答: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为什么?伊人。
①全是围绕伊人意象②先言他物,以引起诗人对伊人的追慕之情。
每章前两句写景,在诗中起何作用?①既烘托了环绕气氛,又与主人公追求伊人上下不得的凄婉之情十分协调。
②重章叠句,表现时间推移。
③写景状物的朦胧化、隐约化,更使这种意境象征化,从而使诗获得了更广泛的意义。
二.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名词填空:《左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儒家重要经典。
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编年记事,反映儒家思想。
其作品最突出成就是长于叙事,其主要特点是简洁生动、工巧严谨。
三.《老子》三章——《老子》名词填空:老子,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以“道”为核心,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生态度上主张守柔、不争、谦退等处世哲学,一书又称《道德经》。
名句默写: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水七善”: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红楼梦》是明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红楼梦》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C. 《红楼梦》描绘的是宋代的宫廷生活。
D.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高鹗续写的。
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答案:C3. 下列哪个选项是鲁迅的代表作?A. 《骆驼祥子》B. 《家》C. 《狂人日记》D. 《边城》答案:C二、填空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__三个部分。
答案:颂2.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和思想的儒家经典。
答案:孔子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忧虑。
答案:国家兴亡三、简答题1. 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成就。
答案: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研究。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简述《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梗概。
答案:《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们智取贪官梁中书的生辰纲的故事。
梁山好汉们利用智谋,伪装成商人,混入梁中书的生辰纲队伍中,最终在途中设伏,成功夺取了生辰纲,展示了梁山好汉们的智慧和勇气。
四、论述题1. 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答案: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他性格复杂,具有反传统、追求自由和真挚情感的特点。
他不拘泥于封建礼教,对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持批判态度。
贾宝玉身上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
同时,他的性格和命运也象征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和人性的悲剧。
五、文言文阅读题1. 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请解释“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一、《蒹葭》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
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即比喻。
兴,即起兴、发端。
先言他物。
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
风多为地方民歌。
雅多为王朝正歌,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
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意指芦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九歌》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3、《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
《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庄子》B.《论语》C.《孟子》D.《战国策》2.在《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部分是()A.风B.大雅C.颂D.小雅3.下列作品中,通过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A.郭沫若的《炉中煤》B.高尔基的《鹰之歌》C.屠格涅夫的《门槛》D.契诃夫的《苦恼》4.“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A.《庄子》B.《孟子》 C《论语》 D.《史记》5.《红楼梦》的体裁是()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B.长篇文言小说C.诗体韵文小说D.小说集6.《西厢记》是一部()A.元杂剧B.明杂剧C.说唱文学D.传奇7.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A.屈原B.李白C.杜甫D.陶渊明8.在《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A.列传B.世家C.表D.本纪9.《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A.骁勇善战B.爱护士卒C.负能使气D.不幸遭遇10.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三国演义》B.《红楼梦》C.《水浒传》D.《儒林外史》11.“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象征B.比喻C.比拟D.用典1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后感叹人事变迁的诗句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3.陆游《书愤》中高度概括历史事实与自身经历的名句是()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4.所写的山水田园诗具有“诗中有画”特点的诗人是( )A.王维B.刘禹锡C.张继D.杜牧15.原始歌谣最突出的特点是()A.华丽B.质朴C.讲究修辞D.多有润色16.以下属于春秋时代的历史散文有()A.《尚书》B.《左传》C.《国语》D.《战国策》17.被称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汉书》B.《史记》C.《战国策》D.《红楼梦》18.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A.《西洲曲》B.《木兰辞》C.《别赋》D.《孔雀东南飞》19.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是()A.《水浒传》B.《三国演义》C.《儒林外史》D.《红楼梦》20.汤显祖的代表作是()A.《邯郸记》B.《牡丹亭》C.《南柯记》D.《宝剑记》21.《统筹方法平话引子》:“比如,想泡壶茶喝。
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
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
怎么办?”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设问C.排比D.反诘22.下列各句中,综合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的是( )A.古书里最早提到菊花的,恐怕要算《礼记·月令》的“菊有黄华”和《离骚》里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了B.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C.《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D.在母亲的乳汁中混进来的食客,以“乳枝杆菌”一族为最多,占百分之九十九23.运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是( )A.定义说明方法B.诠解说明方法C.比较说明方法D.比喻说明方法24.下列叠字中描绘河水清澈状态的是( )A.迢迢B.纤纤C.盈盈D.脉脉25.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黑暗社会现实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26.《种树郭橐驼传》中用种树的道理来说明治民的道理,这种表现方法是 ( )A.类比B.对比C.象征D.暗示27.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左丘明28.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29.《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 )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不绝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的情景C.描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D.反喻自己的愁思无穷无尽30.《往事》中说,“海是神秘而有容”,这里“有容”的意思是()A.容貌美丽B.胸怀宽广 C.从容自得D.充实丰富31.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的著名诗人是()A.王昌龄B.岑参 C.孟浩然D.高适32.《长亭送别》中,体现莺莺执着爱情、鄙弃功名的语句是(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B.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C.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33.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A.讽刺小说集B.传奇小说集C.笔记小说集D.志怪小说集34.《古诗十九首》产生在()A.东汉末年B.南朝梁代C.唐代D.宋代35.下列作品中,属于人物传记的是()A.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B.侯方域《马伶传》C.《战国策·冯谖客盂尝君》D.韩愈《张中丞传后叙》36.下列句子用典的是()A.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D.“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37.杜甫诗歌的风格是()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C.清新淡雅 D.通俗易懂38.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 )A.欧阳修B.苏轼C.陆游D.辛弃疾39.《迢迢牵牛星》最主要运用的手法是()A.比喻B.比较C.比兴D.象征40.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是()A.旷达飘逸B.慷慨雄壮C.沉郁顿挫D.诗中有画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作品属于诸子散文的有()A.《荀子》B.《韩非子》C.《春秋》D.《庄子》2.《孟子》一书的特色是()A.观点鲜明,气势磅礴B.词锋犀利,极具雄辩力C.多有虚构的寓言D.论辩技巧灵活3.汉代文学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A.小说B.散文C.辞赋D.诗歌4.以下属于汉代赋体文学的代表的有()A.司马相如B.枚乘C.司马迁D.扬雄5.以下有关汉代乐府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乐府民歌大多是经汉代乐府官署采集和整理而得以保存下来的B.《古诗十九首》是一人所作C.乐府民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D.乐府民歌既有句式灵活的杂言体,又创造出整齐的五言体6.以下属于“初唐四杰”的有()A.王勃B.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7.以下属于盛唐诗人的有()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贾岛8.被称作明代“四大奇书”的是()A.《三国演义》B.《金瓶梅》C.《西游记》D.《红楼梦》9.以下唐传奇中表现豪士侠客题材的是()A.《虬髯客传》B.《红线女》C.《李娃传》D.《聂隐娘》10.代表唐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陈子昂B.皮日休C.韩愈D.柳宗元11.下列作家属于唐代的有( )A.六一居士B.香山居士C.易安居士D.东坡居士E.青莲居士12.下列作家常被后人并称的有 ( )A.老子庄子B.韩愈柳宗元C.李白杜甫D.王安石苏轼E.元稹白居易13.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创作的有()A.《倪焕之》B.《月牙儿》C.《茶馆》D.《边城》E.《骆驼祥子》14.下列诗句中,借景抒情的有(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5.下面句子中的“以”字,可译作“用”、“拿”的是(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相如得请以颈血溅大王矣。
C.盖以律非故杀。
D.分人以财谓之惠。
E.以志见疏。
16.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A.来即.我谋(就)B.肖相国即.死,令谁代之(如果,假如)C.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登上)D.于是高帝即.日驾(介词,当)17.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乐歌总集。
C.《诗经》在艺术上采用赋、比、兴三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D.《诗经》的句式结构全部用四言。
18.以下属于倒装句的是()A.不吾知其亦已兮。
B.步余马于兰皋兮。
C.长余佩之陆离。
D.邹忌修八尺有余。
19.以下作家属于建安七子的有()A.王粲B.孔融C.曹操D.陈琳20.以下属于唐代的散文作品有()A.《师说》B.《祭十二郎文》C.《永州八记》D.《张中丞传后续》三、填空1.出师未捷身先死,。
2.胡马依北风,。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5.知我者谓我心忧,。
6.一骑红尘妃子笑,。
7.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8.江南可采莲,!9.普天之下,;率土之滨,。
10.长风破浪会有时,。
11.路漫漫其修远兮,。
12.青青子衿,。
,沉吟至今。
13.君莫舞,君不见,。
14.三顾频频天下计,15.明月松间照,。
16.枯藤老树昏鸦,,。
17.到黄昏,点点滴滴,,。
18.回眸一笑百媚生,。
19.北方有佳人,。
一顾倾人城,。
20.在天愿作比翼鸟,。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秋夜》鲁迅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
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
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
但是,有几枝还低压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睒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作者写枣树用枝干直刺黑暗的天空,为什么还写它直刺天上的月亮?(二)《管晏列传》(节选)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3、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表明管仲怎样的特点?4、第二段通过一件小事表现了晏婴怎样的特点和怎样的心理变化?(三)《论快乐》钱钟书“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