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24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方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方案(一)引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指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软件系统,来实时监测和管理建筑物内部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报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
(二)系统基本功能1. 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来实时监测建筑物内部各种设备的状态,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电流、电压等参数。
2. 预警功能:系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阈值,当设备运行状态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远程操作:系统支持远程操作,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对建筑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与控制,方便快捷。
4. 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将各种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存储起来,并提供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系统组成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由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以及用户终端等组成。
1. 传感器节点: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各种传感器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数据采集设备。
2.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存储。
数据采集设备还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数据分析,当设备状态异常时发出预警信息。
3. 通信网络:将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负责接收并处理来自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根据设定的规则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并在需要时发出预警信息。
同时,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也负责存储和管理历史数据,并提供数据查询与分析功能。
5. 用户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访问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控制。
建筑设备运行监测与管理方案建筑设备的运行监测与管理对于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有效的建筑设备运行监测与管理方案,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设备运行监测系统的建立和优化为了实现对建筑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设备运行监测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传感器安装:通过在关键位置上安装传感器来捕捉设备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
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以便及时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
2. 数据采集与储存:使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技术,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储存。
同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定期备份数据,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运维管理。
3. 远程监控与控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远程监控平台,使操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修护措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数据分析与预测:通过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关键指标和规律,以便预测设备的维护周期和维修需求。
同时,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和环境特点,优化设备的运行策略,减少能源浪费。
二、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建筑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修对于设备的长期运行和降低故障率至关重要。
以下是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步骤:1. 设备清单:建立一个设备清单,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和维护周期等信息。
同时,对设备进行分类,将其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划分,以便优先考虑维护工作的安排。
2. 维护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厂家要求,制定出合理的维护周期。
对于关键设备和常用设备,维护周期可以更加频繁一些,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维护计划:根据设备清单和维护周期,制定出具体的维护计划。
包括维护内容、维护日期和维护责任人等信息。
同时,合理安排维护工作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确保维护计划的执行。
4. 维护记录:在维护过程中,及时记录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情况。
同时,记录设备的运行数据和故障信息,以便后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检测方案为加强_____ 智能大厦的设备监控系统(BAS)工程质量管理,受建设方_______________ 委托,_____________ 公司对由____________ 公司设计,公司安装调试的______________ 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进行系统验收检测,并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结论负责。
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建应提供的技术文件和配合条件:1工程合同技术文件2施工图设计文件3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4隐蔽工程和过程检验记录;5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6设备和系统自检测记录;7竣工图纸(至少包括;设备布置及管线平面图、设备清单、子系统控制原理图、控制系统配电箱电气原理图、相关监控设备电气接线图、监控点表等)8系统试运行记录。
9参与验收检测人员:我公司委派________ 、____ 、等—名持证上岗监测人员进行现场验收检测;施工方设备安装人员和软件调试人员、建设方施工管理人员、监理方现场监理人员协助检测。
10提供检测场所、电源以及其他检测必要条件。
二、检测依据:(一)《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自动化仪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 及其他国家现行标准、工程合同技术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审核文件、设备及产品的技术文件等。
(二)约定行业公认标准:《BAS 一次仪表精度标准—工程级》企标(附表1)《BAS 系统测量精度标准—工程级》企标(附表2)调节系统性能指标:衰减比4:1~10:1;残余偏差(控制精度):新风机出风温度〉士2C;湿度〉士5%RH空调回风温度〉士1C;热交换器出水温度〉士1C;压差调节〉士KPa三、主要检测仪器仪表:1 、DTC 7088 超声波流量计、2、867B 数字多用表、3、空气压差表、4、AVM-07 风速仪、5、WBG-0-2 二等标准温度计、6、HM10 温湿度表、7、照度表、8、标准压力表、9、钳形电流表、10、秒表、11 、多路记录仪(视BA 软件而定)等。
建筑设备检测方案建筑设备检测方案建筑设备检测是在建筑建造或维护过程中,通过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建筑设备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一、设备检测的内容1.设备安装检测: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的安装检测,主要包括设备的正确安装位置、固定牢固、电气连接可靠等方面。
同时还要检测设备与周围环境的相对位置,确保设备与建筑结构之间的距离符合规定要求。
2.设备调试检测: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检测,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调试检测内容包括设备的冷却、加热、通风、水力、电气等性能参数的检测,以及设备与控制系统之间的联锁检测等。
3.设备运行检测: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运行检测,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性能稳定。
运行检测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运行噪音、温度、振动、电流、电压等相关参数的检测,同时还要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检测。
二、设备检测的方法1.可视检查:通过对设备的表面进行目视检查,可以检测设备的外观、连接是否松动或损坏,是否有漏水、漏电等现象发生。
2.测量检查:通过使用相关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对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度、振动等参数进行测量,以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3.性能测试:对设备的各项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如冷却效果测试、加热效果测试、风量测试、水流量测试等,以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4.数据分析:通过对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
通过建立设备的运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
三、设备检测的周期设备检测的周期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场所、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设备的安装检测和调试检测应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确保设备安装正确、调试完善;设备的运行检测周期可以根据设备的性质、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来确定,一般为每年至少一次。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检测方案为加强智能大厦的设备监控系统(BAS)工程质量管理,受建设方委托,公司对由公司设计,公司安装调试的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进行系统验收检测,并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结论负责。
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建应提供的技术文件和配合条件:1 工程合同技术文件2 施工图设计文件3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4 隐蔽工程和过程检验记录;5 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6 设备和系统自检测记录;7 竣工图纸(至少包括;设备布置及管线平面图、设备清单、子系统控制原理图、控制系统配电箱电气原理图、相关监控设备电气接线图、监控点表等)8系统试运行记录。
9 参与验收检测人员:我公司委派、、等名持证上岗监测人员进行现场验收检测;施工方设备安装人员和软件调试人员、建设方施工管理人员、监理方现场监理人员协助检测。
10提供检测场所、电源以及其他检测必要条件。
二、检测依据:(一)《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自动化仪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及其他国家现行标准、工程合同技术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审核文件、设备及产品的技术文件等。
(二)约定行业公认标准:《BAS一次仪表精度标准—工程级》企标(附表1)《BAS系统测量精度标准—工程级》企标(附表2)调节系统性能指标:衰减比4:1~10:1;残余偏差(控制精度):新风机出风温度≯±2℃;湿度≯±5%RH;空调回风温度≯±1℃;热交换器出水温度≯±1℃;压差调节≯± KPa三、主要检测仪器仪表:1、DTC 7088超声波流量计、2、867B数字多用表、3、空气压差表、4、A VM-07风速仪、5、WBG-0-2二等标准温度计、6、HM10温湿度表、7、照度表、8、标准压力表、9、钳形电流表、10、秒表、11、多路记录仪(视BA软件而定)等。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节选自《上海市智能建筑检验及等级评估细则(试行)》1总则1.0.1为配合《上海市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及《上海市智能建筑等级评估试行办法》的施行,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编写了本细则。
1.0.2本细则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除住宅以外的种类智能建筑的检验及等级评估。
1.0.3本细则中所述的智能建筑依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划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1.0.4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讯息工期质量检验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1.0.5本细则中未涉及到的功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当本细则中提出的检验及评估方法及要求与国标、行标不一致时,以国标、行标为准。
1.0.6本细则由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2.3建筑设备最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验采用现场检查及在线测试方式进行。
测试结果按以下相关国家标准以及设备厂家的技术标准和用户功能要求进行评估。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 16-92)2)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3)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279-90)5)建设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6)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2.3.1验收基本条件在进行检验以前,系统具备以下基本条件:2.3.1.1中央监控室1)中央监控室用于安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中央监控设备。
中央监控室内所有设备有足够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并具备扩容空间。
2)中央监控室的环境满足第2.1.1.条的要求。
2.3.1.2建筑物的供电电源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供电电源的设计要求。
2.3.1.3建筑物的照明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视觉照明的设计要求。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节选自《上海市智能建筑检验及等级评估细则(试行)》1 总则1.0.1 为配合《上海市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及《上海市智能建筑等级评估试行办法》的施行,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编写了本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除住宅以外的种类智能建筑的检验及等级评估。
1.0.3 本细则中所述的智能建筑依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划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1.0.4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讯息工期质量检验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1.0.5 本细则中未涉及到的功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当本细则中提出的检验及评估方法及要求与国标、行标不一致时,以国标、行标为准。
1.0.6 本细则由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2.3 建筑设备最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验采用现场检查及在线测试方式进行。
测试结果按以下相关国家标准以及设备厂家的技术标准和用户功能要求进行评估。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 16-92)2)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3)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279-90)5)建设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6)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2.3.1 验收基本条件在进行检验以前,系统具备以下基本条件:2.3.1.1 中央监控室1)中央监控室用于安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中央监控设备。
中央监控室内所有设备有足够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并具备扩容空间。
2)中央监控室的环境满足第2.1.1.条的要求。
2.3.1.2 建筑物的供电电源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供电电源的设计要求。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用于监测和控制建筑设备运行状态的系统,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网络通信模块以及监控软件等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检验。
下面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的内容及方法。
一、检验内容:1.系统硬件设备检验:包括对中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的检查和测试,主要是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连接是否稳定、传感器的精度和准确性等。
2.网络通信设备检验:包括对网络通信模块的检查和测试,主要是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通信速度是否满足要求以及网络通信的稳定性。
3.监控软件检验:包括对监控软件的功能进行检查和测试,主要是检查监控软件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以及报警功能的可靠性等。
4.监控系统的集成测试:对整个监控系统进行综合测试,包括对各个硬件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和监控软件的集成测试,主要是检查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等。
5.安全性检验:包括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和测试,主要是检查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是否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是否可以抵御网络攻击等。
6.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测试监控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主要是检查备份是否成功、备份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恢复数据的可靠性等。
二、检验方法:1.硬件设备检验方法:通过检查设备的外观和连接情况,观察指示灯的状态和读取设备的参数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可以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来测试传感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2.网络通信设备检验方法:通过测试网络连接的状态,使用网络性能测试软件对网络带宽和延迟进行测试,以及对通信模块进行功能测试来判断网络通信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3.监控软件检验方法:通过测试监控软件的各项功能和报警功能,对监控软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以及对监控软件进行压力测试来判断监控软件是否正常工作。
4.监控系统的集成测试方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包括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进行测试,如网络断线重连、中央控制器的切换等。
为加强智能大厦的设备监控系统(BAS)工程质量管理,受建设方委托,公司对由公司设计,公司安装调试的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进行系统验收检测,并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结论负责。
一、建造设备监控系统检测建应提供的技术文件和配合条件:1 工程合同技术文件2 施工图设计文件3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4 隐蔽工程和过程检验记录;5 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6 设备和系统自检测记录;7 竣工图纸(至少包括;设备布置及管线平面图、设备清单、子系统控制原理图、控制系统配电箱电气原理图、相关监控设备电气接线图、监控点表等)8 系统试运行记录。
9 参预验收检测人员:我公司委派、、等名持证上岗监测人员进行现场验收检测;施工方设备安装人员和软件调试人员、建设方施工管理人员、监理方现场监理人员协助检测。
10 提供检测场所、电源以及其他检测必要条件。
二、检测依据:(一)《智能建造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智能建造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自动化仪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 及其他国家现行标准、工程合同技术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审核文件、设备及产品的技术文件等。
(二)约定行业公认标准:《BAS 一次仪表精度标准—工程级》企标(附表1)《BAS 系统测量精度标准—工程级》企标(附表2)调节系统性能指标:衰减比4:1~10:1;残存偏差(控制精度):新风机出风温度≯±2℃;湿度≯±5%RH;空调回风温度≯±1℃;热交换器出水温度≯±1℃;压差调节≯± KPa三、主要检测仪器仪表:1 、DTC 7088 超声波流量计、2 、867B 数字多用表、3 、空气压差表、4 、AVM-07 风速仪、5 、WBG-0-2 二等标准温度计、6 、HM10 温湿度表、7 、照度表、8 、标准压力表、9 、钳形电流表、10 、秒表、11、多路记录仪(视BA 软件而定)等。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节选自《上海市智能建筑检验及等级评估细则(试行)》1 总则1.0.1 为配合《上海市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及《上海市智能建筑等级评估试行办法》的施行,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编写了本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除住宅以外的种类智能建筑的检验及等级评估。
1.0.3 本细则中所述的智能建筑依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划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1.0.4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讯息工期质量检验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1.0.5 本细则中未涉及到的功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当本细则中提出的检验及评估方法及要求和国标、行标不一致时,以国标、行标为准。
1.0.6 本细则由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2.3 建筑设备最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验采用现场检查及在线测试方式进行。
测试结果按以下相关国家标准以及设备厂家的技术标准和用户功能要求进行评估。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 16-92)2)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3)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279-90)5)建设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6)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2.3.1 验收基本条件在进行检验以前,系统具备以下基本条件:2.3.1.1 中央监控室1)中央监控室用于安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中央监控设备。
中央监控室内所有设备有足够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并具备扩容空间。
2)中央监控室的环境满足第2.1.1.条的要求。
2.3.1.2 建筑物的供电电源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供电电源的设计要求。
建筑设备监控方案建筑设备监控方案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设备的复杂化,建筑设备的监控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升建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建筑设备监控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建筑设备监控方案,包括设备选择、监控系统建立、监控策略和日常维护。
1. 设备选择在建筑设备监控方案中,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
我们需要购买一系列的传感器、摄像头、监控控制器等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络和软件。
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摄像头可以用于监控设备的运行过程,如设备的开关状态、风险区域的监控等。
监控控制器可以用于接收传感器和摄像头的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央监控室,方便操作人员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2. 监控系统建立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是确保设备监控的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中央监控室,装备先进的监控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和记录。
监控系统应具备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方便日后的故障排查和设备性能分析。
另外,监控系统还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方便操作人员及时干预设备运行,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
3. 监控策略建筑设备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定有效的监控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设定监控频率和监控参数,以保证对设备的全面监控。
不同的设备可能需要不同的监控参数和频率,因此需要针对具体设备进行个性化设置。
其次,我们需要设定一套报警机制,即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向操作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通过预设的报警机制,我们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设备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我们还需要定期对监控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保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日常维护建筑设备监控不仅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进行,还需要在设备投入使用后进行日常的维护。
日常维护工作包括设备巡检、数据分析和设备维护。
巡检工作可以通过定期的设备检查和记录,排查潜在问题并及时处理。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分析监控系统中的数据,提前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和潜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筑设备监控掌控系统试验掌控系统试验6.4.1重要仪器系统试验重要用的仪器有:直流电阻箱、标准信号发生器、数字压力校验仪、接地电阻校验仪、绝缘电阻测试仪、万用表及对讲机。
6.4.2作业条件1.建筑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已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2.不间断电源(UPS)及室内照明已全部施工完毕,投入正常运行。
3.接地极及接地系统总线已施工完毕,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规定。
4.DCS、PLC系统调试在其相关设备都已安装完毕,接地及电源系统检查测试合格,系统具备上电条件时进行。
6.4.3施工操作1.施工程序:2.施工操作(1)上电检查准备:上电检查应在设备安装、系统电源电缆接线、接地系统、供电系统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并检查合格、盘内配线符合接线图要求、各路电源正负极之间无短路现象、正负极对地电阻符合接地标准要求后进行。
1)上电前检查实在步骤:a.对DCS、PLC机柜组件及配线进行检查时,应确认盘内全部的接线符合设计及制造厂有关图纸的要求。
确认随机电缆的型号、尺寸充足相关系统资料的技术参数要求;电缆的外部绝缘层无损坏,绝缘电阻符合制造厂标准;系统模块之间、节点之间及相关终端之间电缆连接正确,网络通讯电缆之间的连接符合制造厂及系统的设计要求。
b.对保护地和系统地进行检查,应按认真设计图与系统设备技术要求进行检查;接地电阻要符合设备技术要求;设备内部接地网不形成回路。
c.依据电源接线图检查电源输入/输出回路至各系统设备电源掌控开关安装及型号规格是否正确,检查电源极性是否正确,电源电压等级是否符合设计和设备的要求。
在进行系统硬件检查和地址设定完成后,对系统进行上电工作。
2)上电检查内容:系统检查内容包括:电源部分、CPU、通讯卡、存储器卡、I/O卡、编程器。
上电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CPU卡件上电后,卡件上对应状态指示灯应正常;存储卡件上电后,电源指示灯、状态指示灯应正常;其他卡件上电后,电源指示灯、状态指示灯均应正常;将编程器与CPU连接,调出程序进行检查核对。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查验内容及方法――节选自?上海市智能建筑查验及等级评估细那么〔试行〕? 1总那么为配合?上海市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暂行方法?及?上海市智能建筑等级评估试行方法?的实行,依照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编写了本细那么。
本细那么合用于上海市行政地区除住所之外的种类智能建筑的查验及等级评估。
本细那么中所述的智能建筑依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区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履行有关讯息工期质量查验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增强工程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查验,保证工程质量。
本细那么中未波及到的功能要求,应切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当本细那么中提出的查验及评估方法及要求与国标、行标不一致时,以国标、行标为准。
本细那么由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说。
建筑设备最监控系统查验内容及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查验采纳现场检查及在线测试方式进行。
测试结果按以下有关国家标准以及设备厂家的技术标准和用户功能要求进行评估。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标准〔JGJ/T16-92〕2〕分别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20573-95〕3〕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查收标准〔GBJ-9386〕4〕电力建设备工及查收技术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279-90〕5〕建设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查验评定标准〔GBJ303-88〕6〕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查验评定标准〔GBJ131-90〕1/11查收根本条件在进行查验从前,系统具备以下根本条件:中央监控室1〕中央监控室用于安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中央监控设备。
中央监控室内所有设备有足够的安装和保护空间,并具备扩容空间。
2〕中央监控室的环境知足第 2.1.1.条的要求。
建筑物的供电电源切合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供电电源的设计要求。
建筑物的照明切合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视觉照明的设计要求。
建筑物各房间的室内空调环境切合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空调的设计要求。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节选自《上海市智能建筑检验及等级评估细则(试行)》1总则1.0.1 为配合《上海市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及《上海市智能建筑等级评估试行办法》的施行,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编写了本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除住宅以外的种类智能建筑的检验及等级评估。
1.0.3 本细则中所述的智能建筑依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划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1.0.4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讯息工期质量检验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1.0.5 本细则中未涉及到的功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当本细则中提出的检验及评估方法及要求和国标、行标不一致时,以国标、行标为准。
1.0.6 本细则由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2.3 建筑设备最监控系统检验内容及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验采用现场检查及在线测试方式进行。
测试结果按以下相关国家标准以及设备厂家的技术标准和用户功能要求进行评估。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 16-92)2)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3)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386)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279- 90)5) 建设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6)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C)2.3.1 验收基本条件在进行检验以前,系统具备以下基本条件:231.1 中央监控室1)中央监控室用于安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中央监控设备。
中央监控室内所有设备有足够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并具备扩容空间。
2)中央监控室的环境满足第2.1.1.条的要求。
2.3.1.2 建筑物的供电电源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供电电源的设计要求。
建筑物监控系统验收方案一、引言建筑物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保障日常运营而设计和安装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针对系统验收的详细方案,包括验收的流程、标准和要求,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预期,满足用户需求。
二、验收流程1. 监控系统前期准备在正式进行系统验收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 确定验收小组的成员和相关角色;(2) 确定验收时间和地点;(3) 准备验收所需的文件、工具和设备。
2. 系统功能验收系统功能验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确认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是否正常运行;(2) 验证系统的报警功能是否灵敏可靠;(3) 检查系统的录像功能是否正常、清晰,并且能够进行远程回放;(4) 核验系统的图像识别功能是否准确可靠;(5) 检测系统的通信能力是否稳定,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动测试。
3. 系统性能验收系统性能验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测试系统的反应速度,确认系统的实时性;(2) 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长时间运行和大负荷运行测试;(3) 检测系统在不同环境光照条件下的图像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4. 系统安全性验收系统安全性验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确认系统的防护措施是否有效,包括密码设置、权限管理等;(2) 验证系统在网络攻击和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响应能力;(3) 检查系统的备份和恢复功能是否可靠,以确保数据不会因系统故障而丢失。
5. 系统文档验收验收小组需对系统相关的文档进行审查,包括系统设计文档、安装手册、用户手册等。
确保这些文档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易读性,以便用户对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有清晰的指导。
6. 验收报告编写在完成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和文档验收后,验收小组应编写一份详细的验收报告,记录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
该报告应以客观、全面的方式呈现,为系统改进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三、验收标准和要求1. 功能验收标准(1) 实时监控功能应有良好的图像传输和显示效果;(2) 报警功能应及时准确,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声音、短信、邮件等)进行通知;(3) 录像功能应清晰、稳定,并支持远程回放;(4) 图像识别功能应满足用户需求,并具备一定的准确性;(5) 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测试应能够实现及时和有效的信息传递。
建筑工程质量全过程监测系统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建筑工程质量全过程监测系统的方案,以确保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和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监测。
该系统将利用现代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提供实时的监测和分析功能,帮助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方案内容1. 设备安装在建筑工程各关键环节,安装监测设备,以收集各项关键参数的数据。
这些监测设备将包括但不限于测量仪器、传感器等。
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高精度和可靠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数据采集和传输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将监测设备的数据实时采集,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为了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并合理布置传感器网络。
3. 数据存储和处理搭建中央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处理采集到的数据。
服务器应具备足够的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以应对大量的监测数据。
对于数据处理,可以采用数据挖掘和机器研究等方法,分析和识别潜在的质量问题。
4. 实时监测和警报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根据预设的阈值设置触发警报。
警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邮件或监测系统界面直接通知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潜在的质量问题。
5. 数据可视化和报告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监测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并生成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质量指标的趋势分析、异常情况的识别、质量改进建议等内容,帮助相关人员监测和评估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
总结建筑工程质量全过程监测系统方案通过建立设备安装、数据采集和传输、数据存储和处理、实时监测和警报、数据可视化和报告等环节的系统,提供了一种全面监测和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将利用现代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帮助建筑工程相关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方案」
一、系统架构和功能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传感器和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
传感器和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建筑设备的运行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传感器可以根据建筑设备的类型和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
采集模块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参数进行处理和转换,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发送给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
数据传输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数据,常见的有以太网、WiFi、蓝牙等。
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展示,用户可以通过这个模块查看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报警信息等。
二、检测方案
1.传感器检测
传感器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因此需要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传感器进行质量检测和校准。
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测试、温湿度性能测试等。
校准是通过与标准设备进行比较来调整传感器的读数,确保其准确性。
2.数据传输检测
数据传输模块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监控系统的效果。
因此,在系统部署时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测试。
测试包括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传输速率、抗干扰性等方面。
还应该测试数据传输模块与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之间的连接情况,确保数据能够正常传输。
3.数据处理和显示检测
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应能够实时地接收并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并将结果展示给用户。
在测试阶段,需要测试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的性能,包括处理速度、存储空间、用户界面等。
三、检测方案的执行步骤
执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方案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确定监控系统的具体功能和要求,包括需要监控的设备类型、监测参数、报警方式等。
2.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采集模块,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和校准。
3.选择适当的数据传输模块,并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测试。
4.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并进行性能测试。
5.对整个监控系统进行综合测试,包括传感器、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显示模块的配合情况、系统的使用便捷性等。
6.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综上所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方案包括传感器检测、数据传输检测和数据处理和显示检测。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检测,可以确保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建筑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