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田县浙江红花油茶资源开发提升的探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4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94XIANGCUN KEJI 2019年1月(下)油茶发展趋势及高效种植技术研究潘如民(青田县海溪乡人民政府,浙江青田323912)[摘要]众所周知,油茶属于一种油料树种,是我国独有的食用油料来源,且在我国南方地区能大量种植。
浙江省种植油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为油茶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与水分,同时明显改善了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等问题。
此外,油茶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值得广泛种植与推广。
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油茶发展趋势,重点介绍油茶高效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种植;发展趋势;种植技术;生长特性[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19)03-94-2油茶隶属于山茶科常绿乔木,在国内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是重要的油料树种。
我国一直立志于推行精准扶贫政策,而在山区丘陵地带种植油茶树种,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
油茶种植能推动现代化林业产业的发展,全面确保粮油生产安全,增加林农经济效益。
因此,全力开展油茶种植,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了解油茶树种的生长习性油茶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大力推广。
但是,在种植油茶树之前,应了解油茶树种的生长习性。
油茶树种的生长习性表现为喜欢温、惧怕寒冷。
油茶树种植地的年平均温度需要维持在16~18℃,开花期平均气温需要控制在12~13℃[1]。
油茶树种植过程中,应具备充足的光照。
一旦光照量不足,将会导致油茶树种只长枝叶而不结果。
通常,年降水量需要在1000mm 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开花期如果遇到了连续降雨,将会影响油茶花授粉。
油茶树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高,通常适宜栽植在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中。
2油茶树种植的发展趋势油茶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油料树种之一,被比喻为“铁杆庄稼”,可见其经济性非常高。
21世纪后,浙江省油茶种植进入改善与发展时期,油茶种植科技成果被逐渐推广,品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作者:杨军邱日红赵文进许敏殷姝媛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09期摘要:本文对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形状变异规律研究及开发利用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当前浙江红花油茶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归纳,同时给出几点参考建议,希望对浙江红花油茶种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性状变异规律;园艺观赏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树种。
它属于具备庭院园林观赏和种仁榨取食用油双重功能的经济树种,素有“中国油茶王”的美誉[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浙江红花油茶在食用油生产、园林绿化的开发等许多领域已经成为重要资源。
1 浙江红花油茶主要分布以及生产现状1.1 主要分布区及生境浙江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在东经117°34′~120°14′,北纬28°08′~29°13′。
西起江西德兴,东至浙江青田,南自浙江云和,北至浙江开化[2],大部分为浙江南部以及浙江省与赣、皖、闽三省边境温暖湿润的山地。
在浙江则主要集中分布于丽水市云和、青田、遂昌、松阳及开化等市县山区,青田县为中心产地。
德兴市红花茶籽主要产自新岗山镇占才村十八亩段的高海拔地区,其它如龙头山乡、皈大乡也有少量生产。
从自然垂直分布来看,浙江红花油茶一般分布在油茶自然分布界限之上,即600 m以上地带。
在该分布带日常被云雾笼罩,湿重而气寒,形成其适应的小气候环境;而在600m以下地带,只开花,不结实,或结实较少。
浙江红花油茶喜生长在酸性的灰化红黄壤土上[3]。
1.2 生产现状浙江红花油茶含油率比普通油茶高出5%~10%,且油质优于普通油茶,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料资源。
此外,其生长的海拔较高,树木耐干旱贫瘠,抗病虫害能力强。
浙江省青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浙江省青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摘要:乡村旅游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态,在中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青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旨在探讨其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该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浙江省青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越来越高。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县域,青田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
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省青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和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该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青田县乡村旅游资源现状青田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处苍山、天台山、磨坊山三大山脉的交汇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湖泊、林木、花草等,同时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古村落、古建筑等。
这些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条件。
目前,青田县已经初步开发了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如苍山景区、古村落旅游区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和度假。
然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发利用不均衡、服务设施不完善等。
三、青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问题1.开发利用不均衡目前,青田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景点资源被过度开发,而另一些资源却鲜有开发利用。
这造成了资源利用的不平衡,一方面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设施不完善青田县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例如,交通不便、餐饮住宿条件简陋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景点还存在缺乏标识、导游服务不规范等问题,给游客的体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青田县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渣福建林业浙江红花油茶(Hu.)又名浙江红山茶,最早发现于浙江,由胡先骕先生于1957年命名,是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属(L.)中具有生产价值的油茶物种之一,其分布和栽培面积及年产量仅次于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越南油茶[1]。
生物学特征常绿小乔木,高可达6m 以上;树皮灰白色、平滑,枝灰白色,嫩枝淡褐色,无毛,每年3月萌发春梢,7-8月萌发夏梢,秋梢生长量小,由部分夏梢发展而来。
叶厚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2cm ,宽2.5~5.5cm ,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叶面光滑、发亮,深绿色,边缘疏生短锯齿,叶柄长1~1.5cm 。
花艳红色,顶生或腋生,直径6~12cm ,无柄;苞片及萼片14~16片,近圆形,外侧有银白色绢毛,覆瓦状排列;花瓣5~7枚,顶端二浅裂,长5~7cm ,宽4~5cm ;花两性,雄蕊长3.5~4cm ,花柱长2~2.5cm ,顶端3~5裂;花期冬春季,通常11月开始有少量花开,但此时开的花不会结果;2月开始又陆续开花,盛花期在3月,末花期在3月下旬,不同地区的花期略有差异。
果实多为球形、桔形或桃形,果径4~7cm ,果实基部有萼片及苞片宿存;果皮木质,光滑,厚度0.4~1.6cm ,颜色以红色、青色、青红色为主。
果实成熟期8-9月,单果重30~120g ,鲜出籽率12%~30%,单果种子3~11粒。
主要分布区及生境浙江红花油茶分布于我国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地,是我国特有的树种,集中分布在福建东北部、浙江中南部、江西东部3省交界处海拔380~1600m 的山地,福建地区主要分布在寿宁、周宁、柘荣、霞浦、浦城、武夷山、光泽、邵武、泰宁、建宁、将乐等地。
浙江红花油茶喜温暖湿润环境,在海拔600m 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生长良好,该海拔山区经常云雾笼罩,空气湿寒,是适合其生长的小气候环境。
浙江红花油茶耐干旱瘠薄,在全日照和半荫蔽生态环境中结果多,在密闭的常绿阔叶林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但果实发育不良,尤其在海拔600m以下,结果少或只开花不结果。
浙江油茶业发展现状及开发前景探析2008-12-26产销两旺,不仅茶油加工企业效益递增,而且有效地拓展了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致富的途径。
一、浙江油茶的分布与开发状况油茶在浙江分布很广,山区、丘陵地带都有种植。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油茶面积250万亩,其中常山、青田、莲都、云和、仙居等25个欠发达县占总面积的90%。
尤其是常山油茶开发面积已达26.5万亩,享有“浙西绿色油库”、“中国油茶之乡”之美称。
油茶加工企业也主要集中在以上地区。
(一)浙江开发油茶业起步早,加工能力强。
浙江作为全国油茶重要产地之一,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早在上纪世八十年代后期,一些油茶主产县就把开发茶油列入了农产品加工的重要项目。
目前,全省拥有油茶加工企业232家,年加工能力4.2万吨,年产茶油约2.7万吨,年销售额约15亿元。
其中,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油茶加工企业有10 余家,浙江开化余氏飞龙山茶油有限公司、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销售额已超5000万元。
据统计,仅常山县拥有油茶加工企业10家,油茶加工年产值2亿多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
拥有茶油精炼生产线9条,年加工在5000吨以上,油茶浸提生产线3条,年加工茶饼2万吨以上,茶皂素生产线2条,年生产茶皂素3000吨左右。
茶油加工业声誉鹊起,有力地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二)注重打造茶油优质品牌,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各茶油加工企业狠抓油茶优质品牌的打造,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和科学提炼方法精制纯天然山茶油,同时,重视品牌建设,提高茶油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常发”、“东茶”、“苏庄”、“腾鹤”、“纯野”、“山神牌”山茶油等相继分别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省农博会金奖、绿色食品、浙江省著名商标及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等称号。
由于各企业注重打造优质品牌,增强了浙江山茶油品牌的知名度,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据高不下,“苏庄”、“东茶”、“常发”等品牌的山茶油还远销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浙江青田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作者:叶林妹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4期摘要对浙江省青田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浙江青田县有野生观赏植物352种(含变种等),隶属于98科157属,其中蕨类植物69种,裸子植物13种,被子植物270种。
分析其基本特征和用途,就其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探讨。
关键词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S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050-01青田县植物种类丰富,是丽水生态示范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宝库。
由于受亚热带季风影响显著,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全年气候温暖湿润,生长季节长,有大量的野生观赏植物可以在园林绿化中运用。
通过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开发,不仅能形成地方特色,而且可以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笔者对青田县野生观赏植物的种类、分布、分类及园林用途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供林业和园林工作者参考。
1自然概况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
北纬28°08′,东经120°17′。
东接温州,南连瑞安、文成,西临丽水、景宁,北靠缙云,总面积 2 493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无霜期256d,年平均降水量1 800mm。
地带性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带谱明显,森林覆盖率85.0%。
土壤类型繁多,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5个土类。
复杂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繁衍和森林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2调查方法根据野外观察认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者,或者具有2种以上观赏内容或园林用途者,或者文献资料记载有观赏价值或已有利用者确定为野生观赏植物的原则,笔者于2008年3~7月对青田县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和重点林区进行了外业调查,采集标本,记录其生境,野外拍摄观赏植物形态,走访当地具有丰富经验的林业专家,了解青田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情况,通过内业标本鉴定,文献资料查阅,统计整理,编制青田县野生观赏植物名录。
红花油茶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管理
韦永竞
【期刊名称】《大科技·科技天地》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对红花油茶的栽培经验,主要阐述其可开发的利用价值,以及栽培技术管理,可供同行参考。
【总页数】1页(P294-294)
【作者】韦永竞
【作者单位】贵州省三都县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7
【相关文献】
1.红花大果油茶种植气候区划——GIS技术在柳州红花大果油茶种植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J], 刘永裕;刘梅;米浦强;李家文
2.黄花倒水莲的开发利用价值与栽培管理技术 [J], 张冬生;饶卫芳;范剑明;林立;江振辉
3.德兴红花油茶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及红花油茶栽培技术 [J], 齐玮;齐移民;李杭癑;骆云峰;王志华
4.紫薇栽培管理与开发利用价值探讨 [J], 孟冬梅;何利红
5.对青田县浙江红花油茶资源开发提升的探析 [J], 陈雄弟;沈苏军;王毅;娄钧冀;琚凯霖;黄旭波;高美蓉;黄城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浙江浙江红花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又名浙江红山茶,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都同属茶科(theaceae)茶属(camellia l),也是食用、药用、观赏、绿化价值较高的山茶优良品种。
经测定,种子出油率为25%~30%,油脂中含不饱合脂肪酸90%,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滋补提神、驱虫健胃的功效;也可做为纯天然优质化装品原料。
其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油枯可作生物杀虫农药和优质有机肥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浙江红花油茶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它与油茶在垂直分布上有个重要区别就是它主要分布于海拔600~1200m的中高山中,油茶则分布于低山丘陵区。
目前,浙江红花油茶生产主要存在品种混杂退化、管理粗放、乱摘滥采、产品加工研发滞后、整体效益偏低等问题。
需要技术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在本地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丰产种植技术推广、浙江红花油茶产品精深加工和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开展工作,使浙江红花油茶发挥更强的产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笔者经多年的实践和观察,现将浙江红花油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生长条件浙江红花油茶分布于浙江的缙云、青田、龙泉、遂昌、庆元、松阳、云和、开化、常山、仙居,福建的拓荣、霞浦和江西东部的高山上,春季2、3月开花,9月中、下旬即果实成熟,比其他种类果实的发育周期短,适于中、北亚热带地区,海拔600~800m的山地种植。
海拔八百米以上,才是采果理想种植地区。
浙江红花油茶喜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4.5~7.0范围内都能生长,以ph值5.0~6.5最适宜,碱性土壤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不良。
二、繁殖技术(1)种子繁殖。
秋季应做到随采随播,若不能及时播种,应进行湿沙贮藏,笠年2月播种。
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质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土地作苗圃,播种前进行土壤清毒,精耕细作,施足基肥,作好苗床;同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采用条播方式播种,幼苗出土后及时加强管理。
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作者:付杰夏小欢黄磊李腊梅陈旭东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10期摘要:介绍了中国食用油的现状、油茶在我国的分布和产量、浙江省鼓励油茶发展的政策、浙江省主要的油茶品种产量效益以及对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食用油;油茶;产业中图分类号:S7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0-0147-031 引言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油茶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目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约有5 700多万亩,约占全国木本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5%,年产茶油约40万t以上,产值超过390亿元。
油茶栽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
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占到全国油茶总面积的75%以上。
浙江省油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00万亩,已经稳居全国第4位。
油茶籽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高档食用油,在中国已有数千年食用历史。
茶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接近,油脂稳定性强,不易氧化,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日趋重视,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大大调动了各省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中国油茶产业迎来发展新契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 我国食用油生产、进口与消费量2.1 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消费需求量全球油料作物总产约3.86亿t,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供给总量已接近3 000万t,总消费需求量超过2 500万t,人均年消费18 kg以上。
2.2 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品种和数量2013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总量约850万t,约占全国总需求量的33%。
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品种有:棕榈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菜籽油和芥子油。
青田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者:刘小燕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1期摘要:总结了青田县油茶产业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油茶产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青田县油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青田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090-01作者简介刘小燕(1980-),女,浙江青田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防火工作。
收稿日期 2010-05-10油茶是中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
它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列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
青田县是浙江省油茶第二大县,被誉称为“浙南油库”。
20世纪60年代鼎盛时期,油茶种植面积达到近2.1万hm2。
但80年代后,受观念、管理、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青田县的油茶产业一直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
1青田县油茶产业现状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
北纬28°08′,东经120°17′。
东接温州,南连瑞安、文成,西临丽水、景宁,北靠缙云,总面积2 493 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1 ℃,年平均无霜期256 d,年平均降水量1 800 mm。
山地资源丰富,适合油茶植物生长。
根据2008年青田县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油茶种植面积仅存1.43万hm2,667 hm2以上的乡镇有7个,全县有4万余农户经营油茶,主要分布在章村、腊口、船寮、东源、祯埠等中西部地区,其中章村乡和腊口镇最多。
在这1.43万hm2油茶中,仅有2 000 hm2的油茶林处于经营管理状态,其余都处于半野生和原始栽培状态,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及少量的浙江红花油茶。
2存在的主要问题2.1群众观念落后,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低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基本依赖“天种天养”,生产上仍沿袭粗放的种植技术和原始落后的管理,对茶林放任不管,不到茶子成熟不进山;甚至一些林农放弃了采摘,没有切实树立起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因此很少投入人力、资金对油茶林进行管理和开发。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青田浙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青田浙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青田浙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山茶油及农产品(涉及前置审批的凭许可证经营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青田县是浙江的油茶大县,有着悠久的油茶生产历史和良好的生态、立地条件,素有“浙南油库”之美誉。
近年来,青田县在省、市林业局的科学指导下,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林业工作精神,以深化林业综合改革为总抓手,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创新措施多管齐下,为林业产业特别是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助推油茶产业大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30.01万亩,其中新造林面积8.6万亩,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基地有32个、1000亩以上的基地有13个。
2018年全县林业总产值5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2%,其中油茶产业产值5.44亿元,为“美丽青田、幸福侨乡”建设做出了贡献。
林业金融改革为油茶产业发展开辟资金渠道青田以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盘活村集体经济,2018年结合青田县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在全县200个经济薄弱村推进了以村集体的公益林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工作,共获贷款2000多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持续获得财产性收入,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
积极推行林权抵押贷款,近5年来,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241户,放贷金额达15.5亿元,引导林农发展油茶。
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银行采取直接抵押贷款、联合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投放油茶产业贷款业务,联合青田农商银行推出山茶油专项贷款,针对油茶种植环节资金缺口,按照基准利率办理贷款,用于发展油茶产业。
截至目前,全县山茶油专项贷款余额9500余万元,有效缓解经营者在油茶投产前5年的投资压力。
林地流转助推油茶基地大发展青田出台专项土地流转政策,对流转林地连片面积达50亩和200亩以上的,分别给予流入方补助50元/亩和100元/亩。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推进规模化、集约青以深化林业改革助推油茶产业大发展◆供稿/青田县林业局色天地LVSETIANDI浙江林业绿化经营。
不同加工方式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品质的影响沈建福;陈中海;肖仁显;陈秋平【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2(027)006【摘要】首先分析了山荼属中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种油茶中,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含油率(60.7%)和干籽含油率(37.2%)最高,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小果油荼.从经济角度考虑,浙江红花油茶最具发展前景.然后以浙江红花油茶为材料,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冷榨、溶剂萃取3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对其油脂提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碘价、色泽、皂化值、透明度、维生素E、油脂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CO2超临界萃取的油脂提取率(92.09%)最高,低温冷榨法(74.1%)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低温冷榨和溶剂萃取的酸价、过氧化值显著低于CO2超临界萃取法,二者油脂氧化稳定性也显著好于后者.维生素E含量:CO2超临界萃取法>溶剂萃取法>低温冷榨法.【总页数】5页(P56-60)【作者】沈建福;陈中海;肖仁显;陈秋平【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杭州310012;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杭州 310012;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杭州 310012;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杭州 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1【相关文献】1.浙江红花油茶山茶油提取工艺研究 [J], 祝华明;陈中海;孙玉洁;沈骏;黄立超;沈建福2.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养分和茶油品质的影响 [J], 黄彤; 任燕; 夏榆森; 曾久香; 伍自力3.不同仓储后熟处理对油茶鲜果果蒲性状与茶油品质的影响 [J], 葛永金;曾海勇;程亚平;黄旭波;张建;胡秋涛4.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主要成分分析 [J], 王开良;曹福亮;姚小华;刘子雷;赵学民;任华东;龙伟5.不同改造方式对林下浙江红花油茶生产性状的影响 [J], 连其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田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总结了青田县油茶产业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油茶产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青田县油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青田油茶是中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
它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列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
青田县是浙江省油茶第二大县,被誉称为“浙南油库”。
20世纪60年代鼎盛时期,油茶种植面积达到近2.1万hm2。
但80年代后,受观念、管理、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青田县的油茶产业一直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
1青田县油茶产业现状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
北纬28°08′,东经120°17′。
东接温州,南连瑞安、文成,西临丽水、景宁,北靠缙云,总面积2 493 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1 ℃,年平均无霜期256 d,年平均降水量1 800 mm。
山地资源丰富,适合油茶植物生长。
根据2008年青田县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油茶种植面积仅存1.43万hm2,667 hm2以上的乡镇有7个,全县有4万余农户经营油茶,主要分布在章村、腊口、船寮、东源、祯埠等中西部地区,其中章村乡和腊口镇最多。
在这1.43万hm2油茶中,仅有2 000 hm2的油茶林处于经营管理状态,其余都处于半野生和原始栽培状态,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及少量的浙江红花油茶。
2存在的主要问题2.1群众观念落后,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低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基本依赖“天种天养”,生产上仍沿袭粗放的种植技术和原始落后的管理,对茶林放任不管,不到茶子成熟不进山;甚至一些林农放弃了采摘,没有切实树立起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因此很少投入人力、资金对油茶林进行管理和开发。
2.2管理粗放,经营效益低油茶树长期以来基本上采用实生繁殖方式,导致品种严重退化,树势衰败严重,大小年突出,产量低且不稳,油茶品种皮厚、仁小、出油率低;加上青田县茶农对油茶种植生产方式原始粗放,技术含量低,对高冠嫁接、修剪等丰产技术知之甚少,对垦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全县约有60%的油茶林没有进行垦复,即使垦复了也没有连续性,油茶林“老、稀、残、杂”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油茶林整体效益不高。
浙江红花油茶山茶油提取工艺研究祝华明;陈中海;孙玉洁;沈骏;黄立超;沈建福【摘要】以浙江红花油茶为原料,采用3种不同的提取工艺,对3种不同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对于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当CO2流量为20 L/h,萃取压力为30~33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h时,油脂提取率达到92.09%;对于溶剂萃取工艺,当萃取温度选择60℃,料液比选择1∶5,浸提时间选择120 min时,油脂提取率最高为90.00%;对于低温冷榨工艺,当KOM-ET冷榨机的喷头口径为5 mm,加热圈预热时间为10 min时,油脂提取率最高为78.62%,且饼粕品质较好.【期刊名称】《粮食与食品工业》【年(卷),期】2015(022)002【总页数】6页(P17-21,25)【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山茶油;冷榨;超临界CO2萃取;溶剂萃取【作者】祝华明;陈中海;孙玉洁;沈骏;黄立超;沈建福【作者单位】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衢州 324000;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 310058;浙江老树根油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衢州 324000;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langoleosa Hu)具有观赏和油用双重用途,其分布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4位,在红花油茶中居第1位[1]。
目前工业上山茶油主要采用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
有关文献报道这两种制油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
压榨法处理量小、提油率低、山茶油颜色深、精炼复杂。
溶剂浸提法处理量大,但有机溶剂存在安全隐患、油品缺乏天然清香味。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提高了有机溶剂的使用要求,导致制油成本增高[2-3]。
CO2超临界萃取得油率高,杂质含量低,色泽浅,油品好,可省去一系列的精炼工序。
XXXX年乡镇学习实践调研课题之《红花大油茶产业开发的思考》(可编辑)乡镇学习实践调研课题之《红花大油茶产业开发的思考》××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课题之《红花大油茶产业开发的思考》摘要:红花大油茶发源于广西××县××镇××村山深山老林具有的产量特高、油质好而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同时兼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
红花大油茶是我镇的特色产业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壮大。
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红花大油茶简介二、红花大油茶生产衰落原因分析。
三、红花大油茶产业开发前景红花大油茶产业开发的思考××镇人大主席×××××县红花大油茶发源于广西××县××镇罗漫山深山老林具有的产量特高、油质好而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同时兼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
××县红花大油茶是我县的特色产业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壮大。
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县红花大油茶简介××县红花大油茶(即大果红山茶下同)的植物学名称为大果红山茶Cammelliamagnocarpa(HuetHuang)HTChang是分布在广西××县一带的产量高、油质优的珍贵木本油料种质资源属油茶中的珍稀品种极具开发利用潜力。
目前仅在××县××镇有多亩的原始林该公司和广西大学合作于**年开始进行优良单株筛选等研究并于**年、**年组织广西林业厅、广西林科院、广西林学会等单位林业专家进行现场测试均确认红花大油茶的高产特性。
主要特点:()果实特大果实和茶籽油产量高。
经多年现场测试成年树年可株产茶果公斤果实呈椭圆或近圆形平均单果重~克单果最重达克一般亩产鲜果公斤以上按干籽率%亩产净茶籽仁公斤平均出仁率%按出油率计每亩可产优质茶油公斤。
青田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
卓冠杰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
【年(卷),期】2024(18)2
【摘要】油茶属于一种经济林,对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为解决浙江省青田县油茶低产林问题、提升青田县油茶种植效益,对油茶低产林种类进行分析,并阐述青田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必要性,从林地清理、密度调控、垦复、配方施肥、高接换冠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青田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实践结果表明,青田县经过对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有效提升了试验地块油茶林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获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可进行该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的大力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202-204)
【作者】卓冠杰
【作者单位】青田县石门洞林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4.4
【相关文献】
1.云南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
2.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
3.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
4.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探讨
5.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青田县浙江红花油茶资源开发提升的探析作者:陈雄弟沈苏军王毅娄钧冀琚凯霖黄旭波高美蓉黄城开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3期摘要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是中国特有珍贵油茶和茶花树种,国内外曾引种。
浙江红山茶蕴藏着许多抗性基因和优良品质基因,是山茶(Camellia japonica)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育种和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源。
利用青田县开发油茶资源的有利条件,对青田县红花油茶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并探析当前资源开发与改造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使青田县红花油茶资源得到充分的改造提升,促进林农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浙江红山茶;红花油茶;资源开发;改造提升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88–02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食用、药用、观赏、绿化价值较高的山茶优良品种[1]。
因最早发现于浙江,故又有浙江红花油茶之称[2],浙江红花油茶也是我国特有树种,适生于中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的气候,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福建北部海拔600~1 300 m的山地[3-4]。
一般喜生长在海拔600~1 000 m的温暖湿润地区,生长要求夏季温凉,冬季不甚寒冷,气温变率小,水湿条件好等气象条件。
浙江红花油茶枝繁叶茂,花红似火,果实硕大,树姿丰满,优雅端庄,集观赏、药用及油用为一身,油脂中含不饱和脂肪酸90%,并富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其质量超过西方的橄榄油[5],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滋补提神、驱虫健胃的功能,具有极高的应用开发价值。
青田县是浙江红花油茶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区,全县有1 200 hm2浙江红花油茶林,其中主要分布在大垟山林场纯林55 hm2,石门洞林场纯林60 hm2,八面湖林场纯林50 hm2,峰山林场纯林27 hm2,季宅乡下庄村纯林50 hm2,阜山乡龙隐村纯林130 hm2,仁宫乡红花村、小奕村纯林230 hm2,舒桥乡蔡坑村纯林20 hm2,贵岙乡大双坑村纯林22 hm2,北山镇肖山村纯林35 hm2,船寮镇箬寮村纯林60 hm2,巨浦乡徐山村纯林27 hm2,黄垟乡底项村纯林133 hm2,万山乡乌泥塘村纯林10 hm2。
虽然近年来对浙江红花油茶的多用途开发利用的研究比较多,但青田县的浙江红花油茶资源开发、改造提升却仍停滞不前,仅徘徊在现有林地的培育管护上,加工落后,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本地浙江红花油茶资源[6](图1)。
1 浙江红花油茶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目前情况看,国外大多数关于山茶属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和收集重点以观赏为主,在育种上也紧紧围绕观赏目标进行长期选育,在观赏种质保存和创新育种方面大大领先于我国。
但以油用为目标的研究在国外很少涉及,在我国主要由一些从事油茶研究的科研单位结合科研项目进行收集保存,虽然保存了一定的数量,但在规模上均不大,且比较分散,管理水平和保存技术水平也不高,而且近10 a来破坏严重,种资源大量流失[7~9]。
浙江红花油茶长期以来以野生或实生繁殖为主,虽然个别单株和少片林分產量尚可,但大面积产量不高;在初步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单株鲜果产量超过50 kg,但大部分单株结果很少;对浙江红花油茶的研究除个别单位对其油脂成份、观赏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它的基本生物学、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和果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良种选育工作近年才正式开始,目前还未育成高产优质或观赏用的新品种。
近年由于园林绿化需要,有较大面积被采挖,原有林分受到一定破坏。
总之,浙江红花油茶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良种选育工作,单株间差异很大,育种的潜力大,是一个有很大发展前途的经济树种。
2 青田县改造提升浙江红花油茶的有利条件青田县地势由西北、西南向东南倾斜,1 000 m以上的山峰有八面湖、金鸡山、山炮岭、大风坳、东坑湖等共217座山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400~600 m的丘陵低山区年平均气温15℃~16℃;800 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4℃以下,满足浙江红花油茶的生长条件。
青田县相关林场和乡镇栽植的浙江红花油茶都在海拔700~1 000 m,现有经营浙江红花油茶面积2 000 hm2,其中已经开发的浙江红花油茶林近800 hm2,可年产鲜果75.2万kg,平均产量仅为940 kg/hm2,仍有较大的提升和利用发展空间。
青田县现有经营的2 000 hm2浙江红花油茶林面积,自20世纪60年代起,已培育管护多年,有开发利用、改造提升的基础。
近年来,青田县又通过省级项目建造20 hm2浙江红花油茶试验林,并培育新造浙江红花油茶良种基地800 hm2。
此外,青田县是浙江省的油茶主产区之一,素有“浙南油库”之称,也有传统的油茶加工、副产品利用企业,近年来也涌现了不少利用新技术的加工企业,对浙江红花油茶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青田县的浙江红花油茶资源开发利用和改造提升存在的问题青田县人民政府及林业局对该县的浙江红花油茶资源的利用价值还缺乏深度的认识,虽已有所意识,但没有深入研究、探讨、规划、改造及提升。
在2009年之前,青田县油茶产业仍属粗放管理的状态,自2009年青田县人民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了青田油茶产业的发展,但是针对的主要是普通白花油茶,没有对浙江红花油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青田县虽有2 000 hm2浙江红花油茶林面积,但真正有产出的才800 hm2,只占总数的40%,利用率不高。
其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浙江红花油茶林除原生林外,均为20世纪60~70年代种植,部分面积经历过长时间的失管,其次产量表现不佳,且有年份上的差异,使管理者感觉风险较大。
再者,红花油茶从种苗到盛果一般需要8~10 a,产效周期长,见效慢,难以吸引规模化的经营者。
现有浙江红花油茶林(人工栽培)所栽浙江红花油茶多为实生苗,个体之间差异大。
到目前为止,浙江红花油茶尚未有通过审定或鉴定的、种性稳定、产量高的品种(系),这对于推广浙江红花油茶存在较大的限制。
4 关于青田县的浙江红花油茶资源开发利用和改造提升的几点建议政府部门和林场应提高对浙江红花油茶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认识,对浙江红花油茶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引起重视,并对浙江红花油茶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给予政策、资金上的必要扶持,引导林农规模化种植管理浙江红花油茶林、提高林农开发利用浙江红花油茶资源的积极性。
对浙江红花油茶进行优良单株选择,其中要突出两种优良单株。
高产单株选择:优良单株进入盛产期后每平方米树冠产果在2 kg以上的高产单株;高油酸单株选择:优良单株毛油的油酸含量在82%以上[10]。
通过对浙江红花油茶产区投产林进行全面地调查和群众踏访,从中选择出一批连年产量及品质优良的单株,采集接穗进行无性繁殖,并集中进行正规的无性系测定试验,通过试验选择出无性后代表现优良的无性系[11]。
對初选的优良无性系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从中选出适应性广、抗性强的优良无性系或品种。
引进芽苗砧嫁接育苗等育苗新技术,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培育优良种苗[12]。
建设浙江红花油茶高效栽培试验示范林。
通过芽苗砧嫁接,一年生壮苗室内嫁接,二年生苗圃地埋土保湿嫁接,多年生苗保湿遮荫多头嫁接等项技术,实现浙江红花油茶优良品种苗木的规模化培育,建成浙江红花油茶良种苗木的培育中心[13]。
分别用普通油茶或浙江红花油茶作砧木嫁接浙江红花油茶优良单株,繁殖成无性系苗木,按无性系测定林要求建立浙江红花油茶试验示范林[14-15]。
协调扶持相关加工企业,做好红花油茶籽及副产品(茶蒲、茶籽壳、茶籽饼)的深度开发利用,提高红花油茶系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并将得益部分让利于林农,从而提高林农种植红花油茶的经济效益。
拓宽浙江红花油茶的利用途径,可借鉴章旦红罗山桃花节的成功经验,在红花油茶花季开发大垟山区的旅游资源,举办“红花”节,使之与红花油茶相得益彰。
与农家乐、生态鸡养殖等项目相结合,逐步做成大垟山林场的“名片”、“品牌”,促进大垟山林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1] 裘宝林.浙江植物志[M].第四卷.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9.[2] 林协.红山茶浙江[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5):46-47.[3] 张宏达.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M].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1-180.[4] 吴若菁.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的核型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3(1):20-26.[5] 杨军,邱日红,赵文进,等.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J].现代园艺, 2012(9):12-13.[6] 周文才,肖相元,沈敬理,等.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述评及育种策略[J].南方林业科学,2019,47(6):24-28.[7] 黎先胜,黄光文.湖南油茶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0(5): 47-50.[8] 林油汀.罗源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青海农林科技,2011(2):80-83.[9] 周成强,卿付均.宜宾油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18(6): 148-151.[10] 关玉梅.浙江红山茶观赏性状优良单株的选择及光合特性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11] 高长宝.不同基质对浙江红山茶扦插繁殖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12(2):40 -41.[12] 韩桂莲.浙江红花油茶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3(1):128-133.[13] 张平安.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技术[J].浙江林业,2012(9):24-25.[14] 李田,徐小强,温强,等.浙江红花油茶芽苗砧选择及嫁接成效分析[J].南方林业科学,2018,46(4):1-5,50.[15] 张平安,陈雄弟,温玲荣,等.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5):38-42.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