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泡沫
- 格式:ppt
- 大小:858.00 KB
- 文档页数:16
碳泡沫的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及其表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碳泡沫作为一种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广泛应用于热防护、电磁波吸收、压力蓄能等领域。
碳泡沫的制备方法包括发泡法、模板法、炭化法等。
其中发泡法和模板法是较为常用的制备方法。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碳泡沫的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及其表征。
二、研究内容1. 碳泡沫的发泡法制备及其表征;2. 碳泡沫的模板法制备及其表征;3. 对比分析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的碳泡沫性能。
三、研究方法1. 发泡法制备碳泡沫:通过自发发泡、模板发泡等方法制备碳泡沫,并对其形貌、孔隙率、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2. 模板法制备碳泡沫:采用硬模板、软模板等不同模板制备碳泡沫,并对其形貌、孔隙率、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3. 对比分析两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碳泡沫性能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1. 碳泡沫的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工艺流程的总结;2. 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的碳泡沫性能对比分析的结论;3. 碳泡沫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前景展望和发展方向。
五、研究难点和挑战1. 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优化;2. 碳泡沫性能表征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3. 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应用前景的预测。
六、研究计划时间节点工作内容第1-2个月碳泡沫的相关文献调研和研究背景分析;第3-4个月发泡法制备的碳泡沫制备和性能表征;第5-6个月模板法制备的碳泡沫制备和性能表征;第7-8个月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的碳泡沫对比性能分析;第9-10个月结论撰写和初步交流讨论;第11-12个月论文修改和完善,答辩准备。
七、参考文献1. Huang, J., Mao, S., Fei, H., & Deng, Z. (2015).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carbonaceous nanomaterial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4(16), 3523-3595.2. Wang, X., Li, Y., Gao, J., Li, L., Li, B., & Li, J. (2019). An overview of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 foam composi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35(8), 1647-1659.3. Cui, X., & Deng, S. (2020).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ized carbon foams. Materials, 13(3), 610.。
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型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泡沫碳化硅陶瓷作为一种轻质、高强、耐高温的新型陶瓷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能源、环保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工艺,研究其性能特点,为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升材料性能以及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使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概述了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研究背景,阐述了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详细介绍了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选择、配方设计、成型方法、烧结工艺等关键步骤,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泡沫碳化硅陶瓷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如密度、孔隙率、热稳定性、抗腐蚀性等,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其性能特点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联。
本文总结了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成果,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泡沫碳化硅陶瓷制备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升材料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为新型陶瓷材料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工艺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配方设计、泡沫前驱体的制备、碳化硅化过程以及后处理几个关键步骤。
原料选择是制备泡沫碳化硅陶瓷的第一步,其主要原料包括硅源、碳源、造孔剂以及可能的添加剂。
硅源一般选择硅粉、硅溶胶或硅烷等,碳源则可以选择石墨、炭黑、有机聚合物等。
造孔剂的选择对于泡沫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常用的有无机盐类、高分子聚合物等。
根据需求,还可以添加一些助剂,如分散剂、催化剂等。
配方设计则需要根据所需的碳化硅陶瓷性能,合理搭配各原料的比例。
通过调整硅碳比、造孔剂含量等参数,可以控制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密度、孔径、孔结构以及机械性能等。
泡沫前驱体的制备是制备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关键步骤。
*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N o.03JC14010)钟继鸣:男,硕士,从事碳材料方面的研究 E mail:zjm203423@石墨化碳泡沫导热性能研究*钟继鸣1,王新营1,郁铭芳2,王依民2(1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2 东华大学纤维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1)摘要 以煤焦油基沥青为原料,在420~450 的范围内热解制备中间相沥青,用所制得的沥青在6~8M Pa 的压力下升温发泡,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经过碳化和石墨化制得一种性能优良的导热材料 碳泡沫,其导热系数最高可以达到110W /(m !K)。
讨论了沥青中间相含量、发泡时的压力、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对泡沫导热性能的影响:随着中间相沥青含量的增加,所制备的碳泡沫的导热系数明显提高,中间相由0%提高到100%时,导热系数由77.5W/(m !K )上升到110W/(m !K );发泡时保温时间的影响相对于成型压力更为明显,保温时间从1h 提高到4h,导热系数会由85W/(m !K )上升到100W/(m !K);发泡的压力对导热系数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关键词 导热系数 中间相沥青 石墨化碳泡沫 发泡 保温时间The Studying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FoamZH ONG Jiming 1,WANG Xinying 1,YU M ingfang 2,WA NG Y imin 2(1 Colleg e of M ater ial,Dong hua U niv er sity ;2 Stat e K ey L abor ator y fo r M o dif ication of Chemical F ibers and P olymerM aterials,D onghua U niversity,Shanghai 200051)Abstract A new carbon foam with hig h thermal co nduct ivit y and lig ht density is pr epar ed by t her mal treatingof coal ta r based mesophase pitch,500 ,6~8M Pa pressur e.T he max thermal conductivity can up to 110W/(m !K ).T he ther mal conductivity is increased fr om 77.5W/(m !K )to 110W /(m !K )w hen the mesophase pitch incr eased fro m 0%to 100%.T he soaking time and pressure also hav e influence on it.Key words ther mal conductiv ity ,mesophase pitch,g raphitic car bo n,foam,so aking time碳泡沫是1960年首次由W alter Fo rd 报道的[1],最初的碳泡沫是由热固性聚合物泡沫分解得到的网状玻璃碳泡沫(RV C)。
航天科技论文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航天技术。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航天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航天科技论文篇一浅谈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摘要航天型号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是一组复杂的组织管理过程,本文从工程管理角度阐述了航天系统工程的管理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航天系统是由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发射设施、航天测控系统、用户设备(系统)以及其他保障设备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
航天系统的特点是规模庞大、技术复杂、质量可靠性要求高、耗资大、研制周期长、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些典型的航天系统,如中国神舟十号飞船、美国航天飞机工程等都是现代典型的大工程系统。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为了适应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工程管理必须上水平,真正成为航天发展的助推剂,而不是绊脚石。
所谓工程管理,就是要确保在时间(进度)、成本(经费)、质量(性能)三项限制条件下,实现工程目标。
工程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那些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
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样制约着航天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一、国外航天工程管理发展国外航天型号工程管理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网络计划技术”。
例如“曼哈顿”计划,它使美国于1944年5月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
1957年美国海军为追赶前苏联导弹的优势而开展了“北极星”导弹计划,他们采用了PERT(计划协调技术)方法管理该工程,即以时间为基础使整个研制过程形象地显示出来,条理分明,目标明确,能集中力量搞好关键路线。
同时,在研制过程中,还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手段,从大量非肯定的环节中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及时地修改计划,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研制效率,使“北极星”导弹研制计划周期缩短了20%~25%,并为航天工程管理提供了系统工程方法。
泡沫炭的研究进展泡沫炭是一种由孔泡和相互连接的孔泡壁组成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轻质多孔材料。
依据其孔壁的微观结构,可以分为石墨化和非石墨化泡沫炭。
除具有炭材料的常规性能外,泡沫炭还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抗热震、易加工等特性和良好的导电、导热、吸波等物理和化学性能,通过与金属或非金属复合,可以获得高性能的结构材料。
这些优异的性能使泡沫炭在化工、航空航天、电子等诸多技术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近年来,泡沫炭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高度关注,内容涉及新原料的选择与调变、制备工艺技术的开发和优化、产品的微观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的揭示和调控以及最佳应用途径的拓展等各个方面。
毫无疑问,基于价廉易得的初始原料,采用简易的工艺路线、制备性能优异且稳定的泡沫炭材料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煤炭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利用组成和结构独特的煤和煤系物来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泡沫炭在国内外倍受关注,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1 泡沫炭的制备围绕泡沫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最早的泡沫炭是Walter Ford在20世纪60年代初热解热固性酚醛泡沫而制得的,这种泡沫炭具有非常高的开孔率,孔壁呈非石墨化状态,导热率低,表现出优异的绝热性能,可用作高温绝热材料。
通常,这种泡沫炭又被称作网状玻璃态泡沫炭(Reticulated vitreous carbon foam)。
早期泡沫炭的制备研究主要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原料,受原料性质的限制,制得的泡沫炭虽然有一定强度,但脆性较大。
为克服这一缺陷,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人们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调变泡沫炭材料的结构,包括在制备原料中添加各种增强剂、优化工艺参数以及尝试使用不同原料等,以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的制备研究工作主要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展开。
美国空军材料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次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实现了石墨化结构泡沫炭的合成。
泡沫炭的石墨化结构特征使其具有很高的热导率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这进一步扩大了泡沫炭的应用范围。
碳泡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高级工程师:高建关于编制碳泡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碳泡沫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主管部门 (1)1.1.6项目投资规模 (2)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3.1促进我国碳泡沫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2.4.1政策可行性 (10)2.4.2市场可行性 (10)2.4.3技术可行性 (11)2.4.4管理可行性 (11)2.4.5财务可行性 (11)2.5碳泡沫项目发展概况 (12)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2)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2)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3)2.5.4碳泡沫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3)2.6分析结论 (1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3.1市场调查 (15)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15)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5)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6)3.1.4替代产品调查 (16)3.1.5产品价格调查 (16)3.1.6国外市场调查 (17)3.2市场预测 (17)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7)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8)3.2.3价格预测 (18)3.3市场推销战略 (18)3.3.1推销方式 (19)3.3.2推销措施 (19)3.3.3促销价格制度 (19)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0)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3.4.1产品方案 (20)3.4.2建设规模 (20)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21)3.6市场分析结论 (21)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22)4.2区域投资环境 (23)4.2.1区域地理位置 (23)4.2.2区域概况 (23)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24)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4)4.2.5区域资源概况 (24)4.2.6区域经济建设 (25)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25)4.3.1基础设施建设 (25)4.3.2产业发展概况 (26)4.3.3园区发展方向 (27)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2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9)5.1总图布置原则 (29)5.2土建方案 (29)5.2.1总体规划方案 (29)5.2.2土建工程方案 (30)5.3主要建设内容 (3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2)5.4.1给排水 (32)5.4.2供电 (33)5.5道路设计 (35)5.6总图运输方案 (36)5.7土地利用情况 (36)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6)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6)第六章产品方案 (38)6.1产品方案 (38)6.2产品性能优势 (38)6.3产品执行标准 (38)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8)6.5产品工艺流程 (39)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39)6.5.2产品工艺流程 (39)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39)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0)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0)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0)6.8仓储方案 (40)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1)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1)7.2主要设备选型 (41)7.2.1设备选型原则 (42)7.2.2主要设备明细 (43)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4)8.2.1能源消耗种类 (4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5)8.4.1项目能耗分析 (45)8.4.2国家能耗指标 (4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6)8.5.1工业节能 (4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47)8.5.3节水措施 (47)8.5.4建筑节能 (48)8.5.5企业节能管理 (49)8.6结论 (4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0)9.1.2设计原则 (5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6)9.5绿化方案 (56)9.6消防措施 (56)9.6.1设计依据 (56)9.6.2防范措施 (57)9.6.3消防管理 (5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59)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0)10.1 编制依据 (60)10.2概况 (60)10.3 劳动安全 (60)10.3.1工程消防 (60)10.3.2防火防爆设计 (6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1)10.3.5抗震设防措施 (62)10.4劳动卫生 (62)10.4.1工业卫生设施 (6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63)10.4.3个人卫生 (63)10.4.4照明 (63)10.4.5噪声 (63)10.4.6防烫伤 (63)10.4.7个人防护 (64)10.4.8安全教育 (6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5)11.1组织机构 (6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5)11.3人力资源管理 (66)11.4劳动定员 (66)11.5福利待遇 (6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8)12.2 建设工期 (68)12.3实施进度安排 (6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13.1投资估算依据 (69)13.2建设投资估算 (69)13.3流动资金估算 (70)13.4资金筹措 (70)13.5项目投资总额 (70)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3)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4)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4)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4)14.1.2产品成本 (75)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6)14.2财务评价 (76)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6)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7)14.2.3不确定性分析 (77)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0)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2)15.1项目风险因素 (82)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2)15.1.2技术风险 (82)15.1.3市场风险 (82)15.1.4资金管理风险 (83)15.2风险规避对策 (83)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3)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3)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3)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4)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5)16.1招标管理 (85)16.2招标依据 (85)16.3招标范围 (85)16.4招标方式 (86)16.5招标程序 (86)16.6评标程序 (87)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7)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7)16.9合同备案 (87)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9)17.1结论 (89)17.2建议 (89)附表 (90)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0)附表2 总成本表 (91)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2)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3)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5)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6)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7)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8)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99)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1)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2)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4)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6)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08) (112)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文章编号:100621630(2008)022*******碳泡沫材料及其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居建国1、2,李文晓1,薛元德1(1.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200092;2.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206) 摘 要:综述了碳/石墨泡沫材料技术的进展。
介绍了该材料的网状结构和多孔泡沫两种结构及其基本制备流程,给出了其性能特点和基本实验数据,讨论了具潜在可能的应用。
分析认为:碳/石墨泡沫材料是一种在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关键词:碳泡沫材料;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中图分类号:TB32 文献标识码:ACarbon Fo a m Ma ter ial and It ’s Applicat ions in Spaceflight and Aviat ionJU Jian 2guo 1,2,L I Wen 2xiao 1,XU E Yuan 2de 1(1.College of Ae rospace Enginee ring a nd Mec hanic ,Tongji Unive rsity ,Sha nghai 200092,China ;2.Shanghai Composite Sci.&Tec.Co.Ltd.,Shanghai 201206,China)Abstract :E volution of car bon/graphite foa m material wa s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two st ruct ur es of open reticulated foam and cellula r foam and t heir basic f abrication proce ss were introduced.The fea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also give n out.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were discussed.The analysis showe d tha t carbo n/graphite foam wa s a new f unctio n material which would be applied in military a nd aerospace.Keyw or ds:Car b o n/grap hite foam ;Fa brication ;Structure ;Proper ty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622;修回日期225 作者简介居建国(55—),男,研究员,博士生,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加工的研究。
生物基碳泡沫的制作方法
生物基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其制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10个步骤:
1. 生物基碳泡沫的首要步骤是制备合适的原料。
常见的生物基原料包括木质纤维素、秸秆等,这些原料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低碳排放特点。
2. 将原料进行粉碎处理,使其变为可用于制作泡沫的小颗粒状。
3. 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发泡剂或者控制剂,以实现所需的泡沫性质。
这些添加剂
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可以包括植物油、天然树脂等。
4. 将原料和发泡剂或控制剂充分混合,可以使用搅拌机或者其他混合设备进行。
5. 对混合后的原料进行预处理,使原料中的水分达到适宜的含量。
6. 将原料转移到发泡模具中,通过加热和打压的方式使原料进行发泡。
7. 控制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使泡沫在模具中膨胀并形成所需的形状。
8. 在泡沫固化过程中,通过控制泡沫发泡速率和温度来控制泡沫的孔隙结构和密
度。
9. 完成泡沫的固化和冷却后,取出泡沫模具。
10. 对已取出的泡沫进行后续处理,包括切割、修整、修饰等,以满足具体应用的要求。
生物基碳泡沫是一种具有生物可降解性、低碳排放、轻质高强、吸音保温等特点的新
型环保材料。
其制作方法相对简单,操作流程清晰明了。
通过合理选择原料和添加剂,并
通过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可以制作出具有多种形状和性能的生物基碳泡沫产品。
将其
应用于包装、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