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美术:3 点与线的魅力
- 格式:ppt
- 大小:4.42 MB
- 文档页数:27
《点与线的魅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点与线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 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点与线之间的视觉美感和艺术魅力;3. 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学生需在笔记本上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包括点与线的概念、基本特性、绘画技巧等。
2. 临摹作业:学生需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用铅笔或炭笔将其中的点与线部分临摹下来。
要求线条流畅、粗细变化明显,体现出点的轻盈、线的刚劲之美。
3. 创作作业: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主题和元素,进行点与线的创作。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水彩画、拼贴画等。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并鼓励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品。
4. 阅读分享:学生需阅读一篇与点与线相关的艺术理论文章,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阐述点与线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及其表现力。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按时提交,教师将设定截止日期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2. 作业应独立完成,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请教老师;3. 作业应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求认真思考、细心观察;4. 作业应整洁规范,符合美术学科的规范要求。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临摹作品、创作作品以及阅读分享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分数;2. 教师将学生的作业成绩纳入学期总评成绩中,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3.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进一步提高美术水平。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或面对面与教师交流,反馈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次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点与线的概念和基本特性,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点与线之间的视觉美感和艺术魅力,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点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点在不同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2、引导学生了解点排列与点有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3、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感受抽象画面的魅力。
4、在摆放点中发现有创意的点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学习法: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中,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感受、在探索中尝试实践、在探索中创新,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对点的运用组合方法进行探究和感悟。
2、演示法: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与点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
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同学们,来到前面的三位同学,你能用一个点让他们的长相发生变化吗?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展示点构成的图片生活中存在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
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引导学生欣赏点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如---花园中的似锦2.展示生活的点繁花、夜空中的点点星辰、大树上繁茂的枝叶、攒动的人山人海、草原迁徙的动物群等等!)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形状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不点呢!)3.展示用点创作的作品4寻找身边的点三.游戏《分组活动》用点解释词语的意思四.观看视频:日本大师五.创作作品。
一、图片引入:教学资源:点、线元素构成的图片实例。
老师活动:上课一开始,我先展示了从网上下载的各种点与线的图片,并提问:我们能不能从生活中去发现各种点与线构成的实物呢?学生活动:学生纷纷说出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产生思考,体现“美术无处不在”,以此达到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目的。
(生活中的点与线的例子)二、课堂发展:活动一:1、老师活动:聆听三段音乐,分析他们的不同,如果用点或线来描述应该如何?2、学生活动:①每个小组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片段来分析,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并把它画在美术本上。
②分析音乐作品如何用线条来巧妙的进行创作。
③让一位学生上台来绘画线条。
3、老师小结:做绘画的启发引导。
音乐之中都蕴涵线条说明生活中处处体现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参与到“欣赏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来。
活动二:1、老师活动:从网上搜索欣赏一些大师的美术作品,从中领悟美术作品中的点与线以及如何找到其中的音乐元素(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提高)。
2、学生活动:分组说出自己对于美术作品中的点与线构成的画面的感受,并分析这些画面是如何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造型?是旋律?(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音乐的旋律和美术的线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音乐符号)活动三:1、老师活动:聆听三段音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尝试用点与线构成的画面去表达音乐的情感、节奏与旋律。
2、学生活动:进行小组创作,分工合作。
按照先构思再创作的步骤进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合作性。
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制作,并在同龄人的作品感染下激励学生的信心,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自己选择的音乐片段来运用点与线构成画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
活动四:1、老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展示评价表。
2、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组的作品的特点或者对其他组作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