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调整后数据2011 11月 CPI预测
- 格式:doc
- 大小:722.5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近两年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岭回归方法,对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消费、国际游资、原材料成本、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因素对于物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投资和政府支出则无显著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稳定物价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物价指数;影响因素;岭回归;多重共线性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不断走高,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突破3%,达到3.3%;11月份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2011年一二月份,涨幅依然有 4.9%。
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
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国16条”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因此,如何稳定物价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面对物价上涨出现的新特征,要想找到有效遏制方法,当务之急必须寻找推动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以前大多数研究是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影响单个因素与CPI之间的相关关系,而没有比较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大小。
有些研究虽然考虑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但却没有较好地考虑计量经济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存在。
因此,笔者将借助岭回归,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对影响我国近期物价上涨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判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
不仅可以消除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同时可以更大限度地考虑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信息。
一、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1、变量与数据的选取传统的货币供应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供应量的趋势增长率,王珍(2006)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与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选取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国际游资这3个解释变量。
同时,国家统计局课题组通过对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揭示了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出现的一些新的成因:如国际市场价格传导;经济过热带来的投资和消费剧增,而供给瓶颈制约引起生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地方政府过于追求高速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巨额财政支出;能源、原材料、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相关领域价格上涨等因素。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货币超发严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
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
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
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CPI预测及其与利率\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作者:胡菊莲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1期【摘要】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是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近期我国物价一直保持高水平增长,这对稳定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从1994年汇率体制并轨、2005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美元汇率看涨,人民币升值趋势强劲。
为探寻我国物价增长趋势以及人民币升值是否对内转移了通胀压力,本文分别建立了ARMA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CPI与利率、汇率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的CPI会保持波动上升趋势,对10年9-11月预测结果显示CPI上升幅度不会太大;汇率对CPI的弹性很大,其弹性为-0.321,说明人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CPI增长0.321个百分点。
【关键词】汇率利率 CPI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一、引言近年来,CPI持续高涨,高物价不仅影响国家经济正常发展,也对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同时,随着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尤其是05年以后,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发生大幅度升值,这对国家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007年以来,国内通货膨胀持续,央行连续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希望能有效控制流动性过剩和物价大幅上涨,今年十月,央行又突然提高利率,目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和持续高涨的CPI,但实际情况是物价并没有随利率上升而降低,反而会导致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
因此,汇率和利率变动是否能显著影响国内价格水平对研究汇率和利率的经济调节作用,稳定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国内关于人民币汇率、利率和国内物价水平关系实证分析的文献不是很多,或者只研究了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汇率对CPI和利率的影响。
李静(2008)提到,价格和汇率关系包括:1.价格和汇率在影响其他变量的同时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价格和汇率水平作为整个经济体的变量由其他相关变量决定;2.价格水平和汇率存在因果关系,汇率决定价格水平。
2011年中国CPI指数来源:宋丽娜的日志1月份,4.9%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
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2%;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0%。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4.4%、鲜蛋价格上涨2.3%。
2月份,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
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5%;食品价格上涨11.0%,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消费品价格上涨5.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3%,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3%。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
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
4月份CPI统计数据,CPI同比上涨5.3%。
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
统计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5.2%,农村上涨5.8%;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4%,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5%,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
2011年GDP及通货膨胀分析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1.国内需求增速有所回落。
2.外贸逆差再次出现。
3.通胀压力进一步蔓延。
4.居民收入增长受通胀影响。
二、GDP发展情况2006年到2011年,我国的GDP一直持续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从生产角度看,——分季度看,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同比增长比率9.7% 9.5% 9.1% 8.9%三、2011年CPI走势分析1、CPI走势2011年CPI涨幅呈倒“V”型,其中1月份为4.9%,6~9月份以后均在5.6%以上,7月份最高达6.5%,这是2008年以后的最高涨幅,8月份CPI下跌到6.2%,然后逐月回落,到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1%,2011年CPI涨跌幅度同上年相比2011年CPI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6.5%。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5.4 5.3 5.8其中:食品11.8 11.6 12.4 烟酒及用品 2.8 3.0 2.4衣着 2.1 2.2 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2.4 2.7 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4 3.4 3.3交通和通信0.5 0.2 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4 0.3 0.8居住 5.3 5.1 5.72、影响CPI因素·食品类价格上涨2011年,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1-11月份食品类累计涨幅为14.9%.在食品类中粮食、肉禽蛋、鲜菜、鲜果价格的上涨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力军”,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拉动CPI上涨4.2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累计涨幅为41.9%,拉动CPI上涨2.58个百分点,鸡蛋价格累计涨幅为14%,拉动CPI上涨0.13百分点,鲜菜、鲜果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了0.13和0.38个百分点。
2011年CPI高企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分析刚过去的2011年,我国CPI增长迅速。
高速增长的CPI导致居民货币购买能力下降,许多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过快,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本文从贸易顺差、人民币供应量、生产要素稀缺、翘尾因素、猪肉价格上涨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效应等视角分析我国2011年CPI高企成因,并对CPI拐点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CPI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CPI指数成因发展趋势拐点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国CPI增长迅速,远高于2010年的水平。
高速增长的CPI导致居民货币购买能力下降,许多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过快,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指出,2011年8月份以来,物价总水平涨幅开始回落,年内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经得到确认,预计2011年后两个月消费价格指数可控制在5.0%以下。
2011年1-9月份我国CPI增幅演变2011年1-9月份我国城乡CPI同比增长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11年1-9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长值逐月攀升,CPI同比增长月均5.69%。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一般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可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可见,我国的CPI增幅已经明显偏高。
另外,2011年1-9月份我国农村CPI增幅要明显高于城市,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品物价上涨速度较快,这对于收入水平偏低的农村居民来说无疑是带来了更大经济压力。
2011年1-9月份我国CPI高企的成因(一)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投放增长虽然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经济对“中国制造”需求放缓,但我国对于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表现良好,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均保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
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由于我国实施紧盯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
顺差越大,投入的人民币就越多,较多的货币投放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导致物价上涨和CPI高企。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GDP总值以及增速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11.73,0.15,1.30%)生产价格[3]上涨16.5%。
2011年CPI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逐步增加。
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为52个,比1月份增加49个。
商品住宅价格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年农民工[4]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长5.9%。
城镇新增就业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3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009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5.1%。
外储增速全年公共财政收入[5]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加16510亿元,增长22.6%。
2011全年CPI涨5.4% 远超年初4%目标2012年01月12日09:30国家统计局网站我要评论(509)字号:T|T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
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4.1%;食品价格上涨9.1%,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
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
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
2011年全国CPI比上年上涨5.4%一、各类商品价格同比变动情况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79个百分点。
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6.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1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1.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4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9.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1.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6.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9%。
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4%,酒类价格上涨9.2%。
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3.8%。
其中,服装价格上涨3.9%,鞋价格上涨3.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5%。
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6%,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0.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8%。
其中,西药价格下降0.6%,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9.7%,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5%。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3%。
2011年11月CPI预测
09国民经济管理袁玥2009310924 首先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下载了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CPI月度同比数据,之后以2004年为基期将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同比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进行季节调整得到下表。
对上表CPI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使用ADF的方法。
由于CPI数据不平稳,一阶差分后也不平稳,采用二阶差分
Null Hypothesis: D(CPI,2)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 LAG=11)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11.55411 0.0001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516676
5% level -2.899115
10% level -2.586866
*MacKinnon (1996) one-sided p-values.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D(CP I,3)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05/11 Time: 09:15
Sample (adjusted): 2005M05 2011M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78 after adjustment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D(CPI(-1),2) -2.128536 0.184223 -11.55411 0.0000
D(CPI(-1),3) 0.393752 0.105182 3.743535 0.0004
C 0.005256 0.049395 0.106407 0.9155
R-squared 0.800680 Mean dependent var -0.001567
Adjusted R-squared 0.795365 S.D. dependent var 0.964324
S.E. of regression 0.43622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16397
Sum squared resid 14.27209 Schwarz criterion 1.307040
Log likelihood -44.43949 F-statistic 150.6395
Durbin-Watson stat 2.08507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因为二阶差分后的CPI数据平稳,所以接下来得出该数据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上我们可以推出时间序列模型应当为ARMA(1,2)。
Dependent Variable: D(CPI,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05/11 Time: 09:23
Sample (adjusted): 2005M04 2011M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79 after adjustments
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8 iterations
Backcast: 2004M11 2004M1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004272 0.013306 0.321073 0.7490
AR(1) -0.736159 0.096996 -7.589556 0.0000
MA(2) -0.543235 0.119759 -4.536049 0.0000
R-squared 0.390206 Mean dependent var 0.003516 Adjusted R-squared 0.374159 S.D. dependent var 0.548323 S.E. of regression 0.433779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04671 Sum squared resid 14.30046 Schwarz criterion 1.294650 Log likelihood -44.58449 F-statistic 24.31614 Durbin-Watson stat 2.153144 Prob(F-statistic) 0.000000
Inverted AR Roots -.74
Inverted MA Roots .74 -.74
变量显著,可以用此模型进行预测.
CPI t=0.004272-0.736159CPI t-1-0.543235e t-2
用此模型进行预测
CPI2011M11= (126.3-120.6616)/120.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