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之死惊人真相大揭秘
- 格式:docx
- 大小:199.41 KB
- 文档页数:4
著名画家梵高是怎么死的梵高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画家,是印象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那么画家梵高是怎么死的?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画家梵高是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梵高是荷兰著名画家,他的非凡才华更使得他成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与此同时,他也是19世纪世界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之一。
梵高出生于一个荷兰乡村,他十分热爱生活,但是却在自己的人生中饱经风霜和挫折。
他在年轻时受到艺术的熏陶,凭借着自己对光和色的独特感悟,他创作出了伟大的印象派画作,他的作品始终富有非凡的创造力和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
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他所喜爱的艺术,他对于艺术独特的感受力使他很好的把自己对于生活的热情融入作品创作之中,他的作品无一不洋溢着对于生活的激情和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他自己心中的哀伤,苦闷,以及对于世界的同情。
虽然梵高有着非凡的才华,但是他的生活却是穷困潦倒。
梵高生前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他的作品甚至无人问津。
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梵高走向了崩溃边缘,他的精神渐渐出现问题,他甚至亲手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有关梵高之死的第一个说法是自杀,即梵高在1890年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这也是关于梵高之死的一般说法。
有关梵高之死的另一个说法是梵高死于他人之手,这一结论的根据有两方面:首先是在2011年由史密斯所出版传记《梵高:人生》中,在里面提出了梵高死于他杀。
这一说法一经提出便引起一片轰动,至于梵高的死因说明是两个青年意外杀了梵高,而梵高想保护他们不受伤害,所以未说出实情。
然后是关于法医的医学鉴定说法,法医从梵高的伤口形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梵高死于他杀的结论。
无论梵高之死的真相是什么,在世人的眼中他已经留下了献身于艺术的伟大形象,无论何时提起梵高,都会想起他那独特的艺术之美。
梵高的后人文森特;威廉;梵高是梵高的曾侄孙,是梵高后人中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人物。
威廉;梵高1953年出生于荷兰,是梵高家族的后裔,他毕业于法学院,以守护家族艺术和推广梵高的艺术精神为己任,于1999年正式投入到梵高博物馆工作。
画家梵高为什么要自杀梵高是荷兰著名画家,世界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之一。
那么梵高为什么自杀?下面是为你搜集梵高为什么自杀,希望对你有帮助!梵高为什么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回顾梵高的经历,他一生对生活充满激烈情绪却处处被生活折磨,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只拥有过一个朋友。
他十年奋斗得不到认同,画作卖不出,经济上还一直靠弟弟支撑着,自愧自己是弟弟的负担,最后他还得了躁郁症,精神时常不受控制。
美版电影《梵高传》曾很好的演绎和解释了梵高的抑郁症和梵高为什么自杀。
他在田野里画画时那种感觉突如其来的涌上来,他不知道如何控制,那种感觉只能让人用折磨自己的方式来缓解心头的躁郁。
他抱头撞树,用手疯狂的驱赶天空中的乌鸦,最后甚至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的感情也是非常不顺的。
他遇到的第一个女人叫凯,他爱凯,但凯并不爱梵高。
梵高愉快的日子是遇到第二个女人的时候,第二个女人是一个被自己男人抛弃的孕妇,梵高请他当模特儿。
梵高说第三个女人身上有他所欣赏的某种高尚的东西,他们相爱,但最终也被拆散。
梵高为什么自杀跟高更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梵高的唯个知己高更跟梵高共同生活了一个月之后,高更嫉妒梵高的才华而嘲讽梵高,最后高更离开了梵高。
梵高就开始朝着忧郁和愤怒的方向发展。
一个月后著名的割耳事件就发生了。
之后梵高终日在抑郁中不能自拔,只有死亡才能结束眼前的一切不如意,最终梵高在麦田里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怎么死的梵高怎么死的一直被人们猜测,很多人认为是他杀,也有很多人认为是自杀,因为在梵高临终时曾说过是他自己朝自己开了枪。
对于梵高怎么死的这一问题,自杀这一种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并且理由充分。
梵高一生对生活充满激情,但生活却处处折磨着他。
他十年的奋斗得不到认同,画作卖不出,经济上还一直靠弟弟支撑,自己都感觉自己是弟弟的负担。
他的一生只有过一个朋友,可这唯一的朋友还嘲讽他并离开了他。
最后梵高不堪生活的重负得了抑郁症,精神失常。
一天梵高坐在麦田里的一棵树下绝望的用左轮手枪瞄准了自己的胸膛,枪响了,但并没有立即致他于死地。
关于艺术家梵高的8大真相自从1890年,37岁的梵高离世以来,这位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便已风靡世界。
尽管这位荷兰画家始终认为自己终生的创作是一个失败,并为此含恨而终。
然而近年来,有两部围绕梵高作品展开的电影荣获了奥斯卡奖——《梵高传》和《午夜巴黎》。
传说中,梵高一生只卖出了一幅作品,在当时的艺术界更谈不上出名。
他的一生,饱受自我怀疑的折磨,太多的行为障碍也毁掉了他个人。
《星月夜》可以说是梵高的最佳作品之一,可是当他完成这幅大作之时,这位艺术家却觉得它一无是处——公众的第一反应似乎也验证了他的观点。
然而,1941年,这幅作品入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展品。
1973年,一家主要展览梵高家中作品的博物馆在阿姆斯特丹正式开放。
近日,《名利场》的一篇文章对梵高最后的岁月以及他的英年早逝提出质疑。
相应地,《霍芬顿邮报》也调查研究了更多的未知真相。
以下是你不知道的8件事情:1,很显然,为了方便夜间作画,文森特.梵高是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他的帽子里。
我们并不十分肯定梵高是这样作画的:他戴着草帽,在帽檐边上排列着燃烧的蜡烛——在写给他弟弟西奥的一封信中,梵高曾提到过,《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实际上是在煤气灯的火焰下创作出来的——但是人们还是会反复地讲这个故事。
在给他弟弟的另一封信里,梵高声称,“对于我来说,黑夜比白昼更是鲜活,更富色彩感”。
如果那些故事是真的,梵高应该会在夜里找一家咖啡店,就在其他客人的身旁,头戴着烛光草帽作画。
在给他的朋友,艺术家梵.拉帕德的一封信中,梵高提到了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把女人比作蜡烛,男人比作飞蛾:照此看来,男人并非如此高贵——好吧,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尽管这莫能一概而论,因为…蜡烛是为飞蛾而燃的吗?如果一个人认识到此——那么——虽为之投火身死也在所不惜。
2,尽管人们认为文森特梵高系自杀身亡,但他可能是死于他人之手2011年,荣获普利策奖的传记作家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发布了一本名为《梵高:他的一生》的书。
梵高割耳之谜当他第二天回到画室时,看到很多人在那里,这时他才知道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并把自己的耳朵洗净放在信封里,送给了妓女拉谢尔,请她“好好保存”。
两样笔法,双色人生阿尔小镇的梵高与高更8月21日,埃及政府官员宣布:首都开罗马哈茂德·哈利勒博物馆收藏的梵高作品《罂粟花》被盗,这幅作品估价超过5000万美元。
梵高的另一幅作品《阿尔的舞厅》,作为法国国宝正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它见证了梵高和高更之间的友谊,是两人为数不多的合作作品。
画作的主题是他们经常光顾的一家舞厅的一个节日之夜。
晃眼的金黄色块,诡异的靛蓝色块,色彩纯粹,气氛热闹,强烈的反差让空间具有饱和感,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
画中右侧的女性形象,一下子便抓住观众的视线,传递出一种不安的情绪。
透过这潜藏的不安,人们似乎可以读出画家内心的剑拔弩张。
自1888年10月24日开始,梵高与高更在法国一个叫阿尔的小镇一起度过了62天。
作为纯粹的艺术家,两人希望抛弃一切,给世界留下“一份新艺术的遗嘱”。
然而由于性格差异,加上作画方式不同,他们共同度过的日子里充满惊心动魄。
就在《阿尔的舞厅》完成后不久,梵高在与高更的争执中陷入疯狂而拔刀相向,最后又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另一说梵高的耳朵被高更砍下)。
《阿尔的舞厅》这幅代表多重创作风格的画作也因此多了一些戏剧色彩。
艺术之路以失恋开始1853年梵高出生于荷兰南部的布拉邦特。
虽然父亲只是一个新教牧师,但梵高家族在荷兰却是赫赫有名:一个叔叔是荷兰海军的最高指挥官;另外三个叔叔都是画商,控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店——古比尔画廊一半以上的股权。
在梵高16岁那年,没有子嗣的文森特叔叔安排他进了古比尔画廊的海牙分店当店员,后来又调往伦敦分店。
在那里,20岁的梵高发了昏地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厄休拉——一个已经订了婚的姑娘。
这场失败的初恋使得梵高全无工作状态,失去了这个对他意义重大的工作,失魂落魄地回到荷兰。
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解读梵高“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开枪自杀...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凡高艺术馆]梵高和他弟弟提奥永远在一起梵高墓碑梵高传一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威廉·凡·高(本站简称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Brabant(布拉班特省)的小村庄--Zundert(尊得特)的一个牧师家庭。
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Theodorus van Gogh 1822.2.2-1885.3.26),是当地牧师。
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Anna Cornelia Carbentus 1819.11.10 -1907)。
就在凡高出生一年之前,有一个和他同名的哥哥出生但夭折了,这件事成为凡高心理上的一个阴影,但究竟对凡高有多大的影响似乎已不得而知。
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凡高(Theodorus van Gogh 1857.5.1-1891.1.25 简称Theo)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
他会说英语,德语,??语,还会用它们写信。
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
(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1861年凡高进入尊德特乡村小学读书。
1864年,进入附近小镇泽文伯根Zevenbergen 的简·普罗维利私人寄宿学校学习。
两年后,也就是1866年9月,凡高结束了普罗维利私人寄宿学校的学习,进入蒂尔堡Tilburg 的威廉二世国王公立学校King Willem II secondary school 学习。
1868年,凡高休学返回尊德特老家,之后再没有回去上学,原因不详,这是的凡高15岁。
艺知半解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6年第9期被人这样问你就这样答梵高到底是不是自杀?梵高可能是最被广大非艺术人士所知的艺术家,他为爱割耳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举枪自杀的行为更是令人唏嘘。
因而即便梵高已去世多年,仍一直被人“惦记”。
但近年,有学者对梵高自杀提出了异议。
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合作出版的传记《梵高:人生》(Van Gogh: The Life),首次提出了“梵高不是自杀”,而是被“熊孩子”误杀。
而之后,这二位又在《名利场》上撰文,重申这一立场。
他们的观点虽然少了一些艺术的神秘感,但是梵高的被误杀,在生活被快节奏弄得支离破碎的今天,也似乎不难接受。
当然,这一说法,还有待进一步印证。
为什么学艺术要去巴黎?答案五个字:巴黎艺术好。
巴黎有一个得天独厚的艺术场,不但有艺术家,还有艺术大师l这些大师可以说都是一个流派的创始人,或者开创了一个绘画的新时代,或者在世界画坛的历史上,开启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l要知道,画画很简单,甚至没有学过的人、没有天分的人,通过练习,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但是通过一人之力,改变整个画坛的风向,却绝非易事l他们为什么是大师,就是因为他们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并且绵延后世、福泽万民…所以这些大师部出自巴黎,不去看一看怎么行!卢浮宫专忽悠中国画家吗?继维也纳“金色大厅”被批中国艺术家和演出团体“玩坏”之后,卢浮宫叉再一次步其后尘。
有报道称,一位来自重庆的画家在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办展,交了上百万人民币的费用,却没有真正起到为自己“镀金”的效果,大呼不值。
而事实上,声浮宫的卡鲁塞尔厅是卢浮宫管理委员会为解决声浮宫博物馆经费不足而特别开辟的一块商业中心,希望借助卢浮宫人流的优势,发展商业,多挣些钱贴补卢浮宫博物馆的日常维护费用。
而些中国画家早就将巴黎卢浮宫视做解不开的情结。
未成名的人希望借卢浮宫的招牌炒作自己,已经成名的人也想借这个牌子提高身价。
天才艺术家都忧郁?不管你认同不认同,但事实的确如此:好的艺术家都是忧郁的诗人。
是天才也是疯子,文森特·梵高│导读│梵高的死让他的时代来临,或许他的自杀也是对世人的一种救赎。
如果问世人他们心中谁是最疯狂最痛苦的艺术家得到的答案多半是文森特·梵高究其一生梵高始终在痛苦中让他痛苦的不是贫穷因为贫穷正是他想要的真正让他痛苦的是世人的不认同哪怕是他想拯救的穷人也不认同他一生想要救赎别人但是有生之年没有人愿意被他救赎他不是切掉了自己的耳朵么?终其一生梵高总是认为他的艺术革命将会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别人认为的精神病对梵高来说却是一种启发对未来艺术的愿景是人间仙境的揭示他认为自己是个先知也认为自己是个思想家在衣衫褴褛的外表下梵高追求的是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他来说艺术从来不是第一位寻求救赎才是最重要的他自认为是穷人的救星他奔走于无依无靠的穷人之间时渐渐开始鄙视目光如豆,毫无眼界的画坛他开始提笔作画通过艺术的方式传教这是梵高一生的事业艺术做到了教会做不到的事情它带来了慰藉和救赎这样的疯狂的举动让除了弟弟西奥的家人全力反对生活只能靠弟弟接济的梵高没有弟弟将举步维艰这时峰回路转这幅画呈现了他迄今为止的所有遭遇并且让他成为了一个革命性艺术家昏暗的色彩传达了他哲学的思想农民从来不是轻柔娇弱的而是铿锵有力的他们享用他们的劳动果实这是他们尊贵的进餐印象派画风总是那么绚丽多彩总是让人沉寂在大自然光彩焕发的风华中梵高心中的大自然永远有着土味较为笨拙,更真实在南法普罗旺斯梵高终于找到了他心中的自然梵高在发现色彩的美妙之后就沉迷于相辅相成的对比色他大多数作品呈现的都是贫瘠与富饶友情与寂寞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梵高是一名癫痫患者并不时苦于忧郁症发作作品不被人理解让他的忧郁愈加强烈于是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垂在1889年梵高画了最后一张自画像将之称为一副研究平静的作品但实际上这张画勾勒出他心中的苦楚熬过一阵痛苦他聚定爆发他把内心的躁动不安变成画布的革命他的风景画就是他的心灵地图但是一点也不疯狂这些作品坚定、张狂、英勇而且前所未有梵高在这幅画里体现了全然的掌控毫不掩饰他对规则的蔑视他石破天惊的诋毁风景画的历史梵高用这些鲜活的色块创造了现代艺术这种因色彩而悸动又怕被色彩吞噬的感觉正是众多现代艺术作品的精髓但是现实有一次打击了他虽然他的作品鼓励了他但是一直支持他的弟弟却有了动摇最终击破了他内心的最后防线梵高最终向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1890年7月29日梵高离开了这个世界梵高的死让他的时代来临或许他的自杀也是对世人的一种救赎梵高作品赏析《静物:花瓶中的12朵向日葵》创作于:阿尔勒,1888 尺寸:91厘米×72厘米梵高创作向日葵系列的灵感来源于法国蒙马特的花园。
快速了解梵高的一生,看懂这四幅画,就看懂了这位传奇画家梵高《露天咖啡馆》说起梵高,你会想到什么?是那幅那耀眼的、金灿灿的《向日葵》?还是那幅星星月亮、极致旋转的《星月夜》?又或者是他割下耳朵、被送到精神病院的惊人传闻?是的,提起梵高我们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梵高是我们最熟悉的外国画家。
梵高,以其极致绚烂的色彩、纵情奔放的笔触,和极其狂热的感情,震撼惊艳着无数的人们。
我们大都知道,梵高短短的一生只活了37年,但是不一定清楚,梵高在27岁时、才正式开始画画,画画的时间前后不过10年。
在这短短的10年,梵高却创作了超过2000幅作品,其中约900幅油画和1100多幅素描,他有着极其旺盛、不可思议的创作力。
在这里,默默就根据《渴望生活—梵高传》一书,用几分钟的时间,截取梵高人生最重要的4个阶段、最重要的4幅画作为主线,带大家一览梵高的人生,以这4幅画作为基点,深入了解梵高的艺术。
这四幅画分别为:一、《吃土豆的人》;二、《向日葵》;三、《星月夜》;四、《自画像》两幅。
文森特·梵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家境很不错,有几个叔叔是大画廊的股东。
梵高从小喜欢画画,后来经家里安排在画廊做店员,工作是卖画,为客人推销画作。
后来因为梵高的艺术观念与主流不同、得罪客人被画廊开除。
梵高当过短暂时间的教员、之后到矿区做福音传教士,后来被教会撤职,最终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梵高的绘画风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有一个逐渐变化、成长的过程,最终才成就了我们所看到的极致动人的画面。
一、《吃土豆的人》梵高《吃土豆的人》(早期代表画作,1885年作于纽恩南)第一幅画,是梵高绘画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画作展现:纯朴憨厚的农民,围坐在狭小的餐桌旁,整幅画面是通体昏暗、压抑的色调。
只有一盏油灯,是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照在农民因生活憔悴的脸上,更照在农民因生活劳作粗糙、骨节突出的手上。
在画这幅画时,梵高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我很少有看对眼的时候,尤其是
在绘画方面。
”高更最终宣布:“我
必须得前往巴黎,文森特和我无
法和平共处,我景仰文森特的非
凡才智,就此离去,分外痛心。
但离开是绝对必要的。
”
就在高更要离开黄屋子时,
提奥也宣布自己要向一位女士求
婚。
感觉自己被抛弃的文森特·
梵高接下来经历了一场精神崩
溃,结果是拿剃刀割下了自己的
耳朵,然后包起来,四处去寻找
高更,但最后只是送给了一个妓
女,留言是“别忘了我”。
毫不
奇怪,他被送到了阿尔的医院。
而且,如果你是文森特·梵高的
邻居,你对此事会持何种看法?
57
科 学 大 观 园。
梵高之死惊人真相大揭秘
文森特.梵.高,一个死后才被记得的名字,作品才被认同的画家。
或许每个人都想获得梵高死后的备受世界瞩目的殊荣,但绝不会有人想要像梵高一样活着。
长期以来,自杀一直是梵高毫无疑义的死因。
梵高“自杀说”深入人心,被广泛接受。
在一位法医学专家声称梵高是被谋杀后,梵高之死的真相成为了谜团解密的热门话题。
1890年7月,梵高胸部中弹死亡,艺术历史学家一直认为他死于自杀。
然而,美国传记作家史蒂文o纳非和乔治瑞o怀特o史密斯10年研究得出了梵高死于他杀的惊人结论。
旷世罕遇的痴情艺术家
他遇到的第一个女人叫凯。
他爱她,但凯不爱他。
第二个女人是一个被自己男人抛弃的孕妇,他请她当模特儿。
这是凡高一生中最愉快的日子。
第三个女人梵高说她身上有某种高尚的东西,而且他爱她,她也爱他。
但是最终也被拆开了。
现在梵高只能和女模特在一起,在妓院里他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要送给谁,有80多人签名要求把他监禁起来,他说:“我所求的是在我作画,或吃饭,或睡觉,或到妓院去换换口味时,人们不要干涉我。
”但他还是什么都被干涉了。
梵高自杀论的由来
梵高自杀说的始作俑者埃米尔o伯纳德在写给一个评论家的信中说梵高死于自杀,两年前他曾用过同样的伎俩,说梵高割下了耳朵的一部分。
但伯纳德没有出现在梵高临终前的病床前。
在1934年出版的欧文o斯通所著的《渴望生活o梵高传》里,梵高就是这样死去的。
这是一个伟大的传奇故事:世界上最受爱戴的艺术家、荷兰画家梵高去世。
自杀论的惊人疑惑
事实上也很难有人能做到用左手射击自己的左侧。
梵高不是左撇子。
世人惊人的发现是:梵高自己没有描述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他没有留下自杀前的遗书;他死之前写给弟弟提奥信件的内容是乐观的,甚至描述了未来的计划。
最不合理的是,自杀的人会对着自己的腹部开枪,开枪后带着子弹走了1.5公里回到自己的住处,整整受29个小时的折磨才死去。
没有人知道梵高有枪,也没有人承认在梵高自杀后找到了那把枪。
他杀说的兴起
2011年,奈菲和史密斯出版传记《梵高:人生》,首次提出了“梵高不是自杀”,而是死于小镇少年的误杀,结果引起轩然大波。
普利策的获奖作家们表示:这位画家很有可能是被两个男孩出于意外射杀的;为了保护他们,画家选择抗下责任。
梵高博物馆的馆长称,“我觉得很有可能文特森他为了保护男孩们,把这次意外当作自己不堪重负的一生所意想不到的终结。
”
法医专家的结论:不是自杀
枪伤专家文特森o迪马尤博士认为这伤口“不是自己造成的”。
梵高的伤口周围有一圈棕色和紫色的晕。
紫色的晕圈是子弹中伤血管后皮下流血造成的,而且常见于中枪后还留有一口气的死者。
棕色的晕圈是擦伤晕圈,并且几乎所有伤口入口都有。
法医Di Maio曾假设梵高以一种扭曲的姿态举枪自杀,在这种情况下,伤口附近必然会有烟灰、火药的粉尘以及皮肤灼伤的痕迹,但任何一份法医报告中都没有见到这些。
迪马尤声称,在所有医学的可能性中,梵高的伤口不是自己造成的,换而言之。
他没有朝自己开枪。
伤口入口就该是被煤烟弄脏,出现粉末的纹身样,且入口处的皮肤是灼伤的。
杀梵高的真凶
雷内o 萨克里坦(René Secrétan)很可能是凶手。
1890年,16岁的少年雷内o萨经常率领一群小混混用恶作剧欺负人,他买了一把老式小口径手枪,打算对付“怪人”梵高。
梵高不止一次受到雷内和他伙伴的捉弄。
奥威尔当地一个望族的女儿曾称,那致命的枪声响起的时候,梵高是在通往雷内家别墅的路上而不是在麦田里。
后来雷内o 萨克里坦说,几个“小男孩”意外击中了梵高,男孩没敢出来承认,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指控谋杀,最后梵高选择保护他们,自己将这次枪击事件揽下来,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自杀式殉道”的结局。
重写历史不是件容易事
自杀论或多或少已在过去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并且通过代代相传成为了某种意义上不言而喻的事实。
“自杀”一直是梵高传奇中毋庸置疑的最后一章,公众热爱那些画面。
现在要人们接受梵高不是自杀而是被人误杀了,似乎总少了些艺术神秘的美感。
梵高的自杀已成为艺术殉道之路上伟大的终章,这是他的荆棘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