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危机预警月报表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登记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登记表姓名:基本信息: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班级、班主任、家长姓名、父母电话研究情况:特优、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身体状况:健康、疾病以下是需关注的严重心理危机症状:1.经常无故请假(如请假超过一周又无可信的请假缘由)。
2.原生家庭解体(父母分居、离异或去世等)。
3.情绪容易暴躁、发怒、易激惹。
4.情绪长期低落压抑,有强烈焦虑、恐慌、紧张,或罪恶感和自责情绪明显。
5.曾经有过较严重的打架斗殴、伤害他人的行为。
6.性格极度内向,孤僻缺少朋友,同伴关系淡漠。
7.亲子关系恶劣或冷漠,经常发生亲子冲突,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
8.经常会出现无缘由的、较严重的睡眠问题。
9.幼年经历过较为严重的创伤(如受家暴、性侵)或有长期寄养经历。
10.近期存在诸如家庭变故、学业受挫、人际冲突、躯体疾病等重大应激事件。
11.其他。
处理建议】学校应给予重点关注,马上报校学生政教处备案,并及时联系其家长到校,告知学生的心理状态及风险,必要时建议接受专业机构诊断和治疗。
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跟踪关注并提供心理支持。
班主任应做好此类学生的跟踪辅导工作,心理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提供相关的辅导帮助。
以下是重大心理危机症状:1.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焦虑,无法控制冲动,情绪异常低落或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
2.曾经有过自残行为、自杀企图甚至自杀行为。
3.突然出现严重的精神错乱症状。
4.突然避开同学、老师或亲人;拒绝和他人沟通,做出抽烟、酗酒等反常的事。
5.不明原因突然向同学、朋友或家人赠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语等,行为明显改变。
6.正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等)或患有精神分裂症并已确诊的学生。
7.其他。
处理建议】如果学生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需马上约谈学生并上报学校政教处和上级有关部门。
学校应安全转移,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并立即采取措施,通知家长将学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其干预策略分析彭瑞星 李泳波(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忻州 034000)摘 要:心理危机通常是随着危机事件而出现的一种失衡的心理状态。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表现,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几点构建危机预警与干预策略的措施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心理调节,并为教育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为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必须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环境,不仅要承担校园生活中的学习和社交压力,同时还要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制定规划。
为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能够引发心理危机的因素虽然大多来源于外部刺激,但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外部事件所能够带来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在相同的应激事件中,不同的个体可能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应对状态,其所承受的心理伤害程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处于正常身心状态的大学生可以很好的处理和应对困难、挫折,但对于一些处于异常状态的大学生而言,则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应对外部冲击,其心理平衡会被打破,如果不能够给予正确干预,甚至会出现心理防线崩溃或自残生命的严重后果。
归根结底来看,这是由于当事人心理状态与人格缺陷所导致的,例如信念偏差、承受力低、挫败感强以及情感脆弱等等,即使是外界一些微妙的刺激,也会因认知错误而导致荒唐的应对结果。
(二)客观因素目前能够对大学生带来心理危机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五点:第一,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事件变故,例如家庭成员的生病或死亡、失去恋人、丢失大量金钱以及失去贞洁等等;第二,在校园中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例如受到周边同学的冷落,受到老师的漠视以及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校园霸凌等等;第三,在学业上遇到巨大困惑。
例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缺乏兴趣,在重要考试中存在失误以及对新的学习环境极度排斥等等。
附件2:中小学心理危机排查重点关注对象1.来自重点疫区的中小学生。
是否存在被同伴贴标签甚至学生欺凌的现象?2.家属去世或家属患有新冠肺炎的学生。
是否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或其他负面影响?3.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子女。
是否存在比较明显的紧张、焦虑等情绪?4.初高中毕业班学生。
不少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反映居家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在面对紧张的中高考时,是否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焦虑?5.各类精神疾病的学生,特别是抑郁症患者。
是否已通知并建议家长转介至专科医院接受相关治疗?6.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初高中学生。
是否存在严重的焦虑情绪或心理困扰?7.明显性格偏差或人格障碍的的学生。
是否已受到足够的关注,关怀措施是否落实?8.亲子关系不良的学生。
延迟开学期间,是否存在比较严重的亲子冲突,影响如何?离异、重组、留守等特殊家庭学生,是否受到了足够的关注,关怀措施是否落实?附件3:中小学生心理异常的10大信号中小学生自杀行为从有无计划维度上划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冲动型和计划型两类。
冲动型自杀行为,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但也有强烈的性格色彩,具有冲动性和偏激人格的中小学生在遇到重大应激事件时容易采取歇斯底里的方式采取自杀行为。
计划型自杀行为,往往会有一个准备与告别的过程。
因此,无论是否有计划,中小学生在采取自杀行为前一般会在生理(如睡眠、食欲等)、心理(认知和情感)或行为等层面出现一些异常信号,各中小学校应提醒全体师生及家长关注与警觉:1.在平时学习生活、个人日记或个人网络空间中,通过言语或文字流露出想要自杀的念头,讨论自杀或死亡的途径,如:我不想活了;我想跳楼;我想消失等等。
2.网上寻找或与同学朋友谈论自杀的方式,如查询如何死、网购自杀药物或器具、与同学谈论自杀方式等等;3.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表现出远离亲友、密闭自我等行为;4.丧失兴趣,觉得很绝望,表现出无助、没有任何希望等情绪;5.情绪表现非常痛苦,情绪变化非常快;6.生活方式突然改变,比如增加了不良嗜好等;7.性格突然巨大改变,如平和突然变得暴躁,平时活泼突然变得沉默等;8.开始写遗书或处理重要物品,把重要的东西收拾起来,或送给别人;9.自我伤害行为加剧。
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防干预工作指导手册首都师大学蔺桂瑞第一局部: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一、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组织机构二、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体系,加强教育和培训三、制定学校危机干预预警方案〔一〕制定学校危机干预程序1、对有自杀倾向或可能对自我或他人造成威胁的事件,建立起一套包括识别、监控、干预、转介、善后在的干预程序。
2、对于已经发生的自杀或危机事件或其他影响整个学校的危机事件,建立危机应对程序。
这套程序包括:及时报告,通知家长,协助警方进展处理,向学生和教职员工传达准确的信息,对受到影响的师生进展心理辅导,事后总结等。
〔二〕建立心理危机排查制度1、明确危机排查的对象〔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失恋、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2〕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学生;〔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5〕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6〕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7〕家庭经济贫困、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8〕性格过于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9〕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10〕由于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忧、焦虑、困扰的学生;〔11〕毕业生中就业困难、考研失败及因种种原因无常毕业的学生;〔12〕一年级第一次考试不及格学生,二、三年级多门功课不及格学生;〔13〕过度迷恋网络〔含网络成瘾〕学生;〔14〕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2、把握危机排查的时机〔1〕大一、研一入学新生普查;〔2〕大四、研三毕业前排查;〔3〕每学期开学初危机筛查;〔4〕期末考试前后对学习压力大和成绩不及格学生的排查;〔5〕春季心理疾病高发季节排查;〔6〕学校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危机排查;〔7〕每月一次的危机排查。
大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模版前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大量学生从各地涌入学校,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在情感和交往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压力,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有时甚至发展成心理危机。
所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重要。
一、大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是指由于不良的生活事件、心理冲突、人生转折等引起的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突发性、瞬间性、紧迫性和痛苦性。
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学校环境,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压力。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引起心理危机。
1. 生活压力: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家庭、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
如果大学生的课业压力特别大,常常需要做出很多决策,不能有效地平衡时间,就会增加心理负担。
2. 情感困扰:在情感方面,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失落或彷徨,或者无法得到爱情或友谊的回应。
这些情感困扰导致的心理危机可能会更加严重。
3. 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的忙碌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包括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失眠等,并且可能导致长期的身体疾病,这也是心理危机的一个因素。
4. 处理不当的负面情绪:困扰大学生的负面情绪有很多,例如愤怒、焦虑、抑郁等。
而且,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因此负面情绪容易导致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板以下是一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板,包括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危机预警标准、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方法。
1. 心理健康现状(1)心理问题种类:患有心理疾病、生活中压力过大、人际关系问题、恐惧焦虑、缺乏自信和自尊。
(2)治疗心理问题:以吸氧、放松、心理咨询等方法对心理问题进行治疗。
(3)处于高风险状态:有轻微或严重心理问题;经常情绪不稳定,容易疲倦,感到情绪低落等。
2. 心理危机预警标准(1)高危状态: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困惑或挫折,很容易被打倒或得到通过毁灭性行为求救的想法。
(2)紧急状态:出现了行为异常,如自残、自杀等。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闽委[2005]22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闽委教宣[2009]56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全校一切力量,更好地为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和相关人群提供危机干预服务,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二条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学院副职领导、院长助理担任副组长,学院主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成员由党委工作部、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学院团委、各系(部)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下设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处长任该办公室主任,学生工作处主管副处长、学生发展辅导中心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学生发展辅导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各系(部)心理辅导站指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学院心理协会干部、各系(部)心理协会干部或系学生分会心理部干部、各班心理委员组成,该机构与学生发展辅导中心合署办公。
第三条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全面规划和领导我院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为重大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职责: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与心理咨询工作,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参加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技巧和方法学习、培训,聘请专家开展讲座,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做好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