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一基数与序数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玩转百数板(一)基数与序数
基数与序数,是一年级数学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帮助娃,真正理解数字代表的抽象含义,非常重要。
用百数板,可以这样循序渐进玩:
1.在底板上,按顺序错开一格,依次放1234,让娃说出数子(基数)在底板上排第几(序数)
2.在底板上,按顺序放不同数的子
3.在底板上,不按顺序,放1234
4.在底板上,不按顺序,放不同数的子
提示一:因为幼小衔接用,所以娃大一些再玩。
提示二:每次玩鼓励娃随便调换数子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分果果,观察每次重新排队后,同一个数子(基数),在底板上的位置变化(序数)
提示三:后面几张图,分别是一年级数学书的内容,和课后题,大家感觉一下,这个知识点,数学老师可以出一万道题
•
•
•
•
•
•
•
•
•。
幼儿园中班教案《基数与序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数的认知》第三节《基数与序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学会区分和应用基数与序数,掌握10以内的基数与序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学会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正确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区分,以及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10以内的基数与序数,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水果图片、小动物图片、火车图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小动物排队”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1)小动物们是怎样排队的?(2)排在第一个的小动物是谁?(3)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排队?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
(2)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学习10以内的基数与序数。
(3)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水果图片,让幼儿数一数,每种水果有几个,并进行记录。
(2)分发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按照序数排队,并说出每个位置的序数。
4. 小组讨论(5分钟)(1)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到基数与序数?(2)基数与序数有什么作用?六、板书设计1. 板书基数与序数2. 内容:基数:表示数量多少的数。
序数:表示位置先后的数。
3. 例题:火车图片,第一辆车、第二辆车……第十辆车。
水果图片,苹果3个、香蕉5个、橘子4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你的家里有几口人?他们分别是第几口人?(2)从家到学校,经过几个红绿灯?分别在第几个位置?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巩固和加强。
幼儿园中班教案《基数与序数》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认识》第三节《基数与序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数的基数意义,能够正确数数并说出总数;理解数的序数意义,能够按照顺序给物品编号;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形成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区分,以及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正确数数、编号的能力,以及对数的概念的建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磁性黑板、计数器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物品(如苹果、小汽车等)。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图片中有多少个苹果(或小汽车)?”让幼儿尝试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黑板,向幼儿讲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
基数是表示物品数量的数,如“5个苹果”;序数是表示物品顺序的数,如“第3个苹果”。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例题,如“请给图片中的小汽车编号”。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引导幼儿按照顺序给小汽车编号。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随堂练习。
练习内容为:每组画一个主题(如动物园、水果店等),然后在画纸上画出相应数量的物品,并为每个物品编号。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并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
针对幼儿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基数:表示物品数量的数,如“5个苹果”。
2. 序数:表示物品顺序的数,如“第3个苹果”。
3. 例子:给图片中的小汽车编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选择一个主题(如客厅、厨房等),画出一个场景,并为每个物品编号。
幼儿园中班教案《基数与序数》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数的认识》中的第三节“基数与序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学会区分基数与序数,并能用数字进行正确的表述;掌握10以内的基数与序数,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数概念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学会10以内的基数与序数的表述。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的概念理解和区分。
教学重点:10以内基数与序数的表述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PPT。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幼儿排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片,他们都在排队,那我们怎么知道每个小朋友是第几个呢?”让幼儿思考并回答,引出序数的概念。
2. 基数与序数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用数字卡片展示110的数字,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数字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它们表示的是什么呢?”引导幼儿回答:“它们表示数量”。
(2)教师接着提问:“那我们怎么表示每个小朋友在排队中的位置呢?”引导幼儿回答:“用数字表示,比如第一个小朋友就是1,第二个小朋友就是2,以此类推。
”从而引出序数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基数与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学会区分和表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基数与序数的练习。
如:画出5个小朋友,并标出他们分别是第几个。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练习成果,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基数与序数的概念。
2. 10以内基数与序数的表述。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5个小朋友,标出他们分别是第几个。
目录思维训练课题(一)排队问题 (1)思维训练课题(二)排队问题 (3)思维训练课题(三)趣味推理 (5)思维训练课题(四)单数和双数 (7)思维训练课题(五)图形与算式 (9)思维训练课题(六)按规律填数 (11)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一)排队问题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发现某个人在排队时从左右或从前后数的位置,明确前面有几个,后面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训练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一幅图)小鸡小鸭在排队,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几只小鸡,几只小鸭……)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排队的趣味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例1】小鸡小鸭排排队,小鸡前面有5只小鸭,后面有3只小鸭,小鸡从前面数排第(),从后面数排第(),一共有()只小鸡和小鸭。
【分析】小鸡前面有5只鸭,后面有3只鸭,除了小鸡外共有8只鸭,再加上小鸡一共是9只小鸡和小鸭,求小鸡排第几要加上小鸡的数量。
如图:○○○○○●○○○答案:6、4、9【例2】小鸡小鸭排排队,小鸡从前面数排第5,从后面数排第3,小鸡前面有()只小鸭,后面有()只小鸭,一共有()只小鸡和小鸭。
【分析】小鸡从前面数排第5,把小鸡数了一次,从后面数排第3,又把小鸡数了一次,这样就把小鸡多数了一次,所以,在计算总数时,应该减去多数的一次。
如图:○○○○●○○答案:分别是4、2、7三、归纳总结策略点悟1.弄清题目叙述是“几个”还是“第几”。
2.计数总人数时,如果作为标准的人或物计数超过两次就要减去,如果没计数就要加上。
3.注意既不遗漏一人,也不重复一人。
四、拓展应用,提升思维1.小明排队唱歌,他站的这一排,从左向右数,他是第2个,从右向左数,他是第6个,问这一排共有多少人?2.教学楼前挂了一排不同颜色的彩灯,无论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第3盏都是红灯,这一排共有彩灯多少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一年级思维训练专题(二)排队问题训练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问题,明白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也可以表示第几。
幼儿园中班教案《基数与序数》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认识》第三节“基数与序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进行基数和序数的表示,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掌握基数与序数的表示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运用数字进行基数和序数的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磁性黑板。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排队游戏”,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位置,从而引出序数的概念。
2. 讲解基数与序数概念(10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黑板上的数字卡片,讲解基数的概念。
(2)教师邀请一名幼儿演示排队游戏,讲解序数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磁性黑板展示例题,讲解基数与序数的表示方法,并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幼儿用书,让幼儿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2)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1)基数与序数有什么不同?(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基数和序数?六、板书设计1. 基数:表示数量的数字。
2. 序数:表示排列顺序的数字。
3. 基数与序数的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画出5个苹果,并用数字表示苹果的数量。
(2)请幼儿画出6个小朋友,并用数字表示每个小朋友的位置。
2. 答案:(1)5(2)1、2、3、4、5、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有趣,幼儿是否掌握了基数与序数的概念。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基数与序数,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幼儿园中班教案《基数与序数》一、引言基数和序数是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幼儿园中班学生正处于接受数学启蒙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了解基数和序数的概念以及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基数与序数》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帮助幼儿园中班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数与序数的概念;2.了解基数与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字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基数与序数基数是表示数量的数字,例如“1”、“2”、“3”等。
序数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的数字,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2.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基数和序数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例如:•基数:有几个苹果、有多少个玩具;•序数:第一名、第二个等等。
3.练习题目•利用十个棋子,让孩子用基数表示数字,例如“3个”,“4个”,“6个”等等;•让孩子手拿棒棒糖,让孩子用序数表示自己手中的棒棒糖,例如“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等等;•让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是第几天,例如“我的生日是一月三号,是第三天”。
四、教学过程身临其境通过各种不同的玩具、图片等展示出各种数量,这样能激发孩子们对基数的认知。
直接实践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分拣同种物品,例如积木、小球等等。
老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孩子们认清基数。
探究反省巩固基数后,接着学习序数。
老师将福利糖打乱顺序颁发给孩子们,引导孩子们准确识别“第几种味道”、“第几根糖”等等。
文字概念化用幼儿适宜的方式,利用图片展示基数、序数的内涵,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综合训练让上面的练习更加有趣,例如,让孩子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用语言表述出其数量或序数等等,让孩子们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关于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基数与序数》的内容。
通过实践、探究、反省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逐渐认识和理解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充分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数字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方式和训练形式,让孩子们更加愉悦地学习数学,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中班数学活动:区分基数和序数设计意图本节课区分基数和序数目的是为了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体验序数的方向性,这对幼儿来说比较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活动。
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难以理解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转换,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转换,我设计了“小动物去旅游”这一情景,让幼儿在他们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基数和序数的不同,扩充对数的认识,知道数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也可以表示物体的顺序,并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一、活动目标1.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常规。
2.能准确区分基数和序数,加深对自然数概念的认识。
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知道方向不同序数不同。
2.教具: 1——5不同数量的动物卡片、挂图1张。
3.学具:1——5不同数量的动物卡片、操作卡。
三、活动过程(一)利用游戏《旅游车》,引发幼儿学习基数和序数的兴趣。
小猴子,下山坡,跑到车站看火车。
第一车厢是熊猫,一个一个笑呵呵。
第二车厢是小羊,拍着手儿唱山歌。
第三车厢是松树,嗑着松子把茶喝。
第四车厢是公鸡,第五车厢是孔雀。
小猴看了大声喊:“下次旅游别忘了我!”秋天到了,小动物们要搬新房子了,它们想请我们去帮忙,你们愿意吗?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出发吧。
瞧!谁来迎接我们了.(二)幼儿操作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加深对自然数概念的理解。
1.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动物卡片,复习5以内的数。
动物王国到了,猜猜谁出来迎接我们,一共有几种小动物?每种小动物的数量一样吗?都是几?取学具要求:A请你轻轻地取出学具筐,快速拿出所有的动物卡片。
B一共有几种小动物?数量分别是几?(1)看物点数卡片上小动物的数量。
(2)幼儿操作,能准确区分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学会分析与思考。
请你把小动物送到它的新房子里吧.并说说你从什么方向开始排的,每个房子里住着谁?数量是几?A感知基数与序数的相同(一只小羊第一,两只鸭子排第二依次类推)你是怎么排的?从什么方向?小动物住在第几个房间?B教师从右方向进行排序,幼儿感知基数与序数的不同,启发逆向思维。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基数与序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概念》第三节《基数与序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学会区分和应用基数与序数,掌握10以内的基数与序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区分10以内的基数与序数,并进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思考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的区分和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学会10以内的基数与序数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排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们排队的位置,提问:“哪个小动物排在第一个?第二个?”2. 教学基数与序数概念通过排队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概念。
基数表示数量,如队伍中有5只小动物;序数表示顺序,如第一只小动物。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让学生判断是基数还是序数,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10以内的基数与序数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基数与序数2. 板书内容:基数:表示数量,如5只小动物序数:表示顺序,如第1只小动物10以内基数与序数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写出5以内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2) 请列出10以内基数与序数的例子。
2. 答案:(1) 基数表示数量,如5个苹果;序数表示顺序,如第3个苹果。
(2) 10以内基数:1、2、3、4、5、6、7、8、9、10;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数与序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基数与序数,加强随堂练习。
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基数与序数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思维训练二(基数和序数)班级姓名
1.圈一圈,涂一涂。
(1)从左边起,把第6朵花涂成黑色。
(2)把左边6朵花圈起来。
2.看图回答问题。
(1)一共有蝴蝶()只。
(2)把右边的5只蝴蝶圈起来。
(3)从右边数起,把第6只蝴蝶涂上颜色。
3.回答问题。
(1)一共有()个图形。
(2)从右边数起梯形是第()个,第3个是()。
(3)从右边数起,第5个是()
(4)把左边3个圈起来。
把右边第3个涂上颜色。
4.从左边起,第一排涂4个,第二排涂第4个。
5.回答问题。
○△◇□★▲■○☆●
(1)把右边的7个图形圈起来。
(2)从右边数起,把第7个图形图上颜色。
(3)从左边数起,☆排在第()个,★排在第()个。
6.回答问题。
(1)第2个盘子里有()个苹果。
(2)右边第2个盘子里有()个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