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四)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四 时域抽样与频域抽样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化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掌握时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内容。
掌握由抽样序列重建原连续信号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理解其工程概念。
加深理解频谱离散化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掌握频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内容。
二、 实验原理时域抽样定理给出了连续信号抽样过程中信号不失真的约束条件:对于基带信号,信号抽样频率sam f 大于等于2倍的信号最高频率m f ,即m sam f f 2≥。
时域抽样是把连续信号x (t )变成适于数字系统处理的离散信号x [k ] ;信号重建是将离散信号x [k ]转换为连续时间信号x (t )。
非周期离散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周期谱。
计算机在分析离散信号的频谱时,必须将其连续频谱离散化。
频域抽样定理给出了连续频谱抽样过程中信号不失真的约束条件。
三.实验内容1. 为了观察连续信号时域抽样时抽样频率对抽样过程的影响,在[0,0.1]区间上以50Hz 的抽样频率对下列3个信号分别进行抽样,试画出抽样后序列的波形,并分析产生不同波形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02cos()(1t t x ⨯=π答: 函数代码为: t0 = 0:0.001:0.1;x0 =cos(2*pi*10*t0);plot(t0,x0,'r')hold onFs =50;t=0:1/Fs:0.1;x=cos(2*pi*10*t); stem(t,x); hold offtitle('连续信号及其抽样信号')函数图像为:)502cos()(2t t x ⨯=π同理,函数图像为:)0102cos()(3t t x ⨯=π同理,函数图像为:由以上的三图可知,第一个图的离散序列,基本可以显示出原来信号,可以通过低通滤波恢复,因为信号的频率为20HZ,而采样频率为50>2*20,故可以恢复,但是第二个和第三个信号的评论分别为50和100HZ,因此理论上是不能够恢复的,需要增大采样频率,解决的方案为,第二个信号的采样频率改为400HZ,而第三个的采样频率改为1000HZ,这样可以很好的采样,如下图所示:2. 产生幅度调制信号)200cos()2cos()(t t t x ππ=,推导其频率特性,确定抽样频率,并绘制波形。
实验四虚拟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虚拟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虚拟机的创建、配置、安装操作系统以及在虚拟机中进行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行和测试。
同时,通过对虚拟机的使用,提高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和分配的理解,以及解决在虚拟机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2、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Pro 163、硬件配置:Intel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SSD 硬盘三、实验内容1、虚拟机软件的安装与配置首先,从官方网站下载 VMware Workstation Pro 16 安装程序,并按照安装向导进行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选择典型安装选项,并接受默认的安装路径和设置。
安装完成后,启动 VMware Workstation Pro 16,进行软件的初始配置,包括许可证密钥的输入和网络设置的选择。
2、创建虚拟机打开 VMware Workstation Pro 16,点击“创建新的虚拟机”按钮。
在“新建虚拟机向导”中,选择“典型(推荐)”配置类型。
接着,选择要安装的操作系统类型和版本,本次实验选择安装Windows Server 2019 操作系统。
为虚拟机指定名称和存储位置,并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虚拟机的磁盘大小和存储方式。
3、虚拟机的配置在创建虚拟机后,对虚拟机的硬件进行配置,包括内存大小、CPU 核心数量、网络适配器类型、声卡和显卡等。
根据实验的需求和主机的硬件资源,合理分配虚拟机的硬件资源,以确保虚拟机能够流畅运行。
4、安装操作系统配置完成后,启动虚拟机,将 Windows Server 2019 操作系统的安装光盘镜像文件加载到虚拟机的光驱中。
在虚拟机中按照操作系统的安装向导进行安装,包括选择安装分区、设置管理员密码等操作。
等待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并进行必要的系统更新和驱动安装。
中毒事故后果模拟一、训练目的1.通过训练,学会使用PHAST软件对石油化工装置泄漏后可能发生的中毒事故进行分析,掌握使用PHAST软件建立相对模型,模拟分析中毒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2.掌握毒性物质致死概率。
二、训练内容要求毒性气体或液体泄漏后中毒事故的模拟三、训练仪器本训练所用实验软件为:PHAST6.7四、训练方法和步骤:1.了解毒性物质泄漏中毒的原理,学习使用Vessel/pipe source 模型模拟中毒事故的方法。
2.选择Vessel/pipe source 模型3.输入相关参数(硫化氢泄漏)4.分别对扩散结果和毒性结果进行分析⑴扩散浓度结合硫化氢毒性阈限值,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给出造成轻伤、重伤和死亡等不同中毒效果的浓度范围。
⑵致死概率通过看图和查看毒性报告,找出不同毒性致死概率与对应的范围,对付这些区域进行分析。
五、气体泄漏扩散浓度计算1.阈限值(TLVs)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协会针对多种化学物质制定了极限剂量,称为阈限值。
阈限值是空气中一种物质的浓度,其所代表的工作条件是,几乎所有的工人长期在这样的暴露条件下工作时,不会有不良的健康影响。
工人只有在工作时间才会暴露于此种毒物中,即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
2.阈限值与允许暴露浓度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制定了一套极限剂量,称为允许暴露浓度。
3.致死概率的计算个体致死概率可通过中毒事故后果模型计算出某一事故场景在位置处产生的毒物浓度数值,然后根据概率函数法计算得到。
六、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使用了PHAST软件,并了解了毒性物质泄漏中毒的原理及相关计算。
压力容器认知训练一、训练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压力容器的分类、特点、安全管理及检测检验方法和事故原因分析。
掌握KZL4—13—AII型工业锅炉,LSG立式水直管锅炉安全管理及检测检验方法。
二、设备KZL4—13—AII型工业锅炉,LSG立式水直管锅炉.三、认知训练内容1.压力容器的分类和特点。
实验四宇宙线缪子飞行时间测量一、实验原理宇宙线缪子在穿过闪烁体时将沉积能量,从而产生信号。
缪子穿过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闪烁体产生的信号将会产生时间差,对这个时间差进行测量,再将两个闪烁体紧贴在一起,再次测量信号的时间差,将二者相减,就可以得到缪子飞过这段距离所用的飞行时间,进而得到缪子的速度。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按图示中的A图搭建设备,两块闪烁体上下分开一米左右,测量A情况时间分布。
2. 按图示中的B图搭建设备,两块闪烁体紧贴在一起,测量B情况时间分布,估计两组探测器的固有时间差和时间分辨。
3. 测量闪烁体的三维尺寸,及A图中两块闪烁体的间距。
三、实验结果与思考1、当两个闪烁体紧贴在一起时:具体时间间隔记录如下:统计结果如下:统计直方图如下:2、当两个闪烁体相距1.11m时:具体时间间隔记录如下:统计结果如下:统计直方图如下:3、根据计算缪子射线的角度与其产生信号的时间差的关系大致为:t=(h/cosθ+h*tanθ)/v可得:cosθ=2*A*t/(A2*t2+1)(A=v/h)缪子的角分布为:I=I0*cos2θ故计数在不同时间差上的分布应该为:N=N0*(2*A*(t0-t)/(A2*(t-t0)2+1))2+N’用MATLAB中的cftool工具对两组数据进行拟合,可得:(1)当两个闪烁体紧贴在一起时:A=0.2087N0=5.083N’=1.551t0=1.152(2)当两个闪烁体相距1.11m时:A=1.986N0=3.832N’=2.41t0=1.229对于两组数据,θ=0,也就是计数最大点所对应的时间差分别为:t1=-1/0.2087+1.152=-3.640nst2=-1/1.986+1.229=0.725ns故缪子的飞行时间为:dt=t2-t1=0.725+3.640=4.365ns飞行速度为:dh/dt=1.11/(4.365*10-9)=2.54*108m/s可见缪子的飞行速度较为接近光速。
沈阳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题目:数据查询(二)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年月日地点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掌握SQL查询命令:包括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
二、实验环境Oracle10g数据库系统。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使用Select命令完成下列数据查询。
一、连接查询⑴查询每个顾客及其购买商品的顾客名称和商品名称。
⑵查询“沈阳市”顾客,购买“01”商品的顾客信息。
⑶查询“沈阳市”且购买了商品的顾客信息。
⑷查询购买“01”商品,且购买数量在2以上的顾客姓名。
⑸查询每个顾客购买商品的名称及购买数量和日期。
⑹查询购买商品单价超过100的顾客姓名。
二、嵌套查询⑴查询与“rose”在同一城市的顾客信息。
⑵查询购买商品名称为“面包”的顾客编号和姓名。
三、EXISTS查询⑴查询没有购买“0001”商品的顾客姓名。
⑵查询购买了全部商品类别的顾客的姓名。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一、连接查询⑴查询每个顾客及其购买商品的顾客名称和商品名称,如图1-1所示。
select guest.*,guestname,goodsnamefrom guest,goods,purchasewhere guest.guestid=purchase.guestidand goods.goodsid=purchase.goodsid;图1-1⑵查询“沈阳市”顾客,购买“01”商品的顾客信息,如图1-2所示。
select guest.*from guest,purchasewhere guest.guestid=purchase.guestidand g_addr='沈阳'and purchase.goodsid='01';图1-2⑶查询“沈阳市”且购买了商品的顾客信息,如图1-3所示。
select guest.*from guest,purchasewhere guest.guestid=purchase.guestidand g_addr='沈阳';图1-3⑷查询购买“01”商品,且购买数量在2以上的顾客姓名,如图1-4所示。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4:(药学专业、09制药)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四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几种典型的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 了解低分子、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其常用量。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 实验内容(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以薄荷油、滑石粉(或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等为原料,制备芳香水剂(薄荷水)。
实验2: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以碘、碘化钾为原料,通过助溶法,制备复方碘溶液。
实验3: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以硫酸亚铁、枸橼酸为原料,通过冷溶法制备糖浆剂。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4: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溶解法)以胃蛋白酶、甘油等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
2. 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助溶法的原理;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碘、碘化钾、胃蛋白酶、硫酸亚铁、新鲜牛奶、冰醋酸、氢氧化钠。
2. 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实验1:教科书44页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实验2:教科书45页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实验3:教科书45页硫酸亚铁糖浆(溶解法制备)实验4:教科书47页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并按照48页附录方法,测定所得酶制剂的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薄荷油的制备,比较用三种不同分散剂制备的液体制剂的异同,将结果记录于表2-1中。
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实验2: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实验3:硫酸亚铁糖浆描述成品外观形状,讨论冷溶法存在的不足。
实验四 测量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目的要求】1.了解常用电学实验仪器的规格和使用,重点掌握学习使用数字万用表;2.学习电学实验操作规程,练习连接电路,重点掌握分压电路;3.学习测量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掌握测量方法、基本电路,了解误差估算方法;4.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以及稳压二极管的特性。
【仪器用具】直流电源(0——15V ,DC/2A );电位器(2个:1k Ω、额定功率2W ,100Ω、额定功率2W ); 电阻箱(2×21旋转式,总电阻:99 999.9Ω,额定功率:0.25W ); 数字万用表(2块,VICTOR VC9806+);指针式电流表;电压表; 固定电阻(2个);稳压二极管;双刀双掷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1.测量元件的伏安特性欧姆定律:R=U/I ,静态电阻:R D =U Q /I Q ,动态电阻:R'D =dU/dI 电流表外接法:测得值比实际值偏大。
适用于小电阻R X <V A R R 。
真实VX R U I R 11−= 电流表内接法:测得值比实际值偏小。
适用于大电阻R X >V A R R 。
真实=X R A R IU− 2.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反向击穿电压;反向饱和电流。
3.稳压二极管特殊的硅二极管。
在反向击穿电压去,一个很宽的电流区间内,伏安直线陡直,此直线反向与横轴相交于稳压电压U W 【实验内容】 1.伏安法测量电阻待测电阻R 1 ≈50Ω,R 2 ≈1000Ω(1)先用万用表电阻档侧待测电阻,记录测量结果 (2)按下图连接电路,选择电表量程和电源电压。
记录电表量程、分度值、内阻、准确度等级 (3)测6~7组数据,列表记录(4)用作图法求出R X 值修正由电表内阻引起的系统误差。
2.测量稳压二极管的正反向伏安特性(1)连接电路,用数字万用表,选择适当的量程和电源电压。
(2)正反向各测12~15组数据,列表记录正向0~10mA,其中包括U=0.8V的点反向0~20mA,其中包括U=-4.0V,I=-10mA(3)作正反向伏安特性曲线计算U=0.8,-4.0V的静态电阻计算I=-10mA的动态电阻【数据表格】1.伏安法测电阻(1)万用表测的R1=_49._102Ω__电压表、电流表规格量程内阻最小分度精确度等级电流表30mA 4.55Ω0.4mA 1.0电压表 1.5V 1.5kΩ0.02V 1.0伏安法测R1 电阻数据表次数 1 2 3 4 5 6 7U/V 0.80 0.90 1.00 1.10 1.20 1.30 1.40 I/mA 16.8 18.8 20.9 23.6 25.2 27.6 29.2(2)万用表测R2=__995.12Ω__电压表电流表规格量程内阻最小分度精确度等级电流表 1.5mA 21.5Ω0.02mA 1.0电压表 1.5V 1.5kΩ0.02V 1.0伏安法测R2 电阻数据表次数 1 2 3 4 5 6 7U/V 0.82 0.92 1.02 1.22 1.30 1.43 1.49 I/mA 0.80 0.90 1.00 1.20 1.28 1.40 1.46 2.测量稳压二极管的正反向伏安特性【数据处理及结果】1.伏安法测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0.81.01.21.415202530ILinear Fit of II (m A )U (V)R 1 伏安特性曲线测得'1R =107.2111=slope k Ω=47.4Ω 修正由电表引起的误差:1500/14.47/11111'11−=−=VR RR =48.9Ω修正后的电阻值与万用电表测得的电阻值很接近。
数电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2. 学会使用74LS138和74LS151等多位数据选择器;3. 掌握数据选择器在逻辑电路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器件1. 万用表2. 示波器3. 计算机、PSpice、Multisim4. 实验电路板、电路图5. TTL集成电路:74LS138、74LS151三、实验原理数据选择器(Data Selector)是用于在多个数据中选择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数据的组合逻辑电路,也叫做多路选择器(Multiplexer)。
数据选择器可用于控制信号的选择,实现对信号进行分时复用、多路数据选通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选择器有8选1、16选1等。
常用的数据选择器有两种类型:1.位选型数据选择器2.数据选型数据选择器1. 位选型数据选择器位选型数据选择器是指选中或分配单元的控制时使用二进制码,用来控制选通信号的输入。
2. 数据选型数据选择器数据选型数据选择器是由一个或多个数据信号为输入,它们与二进制控制信号一起给出n个数据信号的任意线性组合输出,通过对选择信号的控制,能够把其中的一路信号送到输出端。
例如,74LS151是一种8选1数据选择器(DMUX),它有8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还有3个控制端。
其中,控制端包括1个使能端(ENABLE)和2个选择端(A、B)。
输入端用来输入8个数据信号,而输出端则输出选择信号。
控制端用来输入控制信号,用来选择哪个输入端的数据信号送到输出端。
对于74LS151,控制信号的值决定了从哪个输入信号读取数据。
A B EN Y0 0 1 I00 1 1 I11 0 1 I21 1 1 I30 0 0 Z对于74LS138,3个控制信号的值决定了哪个输入信号将被传输到输出端口。
当输出选通(ENABLE=1)时,选通输出的某一输入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基本上与输入选通指定的控制端台,关心。
实验4.2:8位数字式LED显示器应用通过构建逻辑电路,使用74LS151实现8位数码管的控制。
实验报告(4)
学号:20135101245 姓名:张文杰
一、程序的目的
定义一个函数SubSamp_ali, 输入为彩色图像文件名,输出并显示尺寸减半的彩色图像,并抑制混叠失真。
在命令窗口成功调用!LPF要求:高斯低通,尺寸是5*5,标准差是2。
二、运行环境
Matlab平台编写M程序实现
三、程序代码
function [g]=SubSamp_ali(filename);
f=imread(filename);
w=fspecial('gaussian',[5 5],2);
for i=1:3
switch i
case 1
ir=f(:,:,i);
ir=im2double(ir);
ir=imfilter(ir,w,'replicate','same');
ir=ir(1:2:end,1:2:end);
case 2
ig=f(:,:,i);
ig=im2double(ig);
ig=imfilter(ig,w,'replicate','same');
ig=ig(1:2:end,1:2:end);
case 3
ib=f(:,:,i);
ib=im2double(ib);
ib=imfilter(ib,w,'replicate','same');
ib=ib(1:2:end,1:2:end);
end
end
g=cat(3,ir,ig,ib);
imshow(f);
figure,imshow(g);
end
四、运行结果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会了使用MA TLAB 创建一个程序来进行彩色图片的减半且抑制混叠失真的实现。
学会了两种常用的低通滤波器’average ’,和’gaussian ’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运行结果后的图片,该程序的确达到了抑制混叠失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