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格式:docx
- 大小:17.04 KB
- 文档页数: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两个重要而紧密相关的事件。
它们不仅在时间上相互交织,而且在思想、艺术和社会结构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文化变革,起源于14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并逐渐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重新研究古希腊和罗马的经典文化,对古代艺术和哲学进行了重新评估。
这种做法鼓励了人们对个人能力和自由思考的追求,同时也为宗教改革打下了思想基础。
宗教改革则是16世纪初期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场宗教运动。
马丁·路德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1517年发表了对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批判。
宗教改革试图通过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圣经教义的教会来改革和改革当时罗马天主教会的不合理和腐败的做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和知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追求自由思考的理念,使得人们开始对教会的教义提出质疑,并寻求更加自由的宗教观念。
例如,人们开始对天主教的教义进行翻译和解读,而不只是盲目地接受教会的权威。
其次,文艺复兴通过艺术和文学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了宗教改革的理念。
艺术家们开始运用新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以描绘圣经故事和宗教主题。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美感和力量,深入人心地传达了宗教改革的观点。
例如,德国画家笛安德烈·穆勒所创作的宗教画作《传福音者约翰洗者的骷髅头》以及卢卡斯·克拉纳赫画作《演讲的大卫》都是宗教改革时期的重要作品。
最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促进了欧洲社会结构的变革。
宗教改革的追随者开始追求个体的宗教信仰自由,并且反对教会的权威。
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播引发了各种社会动荡和宗教战争,并促使国家与教会的权力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开始逐渐取代教会的权威,成为统一国家人民信仰的主体。
这一变化使得欧洲社会从传统的宗教中心转向了国家中心。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是互相依存的事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发生在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宗教改革开始欧洲十六世纪的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人民的觉醒为资本主义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和准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都市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都是向古代寻求和汲取营养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典文化路德借助《圣经》中原始教义都波及到了西欧的广大地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内容不同文艺复兴宣扬人的可贵,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宗教改革依然强调神的存在,伟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会斗争形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复兴古典文化形式批判宗教神学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把斗争矛头指向罗马教廷范围不同十四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展开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十六世纪从德国开始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扫荡封建势力在改革过程中产生新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属性不相同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和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对宗教的态度不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虽然记录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教会势力抱着和解的态度要求建立适应时代和资产阶级要求的新教派以国家的权威来取代罗马教皇的权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学习重点1. 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2.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3.“文学三杰”。
4. 欧洲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及影响。
5. 新教三大教派。
三、学习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自主学习】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十四五世纪)1.原因:(1)经济(根本原因):意大利各城市经济繁荣,尤其是工商业发达。
(2)政治: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
(3)地理:是著名的航运中心,处在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
2.表现:十四五世纪,佛罗伦萨和等著名的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
3.影响: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思想观念等变化。
如失去了昔日的权威;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受,要求进行思想变革等;为文艺复兴奠定经济、阶级、思想等基础。
二、文艺复兴(14~17世纪)1.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1)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
(2)人才优势:汇集了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3)文化优势: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丰富的和文化。
2.文艺复兴的核心:。
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实质(性质):一场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的反教会神学的资产阶级运动。
4.主要成就(涌现于意大利的):(1)文学(“文学三杰”):①薄伽丘,代表作:《》,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代表作:《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课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材从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入手,突出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新的内涵。
(二)、教材内容的地位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中世纪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想运动,意大利的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将运动推向高潮,对欧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是欧洲历史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探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2)本课通过史料分析,图片分析,对比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文艺复兴产生背景和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对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斗争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敢于斗争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根据以上种种分析,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重点拟定为:文艺复兴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和意义;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影响,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
根据本课内容十分抽象难懂,学生在初中阶段涉及较少,因此我拟定本课的难点为: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教法
有了清晰的目标,明确的重难点,再看学生的实际: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们已经基本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由于本课内容枯燥抽象难懂,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挑战它远远要高于其他的教学内容。
因此,我将采用指导阅读法,问题探究法等进行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三、学法
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提高能力。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图片:中世纪的圣母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图,然后请学生从面部表情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再提出“同样是圣母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我将本课整合成两部分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在讲述文艺复兴时,教师说明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学习文艺复兴的背景。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弄清楚文艺复兴的本质。
对人文主义的学习,教师将通过与学生一起欣赏名人们的作品,体会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然后学生归纳人文主义的内涵,教师再进行总结。
最后通过“有人说,文艺复兴是“人和世界”都被发现了的时代”这句话引出意义。
这部分在学生问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资料总结来学习。
学习宗教改革时,教师先出示材料学习背景,强调首先出现在德意志的原因是由于其受教会压迫最重所致。
然后重点学习马丁•路德的宗教观,指出其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最后指出宗教改革影响深远,出示材料进行其意义的学习。
最后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以此来进行小结。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