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道路交通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98.50 KB
- 文档页数:9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
本小区为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提高小区道路通行能力,特制定本小区道路施工方案。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XX小区道路改造工程2. 项目地点:XX市XX区XX小区3. 项目规模:本次道路改造工程涉及小区内约3.5万平方米的道路面积,共计5条道路。
4. 项目工期:预计施工周期为60天,具体工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全面负责。
(2)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实施及监督。
(3)施工员:负责具体施工过程的组织实施,确保施工质量。
(4)质检员:负责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5)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工艺(1)道路基层施工1)清表:清除原有道路上的杂物、杂草、树根等,确保施工场地平整。
2)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基础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3)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按设计要求进行摊铺、碾压、养生等工序。
(2)道路面层施工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制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制备,确保混合料质量。
2)摊铺: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摊铺,确保摊铺厚度均匀。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沥青混凝土密实。
4)接缝处理:对道路接缝进行特殊处理,确保接缝平顺。
5)养生:对施工完成的道路进行养生,确保沥青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 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准备阶段(1周):包括施工组织机构成立、施工材料采购、施工设备调试等。
(2)道路基层施工阶段(15天):包括清表、土方开挖、基层施工等。
(3)道路面层施工阶段(30天):包括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制备、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生等。
(4)施工验收阶段(5天):包括道路施工质量验收、施工资料整理等。
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项目。
作为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对于提高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提升生活品质,改善交通状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小区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方案应当引起重视和积极的推进。
二、项目目的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小区的交通状况,提升小区的整体品位,进而提升小区的市场价值。
同时,通过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方案,还可以促进小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小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项目内容1. 道路重新铺设道路重新铺设是对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小区道路进行重新铺设,可以解决道路破损、裂缝等问题,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改善道路的平整度,增强车辆通行的舒适度,改善行人通行环境,提高小区的整体品位。
2. 新增道路设施针对小区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方案,可以新增道路设施,如增设路灯、设置交通标志、规划道路绿化等。
通过新增道路设施,可以提升小区的整体品质,改善交通状况,增强小区的美观度,提高小区的居住舒适度。
3. 道路交通管理在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中,还可以对道路进行交通管理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道路交通系统,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交通拥堵的情况,提高小区的交通运行效率。
4. 道路环境整治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还包括对道路环境的整治。
通过对道路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可以提升小区的整体品位,美化小区的环境,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提高小区的居住舒适度。
四、项目实施方案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的实施方案需要经过周密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
在实施方案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规划实施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时,需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
对于不同的道路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合理分配资源。
2. 有效管理在实施小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时,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分析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分析摘要:基于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系统在小区综合防灾中的重要地位,在居住小区的道路交通规划中,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们日常的交通需求,同时还要从综合防灾的角度出发,结合小区的交通安全、安全防卫以及其作为救援疏散通道的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在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活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防灾功能,以便能较好的预防灾害的发生,本文将对居住小区道路交通系统在安全防灾中的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在常规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安全防灾的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对策。
关键词:小区道路;规划;安全防灾中图分类号:TU985.18文献标识码: A住宅小区内逐年增长的汽车数量给小区安全埋下了重要隐患。
分析看来,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居住小区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有着较强的联系,通过道路交通系统的合理规划和设计,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下文做进一步分析。
一、我国居住小区道路交通系统安全问题分析1、建设现状问题分析(l)小区的紧急通道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内停车位不足,占用通道。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这些事故的发生主要源于小区的管理失责,导致规划中按要求设置的消防通道在紧急时刻派不上用场。
但从规划的角度分析,小区内停车设施的不足是由于在规划中对小汽车发展的趋势预计不足,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无法满足小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规划中对停车设施的设置方式也缺乏从防灾方面的考虑。
应分析不同停车设置方式对小区居民的各种安全影响,确定合理的规划方式。
(2)小区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车辆行驶速度过快。
小区道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不同于城市道路,其行车速度应有所限制。
规划应针对这一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小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小区内车流对居住空间的分割和破坏,车流过多造成的交通环境混杂,是造成居住小区环境质量下降,小区安全感丧失的主要因素。
小区市政道路施工方案为了提高小区的市政道路建设和改善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制定了以下施工方案。
一、施工目标:提高小区市政道路的硬件设施,改善小区居民的出行条件,提升小区的整体美观和环境。
二、施工内容:1.道路硬化:对小区内的主干道、支路进行硬化处理,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并减少沉降现象。
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如环保型水泥和优质砂石,确保施工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排水系统改善:对小区内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增加雨水收集和排放设施,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避免因积水造成的道路损坏和居民出行不便。
3.绿化景观: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种植,提高小区的整体美观度。
在绿化带中设置座椅和休息区域,方便居民休闲和健身活动。
4.停车场建设: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合理规划和设置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解决居民停车难的问题,避免乱停车现象的发生。
5.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在道路两侧设置交通标志,标明车辆禁止停放、限速等提示信息,确保交通秩序的顺畅。
同时,在道路上进行划线,标明车辆行驶的方向,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有序性。
三、施工步骤:1.前期准备:进行深入的勘察和调研工作,绘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图,确定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计划。
2.清理工作:清理施工地点的杂草、垃圾等,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道路硬化:在选定的路段进行道路硬化工作,进行土方开挖、路面铺设和压实等工作。
4.排水设施改善:在道路两侧进行雨水收集和排放设施的设置,确保雨水能够顺畅排放。
5.绿化景观: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进行植被种植和座椅设置等工作。
6.停车场建设:根据实际需求,选定合适的地点进行停车场的建设,施工停车位和道路连接等工作。
7.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在道路两侧树立交通标志,并对道路进行标线划设等工作。
8.完工验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整体的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四、安全措施:1.施工过程中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居民注意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小区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规范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管理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关键。
小区作为城市居住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小区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规范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设计目标1、交通便捷性:小区道路应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便于行车通行及停放。
2、人车分流:小区内的道路应该设计成适合行人和车辆分流的道路结构。
3、景观效果:小区道路工程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到道路美化与景观效果,增加小区的整体美感。
4、安全保障:道路设计要能够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5、环保要求:在小区道路工程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环保因素。
三、设计规范1、道路布局(1)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小区规模和功能需求,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道路宽度:主干道宽度应不小于6米,次干道宽度应不小于4米,支路宽度应不小于3米。
(3)交通节点设施:按照小区规模设置交通节点,如路口、环岛、停车场等。
2、道路设计(1)道路横断面:根据道路等级划分,设定相应的横断面标准,包括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绿化带宽度等。
(2)路面材料选择:应选择防滑、耐磨、抗冻融性能良好的路面材料进行铺设。
(3)路灯设置:应根据道路等级和使用需求设置路灯,确保夜间行车和行人通行的安全。
(4)交通标志标线:应根据道路规划和实际需要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保证交通秩序和安全。
3、排水设计(1)道路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的道路排水系统,防止因雨水积聚而影响道路使用。
(2)雨水收集:根据小区地势和道路布局,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使雨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利用。
4、景观设计(1)植树绿化:应合理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和空气品质。
(2)景观照明:根据道路功能和景观需求,设置合适的景观照明设施。
五、施工及监管1、施工质量:小区道路工程施工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确保道路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2、施工周期:小区道路工程施工周期应安排合理,力求最短时间内完成,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篇一:御泉龙庭小区道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简介:______道路及配套改造工程北起______,南至于______,道路全长393米。
改造前道路宽5.5米,改造后为7米,并增设配套排水等基础设施。
二、设计情况:1、道路工程(1)道路横断面设计:面向______方向,2.5米(预留人行道)+2×3.5米(机动车道)+2米(预留人行道),合计11.5米。
(2)道路结构设计:车行道:3.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3cm二灰碎石+16cm二灰土,总厚57cm。
预留人行道:6cm人行道砼步砖+3cm粗砂+30cm石灰土,总厚39cm。
2、排水工程雨污水工程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主管管径DN1500,雨水口支管管径DN200,收水井布置在改造道路东侧,单坡收水。
3、电气工程:路灯采用高压钠灯,单臂灯杆高9米,沿改建道路西侧原则上间隔25米布置。
三、工程特点与难点分析1、本次工程为道路改造工程,原有道路狭窄,且道路两边还有____________等工厂,工厂出入较为频繁,给施工带来不便,针对此情况,在施工前提前告知有关单位,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幅施工或者铺设临时道路,把对周围工厂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原有道路周围地下管线精确位置不清楚,给施工带来了一定风险,针对此情况,在施工前先挖出横断面,明确各管线位置后在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土方作业时,加强监控。
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标准,严把施工队伍进场关。
2、组织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交底工作,细化交底内容,推演工程实施全过程。
3、针对工程特点,倒排工期,合理优化,力求加快建设速度,缩短建设周期。
4、结合实际情况对拟建道路的施工方案深化研究,消除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五、主要工程施工方法:1、测量工程:按照图纸坐标请测绘部门施放桩点,并及时加以保护。
移交给施工单位时要建立文字记录。
小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小区的道路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善。
作为小区的主要交通通道,道路工程的施工对小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小区道路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结合某某小区的实际情况,对小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了设计和规划,以期提高小区交通环境的质量,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某小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2. 项目地址:某某市某某区某某小区3. 项目范围:小区内部主要道路和附属设施4. 项目时间:预计施工周期为6个月三、施工目标1. 提高小区道路的承载能力,增加道路的宽度和舒适度。
2. 改善小区交通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
3. 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4. 合理规划施工进度,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四、施工方案1. 道路布局设计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采用“环形道路+主次干道”的设计方案,以方便车辆通行和居民出行。
2. 道路改造(1)道路扩宽:根据交通需求,对小区主要道路进行扩宽,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舒适度。
(2)路面铺装:采用优质的沥青路面,确保路面的平整和耐久性。
(3)排水系统:修建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在雨天时不会积水,增加道路的安全性。
(4)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标线,指引车辆通行,提高交通安全性。
3. 绿化美化(1)道路两侧绿化带: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种植树木和花草,美化道路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2)景观照明:对道路进行景观照明设计,增加夜间路途的亮度和安全性。
4. 施工进度(1)前期准备:清理施工区域,规划施工路线,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
(2)路基处理:对道路的路基进行处理,确保路面的坚固和稳定。
(3)路面铺设:采用机械铺设的方式进行沥青路面的铺装。
(4)绿化美化:在路面铺设完成后进行绿化美化的工作。
五、施工安全1. 安全防护: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小区公路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小区位于城市郊区,总规划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项目占地约20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3000余户,总人口约1.2万元。
二、道路设计要求1.设计标准:道路按照城市次干道的标准进行设计,主干道宽度为20米,次干道宽度为15米,支路宽度为10米。
2.设计等级:主干道为二级道路,次干道和支路为三级道路。
3.设计车速:主干道车速为50公里/小时,次干道和支路车速为40公里/小时。
三、道路网络布局1.主干道:主干道贯穿小区北部至南部,一路贯穿整个小区,为小区连接外部交通的重要干道,便于居民出行及货物运输。
2.次干道:次干道呈东西、南北走向,横向串联起各个住宅区,垂直串联起公共设施区,便于居民上下班及到公共设施区进行活动。
3.支路:支路连接各个住宅楼群,为小区内部交通提供便利。
四、道路线形设计1.道路线形:道路线形采用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设计理念,直线部分以保证车辆高速通行,曲线部分以保证车辆稳定通行。
2.道路坡度:道路坡度控制在3%以内,保证车辆通行的舒适度。
3.道路弯道:道路弯道采用合理的半径设计,保证车辆通行安全。
五、道路绿化设计1.绿化带设置: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两侧设置绿化带,绿化带宽度根据道路等级和车流量确定。
2.绿化种植:绿化带栽种符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美化道路环境。
3.灯光照明:在绿化带内设置路灯,提高夜间行车安全。
六、道路排水设计1.排水系统:设置排水井及排水沟,保证道路排水畅通,防止雨水积聚。
2.排水坡度:道路排水坡度设置为1%以内,保证雨水能够迅速流入排水井。
七、交通标志标线设置1.交通标志:设置交通标志,包括限速标志、禁停标志、车辆优先标志等,提醒车辆注意交通规则。
2.交通标线:设置车道分隔线、转弯箭头等交通标线,引导车辆行驶方向。
八、道路硬化材料选择1.道路面层:选择耐磨损、耐久性好的沥青混凝土作为道路面层,保证道路使用寿命。
2.道路基层:选择优质的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基层,保证道路承载能力。
小区车辆人行通道设计方案背景介绍在小区内,车辆人行通道的设计方案对于小区内部交通的顺畅和居民出行的便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小区时,必须考虑车辆人行通道的优化设计。
设计原则1.交通管制区划:小区车辆人行通道的区划应该具有明确的交通管制措施,以确保车辆和行人之间的流动线路合理化,并尽可能避免其相互干扰。
2.通道清晰明了:车辆人行通道应该透明,让居民能够轻易地识别路线和车辆通行的方向。
3.车辆人行通道的分娩:尽可能的将人行通道与车辆通道分开,避免人和车辆在同一条道路上行驶。
4.值班响应系统:小区内需要设置值班响应系统和指引标志,以便管理和监督车辆和行人活动,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设计方案1.规划车辆和人行通道分离设计:在小区的整个设计中,人行通道和车辆通道的方向应该分开。
车辆通道的规划应该优先考虑,大’s多情况下车辆通行道路应该宽敞,并且路面需要坚硬平整。
2.设计通道的规划:小区的人行通道应该基于小区的流量和密度规划。
尤其是在小区的人口密集区域内,如学校、社区购物中心、公园等地,在这些高流量区域内,应该设计道路宽敞,为局促运动空间和机动安全提供空间保障。
3.草坪和步道的协调配合:应根据小区的地形和自然环境将草坪和步道相互配合,并与小区的建筑群和公共区域相匹配。
例如,将草坪设计成盛开鲜花的花园,或者在小区内部建设小路。
4.路灯和照明系统的部署:应该合理规划路灯和照明系统,以确保整个小区的交通照明和安全照明,在晚上和清晨的各个时间段下,方便车辆和行人通行。
概括以上便是小区车辆人行通道设计方案的总体规划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区的设计和规划越来越趋向于完善,因此,小区建设中应充分遵循上述设计原则和方案,以确保小区交通的顺畅和居民出行的便利。
小区交通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交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有效解决小区交通
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小区交通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在小区内部设置交通引导标志,指示车辆通行方向和停车位置,
确保交通秩序井然。
同时,我们将对小区内的道路进行优化设计,合理规划车辆通行路线,减少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将增加小区内的停车位数量,确保业主和访客有足够的停车空间,避免停车难问题的出现。
其次,我们将加强对小区交通管理的力度,建立健全小区交通管理制度,对违
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业主和访客的交通安全意识。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小区内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的管理,规范其停放位置,避免影响交通通行。
此外,我们还将推广绿色出行理念,鼓励业主和访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出行,减少机动车辆在小区内的使用。
我们将在小区内设置公共自行车停放点,方便业主和访客骑行出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交通压力。
最后,我们将加强小区交通信息的发布和宣传工作,定期向业主和访客发布交
通通行信息,提醒大家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小区交通秩序。
同时,我们还将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业主和访客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小区交通实施方案,我们将有效解决小区交通拥堵、停车
难等问题,提高小区交通管理水平,营造一个安全、有序、便利的交通环境,为业主和访客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出行体验。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小区交通秩序,共同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某小区道路交通设计方案概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优美性和舒适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居住区的交通组织须综合考虑小区内部交通体系与区域环境,其与居住区的各种用地特征、交通方式、交通系统结构功能划分以及居住区的交通生成、吸引、需求预测等密切相关。
居住区内部交通组织设计中将综合考虑下述方面:居住区与外围道路出入口的组织设计、居住区内部整体交通运行设计以及居住区内部静态交通组织。
通过交通组织,将使区内交通顺畅、便捷、安全,并作到进出小区交通的最优衔接。
1.设计背景本次方案设计为“天津市某小区内部交通设计方案”,本小区居住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32.87万平方米,其最终规划入住人口为3.82万人。
由于该小区的住宅条件定位较高,私家车的拥有量将达到相当的水平,因此建成后进出小区的交通需求将是相当可观的。
小区区内道路网由小区主路、小区次路、小区支路等三个等级道路构成。
2.设计概述2.1 道路现状小区北边有某铁路和内环高架的限制,南面有河道阻隔,西面由某路桥与外界相通,东面有铁路和路桥。
根据规划,小区被区内各条规划路划分为八个子区,如图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西四区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东四区123456①、②、③、④、⑤、⑥为各出入口。
名称位 置 功 能 出入口1地面道路(靠近主干道) 机非均可通行 出入口2地面道路(靠近路一侧) 非机动车出口 出入口3主干道——小区总弄交叉口 机非均可通行 出入口4东侧规划路与小区总弄交叉口处 机非均可通行 出入口5路桥处 机非均可通行 出入口6 主干道上(靠近昌化路桥处) 机非均可通行2.2安全问题在小区主路实施机动车限速管理居住区道路布置原则应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小区主路车行道宽度为8米,在平峰时段车辆较少,速度易于提高。
建议利用路面凸型铺装进行限速控制。
在主路上,每隔一段距离(50米至100米)设置路面凸型铺装。
铺装可由彩色石砖构成,以区分黑色沥青路面。
铺装形状为台形,幅度为整个车行道,抬起高度可与人行道同高。
顶部平坦,长约6米,前后两侧为沥青路面与铺装的渐变段,各约2.4米,详见下图:端面Ⅰ断面Ⅰ人行横道车行道人行道人行道路面铺装路面凸型铺装渐变段渐变段在凸型铺装的顶部可设置行人横道标线,以供行人穿越道路用。
但应注意的是,在进行凸型铺装的路旁需竖立路灯,以备夜晚驾驶员与行人都能看得见。
在交叉口人行横道线处也可采用此方案,即可对车速进行一定限制,又可保证行人过街安全。
标志标线在各分区出入口设置限速标志,同时在凸型铺装之间的路段上划锯齿形标线,在视觉上引起驾驶员的注意,起到限速的作用。
如下图锯齿形标线凸型铺装交叉口处机动车视距的保障在主路车行道两侧可种植高大树木,即可遮荫,又可防尘,降噪。
但是在交叉口处或各子区出入口处,应该为低矮花坛,在起到美化作用的同时,又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在交叉口和各子区出入口处的路面中央,划出交叉口的形状,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
见图在交叉口进口道设立禁止停放车辆标志。
距离人行横道10米内禁止停放机动车,以备需要过马路的行人能够看到进口道驶来的车辆。
见下图p交叉口处设立路灯,以备行人、驾驶员在夜晚能安全出行。
为老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行走环境为老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行走空间,更能体现出小区的人文环境。
确保人行道的宽度标志牌、电线杆应统一放置在人行道外侧,去除人行道上的障碍物。
在坡度满足排水性能的同时,人行道应尽量平坦。
为外来访客提供交通信息方便在小区各出入口处设立小区道路交通指示图,同时在小区主路及各分区入口处设立行驶指示牌,即可以为外来访客提供明确的交通信息,又可避免外来车辆在小区内无目的的行驶,增加小区的交通量与交通噪音。
3 .小区内部道路交通设计3.1设计内容小区内部道路布设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已经规划好,可分为小区主路、小区次路、小区支路。
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优化道路交通设计将是住宅区内人流、物流便捷移动的关键所在。
小区主路规划为12米,主要由三条道路组成。
其功能为划分并联系住宅组团,同时还联系小区的公共建筑与中心绿地,完成小区内部交通集散及作为小区对外交通出入口。
在交通设计中采用“一块板”的做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不设道路中心线,车行道两侧可种植行道树用作遮阳和绿化用,给小区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小区主路断面图如下:1.5 ——0.5 ——8.0 ——0.5 ——1.5其中两侧各1.5米人行道,0.5米的绿化带;中间机非混行车道宽度为8米,保证两辆车可对开,但对开的机会不多,自行车流量大时可多占用车道,从而保证了道路资源的充分利用。
小区主路断面图如下:2.0 ——0.5 ——10.0 ——0.5 ——2.0小区次路规划为6米或8米,是从主路分支出来通向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其功能是将小区内部各子区交通流输送到小区总弄或小区外部。
只要城市交通和无关车辆不进入居住区内部,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设计处理,居住区内支路人行和车行是可以共存的。
为了维持组团内部空间的领域性,防止外来无关车辆随意进入次路,在组团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如门头、门碑等。
小区支路规划为3~4米宽,是道路系统的末梢,为方便居民生活,送货车、搬家车、急救车要能达到单元门前为好,按日常使用情况,小区支路主要供步行,平时车辆不多,步行道与车行道可合二为一。
但是有车时为了能够躲一下,车行道的一侧设1.2-1.5米的人行道为好。
考虑到宅前单元门口是居民活动最频繁的场所,尤其是少年儿童最愿意在这里游戏。
我们主张将住宅与小路间这块场地铺装起来,在满足不行的同时还可以作为过度领域供居民使用,也便于临时停一下自行车和汽车。
有条件的居民楼前还可设置残疾人道来为行走不方便的人提供方便。
由于支路宽度所限,只设置为机动车单行。
3.2小区内部地面交通组织小区内部交通是指小区内部集散道路的交通,小区内主要有三条集散性道路(即三条小区主路)。
小区内交通组织的目的是要保证区内交通的顺畅,便捷,安全以及进出交通间的最佳衔接。
为此对区内交通组织作如下设计:3.2.1机动车大部分区内机动车走行小区主路、小区次路及区内进出停车场(库)的道路,车辆进出停车库主要依据右进右出的原则,为使小区主路上行人安全及交通流的顺畅,停车库入口均设在小区次路或小区支路上。
机动车在各子区流向具体如下:西一区:此区房屋布局有利于人、车分离。
进入此区后,北向行驶车辆在居民楼外围行驶,居民在内围行走活动;南向行驶车辆可以逆时针方向绕行进出小区。
西二区:在此区,车辆可在小区次路上双向行驶。
西三区:在此区有一环绕小区的小区支路,车辆在此环道上逆时针单向行驶。
西四区:此区在物业管理方面独立,在规划上也较为特殊。
如4.2节所述在西四区开一小区出口,相应必须在西四区配置一条小区道路与该出口连接。
但小区内土地资源有限,考虑借用该子区位于河滨6米宽的消防通道。
该区亲水岸线已规划好,出于对小区环境保护,将行人与机动车分离开,划分消防通道靠河岸的3米作为人行及非机动车道,其余作为机动车道。
为使机动车可双向通行,可在车行道两侧设置一些错车避让点,其中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在一个平面上以节省道路资源,如图4.5所示:停车停车停车车 行 道人 行 道东一区:结合物业管理与出入口匝机设置位置特点,将东一区西侧一开口处定为机动车出口,车辆在东侧一开口处进入此小区,在区内由东向西单向行驶。
东二区:由于规划道路宽度为4米,车辆在此区实施单向行驶。
其他区:原则在小区次路上(6米)机动车可以双向行驶,在小区支路上实施单向行驶。
3.2.2非机动车原则上规划的区内道路(除花园辅路外)非机动车皆可通行,不设机非分隔。
3.2.3 行人行人交通因其固有的随意性与灵活性而难以在小区范围内严格限定其交通走行范围,原则上小区内所有道路均可通行。
但考虑到行人安全性和行人行走的舒适性应在有条件时将行人与机动车从空间上分离开来。
所以考虑在宽路段上设置了绿化并设置了一定的行人专用道。
3.3小区出入口交通设计方案3.3.1 闸机设置为保障小区内安全及宁静的生活环境应尽量避免外来车辆穿越小区,鉴于此考虑,在小区的部分出入口设置了闸机,小区内部车辆通过闸机时出示磁卡而进入小区内部。
小区总弄为小区枢纽道路,应考虑在总弄与外围道路交叉口处设闸机。
根据规范要求,闸机应在退后交叉口至少30米处设置。
在小区总弄主干道出口处,由于小区总弄上车流量较为集中,为保证小区内部车辆顺利进出小区,考虑在通过闸机处设四个车辆出入口(两进两出),将社会车辆与小区内部车辆进出小区出入口分隔开。
这样可减少闸机前的车辆排队长度而有利于交叉口通畅,且使区内机动车在闸机前不致延误时间过长。
将闸机退后50米设置。
东二小区规划路与主干道相交处及西四区出口处设闸机,但此处由于地形限制,将闸机退后22米设置。
设闸机处仍为双向两车道,即社会车辆与小区车辆由同一个进口进入小区。
小区总弄与地面东规划路交叉口处设置闸机,由于地形限制,将闸机退后10至15米设置。
3.3.2出入口交通设计㈠设计原则避免由小区出入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行人与市政道路车流冲突保障小区由出入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流及人流的安全与顺畅保证小区出行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流及人流走行路线尽可能合理㈡小区各出入口设计出入口一:非机动车出口,不设信号灯控制;出入口二:机动车允许直行,禁止左右转,小区支路穿越支线与北方向路相接采取右进右出原则,不设信号灯控制;出入口三:无特殊限制,设信号灯控制;出入口四:无特殊限制,设信号灯控制;出入口五:机动车右进右出,不设信号灯控制;出入口六:无特殊限制,设信号灯控制;出入口:中潭路——小区总弄交叉口此交叉口处为十字交叉口,中潭路为一条市政道路,小区总弄为小区内部交通的枢纽道路。
该交叉口实行分时段定周期信号控制,并与上游交叉口(主干道—支线交叉口)在早高峰小时与晚高峰小时实行联动控制。
具体交通组织参见附录十一。
出入口:主干道——小区支路交叉该交叉口在小区规划中为一丁字型交叉口,出于对小区内物业管理特点和主干道区安全的考虑,在主干道一个安全出入口,以备在紧急时刻使消防车辆能迅速驶入小区,所以该交叉口变为十字交叉口。
该交叉口采用分时段的定周期信号控制早高峰小时与上游两个交叉口实行联动控制。
总结本次设计通过对小区设施的分析,最终给出了相匹配的道路交通设计,按照城市规划与以人为本的主题,设计了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