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试题精选】2018高考物理二轮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篇复习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线段来表示B. 对质量很大并且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能用质点表示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的位移D.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取2.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速度大的先落地B. 两个石子同时落地C. 质量大的先落地D. 无法判断3.物理学中建立“速度”、“加速度”、“电阻”、“电场强度”等概念时采用了以下哪种科学方法()A. 比值定义法B. 建立理想物理模型C. 等效替代D. 控制变量4.某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米/秒2,在任1秒中()A. 该秒末速度比前1秒初速度小2米/秒B. 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米/秒,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C. 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D. 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5.从水平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 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6.下面有关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B.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7.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在110m栏的决赛中,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侧面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最后冲刺的身影,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刘翔的身高为h,胸部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已知刘翔的身高为H.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刘翔的()A. 110m栏的成绩B. 冲刺到终点时的速度的大小C. 110m内的平均速度大小D. 110栏比赛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8.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讲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a=Δv/t )1.(单选)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B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 2、(单选)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答案 BA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B .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C .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3.(多选)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D 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减小 C .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 .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4.(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CD A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C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5.(单选)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6.(单选)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答案 B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7.(单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B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等8. (单选)如图所示,小球以v 1=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答案:CA .100 m/s 2,方向向右B .100 m/s 2,方向向左C .500 m/s 2,方向向左D .500 m/s 2,方向向右 9.(多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 ,关于该物体在这1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14m/s 2B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8m/s 2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6m/s 2【答案】AD10、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 s .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析 v 1=L Δt 1=0.10 m/s v 2=L Δt 2=0.30 m/s a =v 2-v 1Δt ≈0.067 m /s 2. (2) x =v 1+v 22Δt =0.6 m.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基本规律(1)三个基本公式①v =v 0+at . ②x =v 0t +12at 2. ③v 2-v 20=2ax(2)两个重要推论 ①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 2= s t .中间位置速度v s 2=√v12+v222.②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aT 2.(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 1.(单选)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A2.(单选)做匀加速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s 内的平均速度小3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答案】C 7.(单选)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s 内的位移为它最后1s 内位移的一半,g 取10m/s 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 . 5 mB . 11.25 mC . 20 mD . 31.25 m 【答案】B 3.(多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s 内的位移比第14s 内的位移多0.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小球加速度为0.2m/s 2B . 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C . 小球第14s 的初速度为2.8m/sD . 第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答案】AB4.(单选)如图是哈尔滨西客站D502次列车首次发车,标志着世界首条高寒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铁运营里程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D502次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 内的位移是57.5 m ,第10 s 内的位移是32.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答案 D A .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 B .时速350公里是指平均速度,921公里是指位移C .列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 2D .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 m/s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m .求:(1)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刹车后6s 内的位移.解答:解: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则第1s 内位移为:x 1=代入数据,得:9=v 0+ 第2s 内的位移为:x 2=v 0t 2+﹣x 1, 代入数据得:7= 解得:a=﹣2m/s 2,v 0=10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为:t==则汽车刹车后6s 内位移等于5s 内的位移,所以有:==25m 故答案为:2,256.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位移为6 m ,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 内位移为2 m ,求: (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的时间。
同步练习(一)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1.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每秒内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如果物体在不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也不相等,则物体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如果物体在不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都相等,则物体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的位移图象是一直线,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2.关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s — 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象反映了物体运动的轨迹B 图象的长短反映了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C 图象必定是一条直线,图象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物体的位置D 图象可以确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以及物体是否静止不动3.甲、乙两物体的s —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B 甲、乙两物体在0 — t 1时间内都做 s匀速直线运动 甲C 甲、乙两物体在0 — t 1时间内从不 同位置,同时相向运动 乙D 甲、乙两物体在t 1时刻相遇,相遇后都静止 0 t 14.某物体的s — t 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s/m在前2s 内的位移是 ,在第3s 内 1的位移是 。
0 1 -15.某物体的s —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一直线上往返运动 s 0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在第1s 末、第3s 末、第5s 末、 0 2 第7s 末的位置距离出发点一样远D 物体在第2s 末、第4s 末、第6s 末、 - s 0第8s 末又回到出发点6.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若质点运动了143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 最大路程是 。
7.气球升到离地面80m 高空时,其上掉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 高后开始下落。
若取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为m ,通过的路程为 m 。
s8.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s — t 图象,由图象可知, A 质点在 段上做匀速运动,在 段静止,在段速度反向,在 段位移为零。
提升训练2匀变速直线运动1.(2015年10月浙江选考,2)下列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2.(2016浙江温岭高三模拟理综,3)如图是质量m=3 kg的质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t=1.0 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零B.在0~2.0 s时间内,合力对质点做功为零C.在1.0~3.0 s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 m/sD.在1.0~4.0 s时间内,合力对质点做功的平均功率为6 W3.(2017年1月广东学业,5)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考模拟,12)极限跳伞(sky diving)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空中极限运动,它的独特魅力在于跳伞者可以从正在飞行的各种飞行器上跳下,也可以从固定在高处的器械、陡峭的山顶、高地甚至建筑物上纵身而下,并且通常起跳后伞并不是马上自动打开,而是由跳伞者自己控制开伞时间,这样冒险者就可以把刺激域值的大小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
伞打开前可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打开伞后减速下降,最后匀速下落。
如果用h表示人下落的高度,t表示下落的时间,E p表示人的重力势能,E k表示人的动能,E表示人的机械能,v表示人下落的速度,在整个过程中,忽略伞打开前空气阻力,如果打开伞后空气阻力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则选项图象可能符合事实的是()5.(2017浙江选考10月,9)杂技运动员在训练时的照片如图所示。
有一小球自由落下,碰到水平桌面后反弹,如此数次落下和反弹。
若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碰撞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v-t图象中正确的是()6.如图为双人跳伞过程中的两张照片,图甲是没有打开降落伞的情景,图乙是打开降落伞后的情景,对于这两个情景,不计人受到的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图乙中两人之间总作用力均为零B.图甲中两人之间总作用力为零,图乙中两人之间总作用力不为零C.图乙中两人之间总作用力为零,图甲中两人之间总作用力不为零D.图甲中下面的人对上面的人的作用力等于上面的人对下面的人的作用力,图乙中下面的人对上面的人的作用力大于上面的人对下面的人的作用力7.(2017年1月广东学业,33)乘客站在电梯里,当电梯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乘客对电梯的压力()A.等于零B.小于乘客受到的重力C.等于乘客受到的重力D.大于乘客受到的重力8.如图1,用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2所示。
专题二力与直线运动考情分析201520162017力与直线运动T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多过程问题T6:超重与失重、a-t图象T5:自由下落与竖直上抛运动及v-x图象T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T3:物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命题解读本专题的考点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运动学部分,另一个为牛顿运动定律,其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象问题和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为高频考点.从近三年命题情况看,命题特点为:(1)注重基础与迁移.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非常规运动图象问题,行车安全问题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难度属于中等。
(2)注重过程与方法。
如板块问题、多过程问题等,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难度属于偏难。
整体难度偏难,命题指数★★★★★,复习目标是达B冲A。
1。
(2017·徐州沛县中学高三第一次质检)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3 s速度刚好减为零.若测得该物体在最后1 s内的位移是1 m,那么该物体在这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1 m/s B.3 m/s C。
5 m/s D。
9 m/s解析采用逆向思维法,根据x=错误!at2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错误!=错误!m/s2=2 m/s2,则物体的初速度v0=at′=23 m/s=6 m/s,物体在这3 s内的平均速度错误!=错误!=错误!m/s=3 m/s,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B2。
(2017·江苏清江中学月考)位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的推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图1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F cos θ-f=ma,在竖直方向:F N-F sin θ-mg=0,又f=μF N,以上联立解得a=错误!,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7·扬州模拟)图2甲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中间的“·”表示人的重心.图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时间图象.两图中a~g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甲中没有画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卷II理综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详细答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有一些排版不规范的问题。
在第一题的解析中,CD错误应该换行,单独成为一句话,并且需要加上标点符号。
在第二题的解析中,最后一句话应该换行,单独成为一段。
在第三题的解析中,密度公式后面应该加上标点符号。
同时,每段话的语言表达也可以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第一题的解析可以改为:“木箱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等于力做功的大小。
因此,动能小于拉力所做的功,选项A正确。
”1014Hz和1015Hz是指频率的单位,108m·s-1是指光速的大小。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只有当光的频率大于某个最小值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根据公式f=Φ/h,其中Φ为金属的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可以求出锌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为1015Hz。
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
一边长为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D。
在移动过程中,左边导体棒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右边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方向也是顺时针,两根棒切割产生电动势方向相同,因此电流恒定且方向为顺时针。
从第二个矩形区域到第三个矩形区域,左右两根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回路中电流表现为零。
从第三个矩形区域到第四个矩形区域,左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逆时针,右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所以电流的大小为,方向是逆时针。
当线框再向左运动时,左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顺时针,右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是逆时针,此时回路中电流表现为零,故线圈在运动过程中电流是周期性变化,因此D是正确的选项。
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常用运动学公式 定义式:x v t ∆=∆,v a t ∆=∆,x v t= 匀变速直线运动:0v v at =+,2012x v t at =+,2202v v ax -=,02v v v += 上式皆可作为矢量表达式,要特别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在规定正方向后,同向为正,反向为负。
二、竖直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的运动。
仅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在规定正方向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皆可适用。
对竖直方向仅受重力的运动,求解时要特别注意多解的分析,考虑是否存在多解,各解是否都有意义。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在各种题型中均可体现,常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电场力等,考查多个运动的比较分析或多过程问题的分析。
路面上以10 m/s 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路口遇到红灯后开始做减速运动,减速过程一共经历了4秒,则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2.5 m/s 2B .2.5 m/s 2C .–3 m/s 2D .3 m/s 2【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由速度公式v =v 0+at ,代入数据有0=10 m/s+a ·4 s,解得a =–2.5 m/s 2,选A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的应用,要特别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正负符号,明确加速度为负时,代表减速运动。
1.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 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当车速v ≤10 m /s 、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在上述条件下,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取4~6 m/s 2之间的某一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A .53sB .253s C .2.5 s D .12.5 s 【答案】C 【解析】刹车时的加速度最小时,刹车时间最长,故00010 s 2.5s 4v t a --===-,选C 。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和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1.2016年8月5日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在以下几个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确定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D.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提示:选B.能否把某物体视为质点,关键要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显然,将A、C、D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A、C、D项不符合题意;而将B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不受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2.在8月里约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秒81、19秒78连夺男子100 m、200 m两项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m和200 m均为位移大小B.200 m为路程C.100 m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1 m/sD .200 m 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23 m/s 提示:B 三、加速度1.定义式:a =Δv Δt ,单位是m/s 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如图所示是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 .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 .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 .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提示:选A.点火升空瞬间速度很小,得到高速气体的反冲力,加速度可能较大,A 正确,B 、D 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故C 错误.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知识提炼】1.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转动的物体一般不可看做质点,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1)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2)研究某一系统中物体的运动时,常选该系统为参考系.例如:研究宇航舱内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宇航舱为参考系.【典题例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B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解析] 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所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运动员不能看做质点;研究汽车翻倒是转动问题,不能看做质点,故A 、B 错误.选项C 中的研究对象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该选项正确;选项D 中的研究对象是“国旗”,是以地面或旗杆为参考系的,该选项错误.[答案] C判断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两个关键(1)明确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判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多选)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运动会包括射箭、体操、田径、击剑等39个比赛项目.下列关于运动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过程,评判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在双人同步跳水运动中,以其中一名运动员为参考系,另一名运动员是相对静止的C.在评判击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D.研究体操运动员的体操动作时,可将其视为质点解析:选AB.C、D两项中都要关注运动员的动作细节,故这两个项目中的运动员不能看做质点;A项中评判成绩不用关注跑步动作细节,故该项中的运动员可看做质点;B项中在双人同步跳水运动中,两人动作完全一致,故以其中一名运动员为参考系,另一名运动员是相对静止的.位移和速度【知识提炼】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的比较物理量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位置改变的快慢及方向描述物体沿轨迹运动的平均快慢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标矢性矢量标量矢量大小与方向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1)平均速度=位移时间;(2)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1)平均速率=路程时间,注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2)无方向(1)v=ΔxΔt,当Δt很小时,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大小,叫瞬时速率.通常可用其他运动公式计算;(2)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典题例析】(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52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审题指导] (1)应用v =xt求平均速度时,要注意x 与t 的对应.(2)时间t 越短,平均速度 v 越接近某位置的瞬时速度.(3)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 由v =x t 可得:v AB =11 m/s =1 m/s ,v AC =52m/s ,故A 、B 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 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 点的瞬时速度,故C 正确;由A 经B 到C 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 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答案] ABC(1)无论什么运动,瞬时速率都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2)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在其他运动中,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跟进题组】考向1 矢量位移的理解与计算1.(多选)2016年10月7日在中科大举行的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 ,则( )A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 .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2 mD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 解析:选CD.在坐标系中画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可见其运动轨迹不是直线,图线的交点表示机器人两次通过同一点,A 、B 均错误;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为从点(0,0)到点(2,2)的有向线段,大小为2 2 m ,C 正确;(0,0)、(2,2)、(5,5)三个坐标点在一条直线上,故可得出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D 正确.考向2 矢量速度的求解2.(多选)达喀尔拉力赛中,如图所示为某选手在一次训练中的路线图,他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 和目的地B 的直线距离为9 km ,实际从A 运动到B 用时5 min ,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 ,当他经过某路标C 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 ,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 .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率大小为108 km/hB .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8 km/hC .赛车经过路标C 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50 km/hD .赛车经过路标C 时速度方向为由A 指向B解析:选BC.从A 到B 位移为9 km ,路程为15 km ,用时112 h ,可得整个过程的平均速率为180 km/h 、平均速度大小为108 km/h ,故A 错、B 对;速度计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C 对;经过C 时速度的方向为沿运动轨迹在C 点的切线方向,故D 错.考向3 极限法求瞬时速度的大小3.(2017·北京西城区模拟)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A .0.10 m/sB .100 m/sC .4.0 m/sD .0.40 m/s解析:选A.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做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d t =4.0×10-30.040m/s =0.10 m/s ,选项A 正确.加速度【知识提炼】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状态量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是状态量定义式v =ΔxΔtΔv =v -v 0a =Δv Δt =v -v 0Δt方向与位移Δx 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由v -v 0或a 的方向决定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F 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2.a =Δv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 =Fm,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3.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 【典题例析】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解析]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达到最大,由于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逐渐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位移继续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 B(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速度变化的时间有关.(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即“同增反减”.【跟进题组】考向1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之间的制约关系1.(2017·杭州模拟)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解析:选B.由a =ΔvΔt可知,在Δv越大,但不知道Δt的大小时,无法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故A错误;高速匀速飞行的战斗机,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量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B正确;炮筒中的炮弹,在火药刚刚燃烧的时刻,炮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很大,所以C错误;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变化很快,速度可能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变小,故D错误.考向2 加速度的大小计算及方向判断2.如图所示,小球以大小为3 m/s的速度v1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0.01 s后以大小为 2 m/s的速度v2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则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 D.500 m/s2,方向向右解析:选C.法一:取末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a=ΔvΔt得,a=v2-(-v1)Δt=2-(-3)0.01m/s2=500 m/s2,方向与v2方向相同,水平向左,故选项C正确.法二: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a=ΔvΔt得,a=-v2-v1Δt=-2-30.01m/s2=-500 m/s2,方向与v2方向相同,水平向左,故选项C正确.考向3 极限思想在求解加速度中的应用3.(2017·浙江湖州中学月考)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滑块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A和B.光电门上的黑点处有极细的激光束,当遮光板挡住光束时开始计时,不遮挡光束时停止计时.现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Δt2=0.10 s,光电门从第一次计时结束到第二次计时开始经历的时间为Δt3=0.30 s,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应为( )A.0.67 m/s2 B.0.14 m/s2C.0.40 m/s2D.0.22 m/s2解析:选C.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1=dΔt1=3.0×10-20.30m/s=0.1 m/s(d为遮光板的宽度),这个速度就是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中间时刻的速度,即计时0.15 s时的瞬时速度;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2=dΔt2=3.0×10-20.10m/s=0.3 m/s,这个速度就是通过第二个光电门中间时刻的速度,即第二个光电门计时0.05 s时的瞬时速度;因此加速度大小为a=v2-v1Δt=0.3-0.10.30+0.15+0.05m/s2=0.40 m/s2,因此C正确.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解析:选D.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2.小磊同学沿着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B.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C.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路程与位移.小磊同学的路程为2πR ×1.75=3.5πR ,位移大小为2R ,故选项B 正确.3.(多选)一辆玩具汽车,以2 m/s 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运动了4 m ,接着以3 m/s 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 m .下列对玩具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平均速率为1.5 m/sB .平均速度大小为73 m/sC .平均速率为73 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53m/s解析:选CD.运动的总时间t =x 1v 1+x 2v 2=42 s +33 s =3 s ,运动的总路程s =x 1+x 2=(4+3) m =7 m ,运动的总位移大小x =x 12+x 22=42+32 m =5 m ,故平均速率=s t =73 m/s ,平均速度大小=x t =53m/s ,显然C 、D 正确.4.(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B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C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D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解析:选CD.当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不能只根据加速度的正负来判断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选项C 、D 正确.5.9月“海上联合——2016”联合事演习在东海空域举行.假设有一架直升机以加速度a 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已知直升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V =pa +q (p 、q 均为常数),若直升机欲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 )A.pq B .q pC.p +q pD .p +q q解析:选B.由h =12at 2知直升机的运动时间t =2ha,则其上升过程中耗油总量V 总=Vt =(pa +q )2h a=2h (p 2a +q 2a+2pq ),由数学知识得要使V 总最小,应有p 2a =q 2a ,即a =q p,B 正确.一、单项选择题1.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是着陆器拍到的画面,甲图的巡视器和背景都是清晰的,乙图的巡视器模糊而背景是清晰的,据此分析着陆器拍照时( )A.甲、乙两图巡视器都静止,都以月面为参考系B.甲图巡视器静止以月面为参考系;乙图巡视器运动以巡视器为参考系C.甲图巡视器静止以月面为参考系;乙图巡视器运动以月面为参考系D.甲图巡视器运动以巡视器为参考系;乙图巡视器运动以月面为参考系解析:选C.甲图的巡视器和背景都清晰说明巡视器是静止的,着陆器拍照以月面或巡视器为参考系;乙图的巡视器模糊而背景清晰说明巡视器是运动的,着陆器拍照以月面为参考系,故选C.2.在田径运动会的400米比赛中,第1跑道和第8跑道的运动员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等B.两个运动员的平均速率相等C.研究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率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D.研究运动员是否同时到达终点时,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解析:选A.第1跑道运动员的路程是400米,而位移为0,第8跑道运动员的路程是400米,位移不为零,故A错误、B正确;运动员的大小与400米路程相比很小,可看做质点,C正确;在冲线时,要研究运动员最靠前的部分是否同时撞线,因此不能看做质点,故D正确.3.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解析:选C.根据题图,汽车的速度变小,做的是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汽车的加速度与Δv方向相同,所以与v1、v2的方向都相反,选项B、D错误,选项C正确.4.(2015·高考浙江卷)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ΔxΔt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选A.ΔxΔt 表示的是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Δx 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Δt 越小,ΔxΔt 越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 正确.5.2016年10月17日,在青海玉树州发生6.3级地震,一辆汽车正在前往救援的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由于前方道路遭到严重破坏,司机采取紧急刹车,依次经过a 、b 、c 、d 四点,如图所示,已知通过ab 、bc 和cd 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3,ab 和cd 距离分别为x 1和x 2,则bc 段的距离为( )A.x 1+x 22B .2x 1x 2x 1+x 2C.3x 1+4x 24D .5x 1+x 24解析:选D.设通过ab 所用时间为t ,则通过bc 所用时间为2t ,通过cd所用时间为3t ,ab 、bc 和cd 中点时刻速度分别为v 1=x 1t 、v =x 2t 、v 2=x 23t,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有a =v -v 132t =v 2-v52t ,解得x =5x 1+x 24,选项D 对.二、多项选择题6.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 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v 1t 12t 3B .0~t 3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v 12C .在t 1时刻,实际加速度一定大于v 1t 3D .在t 3~t 4时间内,自行车的速度恒定解析:选AC.设t 1时刻对应的速度为v 0,0~t 1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小于自行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题图中虚线),因而平均速度v <v 02.根据几何知识有v 0v 1=t 1t 3,则v 0=v 1t 1t 3,则v <v 02=v 1t 12t 3,选项A 正确;若自行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0~t 3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v 12,由题图可知,车的实际位移不一定小于虚线所围面积,选项B 错误;图线在t 1时刻的斜率大于虚线在该处的斜率,表明实际加速度一定大于v 1t 3,选项C 正确;在t 3~t 4时间内,速度图线为曲线,说明速度是变化的,选项D 错误.7.某质点以20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 ,又经过2 s 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 ,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方向竖直向下 B .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C .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 .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同解析:选AB.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a =-20-204 m/s2=-10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选项A 正确;由位移的定义知,这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为零,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平均速度为零,故选项B 正确;质点做匀变速运动,每时每刻的加速度都相同,在最高点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大小仍为10 m/s 2,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选项C 错误;在抛出点两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D 错误.8.(2017·台州模拟)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加速度都相同).A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B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多0.5 s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75 m/s 2D .当车速为25 m/s 时,发现前方60 m 处有险情,酒驾者不能安全停车 解析:选ABD.反应时间=思考距离车速,因此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 ,酒后反应时间为1 s ,故A 、B 正确;设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停车的位移为x ,则x =x 制动-x 思考,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 2=2ax ,解得a =v 22(x 制动-x 思考)=7.5 m/s 2,C 错误;根据表格,车速为25 m/s 时,酒后制动距离为66.7 m>60 m ,故不能安全停车,D 正确.三、非选择题9.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 km/h行驶完剩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 ,求此汽车在前23路程内的速度的大小.解析:设全程的路程为x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全程和后13的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t =x v ,t 2=x 2v 2=13xv 2则行驶前23路程所用时间为t 1=t -t 2=x v -13x v 2=x 28-13x 20=2x105所以v 1=x 1t 1=23x 2x105=35 km/h.答案:35 km/h10.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 (g =10 m/s 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1)若一辆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10-3s ,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 s 、3 s ,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之比为多少?解析:(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约为Δv =v 2-v 1=-72 km/h -54 km/h =-20 m/s -15 m/s =-35 m/s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的加速度为a =Δv Δt =-352.1×10-3 m/s 2≈-16 667 m/s 2,负号表示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反,由于16 667 m/s 2>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 1=Δv 1Δt 1,a 2=Δv 2Δt 2所以a 1∶a 2=Δv 1Δt 1∶Δv 2Δt 2=204∶153=1∶1.答案:见解析 四、选做题11.甲、乙两人同时由相同位置A 沿直线运动到同一位置B ,甲先以速度v 1匀速运动了一半路程,然后以速度v 2匀速走完了剩下的后一半路程;乙在由A 地运动到B 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运动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运动速度为v 2,若v 1<v 2,则甲与乙相比较( )。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运动的描述》十年真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2023·上海)一场跑步比赛中,第三跑道的运动员跑到30m处时,秒表计时为3.29s。
根据以上信息,能否算得该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可以算得平均速度,可以算得瞬时速度B.无法算得平均速度,可以算得瞬时速度C.可以算得平均速度,无法算得瞬时速度D.无法算得平均速度,无法算得瞬时速度【答案】C【解析】运动员跑步比赛过程中,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不一定恒定,跑到30m处时,秒表计时为3.29s,故可计算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但无法算出这段时间的瞬时速度。
故选C。
2.(2023·浙江)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则()A.踢香蕉球时足球可视为质点B.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惯性不变C.足球在飞行时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大于网对足球的力【答案】B【解析】A.在研究如何踢出“香蕉球”时,需要考虑踢在足球上的位置与角度,所以不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故A错误;B.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B正确;C.足球在飞行时脚已经离开足球,故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故C错误;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与网对足球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浙江)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上从O处行走到B处的照片,轨迹OA段是直线,AB段是曲线,巡视器质量为135kg,则巡视器()A.受到月球的引力为1350N B.在AB段运动时一定有加速度C.OA段与AB段的平均速度方向相同D.从O到B的位移大小等于OAB轨迹长度【答案】B【解析】A.在月球上的g与地球不同,故质量为135kg的巡视器受到月球的引力不是1350N,故A错误;B.由于在AB段运动时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改变,一定有加速度,故B正确;C.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由图可知OA段与AB段位移方向不同,故平均速度方向不相同,故C错误;D.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从O到B的位移大小等于OB的连线长度,故D错误。
2018高考物理二轮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
习题
精品题库试题
物理
1( ×(2+4)×1 m=3 m。
t=0时,质点位于x=5 m处,故8 s末质点位置x=5 m+Δx=8 m,B正确。
2(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故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0~2 s和0~4 s 内位移相等,但时间不等,由 = 可知D项错。
4(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第3 s末和第5 s末质点位置相同,D正确。
5(t图像知,在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C错误。
由 = 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
如图所示,汽车乙的v-t图像中,实线下的面积小于虚线(上)下的面积,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 ,B错误。
v-t图像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乙图线上各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均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都逐渐减小,D错误。
6(at1=4+2=6m/s,所以t=1s时,质点的位移x=v0t+ at2=6 ×2×1=5m,故A错误;根据对称性可知,t=1s和t=5s时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则质点的速率相等,故B正确;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1s和t=5s时,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C错误;5s末的速度v5=v0+at5=6-2×5=-4m/s,
因为4m/s<6m/s,所以前5s物体动能减小,所以合外力对质点做负功,故D错误。
10(湖北省八校gt,物体的初速度v0=-v+gt=-10+10×3=1s内的平均速度为v1= m/s=5m/s,1-6s内平均速度为v2= m/s= 5m/s,所以0-1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为P1=mgv1=5mg,1-6s内重力平均功率P2=mgv2=5mg,故B错误;滑动摩擦力f=μmgcosθ,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动摩擦力不变,根据Pf=fv,可知0一l s内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与1~6s内摩擦力平均功率相等,故C正确;机械能的变化量等于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