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物理 广东
- 格式:doc
- 大小:409.50 KB
- 文档页数:10
2009 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 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
选错的得 0 分) 1.( 6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大小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 用力 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 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2.( 6 分)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 4m,右镜 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
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
A .24m B.32m C. 40m D. 48m
3.(6 分)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 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 λ1=0.6328 μm, 2 1 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 E1 =1.96eV
的两个
λ=3.39 μm,已知波长为 λ
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 E2 表示产生波长为 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
间隔,则△ E2 的近似值为( )
A .10.50eV B.0.98eV C. 0.53eV D. 0.36eV 4.(6 分)如图,一段导线 abcd 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中,且与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垂直.线段 ab、bc 和 cd 的长度均为 L,且∠ abc= ∠ bcd=135°.流经导线的电流为 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 abcd 所受 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
1 A .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1)ILB 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1)ILB 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1)ILB 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1)ILB 5.( 6 分)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 y 轴(沿竖直方向)对称, O、 M 、N 是 y 轴上的三个点,且 OM=MN .P 点在 y 轴右侧,MP⊥ON.则( )
2009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一、单项选择题I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A.牛顿B.安培C.爱因斯坦D.库仑2.物理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下面给出的物理量中,哪一个是标量A.加速度B.力C.质量D.速度3.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下列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B.地球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D.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4.一根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质量为100g的砝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1,若下端悬挂200g 的砝码,弹簧的伸长量为12,且未超过弹性限度。
下列关于l1与l2的关系正确的是A. l l=l2B. l l<l2C. l l>l2D.不确定5.如图1,某同学用力推静止于地面的箱子,当箱子没有被推动时,关于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B.静摩擦力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反C.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减小D.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推力无关6.如图2,一个圆盘在水平面内绕通过中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上一小物体相对圆盘静止,随圆盘一起运动。
关于这个物体受到的向心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心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B.向心力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C.向心力方向与转轴平行D.向心力方向保持不变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对宇航员没有引力B.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C.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D.宇航员的加速度等于零8.如图3 所示,一条小船过河,河水流速v l=3m/s,船在静水中速度v2=4m/s,船头方向与河岸垂直,关于小船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船相对于岸的速度大小是7m/sB.小船相对于岸的速度大小是5m/sC.小船相对于岸的速度大小是1m/sD.小船的实际运动轨迹与河岸垂直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佳句。
广东四校200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姚学林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探讨》》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
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总页数】8页(P55-59,76-78)
【作者】姚学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湖北省八校*2010届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J], 袁耀华(供稿人)
2.河北张家口第一中学200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J], 赵金荣
3.广东四校*200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J], 姚学林
4.江苏海头高级中学200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J], 王举村
5.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J], 陈绍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物理实验题解析1.基本仪器的使用游标卡尺宁夏2.(4分)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团柱体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数如图。
由图可读出l= cm,= mm。
答案:2.25 6.860福建19.(1)(6分)在通用技术课上,某小组在组装潜艇模型时,需要一枚截面为外方内圆的小螺母,如图所示。
现需要精确测量小螺母的内径,可选用的仪器有:A.50等分的游标卡尺B. 螺旋测微器①在所提供的仪器中应选用。
②在测量过程中,某同学在小螺母中空部分360°范围内选取不同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答案:(1)①A ②较小实验的偶然误差海南13.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读出图中的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cm,厚度的测量值为mm。
答案:13.1.240 (2分) 1.682 (2分,填1.683的同样给分)多用电表安徽21.Ⅰ. (6分)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b的位置,如图所示。
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档位,a 和b 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
答案I .指针位置选择开关所处的档位读 数a直流电流100mA 23.0mA直流电压2.5V 0.57Vb 电阻×100 320Ω解析:直流电流100mA 档读第二行“0~10”一排,最小度值为2mA 估读到1mA 就可以了;直流电压2.5V 档读第二行“0~250”一排,最小分度值为0.05V 估读到0.01V 就可以了;电阻×100档读第一行,测量值等于表盘上读数“3.2”乘以倍率“100”。
测定重力和速度天津9(3)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和速度。
① 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 (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② 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13和0.30s B.3和0.30s C.13和0.28s D.3和0.28s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
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
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
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
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
则该电路可能为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
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19. 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
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
200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实验1、(2009年全国卷Ⅰ2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
在平板上标出A 、B 两点,B 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测最滑块的挡光长度d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s ,A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1,B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2; ③将滑块从A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井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 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 α;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 一cos α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α=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 ;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 。
答案(1①cos α=②d t③222d a st = ④21222h h d mg ms st -- (23.62cm【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①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cos α=,②根据x d v t t== ③根据运动学公式22v x a =,有22v s a=,即有222d a st =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sin mg f ma θ-=,则有21222h h d f mg m s st-=-. (2 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 ,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2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2×1mm=3.62cm 。
2、(2009年全国卷Ⅱ23.某同学得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约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 ,P 1、P 2和P 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 1和P 2、P 2和P 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绝密 ★ 启封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最 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左镜4m ,右镜8m ,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 24m B.32m C. 40m D.48m16.氮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8μm ,λ2=3.39μm 。
己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ΔE 1=1.96eV 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用ΔE 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ΔE 2的近似值为 A.10.50eV B.0.98eV C. 0.53eV D.0.36eV17.如图,一段导线abcd 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
线段ab 、bc 和cd 的长度均为L ,且∠abc =∠bcd =1350。
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 ,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导线段abcd 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B L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B L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B L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B L18.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关于y 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 、M 、N 是y 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 。
则A.M 点的电势比P 点的电势高B.将负电荷由O 点移动到 P 点,电场力做正功C.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 、M 两点间的电势差D.在 O 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拉子.该粒子将沿y 轴做直线运动19.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A 卷)物 理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 .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C .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D .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2.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He 32(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He 32+He 32→H 112+He 42,关于He 32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B .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C .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D .目前核电站都采用He 32聚变反应发电 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根据图象可知 A .0-2s 内的加速度为1m/s 2B .0-5s 内的位移为10mC .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 .第1s 末与第5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4.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B .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C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 .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5.发射人造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场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赤道的地方,如图2.这样选址的优点是,在赤道附近A .地球的引力较大B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图1C .重力加速度较大D .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6.如图3所示,在一个粗糙水平面上,彼此靠近地放置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后,两个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并最终停止,在物块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两个物块的电势能逐渐减少B .物块受到的库仑力不做功C .两个物块的机械能守恒D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小于其受到的库仑力7.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图4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K 1、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B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8.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其体重为490N ,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 0至t 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5所示,电梯运行的v-t 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9.图6为远距离高压输电的示意图,关于远距离输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增加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利于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B .高压输电是通过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少电路的发热损耗C .在输送电压一定时,输送的电功率越大,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越小D .高压输电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一定是电压越高越好10.如图7所示,电动势为E 、内阻不计的电源与三个灯泡和三个电阻相接,只合上开关S 1,三个灯泡都能正常工作,如果再合上S 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电源输出功率减小B .L 1上消耗的功率增大C .通过R 1上的电流增大D .通过R 3上的电流增大11.如图8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上,并处于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强度为B 的t 图3垫片 图4图5t t t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在滑块下滑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 .滑块到达地面时的动能与B 的大小无关 C .滑块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D .B 很大时,滑块可能静止于斜面上12.图9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
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 和E 。
平板S 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 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 1A 2。
平板S 下方有强度为B 0的匀强磁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B .速度选择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 .能通过狭缝P 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E/BD .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 ,粒子的荷质比越小(一)选做题13、14两题为选做题,分别考查3—3(含2—2)模块和3—4模块,考生应从两个选做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3.(10分)(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
“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_____转变成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10,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14.(10分)(1)在阳光照射下,充满雾气的瀑布上方常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太阳光射人球形水珠经折射、内反射,再折射后形成的。
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不同介质的__________上,不同的单色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______________不同。
(2)图11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 形管A 和B 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_____________的波。
当声波分别通过A 、B 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________。
(二)必做题15-20题为必做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
15.(10分)某试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原理”。
如图12,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
在水平面上相距50.0cm 的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 记录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试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 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②将小车停在C 点,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 ,重复②的操作.(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期中M 是M 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2122v v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 ,F 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 是F 在A 、B 间所做的功。
表格中的△E 3= ,W 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根据表1,请在图13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 -W 图线.16.(14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所用器材包括:输出为3V 的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开关和导线等。
(1)他们截取了一段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金属夹可在金属丝上移动。
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电路实物图14(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值,开启电源,合上开关; ②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金属夹的位置; ③断开开关, ,合上开关,重复②的操作.(3)该小组测得电流与金属丝接入长度关系的数据,并据此给出了图15的关系图线,其斜率为 11A m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线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了 .的电阻之和.(4)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6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 .图15中图线的斜率、电源电动势和金属丝横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理量是 ,其数值和单位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7.(20分)(1)为了清理堵塞河道的冰凌,空军实施投弹爆破,飞机在河道上空高H 处以速度v 0水平匀速发行,投掷下炸弹并击中目标,求炸弹脱离飞机到击中目标所飞行的水平距离及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大小.(不计空气阻力)(2)如图17所示,一个竖直放置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轴OO /转动,同内壁粗糙,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 和H ,筒内壁A 点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内壁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求:①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A 点受到的摩擦力 和支持力的大小; ②当物块在A 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所受到的摩擦 力为零时,筒转动的角速度.18.(15分)如图18(a )所示,一个电阻值为R ,匝数为n 的圆形金属线圈与阻值为2R 的电阻R 1连接成闭合回路,线圈的半径为r 1,在线圈中半径为r 2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18(b )所示,图线与横、纵轴的截距分别为t 0和B 0导线的电阻不计,求0至t 1时间内 (1)通过电阻R 1上的电流大小和方向;(2)通过电阻R 1上的电量q 及电阻R 1上产生的热量.19.(16分)如图19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 和C 相距l =1.0m 物快A 以速度v 0=10m/s 沿水平方向与B 正碰,碰撞后A 和B 牢固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 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 的速度v=2.0m/s ,已知A 和B 的质量均为m 。
C 的质量为A 质量的k 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 取10m/s 2) (1)计算与C 碰撞前瞬间AB 的速度(2)根据AB 与C 的碰撞过程分析k 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 碰撞后AB 的可能运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