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2
儿科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技术是指专门针对儿童所需的护理技能和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1. 儿童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如心肺复苏术等紧急抢救技能;
2. 儿童皮肤护理技术:如婴儿皮肤护理、尿布皮肤护理、湿疹护理等;
3. 儿童饮食护理技术:如喂养技巧、母乳喂养技巧、婴儿辅食添加技巧等;
4. 儿童排泄护理技术:如婴儿大小便护理、尿失禁护理等;
5. 儿童运动发展护理技术:如儿童运动技能训练、胎儿运动监测等;
6. 儿童心理护理技术:如儿童心理健康评估、儿童心理干预等。
儿科护理技术在病儿抢救、健康儿童的康复、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育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
标准——儿科护理专业
一、多脏器衰竭(心、肺、肾)的急救及护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心、肺功能监护、静脉置管术、换血疗法的护理;心肺复苏术。
5.人工呼吸机应用及护理。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护理;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四、感染性休克(DIC)的护理;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急救及护理;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及护理;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急救及护理;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护理。
五、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儿童糖尿病的护理;婴儿腹泻的护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小儿麻疹、猩红热、水痘的护理。
六、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小儿肺炎的护理;中毒性菌痢的护理;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手足口病的护理。
七、小儿发热、惊厥、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及护理;。
儿科护理技术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足月新生儿,第1胎,男,生后第3天,母乳喂养,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皮肤黄染渐加重,查:血红蛋白110g/L,母血型O,子血型B。
若该患儿出现嗜睡、尖声哭叫、肌张力下降,胆红素上升至342μmol/L,该患儿可能发生了A、颅内出血B、胆红素脑病C、呼吸衰竭D、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E、低血糖正确答案:B2、男婴,6个月,经常发生溢奶和呕吐,其生理原因可能是A、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B、吸收不良C、消化不良D、一次喂奶量太多E、胃呈水平位正确答案:E3、囟门关闭延迟,常见的原因是A、小头畸形B、佝偻病C、胆红素脑病D、脑发育不良E、脱水正确答案:B4、患儿,女,10个月,因喂养不当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在服用铁剂时应避免A、与牛奶同服B、与维生素C同服C、与肉类同服D、与氨基酸同服E、与果糖同服正确答案:A5、鼓励母乳喂养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按需哺乳B、两次哺乳间给婴儿加少量糖水C、母婴同室D、增加哺乳次数E、早接触早哺乳正确答案:B6、患儿,男,2岁,生后3个月起出现青紫,活动后气急。
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口唇青紫,杵状指,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减弱。
该患儿应采取的体位是A、平卧位B、左侧卧位C、仰卧位D、胸膝卧位E、右侧卧位正确答案:D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最主要病因是A、纯母乳喂养B、生长发育过快C、肝肾功能不全D、日光照射不足E、单纯牛乳喂养正确答案:D8、女婴,3个月,纯母乳喂养。
关于其粪便的描述错误的是A、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B、易发生便秘C、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D、不臭,有酸味E、每日可排便2~4次正确答案:B9、下列关于婴儿心率的范围,正确的描述是A、110~130次/分B、120~140次/分C、70~90次/分D、90~100次/分E、100~110次/分正确答案:A10、引起胆红素脑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超过A、15mg/dlB、12mg/dlC、10mg/dlD、20mg/dlE、25mg/dl正确答案:D11、不属于新生儿颅内出血抑制状态的是A、昏迷B、觅食反射消失C、肌张力低下D、脑性尖叫E、嗜睡正确答案:D12、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A、新生儿胆道狭窄B、新生儿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少C、新生儿形成胆红素的周期延长D、出生后过多的红细胞破坏E、肝脏形成胆红素能力强正确答案:D13、属于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A、肺动脉狭窄B、三尖瓣下移畸形C、主动脉窦瘤破裂D、房间隔狭窄E、室间隔缺损正确答案:A14、新生儿期感染后最常出现的症状是A、偏食B、便血C、黄疸D、拒乳E、哭闹正确答案:D15、慢性肺炎是指病程超过A、6个月B、5个月C、12个月D、3个月E、1个月正确答案:D16、下列选项中除哪项外均是先心病的分类A、轻型和重型B、右向左的分流C、无分流型D、潜伏青紫型E、左向右的分流正确答案:A17、患儿,女,11月龄,单纯配方奶喂养,添加少量米粉和蔬菜泥辅食,因突发惊厥和手足抽搐急诊入院,查血清钙离子浓度为0.75mmol/L。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儿科护理课程制定标准,以确保培养具备全面儿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2.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 培养学生具备识别和评估儿童健康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在儿童医疗和护理中的技术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儿童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关系。
-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儿科护理情境。
3. 课程内容
3.1 儿童健康管理
- 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
-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儿童营养和体重管理
3.2 儿科护理技术
-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
- 儿童行为管理和情绪支持
- 儿童药物管理和安全
3.3 儿科护理实践
- 儿童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模拟实和实际实的安排
- 儿科护理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4. 课程评估
- 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 实践技能考核
-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评估
5. 授课方法
-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案例
- 授课讲座和小组讨论
- 模拟实和实际实
6. 研究资源
-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 学术期刊和研究文章
- 儿科护理实践指南和流程
7. 培养目标
- 学生能够独立承担儿科护理工作
- 学生具备终身研究和继续教育的意识
- 学生能够适应和应对儿科护理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以上是《儿科护理》课程的标准,希望能通过该课程培养出优秀的儿科护理专业人才。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儿科护理学涉及到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的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目。
儿科护理技术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包括:婴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儿童营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儿童疫苗接种护理。
一、婴儿护理技术1.睡眠护理:给予婴儿正确的睡眠环境,包括选择合适的床铺、保持良好的室温和湿度、保持安静、定时调整婴儿的睡眠时间等。
2.温度调节:保持婴儿体温稳定,包括保持周围环境的适宜温度、适时给予穿脱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
3.完善洗护:给予婴儿适时的清洁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皮肤等。
4.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喂养婴儿,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吸吮方法等。
5.预防意外伤害:对婴儿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他们发生意外伤害,例如翻身时翻下床、触摸电器等。
二、新生儿护理技术1.早期皮肤接触: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放置在母亲的胸部,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和乳汁分泌。
2.新生儿暖箱护理:给予出生早期的新生儿体温调控,保持温暖和舒适。
3.新生儿观察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和评估,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4.新生儿喂养:对新生儿进行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指导和护理。
5.新生儿护眼:出生后即刻给予新生儿滴眼药物,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眼部感染。
三、儿童营养护理技术1.合理膳食安排:根据儿童的年龄、生长发育阶段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膳食指导:向家长提供膳食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和制作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何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等。
3.膳食补充剂: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儿童,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儿等,给予适当的补充剂,如铁剂、维生素等。
四、药物治疗护理技术1.药物计量和给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合理计量药物剂量,并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下注射等。
2.药物副作用监测:对于使用药物治疗的儿童,监测和评估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及时调整和处理。
五、儿童疫苗接种护理技术1.疫苗接种指导:向家长提供疫苗接种指导,包括接种时间、接种间隔、禁忌症等。
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点儿科护理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医学专业,旨在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儿科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儿科护理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点。
首先,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要点之一是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儿童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儿科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器官功能以及常见疾病。
此外,儿童在心理上也有其独特性,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儿科护士需要学习如何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次,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要点之二是了解儿童的常见疾病和护理技术。
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感染病菌。
因此,儿科护士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等。
此外,儿童的护理技术也需要特别关注,如静脉输液、吸氧、鼻饲等。
儿科护士需要掌握这些技术,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应对。
第三,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要点之三是了解儿童的心理护理。
儿童在医院环境中容易感到恐惧和焦虑,因此儿科护士需要学习如何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他们可以通过与儿童进行游戏和互动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
此外,儿科护士还应该与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以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此外,儿科护理的专业技能要点之一是儿童的体格检查和评估。
儿科护士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儿童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等指标。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评估儿童的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检查儿童的生理功能和器官状态。
通过准确的体格检查和评估,儿科护士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最后,儿科护理的专业技能要点之二是儿童的药物管理。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有其独特性,因此儿科护士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给儿童用药。
他们需要了解儿童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并能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此外,儿科护士还需要学习如何与儿童和家长合作,确保他们正确地使用药物并遵守医嘱。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一)脐部护理【用物准备】治疗盘内:0.5%碘伏、0.9%氯化钠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棉签、弯盘等。
【操作要点】1.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儿床号、姓名,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3.使患儿取平卧位,轻轻打开包被,暴露脐部,冬天注意保暖。
取下脐部的纱布及绷带,如敷料与伤口粘连,先用0.9%氯化钠溶液轻轻湿润后揭去,以免损伤引起出血。
4.用0.5%碘伏棉签擦洗脐部周围皮肤,若分泌物多时,用3%过氧化氢液棉签擦洗分泌物,以清洁局部;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局部,减少药物对局部皮肤刺激;最后用0.5%碘伏擦洗消毒,范围为5cm。
5.待干后,将患儿包好,使患儿头偏向一侧。
【注意事项】1.保持脐部清洁,防止尿液浸润局部。
2.清洁、消毒时动作轻柔,同时观察脐部有无渗血、分泌物及周围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冬季注意保暖。
3.对于破伤风感染使用过的敷料及棉签,应单独处理或焚烧。
(二)臀部护理【用物准备】尿布,以白色柔软易吸水的棉布或一次性尿布为宜。
尿布带、温水一盆(水温为38~40℃;有尿布皮炎时备1∶5000高锰酸钾溶液)、小毛巾。
按臀部皮肤情况准备治疗的药物、烤灯、棉棒、弯盘等。
【操作要点】1.将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并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放下床栏,揭开盖被,解开尿布带,露出臀部,以原尿布上端两角洁净处轻拭会阴部,并以此盖上污湿部分垫以臀部下面。
3.用温水先清洗会阴,分开女婴阴唇用温水自上而下冲洗;将男婴包皮往上推,用棉签去除污垢洗净,推回包皮;最后清洗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
4.用一手轻轻提起双足,使臀部略抬高,另一手取下污尿布,再将清洁尿布垫于腰下,放下双足,尿布的底边两角折到腹部,双腿中的一角上拉,系好尿布带,结带松紧适宜,拉平衣服,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
5.若腹泻患儿,需勤换尿布,及时清洗臀部及保持干燥,可以涂植物油保护皮肤。
若有尿布皮炎,可采用暴露法,灯光照射法或吹氧法等,使局部皮肤干燥,再涂呋锌膏,鱼肝油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
儿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大全儿科护理是医护工作者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着整个社会的未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护理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儿科护理新技术和新项目,希望能够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1. 无痛输液技术。
传统的输液往往会给儿童带来疼痛和恐惧,影响治疗效果。
而无痛输液技术的出现,可以通过特殊的仪器和技术,减轻儿童的疼痛感,提高治疗的舒适度,是儿科护理中的一大进步。
2. 儿童静脉留置术。
儿童的静脉较细,传统的静脉留置术常常会出现失败的情况。
新的儿童静脉留置术技术采用了微创技术和特殊的留置器具,可以更精准地留置静脉,减少疼痛和并发症,提高留置成功率。
3. 儿童疼痛评估和管理。
针对儿童的疼痛评估和管理,传统的方法可能存在不够准确和科学的问题。
现在,儿科护理中引入了更科学的疼痛评估工具和疼痛管理方案,能够更好地帮助医护人员了解儿童的疼痛程度,并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4. 儿童营养支持。
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营养支持方案可能无法满足儿童的需求。
新的儿童营养支持项目针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提供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营养支持方案,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
5. 儿童心理健康护理。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护理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新的儿童心理健康护理项目注重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为儿童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护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一些儿科护理新技术和新项目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儿科护理领域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出现,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让我们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