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2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丨苏教版 25页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26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丨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4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算盘(可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生活情境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23个苹果,老师又给了他10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讲解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运算方法,例如:32 + 10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整十数10加到个位数2上,得到12,然后再将十位数3加上去,得到42。
所以,32 + 10 = 42。
3.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进行计算,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23 + 10 = ?,34 + 20 = ?,等等。
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教师可以采用与前面类似的方法,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运算方法。
例如:43 + 5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一位数5加到个位数3上,得到8,然后将十位数4加上去,得到48。
所以,43 + 5 = 48。
5.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进行计算,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27 + 6 = ?,38 + 4 = ?,等等。
六、板书设计32 + 10 = 4223 + 10 = 3343 + 5 = 48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32 + 10 = ?23 + 10 = ?43 + 5 = ?27 + 6 = ?38 + 4 = ?答案:1. 32 + 10 = 4223 + 10 = 3343 + 5 = 482. 27 + 6 = 3338 + 4 = 4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运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齐不准确等。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参考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4—46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其问题意识。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呈现情境小松鼠和小白兔要坐车去农村的果园,它们来到公交公司,看到公交公司有三种车(课件呈现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
认真观察一下,这三种车各有多少个座位?2.提出问题根据观察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回答,依次呈现: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评析: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发展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让学生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班内交流自己是如何计算45+30的。
教师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1)用小棒摆;(2)用算珠拨;(3)把45分成40和5,40+30=70 70+5=75……比较讨论:这几种算法都是把哪部分先合起来。
共同概括算法:40+30=70 70+5=75【评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第46~47页例题和47页“想想做做”1~3题三维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
2.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 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1. 谈话交流。
2.复习旧知。
小黑板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明回答。
教师对复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3.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谈话,并出示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1.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还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老师这儿有几道题,看谁在这方面学得最好。
2. 小黑板出示题目,学生口答(1)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2)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3)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5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4) 20+40= 70-40=你是怎样想的?(5) 50+7= 47-40= 36-6=你是怎样想的?3.同学们都回答的很不错,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二、自主学习,提炼建模(预设25分钟)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学生提出问题,并口答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哪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已经学过?(4)我们先来研究45+30的计算方法。
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学具,独立探究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
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
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还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比较,借以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想想做做”第1—3题分三个层次: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理解算法;第2题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算法,巩固算法;第3题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关键是领悟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中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过程,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算盘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如购物场景,引入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2. 讲解与演示:在黑板上展示一个具体的例子,如23+40,用粉笔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计算过程。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类似的计算题目,如32+20、45+5等,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4. 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新的计算题目,如56+30、78+9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开始相加3. 如果个位相加结果大于等于10,则向十位进1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目,包括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题目。
2. 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3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其问题意识。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松鼠和小白兔要坐车去农村的果园,它们来到公交公司,看到公交公司有三种车(课件呈现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
师:这是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个座位吗?(学生口答)根据观察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回答,依次呈现: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板书:30+3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 板书:45+30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板书:45+3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板书:45+30+3今天,我们将来研究一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板书课题:一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一)教学例1:45+30 (两位数加整十数)1.师: 45+30等于多少?如果有人报出得数旁边板书75他算的对吗?45+30等于75吗?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看算得对不对。
2.学生活动3.生演示:摆小棒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生: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
师:通过摆小棒,你怎样看出是75的?生1:因为有7个整捆和5个单根,合起来就是75根。
生2: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生3: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追问:7个十哪里来的?生: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教师:直尺画方框。
4.师演示:计数器师: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45+30等于多少。
师:谁来拨45+30的?生: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