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方财政平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53
地方财政研究地方财政研究地方财政是指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所掌握的财政权力以及其所负责的财政事务。
地方财政的研究是指对地方财政制度、政策、运行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地方财政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方财政运行的规律,为地方财政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地方财政研究需要分析地方财政运行的规律。
地方财政运行包括收入、支出和财政平衡三个方面。
收入是指地方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财政资金,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外债等。
支出是指地方政府用于发展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以及管理各项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财政平衡是指地方财政收支状况的平衡和稳定性。
通过分析地方财政的收入、支出、财政平衡的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地方财政的运行。
其次,地方财政研究需要分析地方财政改革的影响。
地方财政改革是指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对地方财政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地方财政改革对于地方财政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地方财政改革的影响,可以评估改革措施的成效,为改革提供经验和启示。
地方财政研究也需要分析地方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
地方财政政策是指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财政政策措施。
通过研究地方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地方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地方财政研究还需要关注地方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财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地方财政的运行和发展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地方财政研究需要通过分析地方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指导地方财政的运行和发展。
总之,地方财政研究是对地方财政制度、政策、运行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地方财政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方财政运行的规律,为地方财政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地方财政研究需要分析地方财政运行的规律、地方财政改革的影响,以及地方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只有深入研究并理解这些内容,才能为地方财政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七章财政法律制度 ⼀、财政与财政法概述: 1、财政的⼀般原理: (1)财政的概念:指国家和其他公共团体为满⾜公共欲望⽽取得、使⽤和管理资财的活动的总称。
(2)财政的特征: 基本特征:财政的主体是国家,以国家的强制⼒为保障。
财政活动以法律为依据,促进国家实现⾃⾝职能 财政的⽬的是满⾜公共欲望,实现公共需要 财政内容包括财政收⼊、⽀出、管理三个部分,并围绕公共欲望这⼀中⼼展开。
引申特征:强制性、⾮营利性、永续性 (3)财政的职能:分配收⼊(最原始、最基本职能)、配置资源、保障稳定 2、财政法的概念: (1)概念:是调整在国家为了满⾜公共欲望⽽取得、使⽤和管理资财的过程中发⽣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取得、使⽤和管理资财的过程中发⽣的社会关系,即财政关系。
(3)特征:国家主体性、法域特定性、调整对象的独特性 3、财政法的地位:财政法是经济法的部门法,并且是经济法的宏观调控法中的重要部门法 4、财政法的体系: (1)概念:是指财政法的各类法律规范所组成的和谐统⼀的整体。
它应当是内外协调的,即对外要求财政法与其他部门法要和谐共处,对内要求组成财政法的各类法律规范要协调互补。
(2)财政法体系构成: ⼴义:预算法(财政法的核⼼法)、税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转移⽀付法 狭义:不包括税法的财政法体系 ⼆、预算法律制度: 1、预算与预算法概念: (1)预算的概念:指国家预算,是国家对会计年度内的收⼊和⽀出的预先结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预算。
(2)预算法的概念:是调整在国家进⾏预算资⾦的筹集、分配、使⽤和管理过程中发⽣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前两者的关系:两者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预算活动作为预算法予以规范的对象,必须依预算法来进⾏。
预算作为⼀种法律⽂件,是⼀种⼴义上的预算法,在特定的时期具有法律约束⼒。
(4)预算法的地位:在财政法的体系中,预算法是核⼼法、⾻⼲法。
第七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目前占我国预算内财政收入的(95% )左右,而工商执照费、商品注册费属于(规费收入)。
2、财政收入按管理要求不同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二种。
3、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二种。
4、财政收入的基础部门是(工业部门)。
5、按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划分方法,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而西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
6、财政收入的实质内容是(社会物质财富)。
7、财政收入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力役)形式(实物)形式(货币)形式。
8、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税收)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1、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A )A、税收收入B、企业收入C、债务收入D、事业收入2、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B )A、税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其他收入3、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B)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商业及服务业4、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C )A、C部分B、V部分C、M部分D、V+M部分5、财政收入中的“专项收入”是指(C )A、规费收入B、国家垄断产品的税收收入C、具有特定来源,按照特定目的建立并规定有专门用途的收入D、出售国有财产收入6、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D)A、经济体制B、分配制度及政策C、价格变动D、生产力发展水平7、提高折旧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A)A、减少财政收入B、增加财政收入C、财政收入不变D、无法确定8、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C)A、税收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专项收入9、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比发展中国家(A )A、高B、低C、相等D、无法判断10、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B)A、事业收入B、规费收入C、公产收入D、专项收入11、作为财政收入核心依据的是(A )A.政治管理权B.公共资产所有权C.固有资产所有权D.公共信用权三、多项选择题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ABCD)A、生产力发展水平B、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C、价格变动D、政府的职能及范围2、无偿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AC)A、税收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分配C、罚没收入D、各种借款收入3、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具体包括(ABDE)A、流通部门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C、工业部门D、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E、为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4、按经济性质分类,上交财政收入的部门有(ABCDE)A、农业B、工业C、建筑业D、交通运输业E、商业及服务业四、判断题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2、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一定的条件下,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关键是国家的需要。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中级)章节基础练习第七章财政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预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等,下列不属于转移性收入的是()。
A.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B.调入资金C.下级上解收入D.国家所有的草原有偿使用收入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转移性收入,是指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以及按照财政部规定列入转移性收入的无隶属关系政府的无偿援助。
选项D属于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考察知识点预算收支范围2、根据预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举借的债务实行余额管理,余额的规模不得超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限额B.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可列赤字C.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D.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预算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选项B说法错误。
考察知识点预算编制3、根据预算法律制度的规定,在预算的审查与批准中,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依照预算法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的决议的,应当提请()。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C.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依照《预算法》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的决议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练习题-第七章财政法律制度-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单选题]1.下列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国有资本(江南博哥)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用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B.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按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C.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相关改革成本属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D.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包括国有产权转入,但不包括清算收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包括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应当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按照规定上缴国家的利润收入、从国有资本控股和参股公司获得的股息红利收入、国有产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和其他收入。
[单选题]5.根据预算法律制度,下列不属于我国预算的基本原则的是()。
A.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B.预算法定C.预算公开D.局部性原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预算的基本原则是指在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1.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
2.预算法定。
3.预算完整。
4.预算公开。
5.跨年度预算平衡。
6.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单选题]6.在决算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后,报本级政府审定,由本级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A.发展改革委计划B.经济贸易部门列入计划C.审计部门审计D.税务部门审核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后,报本级政府审定,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单选题]7.地方各级预算按照()的原则编制,除预算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
A.统筹兼顾、收支平衡B.量入为出、收支平衡C.统筹兼顾、量入为出D.优先安排、重点支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预算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测模型及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构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个准确、可靠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测模型,对于地方政府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概念、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和技术手段,构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预测模型。
模型将充分考虑地方经济、政策、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提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为了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将选取具体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并探讨模型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本文还将对预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为地方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财政收入预测工具,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概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所取得并可用于一般公共服务的非特定性收入总和。
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反映,也是地方政府实施公共政策、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财力保障。
一般预算收入主要由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几部分组成。
税收收入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等。
这些税收收入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普遍性,是地方政府稳定且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来源。
非税收入则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这些收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但稳定性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