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定时器-计数器及编程
- 格式:pptx
- 大小:494.40 KB
- 文档页数:48
第5章思考题及习题5参考答案一、填空1.如果采用晶振的频率为3MHz,定时器/计数器T x(x=0,1)工作在方式0、1、2下,其方式0的最大定时时间为,方式1的最大定时时间为,方式2的最大定时时间为。
答:32.768ms,262.144ms,1024µs2.定时器/计数器用作计数器模式时,外部输入的计数脉冲的最高频率为系统时钟频率的。
答:1/243.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模式时,其计数脉冲由提供,定时时间与有关。
答:系统时钟信号12分频后,定时器初值4.定时器/计数器T1测量某正单脉冲的宽度,采用方式可得到最大量程?若时钟频率为6MHz,求允许测量的最大脉冲宽度为。
答:方式1定时,131.072ms。
5. 定时器T2 有3种工作方式:、和,可通过对寄存器中的相关位进行软件设置来选择。
答:捕捉,重新装载(增计数或减计数),波特率发生器,T2CON6. AT89S52单片机的晶振为6MHz,若利用定时器T1的方式1定时2ms,则(TH1)= ,(TL1)= 。
答:FCH,18H。
二、单选1.定时器T0工作在方式3时,定时器T1有种工作方式。
A.1种B.2种 C.3种D.4种答:C2. 定时器T0、T1工作于方式1时,其计数器为位。
A.8位B.16位C.14位D.13位答:B3. 定时器T0、T1的GATE x=1时,其计数器是否计数的条件。
A. 仅取决于TR x状态B. 仅取决于GATE位状态C. 是由TR x和INT x两个条件来共同控制D. 仅取决于INT x的状态答:C4. 定时器T2工作在自动重装载方式时,其计数器为位。
A.8位B. 13位C.14位D. 16位答:D5. 要想测量INT0引脚上的正单脉冲的宽度,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的内容应为。
A.87HB. 09HC.80HD. 00H答:B三、判断对错1.下列关于T0、T1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单片机应用技术》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 什么是总线?总线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的信号线。
一般情况下,可分为系统总线和外总线。
系统总线应包括: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CPU根据指令的功能需要访问某一存储器单元或外部设备时,其地址信息由地址总线输出,然后经地址译码单元处理。
地址总线为16位时,可寻址范围为216=64K,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所寻址存储器容量或外设数量的范围。
在任一时刻,地址总线上的地址信息是惟一对应某一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
控制总线(CB):由CPU产生的控制信号是通过控制总线向存储器或外部设备发出控制命令的,以使在传送信息时协调一致的工作。
CPU还可以接收由外部设备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和状态信号,所以控制总线可以是输入、输出或双向的。
数据总线(DB):CPU是通过数据总线与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交换数据信息的,故数据总线应为双向总线。
在CPU进行读操作时,存储单元或外设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给CPU;在CPU进行写操作时,CPU把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给存储单元或外设2.什么是接口电路? CPU与接口电路连接一般应具有哪些信号线?外部设备与接口电路连接一般应具有哪些信号线?CPU通过接口电路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交换信息,一般情况下,外部设备种类、数量较多,而且各种参量(如运行速度、数据格式及物理量)也不尽相同。
CPU为了实现选取目标外部设备并与其交换信息,必须借助接口电路。
一般情况下,接口电路通过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与CPU连接;通过数据线(D)、控制线(C)和状态线(S)与外部设备连接。
3. 存储器的作用是什么?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有什么不同?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计算机中的存储器主要有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
随机存储器一般用来存放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中间数据,计算机掉电时数据不再保存。
2、模式1模式1(M1M0=01)除了使用了THn和TLn全部16位外,其它与模式0相同。
(1)计数工作方式由于定时器/计数器以加1方式计数,假定计数值为X,则应装入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值为:初值=216-计数值【216=初值+计数值】所以方式1的计数值围是:1~65536(216=65536),最大值为:65536(2)定时工作方式定时时间t的计算公式为:【t的时间单位为微秒(µs)】计数值=216-初值定时时间t=计数值×机器周期=(216-初值)×(1/晶体振荡频率)×12在模式1下的情况下,如果fosc=12MHz,最大定时时间为:t=(65536-初值)×(1/12)×12=65536-0=65.536ms在模式1下的情况下,如果fosc=6MHz,最大定时时间为:t=(65536-初值)×(1/6)×12=(65536-0)×2=131.072 ms。
【例如】:若晶体振荡为12MHz,要定时2.5ms,计算初值。
要定时2.5ms,也可以用模式1。
2500=(216-初值)×(1/12)×12初值=65536-2500=63036=32768+16384+8192+4096+1024+512+32+16+8+4=1111 0110 0011 1100――> THn =0xF6 和 TLn=0x3C在fosc=12MHz时,如果定时时间大于65.536ms,这时用一个定时/计数器直接处理不能实现,这时可用:1、2个定时/计数器共同处理;2、1个定时/计数器配合软件计数方式处理。
3、模式2方式0和方式1的最大特点是计数溢出后,计数器为全0。
因此在循环定时或循环计数应用时就存在用指令反复装入计数初值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定时精度,也给程序设计带来麻烦。
方式2就是针对此问题而设置的。
该方式可省去用户软件中重装初值的指令执行时间,简化定时初值的计算方法,可以相当精确地确定定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