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先生生平及主要作品
- 格式:docx
- 大小:14.12 KB
- 文档页数:1
主要作品《死神未到之前》长诗,写于1927年5月第一次被捕狱中。
《呵,我爱的……》、《五一歌》、《一九二九的五月一日》、《宣词》、《血字》、《孩儿塔》、《梅儿的母亲》、《我们是青年的布尔什维克》、《前进吧,中国》。
《归来》,写于1928年底回上海之前。
《别的晚上》,1928年底,回上海之前。
此时盛孰真离开象山返杭州。
《别了,哥哥》,写于1929年4月12日,从象山返回上海,遇到大哥德国来信劝其回头之后。
《自由》译作,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译于1929年初,是从德文转译。
德文《裴多菲诗选》是大哥徐培根从德国寄给他的德文学习资料。
情感与家庭殷夫被处决时未婚,有一个女友名盛孰真(1910-2005),即殷夫诗作中提到的F姑娘,也有说法殷夫诗中的"真姑娘"是盛淑贞,"F姑娘"是殷夫同济同学王顺芳。
大姐徐祝三。
因她之前还有两个女孩夭折,故她出生时起名祝三。
大姐夫蒋殿英。
住象山县丹城镇。
殷夫读小学时食宿姐夫家。
大哥徐培根(徐孝瑞),殷夫被处决时在德国留学军事,1931年末回国,后为国民党高级将领。
二哥徐兰庭(徐孝祥)。
三哥徐文达(徐孝邦)。
二姐徐素云。
歌创作殷夫早期诗作,大多歌咏爱情和故土,对于黑暗现实的谴责和对于光明未来的呼喊交织在一起,在忧郁和孤寂中留下思想波涛的痕迹。
从1929年到牺牲前夕,出于斗争的需要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主要创作政治鼓动诗,写有《别了哥哥》、《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我们是年轻的布尔什维克》等。
这些诗作以粗犷的音色和高昂的节奏,从正面讴歌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事业,倾诉着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信念;境界开阔,气概雄浑,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时代感。
鲁迅称赞殷夫的诗是"属于另一世界"的,"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白莽作〈孩儿塔〉序》)。
第十六章新诗(二)殷夫、中国诗歌会与臧克家教学目标:了解这一时期诗歌创作整体状况,各流派创作特点及其诗歌见解。
中国诗歌会创作倾向。
知识点:中国诗歌会、诗的“歌谣化”、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一、第二个十年(1927—1937年)的新诗先要对本时期各种诗歌创作流派和趋向有总体的把握:中国诗歌会代表面向现实、追求大众化、意识形态化的一种倾向;另一倾向中包括后期新月派与现代派,追求“纯诗”与“现代性”。
这也可以和前一个十年诗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考察,找到其承传与反拨的关系。
二、前驱诗人殷夫殷夫(1909—1931)中国诗人。
原名徐柏庭,又名徐祖华,笔名一署白莽,浙江象山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前后到上海读书,即与党发生关系,并开始作诗。
1928年加入太阳社。
1929年离开学校,从事青年工人工作。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任团中央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
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上海龙华。
早期的抒情诗表现了对旧社会的憎恶和对光明的追求,也带有伤感情绪;后来的鼓动诗,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生前作品结集未能出版,建国后编印了《殷夫选集》、《殷夫集》。
让死的死去吧!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不白流,他们含笑的躺在路上,仿佛还诚恳地向我们点头。
他们的血画成地图,染红了多少农村,城头。
他们光荣地死去了,我们不能向他们把泪流。
敌人在瞄准了,不要举起我们的手!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不白流,我们不要悲哀或叹息,漫漫的长途横在前头。
走去吧,斗争中消息不要走漏,他们尽了责任,我们还要抖擞。
1929,11。
五一歌在今天,我们要高举红旗,在今天,我们要准备战斗!怕什么,铁车坦克炮,我们伟大的队伍是万里长城!怕什么,杀头,枪毙,坐牢,我们青年的热血永难流尽!我们是动员了,我们是准备了,我们今天一定,一定要冲,冲,冲,冲破那座资本主义的恶魔宫。
杀不完的是我们,骗不了的是我们,我们为解放自己的阶级,我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
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殷夫是左联五烈士之一,他的“红色鼓动诗”:内容: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
诗篇抒写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
如《别了,哥哥》是一首记实诗作。
《血字》是为纪念“五卅”四周年。
艺术:以壮为诗魂,都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灭亡》是巴金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思想内容:作品通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
真切地反映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
人物形象:杜大心是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命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病。
肺病使他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过于强大的黑暗换金个又使他看不到人类的前途,最后白白牺牲了自己。
5、如何理解张炜的《古船》和《九月寓言》答:《古船》:解放前后四十年中国历史进程的寓言。
古船:象征着中国,如一条古老的航船。
隋抱朴:粉丝厂的传人。
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代表,先进管理方式与先进技术的代表。
四爷爷赵炳:解放后山东半岛洼狸镇的实际掌权者、土皇帝式的人物。
革命胜利后的阿Q。
赵多多:赵炳的爪牙。
打手。
一个无恶不作、天良丧尽的农民流氓。
隋含章:资本家小姐,隋抱朴的妹妹。
时代的祭品,被赵炳以保护为名,强占16年。
二,《九月寓言》: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
1、乡村愚昧与落后的故事。
如第六章"首领之家",写村长赖牙在乡村的无限权威或淫威。
同赖牙老婆大脚肥肩虐待儿子、媳妇的惨剧——大脚肥肩虚待儿媳三兰子致死;金友虐待妻子小豆。
全村生活的极端贫困,所吃或赖以活命的食物,就是地瓜糊。
2、小村的浪漫与传奇故事。
如流浪汉露筋与瞎眼女闪婆浪漫野合的故事,农民金祥千里买鏊子改变了小村的食物方式的故事,独眼义士三十年寻妻的传奇,庆余要饭被金祥收留。
殷夫的革命情怀【摘要】左联诗人殷夫在短促而光辉的一生中,以自己回荡着雷霆、迸溅着火花的诗作,丰实了革命诗歌的实绩,且将它推进一个新的高度。
他是一个十足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他为了革命,写过他的诗,流过他的血。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思想递变的轨迹,对革命历程的纪实和历史使命的放歌。
【关键词】殷夫诗歌革命斗争情怀【前言】殷夫是一个诗坛的骄子,是左联作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在这仅仅能找到的二十多首诗中,每首都像大进军的号音,都像鏖战的鼓声。
我们听得见厮杀的声音,看得见狂奔的人群。
这战斗像泰山崩裂,像海水翻腾,像暴风骤雨,像雷电交鸣。
诗人的心是沉重的,是坚定的,是激烈的饿,诗人的感情是炽热的,它紧紧的拥抱着抗争的人们,他用力的握着真理,痛击那群卖国贼。
但诗人所给人们的远景和信心却是光明的。
在他的诗里可以找得到一个最健康,最坚强,最懂得爱,最富有生命的灵魂的。
【正文】左联诗人殷夫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的天才歌手,1909年6月22日诞生于浙江象山县,原姓徐,名柏庭,学名祖华。
为了革命,他曾四次入狱。
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翼的左翼诗歌发展史上,殷夫以自己回荡着雷霆、迸溅着火花的诗作,丰实了革命诗歌的实绩,且将它推进一个新的高度。
鲁迅曾高度评价殷夫的诗:“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一切所谓圆熟简炼,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3]殷夫是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与剥削阶级决裂得异常斩截,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和充当统治者鹰犬的大哥的关系上;诗人与长兄徐芝庭(培根)的分道扬镳及最后决绝,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两大阶级搏战的白热化程度,而这在殷夫的诗歌创作中也烙有明显的印痕。
《别了,哥哥》一诗如同一篇与旧世界、旧势力彻底决裂的宣言。
在这首檄文式的诗中,诗人鄙弃哥哥所厮身营垒中的“安逸”、“功业”、“名号”、“爵禄”乃至“薄纸糊成的高帽”,昭示自己服膺的是“永久的真理”,志愿做一个普罗米修斯“偷给人间以光明”,即使前途充斥“危崖荆棘”、“冰雹风雪”乃至“死的恐怖”,也无从令其退避。
现当代文学红砖映着天白——关于诗人殷夫唐春燕 南京师范大学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这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三三年写下的文字,用来纪念那几个青年的作家。
他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埋得自己不能呼吸。
他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延口残喘。
许多年后,我读到这段文字,又读到了其中一个青年的组诗《血字》。
那一句“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你别了自己曾经亲爱的哥哥,那么的坚定决绝;那一句“今日我们的血液写成字,异日他们的泪水可入浴”,你看清了你死我活,那么的响亮刚强。
我甚至不敢想象,你在与我相仿的年纪,就将红的血肉、白的骨,奉献于自由的交响。
我试图了解你更多,然而在那么多的名人传记中,却没有找到任何一本关于你。
关于你,我知道的太少,就连你的名字,在读到你的诗之前,也不是那么熟悉。
最终寻到了一本泛黄破旧的诗集,如获至宝。
你的年轻的面容出现在诗集的扉页,稚气未脱的脸庞,却映着一双坚毅的眸子。
就这样,我慢慢进到了你的“孩儿塔”。
我被你的勇敢而孤单的灵魂打动,我为你的宿命的悲哀而惋惜,我和你的热血的奔荡一起澎湃……这一次,我想写一些文字,仅仅关于你,关于你给我带来的震撼。
一、罗般白云,游于苍莽一九〇九(后作一九一〇)年六月二十二日(农历端午节),你来到了这个世界,带着和屈子一样自由的灵魂。
千年前,行吟泽畔的屈子,环佩清响,纵身一跃,成就了万代士子心头的悲怆。
千年后,你枕着将爆的火山,眉心燃着奋斗的情绪,不畏现实的清冷,抚着空心悄悄降临。
你有一个还算幸福的家庭,慈爱的母亲,当医生的父亲,官至高位的大哥,以及三哥和两个姐姐。
你九岁时就能看各种小说,十五、六岁时就已开始写诗,你的才华也在这个时候渐渐显露。
那一组《放脚时代的足印》的小诗,清新中透着悲凉,简单中隐着深刻。
你撷着春给你的一瓣嫩绿的叶,反复寻求着诗意;你把希望比作细小的星儿,看透了它引逗人类走向坟墓;你一直颤栗着,在初见时,在诀别时……你的才气溢于笔尖,你的情思流于诗行。
殷夫殷夫(1910~1931) 原名徐柏庭,又名徐祖华、徐白、徐文雄,笔名殷夫、白莽、任夫等,象山怀珠乡(今大徐乡)大徐村人。
1923年秋毕业于象山县立高等小学,入上海民立中学,始创作新诗。
“五卅”运动中,参加学生运动。
1926年秋初中毕业,越级考入浦东中学高三年级,期间参加进步文艺团体《新蚶社》,加入共青团。
1927年“四·一二”后被捕,狱中作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后刊于《太阳月刊》),不久由兄托人保释。
同年秋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德文补习科,常与中共党员王顺芳等参加校内外秘密革命活动,9月转为中共党员,被推为学生代表,编辑油印刊物《漠花》,抨击时弊。
1928年初加入进步文艺团体“太阳社”,秋复被捕,后由其嫂托人保释,仍回同济大学读书。
11月奉命转移回象山,在县立女子小学任代课教师,寄居丹城西寺,创作《孩儿塔》等诗作。
次年3月返上海,接上组织关系,从事青年运动,创作《别了,哥哥》等诗。
5月结识鲁迅,获得器重,7月参加罢工斗争再次被捕,获释后得鲁迅接济。
不久调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干事,参与编辑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青年反帝同盟刊物《摩登青年》。
1930年3月,以发起人之一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萌芽》等刊撰写诗歌、散文、随笔,5月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次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参加党的会议,因叛徒出卖,与柔石、冯铿等同被英国巡捕房逮捕,19日引渡至国民党上海公安局,囚押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2月7日夜被害于监狱围墙外荒场,为“左联五烈士”之一。
后鲁迅作《惯于长夜过春时》诗及《为了忘却的纪念》文悼念。
早期诗作多系歌咏爱情、故土,谴责黑暗现实与呼喊光明未来相交织,20岁后诗作境界开阔,气概雄浑,时代感强烈,鲁迅称为“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墓在上海革命烈士陵园,遗作收入《殷夫选集》、《殷夫诗文选集》。
主要作品殷夫被杀害的时候还不到21岁,他给我们留下了诗作99首,译诗11首。
殷夫简介▪1909-1931,原名徐祖华,笔名白莽。
▪浙江象山人。
1928年起在进步刊物▪《奔流》和《列宁青年》上发表革命▪诗歌。
1929年起,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青年工人运动,曾几次被捕,遭反动派毒打,出狱后继续坚持革命工作。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即加入作为盟员。
同年5月,作为左联代表,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2月7日在龙华被害,遗著有《殷夫诗文集》。
背景▪“左联五烈士”指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五位左联作家。
他们于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
▪鲁迅十分珍惜殷夫的诗作,在《孩儿塔》的序文中,他这样写道:▪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怨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左联五烈士去世后,鲁迅对他们的牺牲感到无比悲愤。
▪写下了▪《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时隔两年后,1933年,又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赞扬他们的为人▪和文学成就。
殷夫和哥哥徐培根▪在手足情分上,国民党高级官员徐培根▪对弟弟殷夫关怀备至,呵护有加;在阶级立场上,徐培根以丰裕的物质条件为诱饵,企图拉拢殷夫加入国民党。
殷夫从▪旧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处境和“4-12”反革命政变中,认识到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化与反动,从而更加坚定了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决心。
正当“4-12”两周年纪念这一天,▪殷夫写了《别了,哥哥》,他这时完全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与他哥哥所代表的剥削阶级作了▪彻底的决裂,同时又是无产阶级战士的宣言。
▪殷夫自幼聪明,排行最末,备受宠爱,幼年丧父,比他大15岁的大哥给予父辈般的照应呵护。
1924年送他去上海求学。
▪但殷夫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在十里洋场飞扬跋扈,军阀统治腐败无能,百姓饥寒,屈辱惨景使殷夫违背了哥哥“专心念书,别管闲事”的告诫,加入反帝反封建斗争行列。
殷夫先生有什么作品提起殷夫,真是如雷贯耳、久仰大名,我早就知道他是从涿鹿走出去的一位很了不起的书法家,只是对其详情不太了解。
2008年离岗后,我受聘为涿鹿飞梭培训学校副校长,正巧我们校长是殷夫先生的表妹,我曾托她求殷夫先生为我的自传《无悔人生》题写书名,自此我与殷夫先生有了交往,经常QQ聊天,对他的详情才有所了解,并为之倾倒、震撼!他出生在与我的故乡仅有20多里之隔的一个小山村,自幼爱好书法,曾放过羊、务过农、当过兵、做过工……放羊时,他用鞭杆在山坡上练习;务农时,他用锄头在大地上练习;当兵时,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练习;做工时,他以钢钎为笔练习……特殊的成长坏境,为他创造特殊书法提供了机会。
居室太小,放不下桌子,常让女儿和妻子拉起纸来写,逼着他练就一手不凡的腾空书法;在沟渠里撬铁块,砸起的钢钎打伤了右手,就以左手练字,使他左右开弓的双手书法达到了一定境界。
他自学成才,广蓄兼收,无流无派,无师自通,对真、草、隶、篆样样钻研,并将其集于一体,随心所欲独创了“繁散体”、“空心体”、“欢聚一堂体”、“柳叶隶”等字体。
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奥运会、世博会、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每逢国之大事他都要书写长卷到全国各地展览。
他的作品荣获大奖、他的业绩编入各种大典,他的事迹广为宣传。
殷夫先生不仅书法造诣高深莫测,文学功底也不同凡响。
他依据自身经历编著的《走进殷夫》、《狂草人生》、《墨海游龙》、《翰墨情韵》、《书道神韵》等一系列书籍就是很好的佐证,诗词创作特别是藏头诗更是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儿子,经过漫长岁月的煎熬、磨炼、拼搏、坚持,终于成功了——他的作品入登大雅之堂,他的名字载入史册,他的事迹名扬四海!当年,受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陈建明同志坚持写作一举成名的激励,使我走上了业余文艺创作之路;如今,纵观殷夫先生的生平事迹,使我对“有志者事竟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无论他起始的根底多浅,只要他认准目标不动摇,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种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殷夫先生生平及主要作品
殷夫主要作品有《孩儿塔》《殷夫选集》《殷夫集》《别了,哥哥》《血字》《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同时,他还在《列宁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政论性文章。
清宣统二年端午节(1910年6月11日),殷夫出生在浙江省象山县怀珠乡大徐村(今大徐镇大徐村)。
民国九年(1920年)秋,考入象山县高等小学。
民国十四年(1925年),进入上海民立中学,积极参加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转入浦东中学,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被捕关押3个月。
在狱中作诗《在死神未到之前》,长达500多行,曾刊登于《太阳》月刊。
并结识该社编辑,加入“太阳社”。
民国十六年(1927年)秋,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再次被捕,出狱后回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重返上海,从事共青团和工运工作。
同年5月因组织上海丝厂工人罢工第三次遭捕。
出狱后在团中央宣传部工作,担任青年反帝大同盟刊物《摩登青年》和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撰写和翻译了不少政治论文。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三月二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
在《萌芽》《拓荒者》《巴尔底山》等左联刊物上发表了《血字》《别了,哥哥》《五一歌》《让死的死去吧》等著作。
被鲁迅称誉为“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又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
民国廿十年(1931年)一月十七日,在上海东方旅社参加党的会议时被英国巡捕逮捕。
民国廿十年(1931年)二月七日晚,殷夫、柔石、胡也频、冯铿、李求实等五名“左联”作家,与林育南等其他革命同志共24人,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的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附近的荒野里。
殷夫遇害时年仅22岁。